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林科建设背景下,我国林学专业人才肩负着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时代使命。森林培育学课程作为林学专业最主要的骨干课程之一,对标新林科建设要求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文章基于当前森林培育学本科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国内开展相关教学改革研究的现状,提出了“理想+情怀+理论+技能”的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理念与实践模式,以期为培育“知林、营林、爱林、强林”的新时代林业专业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校教育技术现代化和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多媒体教学已普遍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在高校专业课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抽象教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然而如果运用不当将会引起诸多弊端.本文以“森林生态学”课程教学为例,结合近几年来对森林生态学课程的多媒体教学实践进行利弊分析,使多媒体教学真正发挥其特有的教学优势.  相似文献   

3.
崔祚  李青 《西部素质教育》2020,(10):131-132
文章以“飞机结构学”课程为例,首先分析了“飞机结构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然后从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资源的建设和课程的考核方式三个方面论述了“飞机结构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策略,最后分析了“飞机结构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特色。  相似文献   

4.
“设计学及其研究方法”是设计学硕士的专业必修课,通过对“设计学及其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内容的深入挖掘,结合哈尔滨工程大学“三海一核”的办学特色、设计学学科的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并依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首先确定其课程思政育人目标;然后制订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计划;随后进行了以“田野考察法”一课为例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包括明确课程目标、制定课程思政策略、设计教学实施流程、确定课程考核评价四个环节;最后在初步实现课程知识点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基础上,提出课程思政持续建设规划。  相似文献   

5.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华南农业大学面向林学专业本科生的“森林培育学”课程基于国家政策导向、学科特点、课程特色以及人才培养要求,通过精细分解教学目标、搭建立体教学平台、组建一流教学团队、深挖隐性思政元素、全程融入思政理念、创新多元教学方法、构建多维评价体系等途径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实践表明,人才培养成效显著,教师发展受益,课程建设质量上升,可为其他同类课程开展思政教学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6.
秦慧  罗杰 《思想教育研究》2022,(12):108-11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必须要在高度把握本课程“为什么教”“为什么学”以及“教什么”“学什么”问题的基础上,合理设置课程教学目标,并从加强顶层设计、打磨教学内容、激发主体能量、创新教学形式等方面扎实推进课程实施,实现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三者统一,切实提升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程衔接已成为理论与实践中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以森林公安院校中林学类课程与《森林案件现场勘查》课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几门相关课程衔接的必要性,明确了林学类课程对《森林案件现场勘查》课程的支撑作用,并从人才培养计划的制订、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设计、实践教学等方面提出了做好课程衔接的具体措施,为建设精品课程、特色课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程衔接已成为理论与实践中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以森林公安院校中林学类课程与《森林案件现场勘查》课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几门相关课程衔接的必要性,明确了林学类课程对《森林案件现场勘查》课程的支撑作用,并从人才培养计划的制订、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设计、实践教学等方面提出了做好课程衔接的具体措施,为建设精品课程、特色课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思政融入教学”实践存在整体性不够、系统性不强、融入性不显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职业教育学”课程组以教师、教材和教法改革为抓手,开展课程思政的整体设计;建构了贯穿“课前、课中、课后”的一体化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增强了系统性;将学校办学特色、学科德育特色、课程反身特色融入到课程思政实践之中,强化了融入性。“职业教育学”课程思政改革在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各个层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森林培育学科是我国建立的最早的林学类学科点,长期以来为我国林业建设中的森林培育、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培养了大量的科技与管理人才。森林培育学科是山东省唯一林学专业中的重点学科,课程建设特色是:依托重点学科,建设一流课程,培养一流人才,将所依托学科的科研、学科优势转化为本科专业的教学优势。森林培育学课程建设的理念是:"以科研与学科建设的高水平带动教学与课程建设的高水平、树立专业课教学以育人为本,以培养综合素质高、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1.
实践教学是将课堂理论教学成果转化为大学生实践技能的有效途径。文章以河北农业大学林学专业“森林培育学”教学实习为例,在问题诊断的基础上,从规范实习指导书、调整培养理念、改变培养模式、调整实习模式、丰富评价机制等方面,对“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实习进行了改革,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思想认识、实习内容丰富度、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都有较大提升,可为我校林业专业技能提升、林业教育等方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高云  史明 《英语教师》2022,(22):13-15
概述生态翻译学理论。分析农业院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究农业院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模式的构建。认为生态翻译学中的“选择适应”理念给农业院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提供了新的启示。提出农业院校应结合专业特色和师资力量对翻译课程作出选择性适应,对翻译教学的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模式、教学理念进行调整和改革,并最终使农业院校翻译课程教学与本校特色学科相结合,优化课程资源,提高翻译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以“徽州古道”和“徽剧”为素材,将“徽文化”代表性元素融入音乐作品创作,从作品创作来源、创作过程、艺术特色、创作特征、思想衍生、价值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和解析。基于徽州文化创新转化模式探索实例,提出要汲取“徽文化”精华、将传统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作为限选课程加入到我校本科地质专业四年级学生选修课程范围,如何在煤炭特色院校保证该课程教学质量是一个现实的难题。本文从建构主义理论的角度出发,系统地阐述建构主义知识观、认识论、教学观,探讨煤炭院校专业知识背景下“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的教改原则、教学改革具体方案,阐明建构主义在教学改革中的作用,是对新形势下“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教学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5.
本土课程与教学论是指本土原生的适应本土的具有本土特色的课程与教学论,特指我国传统课程与教学论。我国本土(传统)课程与教学论的体系是以儒家课程与教学论思想为主线,包括“以学论教”的教学本质论、“君子成人”的课程教学目的论、“教学相长”的教学主体论、“仁礼文行”结合的课程论、“启发诱导”的教学模式论、“知行结合”的教学过程论、系统完善的教学原则论、发达实用的学习方法论、知能结合的教学评价论以及系统成熟的教师论所组成,具有独特的话语表达方式和概念范畴。我国本土课程与教学论是围绕“教学”而非“课程”、围绕“学”而非“教”、围绕“实证”而非“思辨”、围绕“经验”而非“理论”建立起来的,这就与西方课程与教学理论的发展路径明显不同,使它在概念范畴、理论体系、建构方法等方面有着不同于西方课程与教学理论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森林培育学》课程为例,采用实践教学相结合、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以及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等途径措施,进行研究型教学的探索,为林学方向的课程教学提供新思路和参考。通过对《森林培育学》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让学生在《森林培育学》课程上有了更全面和深入的学习,显著提高科学研究素养。  相似文献   

17.
为提升生态学专业研究生生态修复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助力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文章在概述案例教学内涵与意义的基础上,以“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为案例,阐述了如何结合有关理论知识要点进行案例教学设计与实施,并总结了案例教学的课堂反馈效果,对案例教学准备、设计及其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等方面提出建议。本研究为高校生态学研究生课程案例教学的有效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森林培育学是国内外农林院校林学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以修订教学大纲,构建应用型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体系为基础,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进行改革和实践,主要包括:构建应用型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体系,突出新疆地域特点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等。  相似文献   

19.
“生态统计学”是生态学及相关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之一。针对“生态统计学”的课程特点及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验和实践教学内容缺乏、学生学习效果不佳、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从课程内容的优化、教学案例及资源库的建设、统计学软件的应用及考核设置等方面,总结了统计学课程与生态学实验、实践类课程相融合,以及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进行的探索,为完善与创新生态学专业本科学生的统计学教学奠定了基础,也为其他方法类课程的教学实践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0.
经济学是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当前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存在严重的“术”与“道”的不平衡,在新文科视域下,推行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为高校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了丰富营养。教师要从西方经济学课程中挖掘出知识层面的思政元素,再进行提炼、融合,使之上升到思想层面,目的是将价值观引领融入日常教学中,努力提升学生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