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我认为开展新闻与想象的讨论,其目的只能有一个,那就是通过讨论更加坚定一个信念:必须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依我分析,在新闻与想象关系问题上,分歧主要集中在一点。那就是:狭义的新闻作品(主要指消息、通讯)就其内容而言是否有物化了的记者的再造想象。应该说是有的。如果没有再造想象,那就不能突破个人实践经验的局限,去认识自己虽不了解,但别人已实践过的事物,采写新闻就根本无法进行。要想形成准确的再造想象,记者必须深入生活,亲自实践,积累多方面的知识经验。这是避免新闻失实的一个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新闻必须实事求是,不能虚构捏造,这当然是不可动摇的基本原则。然而,长期以来许多人把想象作为虚构捏造而拒之门外,鲜见有人敢于理直气壮地“离经叛道”。这也是不符合新闻写作的实践存在价值要求的。 心理学告诉我们,想象就是人脑对已有表象,即对在感知客观事物的基础上头脑中保留的形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根据想象有无预定的目的,可以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根据想象的独立性、新颖性和创造性的程度不同,可以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再造想象要以别人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为依据,创造想象则是自己独立完成的…  相似文献   

3.
新闻工作者应该有想象力,新闻事实中的想象成分应该杜绝。我不同意新闻作品中写进想象成分,却又认为不妨有“泛指”的想象成分。看起来,这是一个矛盾,但矛盾是客观存在,不是我臆想出来的。从缩小这个矛盾出发,是不是可以把新闻作品分为“特指”和“泛指”两个部分。实际上,大部分新闻报道都只有“特指”,并无“泛指”。但是,有一些新闻样式,特别是通讯、特写,除了叙述外,还需要描写,需要提供有关的环境、背景、因果关系等材料,这些东西,无论记者如何努力,都是很难全部找到证据的,那就不妨有若干想象成分。这就是“泛指”。  相似文献   

4.
承认“记者采写的许多新闻事实,不见得都是记者通过现场观察取得的,往往是从当事人和知情人口中获取的”,但却不承认这里有想象的参与,断言“记者据人们的追忆而写,还需运用什么‘想象力’呢?”这种观点割裂了记者思维和写作的辩证统一过程,把记者的劳动理解得简单化了。既然我们还没有完全掌握新闻中再造想象的规律,而记者在新闻实践中又离不开它,那么,从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出发,提醒记者在新闻写作中“不能完全听任想象力的狂热摆布”,而应当有所节制,有所限制,就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新闻工作者应该有想象力,新闻事实中的想象成分应该杜绝。我不同意新闻作品中写进想象成分,却又认为不妨有“泛指”的想象成分。看起来,这是一个矛盾,但矛盾是客观存在,不是我臆想出来的。从缩小这个矛盾出发,是不是可以把新闻作品分为“特指”和“泛指”两个部分。实际上,大部分新闻报道都只有“特指”,并无“泛指”。但是,有一些新闻样式,特别是通讯、特写,除了叙述外,还需要描写,需要提供有关的环境、背景、因果关系等材料,这些东西,无论记者如何努力,都是很难全部找到证据的,那就不妨有若干想象成分。这就是“泛指”。  相似文献   

6.
承认“记者采写的许多新闻事实,不见得都是记者通过现场观察取得的,往往是从当事人和知情人口中获取的”,但却不承歆这里有想象的参与,断言“记者据人们的追忆而写,还需运用什么‘想象力’呢?”这种观点割裂了记者思维和写作的辩证统一过程,把记者的劳动理解得简单化了。既然我们还没有完全掌握新闻中再造想象的规律,而记者在新闻实践中又离不开它,那么,从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出发,提醒记者在新闻写作中“不能完全听任想象力的狂热摆布”,而应当有所节制,有所限制,就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何潇 《新闻前哨》2000,(4):43-44
我不知道各位新闻界的同行是不是与我有一个共同的感觉,那就是:如今的记者,已经越来越不值钱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因为不久前,我参加了一家企业举办的新闻发布会。大家都知道,一般像这样的会,都会发点礼品或者红包什么的,但就其新闻价值而言,没有啥内容,顶多是个一句话新闻,或者简讯什么的。可当我拿着请帖前往会场时,我发现那里已经有十几位我的记者同行了,有的甚至是一个新闻单位就来了五、六个人,我当时觉得很奇怪,以为自己跑错了会场,与别的记者撞车了,就试着问了一下负责接待的人,他说:“每一个新闻单位只请了…  相似文献   

8.
曹鹏 《视听界》2006,(1):88-88
新闻传播业是一个发现与探索的行业,需要复合型人才,我认为新闻从业者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最主要的素质。第一就是好奇心,一种发自内心的不可抑制的好奇心。它不简单的是猎奇心,猎奇是对特殊事物的兴趣,而好奇是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一个好记者和一个差记者的区别就是有没有好奇心。好记者因为好奇便善于发现,能够从平常事件中看到不平常。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的水门事件,那两位记者如果不具备强烈的好奇心,水门事件能搞这么大吗?范长江能出名是因为对陕北红军的好奇,斯诺能出名是因为对中国红军、中国共产党的好奇。在一个大的新闻机构里,真…  相似文献   

9.
《新闻爱好者》2001年第9期发表了刘军民的《新闻中的想象》一文。文章要求新闻采写者“敢于理直气壮地,‘离经叛道’”,“以这些已非原汁原味的材料为基础进行再造想象”,并且认为:“已经发生的事实可以用想象加以复原和修饰……在消息、评论、通讯和报告文学等各种新闻文体中,的确可以甚至需要一些适当的想象成分,包括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对特定的环境和景物,在保证真实而不至于引起误解的前提下,以一种新的形象,予以艺术的展现……”一言以概之,作者就是要求新闻采写者对新闻的场景进行大胆想象,以保证新闻的生动性和…  相似文献   

10.
新闻和想象     
经常有同志提出这样的问题:新闻能不能搿合理想象”?我觉得,这是有关维护新闻真实性的一个重要问题;如果不把这个问题弄清楚,报道的差错、失实甚至虚假就很可能发生。作为研究和讨论,我想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所谓合理想象,大概是指:在新闻的基本材料是真实的情况下,对于若干情节(story)和细节(detail)进行想象的描写,而这种想象又是合理的、不是随心所欲的。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想象被视为新闻的“禁区”。似乎想象一引入新闻领域,新闻就难以做到真实,想象和新闻的真实性似乎是冰炭不相容的。其实,这是一种传统的偏见。新闻记者的职业特点就是探求地平线上冒出的新事物,在生生不息的实践活动中不断提出新问题、新见解。记者思维方式的本质特点就是创造性,这是一种具有探索未知、勇于提出新问题的进取性思维,它  相似文献   

12.
2006年,有机会在四川与新闻院系的师生座谈交流,记得一名读新闻学专业大三的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当年,我是怀着对记者这个职业无限渴望和热情报考的新闻专业,希望将来能成为一名出色的记者,但是如今,我看到的听到的更多却是关于新闻记者这一职业的负面报道,我惶惑且迷失了,我不知道我是谁,我在哪儿?"当时,一起参加座谈会的新华社新闻研究所所长陆小华老师回答了这位学生的提问:"年轻人,作为将来的新闻从业者,现在就思考这个问题,非常好,但是我希望你能多思考一句话,那就是--我是谁,我在哪儿,我该做什么?"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个新的新闻类别.观点新闻在新闻界被关注是近几年来的事。但发展却异常迅速。 本人认为,“观点新闻”就是在新闻报道中体现记者观点,反映记者对某一新闻事件特殊认识的新闻,就是有分析、有见解、有思想的新闻。从一般的实践意义上理解,观点新闻就是以传播新闻观点为主要目的的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个新的新闻类别,观点新闻在新闻界被关注是近几年来的事.但发展却异常迅速。“观点新闻”就是在新闻报道中体现记者观点,反映记者对某一新闻事件特殊认识的新闻.就是有分析、有见解、有思想的新闻。从一般的实践意义上理解.观点新闻就是以传播新闻观点为主要目的的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有一种现象让很多记者颇感纠结,那就是某地一旦爆出与记者有关的新闻,或者仅仅是记者报道了某条新闻,就会引起一些网民不分青红皂白的指责甚至谩骂。  相似文献   

16.
“做好一个人民的记者”———石西民的新闻实践和新闻思想杜翔石西民同志是我党“宣传文化方面杰出组织者、著名报刊活动家”。作为石老的同乡晚辈,我从小就听说有关石老的事迹,但认真研究他的作品,却是在他逝世10年后的今天。展读他的新闻作品和晚年回忆录,我为那...  相似文献   

17.
有人把记者比作时代航船上的望者,并用手中的笔记录下时代变迁,而这就是一段段历史。一个成熟出色的记者一定深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他们用火热的实践不断推动着时代的进步。记者的职责就是记录与描述他们的实践,并升华出时代精神。因此,记者必须学会俯下身子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把根深植于人民中间,写出更多更好接地气的新闻。自我定位:记者是人民一员记者是一个特殊的行业,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新闻采写工作的重要性。这  相似文献   

18.
新闻写作中,在主题思想和结构大体确定之后,就是选材了。比起其它文体来,新闻的选材尤为重要,因为新闻必须完全真实,必须用事实说话。用事实说话,就要用具体的材料写新闻。离开了具体的材料,只能说空话,那就不成其为新闻了。因此,有经验的记者(通讯员),总是极为重视新闻的选材的,总是通过采访占有各种各样的材料。具体说来,主要应占有如下几方面内容的材料。  相似文献   

19.
新闻采访与写作是编辑、记者等最重要的业务工作,从多年的新闻采写、新闻实践来看,我认为,从事新闻采访与写作必须遵循基本的规则。一、增强新闻敏感是记者的基本功我们生活的世界上,每天都在发生一些新鲜事,但是不是都能构成新闻,就看记者是否具有新闻敏感性,即发现新闻价值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有西方记者指出:记者如果在导语写作中没有能力,那他就没有写作能力。任何一条导语都肩负着如何把主要新闻事实及其意义表达出来,如何吸引读者来阅读该篇新闻的双重任务。从新闻事实本身来说,导语应是所要报道事实中的最重要的亮点,是整篇新闻的一个卖点;对读者来说,导语应是激发读者阅读的一个兴奋点。在写作过程中,导语的写作时间通常占据整篇新闻构思与写作的三分之一到一半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