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农业现代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国家对农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农科人才,是当前农业类高校面临的迫切任务。“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是近年来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调查分析当前农科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提出实践教学改革对策,为拔尖创新型卓越农科人才培养,探讨构建具有可行性的实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高校担负着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重要使命。文章以安徽农业大学农科类人才培养为例,分析农科类的"双创"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对农科类"双创"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研究生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为实现研究生人才培养的既定目标而采取的特定教育培养模式。这种模式应该是遵循人才培养规律、符合人才成长需求、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科学、高效的教育培养模式。农科专业作为一种实践应用性较强的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关系到我国农业基础地位的巩固,关系到农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农科专业的特点和农业的基础地位决定了农科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国内地方高校物理类人才培养模式仍处在改革和探索阶段。要构建合理的培养模式,就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准确定位专业培养目标。我校物理类专业"厚基础、强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培养基础厚实、能力较强的高素质应用物理学人才,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前高等农林院校农学类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协同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活动中,调控教学系统结构诸要素,从促进大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充分发展,开展科研活动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实现了多种资源的共享。这种新的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是现代农科大学生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提高了农学类大学生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水平。  相似文献   

6.
影响农科创新人才培养的原因及对策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强农业创新教育,培养农科创新人才是促进我国农业生产,发展高等农业教育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问题。要加强农科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正确分析影响农科创新人才培养的原因,围绕教育和教学改革,从提高思想认识、培养创新意识、深化教育和教学改革等多方面进行努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时代呼唤更多更高层次的复合型创新人才,传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亟待优化。以研究生培养模式优化为突破口,以关乎国计民生的农业学科为着力点,根据我国新型农业和农村发展需求,创新农科研究生课程体系、实践环节、培养目标和培养类型,促进我国高等农业教育布局更加科学、层次更加合理,从而更好地适应农业农村发展的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8.
郑峰  李晨 《教育教学论坛》2013,(10):247-249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和发展,农业人才的专业构成和社会工作岗位的技术构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素质的农业创新人才将成为新时期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传统的农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逐渐暴露许多弊端,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质量提出的新要求。高等农业院校如何应对社会需求,加强农业院校大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构建农业院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正处于转型期,生产方式正由传统的一家一户向企业(合作社)发展,如何适应形势、整合资源,强化高校、地方和企业(合作社)的合作,探索出一条稳定而有效的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全面提高农科类大学生的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江西农业大学以"科技驿站"建设为依托,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改革课堂教学方法以及完善考核机制等构建了"基于‘科技驿站’建设的农科类大学生培养模式",有效地促进了农科类大学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高等农业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健 《成人教育》2012,32(9):19-20
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在于高素质的农业农村人才培养工作,高等农业教育作为整个农业教育体系的"领头雁",要主动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从办学理念、发展定位、教育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和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创新和构建方面努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持。  相似文献   

11.
优化实验教学体系,着力培养农科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适应国家现代农业和自治区四大农业基地建设总体规划对农科类人才培养的需求,围绕农科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这条主线,通过对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与优化,着力培养农科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实验课教学方案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实验课的教学目标 高等农业职业教育(以下均简称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农业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和"操作型"职业人才,技术应用性是其基本特征.高职教育能否成为高等教育中一个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层次,关键在于其人才培养模式是否具有特色,其培养出来的人能否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实用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在高职教育中,理论与实践是并重的,理论主要是为培养综合和专项的职业技能服务的,实践课程应有相对独立的体系.  相似文献   

13.
面向21世纪农科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及其途径的探讨王秀玲,宋颖,张亦军21世纪即将来临,知识经济初露端倪,高等教育必须适应并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一、面向21世纪农科本科人才培...  相似文献   

14.
高素质的食品专业工程化创新人才是食品工业发展的关键。结合学校农科优势,针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遵循"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广适应"的整体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构建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5.
"农业类高等人才的培养目前正处于关键时期,能否采取得力措施,培养和留住一批高素质农业人才,对于今后我国农业的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全国政协委员、河南  相似文献   

16.
该研究针对河南理工大学地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不符合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求、人才培养对区域发展贡献不足等诸多问题,聚焦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农科建设要求,依托地理学专业开展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农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探索。通过融合学校的测绘科学与技术、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学、土地资源管理等优势学科,利用这些学科在农业信息技术、智慧农业、农业大数据、村镇规划、土地整治等涉农方面的特色和优势,对课程设计、培养环节等方面进行革新,从而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农科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将地理学专业建设成为能够适应新农科发展需要,面向现代农业的新兴特色涉农专业,培养新型的、具有深厚“三农”情怀的新型农业高科技人才,满足现代农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对社会的快速发展,适应现代工业发展的需求,对高等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发展创新教育,培养大批创新人才势在必行。这就要求我们改变教育理念、教学方法,采用"产学研"合作教育、结合示范性实践基地建设,建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8.
高等农业院校创新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业要适应农业科技的发展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具备高素质的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农业现代化所需的人才就成为21世纪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方向。高等农业院校要从创新意识的增强、专业思想的强化以及人文精神的培养等方面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罗斯  李媛  雷鸣 《教育教学论坛》2023,(11):173-176
研究生是推动科技进步的新生力量,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向社会输送符合当前农业发展所需的合格人才,是地方性农业院校研究生人才培养肩负的使命。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调研分析当前地方性农业院校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和不足,积极探索适应新时代、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农业科学类研究生培养模式,包括明确培养目标、完善课程体系、加强导师队伍建设、结合地方农业发展特色创造产学研融合共促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以期为完善和优化学校研究生培养体系、全面提升农业院校的综合素质与核心竞争力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安吉共识-中国"新农科"建设宣言的发布,对"新农科"的建设和"新农人"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态农业和都市型农业的发展要求培养具有知识面广、创新思维能力和适应能力强的动物医学人才。该文以为都市发展需求服务为目标,以加强动物医学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从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建设、培养模式及管理模式等方面探讨动物医学专业硕士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