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竞争力强弱的重要体现,衡量一个企业竞争力无疑可以通过比较它的技术创新能力来实现,所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大小的比较显得越来越重要。主要采取多级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对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比较,进而了解企业之间的竞争情况。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我国科技行业内企业管理者的风险意识逐步增强。随着风险管理引入企业管理活动,如何比较行业内不同企业的风险管理效果成为一个关键问题。通过借鉴模糊多属性决策的理论方法,将区间数的判断矩阵转化为相离度矩阵,使用熵值对不同风险因素进行赋权,利用TOPSIS方法计算各企业的风险评价值,最终得出技术风险管理效果判断标准。科技企业可以依据自身数据对风险管理水平进行测算,为提高风险管理能力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竞争力强弱的重要体现,衡量一个企业竞争力无疑可以通过比较它的技术创新能力来实现,,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大小的比较显得越来越重要。主要采取多级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对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比较,进而了解企业之间的竞争情况。  相似文献   

4.
黄元生  石秀芬 《软科学》2009,23(11):17-19,24
深入地研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对处于经济全球化和激烈竞争中的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部分权重信息、且属性值为三角模糊数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决策问题,采用逼近理想点法进行排序和择优。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比较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基于创新过程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基于企业技术创新过程,构建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数学模型,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客观评判。以提供对不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比较分析,为有效制定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从制造研发能力、营销能力、员工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品牌影响力五个维度构建制造企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区间直觉模糊集的信息表达优势,提出一种基于ELECTRE-III和IVIFN的多指标评价新方法,与AHP、ELECTRE-III方法相比,解决多专家评价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不确定性。评价过程中利用专家评议法确定属性的无差异、严格偏好和否决阀值,根据区间直觉模糊数的得分函数和精确函数计算出可信度矩阵,引进净可信度作为最终的竞争力大小来对方案进行排序。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珠三角地区三家制造企业的竞争力评价,验证该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制造企业的竞争力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本文从制造研发能力、营销能力、员工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品牌影响力五个维度构建了制造企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区间直觉模糊集的信息表达优势,提出了一种基于ELECTRE-III和IVIFN的多指标评价新方法,与AHP、ELECTRE-III方法相比,解决了多专家评价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不确定性。评价过程中利用专家评议法确定属性的无差异、严格偏好和否决阀值,根据区间直觉模糊数的得分函数和精确函数计算出可信度矩阵,引进净可信度作为最终的竞争力大小来对方案进行排序。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珠三角地区三家制造企业的竞争力评价,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内燃机制造企业已越来越重视产品的自主开发.产品的自主开发对企业的产品设计与技术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的产品设计与技术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企业的研发积累、研发投入、研发产出与价值实现的活动过程中.基于AIOV( Accumulate - Investment - Output - Value)制造业企业产品设计与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以内燃机行业为对象,系统地进行了内燃机行业上市公司的产品设计与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与分析.AIOV以产品现代设计理论与技术创新理论为理论基础,评价方法采用AHP方法计算.定量指标通过比较评分法计算,定性指标通过专家评判法打分.一个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综合得分反映了该内燃机制造企业的产品设计与技术创新能力.通过评价结果分析,从技术层面反映了不同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差异与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9.
从技术创新资源配置潜力、配置强度、配置效益和配置环境四个维度人手,建立技术中心技术创新资源配置能力评价模型,用此模型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分行业)技术创新资源配置能力进行评价、排序,探讨其在不同行业上的优劣,为提升创新资源配置能力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安徽省城市创新能力进行综述,并以技术创新投入能力、技术创新产出能力、技术创新支撑能力等三类指标构建安徽省17个城市的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取因子分析方法、聚类分析方法对其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且对各个城市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排序、分类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建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模糊综合评价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建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现状出发,建立了建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应用层次分析法为该指标体系的各层次指标赋权,运用多重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建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以某建筑企业为对象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2.
整合企业技术创新要素观、过程观和绩效观,提出NIS视角下企业技术创新过程模型;建立EKV评价框架和指标体系,采用综合指数法合成贵州省企业TSI指数.研究发现,2006-2018年企业TSI指数由58.35%提高到80.54%,其中创新要素整合力、创新知识再造力和创新价值实现力与全国水平差距缩小到3.92%、19.5%和...  相似文献   

13.
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庆东 《现代情报》2005,25(9):174-176
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的强弱,决定了企业的发展能力。而企业管理者对本企业创新能力能否做出正确的评价.关系到企业的成败。本文设计了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兵评价方法.以便企业管理者能够对技术创新能力做出正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建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方法。通过对建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探讨了各定性和定量指标的量化方法,采用BP神经网络建立了建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研究表明,该模型能够完成建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与评价结果之间的非线性映射,是一种有效而准确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5.
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和有效性的DEA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钱燕云 《科技与管理》2004,6(1):106-109
技术创新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支柱和持久发展的动力。在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大技术创新力度的同时。首先应该重视技术创新的效率和有效性问题。建立了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以机械制造业企业为例,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和有效性进行了客观的评价和分析,为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企业一般从风险和效益两个方面来评价技术创新项目,分析了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的风险因素和效益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设置了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模糊评判模型,提出了技术创新项目选择定量化评价方法,为企业技术创新决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基于系统论,按照投入、处理、产出和环境的关系逻辑构建包含科技创新环境、科技创新投入能力、科技创新实施能力和科技创新产出能力4个一级指标和25个二级指标的珠三角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标准差法、TOPSIS法和TOPDIS法构建组合模型,运用珠三角9市2018年和2019年有关数据平均值对各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并分析其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改进路径。研究发现:珠三角各市的科技创新能力差异较大,广州科技创新环境最好,深圳科技创新投入能力、科技创新实施能力和科技创新产出能力排名均为第一;各城市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首要因素中,广州和深圳分别要考虑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和本科院校重点学科数,佛山、珠海等其他地市均要以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额为首要考虑因素。基于实证结果,从科技创新资源共建共享、科技投入保障和差异化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机制构建等方面,提出促进珠三角城市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构建及综合评价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用层次分析的方法构建出了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对评价体系中各指标进行了深入分析,利用灰色关联度评价理论建立起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并以佛山市为样本,对其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佛山市科技创新能力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一些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十三五时期”,广东省生产力服务体系快速发展,规模逐年壮大,服务内容从传统的中介服务逐步向全链条创新服务转变,发展趋势不断往专业化、网络化、集成化和国际化转变,逐步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广东科技创新强省建设的重要支撑。为适应广东省生产力服务体系发展的新形势,进一步提升生产力中心系统的科技创新服务能力,亟需建立一套系统、全面的生产力科技创新服务能力评价体系,客观、科学地推进生产力体系的创新发展,作为其动态管理及政策支持的重要依据。因此,本文运用基于熵权法的TOPSIS综合评价方法,构建广东省生产力服务体系科技创新服务能力评价模型,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验证了评价模型的合理性,确定了关键影响因素。经实证研究发现,2010-2018年间广东省生产力服务体系科技创新服务能力总体呈上升趋势;各区域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展不均衡,珠三角地区遥遥领先于粤东西北地区;企业服务能力、人力资源、科技创新资源对生产力服务体系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影响相对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