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批判教育学将教育置于文化、政治、经济和权力这些更本源的问题框架之中,探究教育的功能,思考课程的实质。它不断地追问:谁的知识?重点学校对贫困生意味着什么?现行教育政策是否对不同种族、不同阶层、不同性别的人群都是公平的?谁在其中受益了?……它为教育改革提供了一面自我观察和反思的镜子。  相似文献   

2.
暑假来临,年轻父母都要上班。于是,孩子们在爷爷奶奶身边的时间多了起来,怎样带小孩成为众多爷爷奶奶关注的焦点。老一套的教育方法能否"对付"得了新一代的孩子?爷爷奶奶与爸爸妈妈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是否会产生矛盾?一家人应如何处理"三方"关系?一、学会与"小大人"平等相处  相似文献   

3.
对自己负责     
冯霞 《高中生》2011,(10):5
老师们、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谈谈"责任"这个话题。在学校里,我们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情景:如果两个同学打架,老师找他们了解原因,很可能会听到辩解。甲说:"他先打了我。"乙则说:"是他骂了我!"总之,错误都是别人的,自己犯了错总能找到理由。同学们当中是否还会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忘记带作业、学习用品而用电话遥控家长帮你送到学校?劳动不积极?与伙伴产  相似文献   

4.
当我们经历了突飞猛进的硬件建设,当教师们能够娴熟地运用信息技术,当教师博客风靡一时,当"数字校园"成为很多学校的建设目标……明天,教育信息化该迈向何方?  相似文献   

5.
教育科研是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和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途径,这些年,大家对中小学教育科研非常重视,学校以及教师个人开展教育科研的热情空前高涨。但热情高涨的背后也有不少隐忧,目前许多地方都把教育科研作为评价教师、评价学校的重要指标之一,成果是否获奖、课题是否通过已经成为许多地区教师评职称、学校评等级的硬性指标。这一方面提高了教师们对教育科研的重视程度以及从事教育科研的积极性,但另一方面导致了教育科研的功利主义倾向。可以说,教育科研在有的学校正在成为功利的敲门砖和徒有虚名的摆设。克服教育科研的功利主义倾向,教师、学校和教育教研主管部门应当如何作为?这一期请关注:  相似文献   

6.
当我们经历了突飞猛进的硬件建设,当教师们能够娴熟地运用信息技术,当教师博客风靡一时,当"数字校园"成为很多学校的建设目标……明天,教育信息化该迈向何方?  相似文献   

7.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的今天,"教师成 为研究者运动"使我们中小学教师敢于揭开教育研 究头上神秘的面纱,教师们拉着教育研究之手把她 从高高的学术殿堂领进了广阔的学校课堂,使学校 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我们应该清醒 地认识到目前中小学的教育科研有些"操作"很有激 进之嫌,许多地区的中小学教育科研甚至有搞"大跃 进"的现象。中小学教师为什么对现行的教育科研没 有兴趣,困惑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中小学教育科研的 本质功能应该是什么?教师们渴望什么样的教育科 研?  相似文献   

8.
当我们经历了突飞猛进的硬件建设,当教师们能够娴熟地运用信息技术,当教师博客风靡一时,当"数字校园"成为很多学校的建设目标……明天,教育信息化该迈向何方?  相似文献   

9.
当我们经历了突飞猛进的硬件建设,当教师们能够娴熟地运用信息技术,当教师博客风靡一时,当"数字校园"成为很多学校的建设目标……明天,教育信息化该迈向何方?  相似文献   

10.
<正>儿童被安顿在学校中。怎样的学校才能够真正地安顿儿童?也许,只有学校具有了"家园"的意义,成为存在之行动或生活之方式,儿童才能够被安顿,才能够被召唤来"栖居"和享用,儿童的心灵才能够绽出并生成。学校是一个家吗?学校是否具有家的精神温暖从而值得儿童享用?是否能够使儿童具有自我回归自身的心灵安宁与祥和?学校是否能够给儿童  相似文献   

11.
正前言什么样的课堂是高效课堂?如何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高效课堂?这些问题都让那些关注和投身教育事业的人们深深地思考。学校教育无法脱离学校发展的客观实际,而学校教育的对象是成长中的人,这就决定了教育的特殊性,它来不得半点"想当然",更来不得半点"莫须有"。所有的课堂教学的改革都要建立在尊重人的自然发展规律上,只有充分尊重客观规律,才能借此实现我们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一、"问题解决式"的内涵解读[1]随着"如何把教师与学生从机械繁重的课堂教学中解  相似文献   

12.
《班主任》2011,(12):46
《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要求学校通过多种宣传教育形式开展包括性教育在内的"健康教育"。但实际上,在性教育课堂中老师们却有很多困惑:如何保证教育内容与学生的需求相契合?到底应该更开放点儿还是更保守点儿?在术语的使用  相似文献   

13.
崔建社 《辅导员》2014,(2):17-20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受万千人尊重,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老师们是否正如人们所期待的那样,都恪守职业道德,寂寞地守护自己的良心?所谓的“传道授业”真的不只是为谋一份差事,成为教书匠,而是要力争成为教育的行家?  相似文献   

14.
吴康宁 《教师》2014,(23):1-1
正在民权、民生、民意日益受到关注的如今,"办好让人民满意的XX"已成为各级政府部门大大小小的官员们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很有一点"念念有词,殷殷在心"的味道。教育自然也不例外,于是便有了"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掷地有声的口号。然而,教育真的能让"人民"都满意吗?以义务教育为例。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学校是有重点与非重点之分的,且在重点学校当中,又有省重点、市重点、县重点之类的层级区别。对此,非重点学校的校长和教师极为不满,学生家长更不满意,认为这种把学校分为三六九等的做法导致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在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享有方面出现严重的贫富不均,实际上剥夺了非重点学校的学生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近年来,随着教育公  相似文献   

15.
毛春铧 《班主任》2007,(9):44-46
最近阅读几位教育家的著作,发现他们都用了大量篇幅讲述劳动教育.在教育家们的实验学校里,劳动教育无一例外地受到高度重视,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也成为教育家们贯彻自己教育理念生动而有效的载体. 帕夫雷什中学的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是帕夫雷什中学的一大特色,是苏霍姆林斯基最基本的"教育信念".  相似文献   

16.
"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一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学校,而学校离不开课堂。应该给予孩子们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给他们什么样的生活?一直以来,我在教学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反思,无数次的实践让我明白:教学就是用智慧去点亮一盏盏灯,让每一堂课都亮起来,让学生们愉快地获得  相似文献   

17.
在未来发展中,我们的学生是否具有竞争力,是否具有巨大潜力,是否具有在信息时代驾驭知识的本领,从根本上讲,都取决于学生是否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所以,让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学会学习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因此,教师必须对自身角色进行重新审视与定位,把课堂真正变为学生自主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课堂,激发每一个学生创造的天性。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该如何转变呢?  相似文献   

18.
亢小峰 《教育》2011,(34):27
在教育部门相关政策的指引下,校外实践"名正言顺"地融入到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学校、社会这两股力量融为一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丰富了学生们的学习和校园生活。然而,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校外实践效果的评价又将如何进行呢?列入毕业标准问题多《教育》旬刊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对于加强学生校外实践,不论是学校,还是学校教师、学生家长都表示了赞同,但提到要纳入毕业标准,要有课时、要考试,许多教师和学生家长的态度便发  相似文献   

19.
学校要进行语文知识竞赛了,班上的那帮“小淘气”却照玩不误,丝毫不把它当回事。这可把我急坏了,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周一,我神秘地在班上宣布:“谁如果在语文知识竞赛中夺冠,老师就奖给他一个‘甜蜜’的奖品。”“甜蜜的奖品?”小淘气们都睁大了眼睛,七嘴八舌地问道:“甜蜜的奖品是巧克力吗?”“老师,是水果吗?”……这一周,小淘气们不淘气了,家长们跟我说,奇怪?小家伙们在家里学习可自觉了!一周后,竞赛结果出来了,我班的欧文名列全年级第一。语文课上,当我站在教室门口时,五十多双眼睛都睁得大大的,疑惑地看着我——我手上没有任何物品。…  相似文献   

20.
学校教育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然而每一件事都是育人之事,从这一点来说,学校的每一件事情都不是小事。作为教师,每天要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在处理这些事情的同时,教师更要做一个反思型的教师。如果不反思,不总结,其结果将是满地"鸡毛蒜皮"——毫无头绪。作为一个教师,该反思什么?如何反思呢?一、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有效有效的行为才能创造价值,教师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有效,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