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刘涛  钱钰 《传媒》2015,(18):75-77
文化遗产传承是大众传播重要的社会功能.中国有将影视传播与"活化"文化遗产相结合的历史传统.当下, "活化"文化遗产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不但彰显了影视传播对"活化"文化遗产的积极意义,也为丰富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理论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2.
一、泛娱乐化时代媒介社会责任的缺失 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主要是指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大众传媒所执行的社会功能.在传播学研究史上,最早提出大众传媒的社会功能的是H·拉斯韦尔,他在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将大众传媒的社会功能概括为环境监测、社会协调、社会遗产传承三个方面①.1959年,赖特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提供娱乐"的功能②.后来,又有学者提出了第五个功能——教育大众③.因此说,在现代社会,大众传媒应该承担监测环境、协调关系、传承文化、提供娱乐、教育大众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3.
传播为何为人类所需,它究竟具备怎样的社会功能?早在上世纪30年代,传播学先驱、美国政治学家拉斯威尔就给出了经典解释.他认为,传播具有三个社会功能,首当其冲的功能便是"环境监视",即让社会成员了解我们生活在其间的社会是什么样子,藉此作出判断和适当的安排,并获得心理的安定感.  相似文献   

4.
功能理论受启于生物有机理论,产生于客观事物整体自身生存与发展对其肢体的需求规律,它是一切整体事物的发展规律.认知传播学是传播学体系中的一门新兴学科,它的"6+1"功能力说是功能理论在认知传播过程中的一种展现,集中表现为超传播理论功能力、感悟功能力、智慧功能力、知识功能力、创意功能力、科学功能力及人类传播的基础功能力.根据信息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实施认知传播战略是21世纪各行业的最佳选择.但是,由于行业的不同,实施认知传播战略所体现的功能力也会出现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1948年,拉斯韦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中就提出大众传播的"三功能说".美国学者赖特在其1959年发表的<大众传播:功能的探讨>一文中将"三功能说"进一步扩展,提出了传播的另一重要的功能--提供娱乐.大众传播的内容并不都是务实的,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的需要,例如文学的、艺术的,消遣性、游戏性的内容等等.  相似文献   

6.
"5W"理论是由美国学者哈罗德·拉斯韦尔于《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这一论文中提出的,是解释传播现象的经典理论.在新媒体和电子商务发展迅猛的今天,楚楚街等导购类APP应运而生,而其网络传播策略与传统的营销策略有极大不同,从而传播的效果也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7.
于宝莹 《今传媒》2016,(4):39-41
在全媒体传播环境下,在媒体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格局下,我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承载的社会功能偶有失调现象出现,影响了受众的审美观与价值观.本文分析了我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社会功能与社会功能"失调"的症状,并对我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未来走向做了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8.
尹家美  王稼之 《传媒》2018,(10):67-68
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在其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一书中,最早以建立模型的方法对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进行了分析,提出5W传播过程模式,即谁(Who),说什么(Say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说(To Whom),产生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在传受相对确定的传播模式下,传播内容和传播渠道则成为最大的变量,并直接影响传播效果.而新媒体颠覆了传统的传播渠道,这不仅影响到传播内容"怎么说",也进一步影响到传播究竟"说什么"这一内容层面.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政务微博要回应的是如何从"信息内容+互联网"到"互联网+信息内容"的转变,这种转变是基于对新媒体传播属性的认知,从而激发信息内容创作的全面革新.  相似文献   

9.
在大众传播活动中,尤其是在突发性的灾难报道中,情感介入不仅无可避免,而且功能巨大.在同情的作用下,传播主体的情感介入加强了社会团结,凝聚了民族精神.然而,传播主体的情感管理也必不可少.通过情感管理,传播者调整自己的情感体验与情感表达,使得"同情"更加合宜,既被新闻当事人又被广大受众接受,从而保障情感的正向功能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时代大众传播功能的充分释放是媒体正确履行社会责任发挥传播效能的重要指标。本文以媒体社会责任报告的发布为研究起点,从新闻的事件传播特点、情感传播特点和"积极受众"三个方面,分析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大众传播功能的消解,强调新媒体时代正确履行媒体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1.
赵纪娜 《青年记者》2017,(23):141-142
中医是世界上古老的医学种类之一,以其独特的理念,构筑了一种惠及大众的医药文化.目前,中医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还有一定局限性.传播好中医文化,真正惠泽普通百姓,是中医文化学者和媒介文化传播者的社会使命. 新媒体环境下中医文化的传播现象解读 1.媒体责任.1948年,传播学家拉斯韦尔在他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书中提出,大众媒体具有三大功能:环境监视功能、社会协调功能和社会遗产继承.他还指出: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是建立在对历史的继承与创新基础之上的,我们应该将前人的智慧、经验、知识加以记录,进行整理、保存,然后传给后代.只有这样,才能使后人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发展、创造.因此,大众传播是社会遗产代代相传的重要保证.媒体的这一特殊功能,说明媒体对传播中医文化具有天然的社会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2.
论图书馆的知识传播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图书馆的本质在于知识,图书馆的核心功能是知识传播,知识传播应体现人文精神三方面阐述了图书馆的知识传播功能。认为把图书馆视为一种知识存在,有助于深层揭示图书馆特有的知识秉性,准确地揭示现代图书馆是"知识图书馆"的本质;用知识传播功能审视图书馆,有助于深刻理解图书馆在知识创新中的作用,提升图书馆的核心能力和社会价值;在知识传播中体现人文精神,有助于知识与人的良性互动,使图书馆成为促进人类社会和谐发展与进步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2016,(13)
本文梳理了功能主义传播观发展的历史脉络,通过比较的视野讨论了功能主义传播观的三个预设,即"传播的功能即传递意义"、"社会结构是预先给定的"、"传播主体是理性主体"。本文强调这三种预设虽然是该研究的逻辑起点,但如果一味不加反思地将其运用于当代传播研究之中,必然会造成其研究的局限乃至狭隘。本文通过将其理论预设置于比较的视野之中,探索了各个学科的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阐释了"传播功能"、"社会结构"、以及"传播主体"的不同解读,有利于打开功能主义传播观之外更为宏大的视野。  相似文献   

14.
杨皓  赵鹏 《今传媒》2007,(5):27-28
媒体的功能是传播社会信息,每当社会发生重大事件,都会引起媒体的关注和报道.但报道同一事件,不同媒体容易出现"不谋而合"的同质化倾向,造成重复及新闻资源的浪费.对此,如何避免新闻报道同质化倾向,值得媒体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5.
不期而至的大地震打破了人们生活的宁静,引起社会各方广泛而强烈的关注.面对灾难,媒体在报道事实真相的同时,如何把人文关怀意识渗透入新闻报道,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提升传播品位,更好地发挥媒体自身的社会功能,是媒体在灾难报道过程中需要面对的永恒课题.  相似文献   

16.
传播力传媒价值竞争回归的原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春阳 《传媒》2006,(8):52-52
"传播"对应的英文单词是communication,有时也被译为"沟通",因此,传播学中关于"传播"的意义常常被强调为"共享".人的社会化过程是一个个体与群体价值共享的过程,传媒作为专业化的社会信息传播工具,其价值自不用说,也在于能够为社会之价值共享贡献多少力量.在我的理解当中,传媒这种实现社会价值共享的能力,可谓之传播力.  相似文献   

17.
自我传播,又称"内向传播"或者"人内传播",是一切外在传播的基础。人需要通过自我传播构成对自己的看法,形成某种认识,赋予社会感知和行为的连贯性。人在社会互动中关于活动、感受与经验的印象累积即记忆,人的大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都离不开记忆。因而记忆是自我传播的前提。如果丧失记忆,"主我"变成了一片空白,与"客我"失去了正常对话的功能,自我传播也就无法实现。  相似文献   

18.
在新的形势下,改革和发展需要社会稳定,同时,改革和发展又可能产生社会不稳定因素.为了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社会预警显得十分重要.人肉搜索作为一种具有传播性质和传播功能的社会活动,为什么会具有社会预警功能以及这一功能是如何发挥的,本文试图就这两方面的问题作一些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徐宁 《传媒》2021,(8):71-73
新闻漫画在传统媒体报道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既具有视觉艺术的美感,又具有时事评论的功能,是一种深受读者喜爱和认可的"可视化"新闻评论形式.《新华日报》开设了《漫说快评》专栏,以"漫画+简评"的形式创新发声,内容紧贴社会热点,主动设置评论议题,引领社会思考,弘扬时代主旋律,传播文明正能量.本文拟结合《新华日报·漫说快评》专栏报道实例,分析漫画传播与时事评论相结合的报道特点和效果,探索融媒体报道创新形式.  相似文献   

20.
国家的仪式——《新闻联播》的传播文化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某种意义上,作为国家政治权威与秩序象征的<新闻联播>,是中国人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个仪式.本文运用传播文化学理论,以"国家仪式"的视角,分别从电视仪式与政治权威秩序的确立,电视日常收看与社会整合,新闻共同体与国家认同建构三部分,论述<新闻联播>的政治秩序功能、社会整合功能及身份认同建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