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网络成瘾与无聊倾向性的相关关系,以了解当下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网络游戏成瘾量表和大学生无聊倾向性问卷,对广州某高校800名同学随机派发,并进行差异检验和相关分析。结果:1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均分为36.07,低于中分,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在性别和专业类型上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现象差异显著;2大学生无聊倾向性在性别和专业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在其部分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3网络游戏成瘾组的无聊倾向性显著高于非网络游戏成瘾组;4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与无聊倾向性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与无聊倾向性相关,无聊倾向性对网络游戏成瘾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重庆某高校900名在校大学生为样本对象,采用自编《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调查表》和台湾学者陈淑惠《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各维度得分与量表总分的相关系数r在0.823~0.900之间,达到了0.01的显著性,在本研究中都具有良好的鉴别力;网络成瘾检出率为13.7%。网络成瘾倾向在不同年级、性别的大学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对个体人际关系与身体健康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3.
李雪果  易仲怡 《科教文汇》2014,(27):193-196
目的:探讨网络成瘾与无聊倾向性的相关关系,以了解当下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网络游戏成瘾量表和大学生无聊倾向性问卷,对广州某高校800名同学随机派发,并进行差异检验和相关分析。结果:①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均分为36.07,低于中分,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在性别和专业类型上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现象差异显著;②大学生无聊倾向性在性别和专业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在其部分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③网络游戏成瘾组的无聊倾向性显著高于非网络游戏成瘾组;④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与无聊倾向性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与无聊倾向性相关,无聊倾向性对网络游戏成瘾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网络成瘾对不同人格类型学生的人际关系的影响,深入探究网络成瘾与人格类型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方法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大五人格量表(NEO)和人际关系综合量表,分别对500名西藏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开放性和宜人性人格类型在网络成瘾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结论不同人格类型在网络成瘾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中起着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利用微观调查数据对浙江省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率进行了统计,分析了不同年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同时分析了影响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浙江省大学生网络成瘾率较高,达到14.15%,在构成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因素中,年级、应对方式、心理健康状况、性别、人际关系、主要上网地点、每周上网时间、学习成绩状况、是否玩游戏等因素对大学生网络成瘾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河北省某高校大学生510名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使用《中文网络过度使用量表》和《人际关系诊断量表修订版》2个量表,调查人际关系和网络成瘾的相关性,经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大学生网络成瘾得分与其人际关系呈显著正相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投射测验视角下大学生的人格特征与网络成瘾的关系。方法:利用房树人测验的人格评估体系和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修订版)对大学生的人格和网络成瘾进行数据统计并分析。结果:大学生网络依赖和成瘾合计占比43.23%;人格的随意性与网络成瘾总分、强迫上网及戒断反应因子、人际与健康问题因子呈显著的负相关;自卑性与强迫上网及戒断反应因子呈显著的负相关;网络使用正常、依赖和成瘾三类群体在随意性上差异显著。结论:大学生网络依赖和成瘾给学生个人发展带来挑战;具有认真严谨和自信人格特征的人群更易依赖网络但成瘾可能性低;大学生网络成瘾没有绝对的人格基础,可能只是他们当前内心冲突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科技风》2016,(18)
目的:为了解某大学在校学生网络成瘾(IAD)现状及人格特征,对网络成瘾者的行为做出正确指导。方法:采用问卷形式,随机抽取某大学在校生300名进行调查。结果:某大学网络成瘾率22.7%,大三大四学生网络成瘾率低于大一大二学生,男生网络成瘾率明显高于女生,网络成瘾大学生在自律性、情绪性、公开性、智力开放性上与总体学生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在性别和年级方面,网络成瘾者都存在显著差异,要积极开展有关网络的心理教育,加强对网络成瘾者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9.
王树华 《今日科苑》2007,(14):203-204
采用访谈和问卷研究法,对大学生网络依赖问题进行研究。我们的研究显示:重度网络成瘾的学生只占1.2%,有网络依赖和网络成瘾的学生共占8.0%~8.8%。网络成瘾性别差异极其显著,男生成瘾性高于女生。其中大一学生网络成瘾性高于大二,大三学生比大二学生网络成瘾性高。在二年级中,理科学生上网成瘾却是最高。  相似文献   

10.
《科技风》2017,(3)
目的:研究大学生结果预期、网络控制自我效能与网络成瘾的关系。方法:以广州市内682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结果预期量表、网络控制自我效能量表、网络成瘾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论:控制性别和年级后,网络控制自我效能在关注当下结果与网络成瘾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二类综合院校大学生生涯规划现状。方法:采用《职业生涯规划问卷》,对某高校随机抽取的456名学生进行调查,并分析其生涯规划的现状和特点。结果: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水平整体呈中等偏上的程度。六个维度中,得分最高的为自我控制,最低为职业探索;不同性别的学生在生涯规划的自我认识、人际关系维度上存在差异,表现为女大学生的自我认识显著高于男大学生,而男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得分显著高于女大学生;在自我控制维度上,文理科学生得分存在差异,理科生得分高于文科生;不同年级学生在自我控制、人际关系、反馈修正维度上存在差异,大四均高于其他年级学生;在自我认识维度上也具有差异,大三学生得分偏低。结论:二类院校本科生生涯规划水平呈中等程度,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学校应根据年级、性别、所学学科特点等方面有针对性的开展职业指导和教育。  相似文献   

12.
为了给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预防及干预提供依据,进行此项研究。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分层取样抽取中国海洋大学四个专业类别276名本科学生进行调查;网络使用状况问卷自行设计,网络成瘾测量工具自行修订的网络成瘾测量量表。研究结果:无明显网络成瘾症状的学生人数为0人,占调查人数的0%;有轻度网络成瘾症状的学生人数为28人,占调查人数的10.1%;具有中度网络成瘾症状的学生人数为185人,占调查人数的67.0%;具有重度网络成瘾症状的学生人数为63人,占调查人数的22.8%。网络成瘾存在显著年级差异和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中学生时间洞察能力与网游成瘾程度的关系。方法:通过时间洞察力量表和网络游戏成瘾量表对903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时间洞察力中的现在宿命与过去消极对中学生网游成瘾有正向预测作用,而过去积极和未来具有负向预测作用。结论:时间洞察力对于中学生网络成瘾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晓梅 《科教文汇》2011,(30):167-169
对483名高职学生采用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SW)和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女生自我价值感总体上高于男生自我价值感,存在性别差异;一年级是高职生自我价值感的低谷期,二年级是高职生自我价值感的高峰期,存在年级差异;理工科高职生的社会自我价值感比文科高职生更积极,存在专业的差异。通过相关分析发现:高职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和网络成瘾存在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探讨主动性人格与创业意向的关系。采用创业意向量表与主动性人格量表,随机抽取样本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年级在主动性人格与创业意向、创业执行意向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大学生主动性人格与创业意向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r=0.324,p0.001);大学生主动性人格对创业意向的预测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黄莉 《中国科技信息》2010,(15):218-219
目的:了解高职高专学生网络成瘾情况,分析网瘾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Young的网络成瘾调查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症状自评表对736名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网瘾情况进行调查。结果:网瘾检出率为3.1%。成瘾组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的父亲惩罚严厉、父亲拒绝否认、父亲过度保护、母亲干涉保护、母亲拒绝否认、母亲惩罚严厉6个因子分,症状自评量表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恐怖、偏执9个因子分都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或0.01)。结论:高职高专生网瘾存在一定的检出率,网瘾者心理健康状态较差,网瘾的发生可能父母教养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前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研究运用量表法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贫困大学生在人际关系敏感性、抑郁、焦虑以及敌对性上显著的高于非贫困大学生,经过进一步的相关和回归分析,我们发现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这两个因素能够很好的预测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刘勤勤  郝振 《科教文汇》2008,(14):45-46
目前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研究运用量表法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贫困大学生在人际关系敏感性、抑郁、焦虑以及敌对性上显著的高于非贫困大学生,经过进一步的相关和回归分析,我们发现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这两个因素能够很好的预测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河北省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求友谊质量对手机成瘾的影响及自我同一性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友谊质量问卷、自我同一性地位量表和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对507位大学生进行调查。使用SPSS 20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和相关分析,使用Process进行中介分析。结果:现在的自我投入和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和手机成瘾呈现负相关,而和友谊质量呈现正相关;自我同一性在友谊质量对手机成瘾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结论:个体的友谊质量不一定会影响到自己的手机成瘾程度,一方面频繁的网络社交增加风险,另一方面自我同一性抑制不良行为。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弹性量表及多维度多归因量表对160名“双师型”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双师型”教师心理弹性及归因方式的关系。结果发现女教师的心理弹性优于男教师,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男教师在工作成就归因及人际关系归因都倾向于外控;“双师型”教师的心理弹性各维度与归因方式的各维度均具有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坚韧、力量对工作成就归因的努力因素有正向预测作用;坚韧对人际关系归因的努力因素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乐观维度对工作成就归因的能力、运气及背景因素均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对人际关系归因的能力及运气因素均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