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为推进科学仪器实验室的开放运行、提高仪器利用率,提出了基于贪心算法和近距离搜索法的实验室仪器预约算法,并研发了实验室仪器开放运行管理系统,具备科学仪器工作状态监控、上机预约、收费管理、网上送样预约、仪器操作培训、等功能,实现了科学仪器实验室无人值守全天候开放运行。系统测试结果表明,在吉林大学化学学院实验室和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得到应用,并且大大降低了实验室仪器的预约出错率。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16,(19)
目前,我国铁路信息安全风险主要因三个方面引起,分别是:技术、管理以及系统生命周期三个因素,其中,技术因素主要是指环境、系统、网络以及应用等方面的安全问题,管理因素主要是指技术人员、管理机构以及管理制度等方面问题,而系统生命周期方面主要是指系统设计、实施、运行、控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针对铁路网络与信息安全风险管理进行分析,为降低铁路信息安全风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能源互联网建设过程中,基础设施、系统及互动、智能终端等重点环节不可避免的将面临信息安全威胁和风险,本文提出一个动态的安全管理体系,并从安全策略、安全技术、安全培训、安全管理四个方面给出了具体的实施措施,就能源互联网模式下的信息安全威胁分析及安全防护工作,给出了具备一定参考价值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为使重庆大学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能够引领学科前沿,增强核心竞争力,从而更好地满足新兴学科快速发展和国家重大需求,学校进行了实验室体制机制改革的实践。针对重庆大学实际情况,从优化调整研究领域、凝练研究方向、选择符合实验室发展的运行模式、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优化考核评价体系、重视文化管理等实验室运行和管理方面,提出了新的管理方法和措施。实践证明,改革和不断探索适应实验室自身情况的运行管理措施对实验室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学术带头人为领军人物的科研团队是制约和影响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创新能力演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处于组建期、成长期、成熟期、变异期四个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科研团队,分别通过选择机制、学习机制、研发机制和更新机制作用于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创新能力的演化过程,推动我国国家重点实验室由跟踪模仿创新到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与我国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国家安全概念的演变以及全球化对国家安全的构成要素的影响 ,重点剖析了全球化背景下信息安全的地位和作用的明显提高 ,论述了全球化对军事安全带来的复杂影响 ,以典型案例说明全球化使国家政治和国际政治的界限趋于模糊 ,并简要论述了全球化对国家安全其它因素的影响。结合对中国国家安全影响的分析 ,最后提出了应对全球化的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确保中国高等学校实验室的安全运行,从环保理念、安全管理的内容、方式出发,拓展思维,构建了基于网格化管理理念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学院老师与学生互相配合,推广网格化管理理念,在新的模式下使学校实验室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8.
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的运行成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推动高水平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我国于1984年启动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经过30多年的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已成为我国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探索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的实施成效,以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例,着重探讨了实验室的战略定位、运行成效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研究结果表明,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支撑国家需求、推进原始创新、促进人才成长、推动学科发展、促进科学合作等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此同时,面临着经费支持力度有待提高,评估体系仍需改进,顶层设计与动态调控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就相关资助与管理政策提出探索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苏欣 《科技风》2023,(10):152-154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壮大以及研究需求的增加,实验室特种设备数量也不断增多,又由于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责任重大,对保障在校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十分重要,使得相应的安全管理工作越来越迫切。本文围绕当前地方高校在特种设备管理中存在的主要症结进行剖析,并从制度建设、安全培训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阐述了改进实验室特种设备管理的策略以及对地方高校管理要求的建议,确保实验室特种设备安全平稳运行,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稳定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的普及程度也不断提高,在计算机网络的运行过程中,网络信息安全是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因此,为了保证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必须做好安全维护工作,提高网络信息的安全性,保证计算机网络的安全运行。想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明确影响网络信息安全的因素,采取针对性的安全维护措施。对影响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因素进行分析,探讨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维护思路。  相似文献   

11.
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制度的发展与运行模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十四年来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工作的发展与完善历程,探讨了评估工作对于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总结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工作的运行模式和经验,分析了存在的差距和改进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关于高等学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高等院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已成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必须有一支合理的人才梯队,发挥学术带头人作用,同时必须解决好重点实验室与依托院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关于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行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从实验室研究方向、软环境建设等多方面研究促进国家重点实验室良性运行的措施,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张静一  刘梦 《科研管理》2020,41(7):271-274
 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代表国家级水平的科研创新基地和人才培养中心,既要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也要出高层次高质量的人才。以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例,探讨了国家重点实验室人才培养的模式,包括牵头建立跨院系学科交叉研究平台,培养学术带头人;经费进修双保障,培养青年学术骨干;重视博士后培养,形成后备青年学术骨干梯队;积极引进有国外研究经历的优秀人才;国际化办学培养研究生。通过以上模式,凝聚、吸引和培养了一批科研人才。  相似文献   

15.
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在我国科技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如何释放其最大效能成为这一领域的研究焦点。以我国中文论文数据库为样本,借助知识图谱技术,结合Citespace可视化软件,通过定量化、可视化已有研究文献的研究热点、研究前沿、研究领域及代表性研究成果,绘制了我国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研究现状的系列知识图谱。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我国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研究急需解决的两个关键性问题。即各类国家重点实验室之间的协同创新问题、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研究主题的进一步聚焦及代表性成果的显示度问题。这为深化我国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提升我国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的创新能力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隶属于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的生物医学类国家实验室——弗雷德里克癌症研究国家实验室的建设思路、运营机制、科研实力、研发经费收支情况、大型科学设施的开放共享、教育和社会服务及开放合作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特点,借鉴经验,为我国生物医学类国家实验室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卡文迪什实验室发展中的室主任作用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为"世界物理学家圣地",卡文迪什实验室的创新发展离不开麦克斯韦、汤姆森、卢瑟福等一批成就卓著的实验室主任的将帅作用。通过对卡文迪什实验室141年创新发展史的考察和研究,我们发现,历届室主任主要通过导向机制—创新定位因素模型、凝聚机制—创新人才因素模型、筹资机制—创新经费因素模型、表率机制—创新文化因素模型、育人机制—创新后备因素模型,即5M-5F模型,作用于卡文迪什实验室的创新发展全过程,推动着实验室自主创新能力的演化和提升。这为我国发挥实验室主任作用,增强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8.
童锋  陈敏  林林 《科技管理研究》2018,(23):131-136
国家实验室建设是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战略性举措,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抓手。国家实验室管理中的文化冲突一是地方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突,二是学术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冲突;冲突的内部根源是不同的文化特征,外部根源在于领导者特征因素、员工行为因素和外部促进因素。实践表明,文化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实验室管理绩效,但其消解是困难的。国家实验室成熟的标志在于其管理文化的作用机制建立和完善,各利益相关者要遵循文化冲突、融合的规律,采取恰当的文化整合策略,使之成为提高国家实验室管理运营价值倍增的动力之源。  相似文献   

19.
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行机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开放、流动、联合、竞争”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新型运行机制.深入剖析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行机制在开放、流动、联合和竞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探讨化解运行机制难题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20.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观指导下,我国开展了一系列科技平台建设,其中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发平台是极具代表性的一种.文章以中国科技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为调研对象,对其发展现状及管理模式进行研究,揭示我国目前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发平台存在的问题,在构建模型基础上,提出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发平台的建设与管理创新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