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赖尔对“官方学说”即认为人具有躯体和心灵两个实体的传统二元论提出激烈批评.通过逻辑分析方法,赖尔论证了谈论一个人的心灵就是谈论一个人的行为倾向的行为主义身心观.但波普尔认为把身心问题还原为语言逻辑学问题并不能解决身心问题;剻因则认为将心理语言还原为物理语言的俄法是不对的.赖尔对“官方”学说的批评,彻底摧毁了“官方学说”在身心问题上的统治地位,也开辟了身心问题的语言学逻辑,为身心问题的探讨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进路.  相似文献   

2.
儿童身体观是社会大众对儿童身体的总体认知。儿童身体观直接影响儿童身体地位,作用于儿童身体锻炼方法与过程。通过解构儿童身体观,分析儿童身体与儿童、教育、社会三者的关系,批判目前儿童身心二元论的身体观,并且以现象学为切入点,重新建构儿童独立身体观。儿童身体是儿童存在于世界上的基本形式,应树立以下三方面独立儿童观:一是儿童身体是“流动的身体”,身体锻炼需全面化;二是儿童身体是“发展的身体”,儿童身体研究需科学化;三是儿童身体是“在场的身体”,儿童游戏活动情境设计需自然化。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以来,西方舞蹈理论中出现了不断强化的身体话语。通过援引自然科学和生命哲学提供的证据,众多阐释者不断清除残存的灵魂假说,强调不存在“非物质性的自我”,认为感觉、情绪、理性都是身体性过程,力图证明舞蹈是“最卓越的身体美学艺术”。由于马克·约翰逊、阿恩海姆、比厄斯利、布洛克和吉赛尔等众多学者前后相继的努力,身体同时被当作舞蹈活动的主体和客体。随着上述研究的深入,西方舞蹈研究走上了回归“身体-主体”的返乡之旅,一种新的舞蹈研究范式已经逐步成型。然而,由于残留的二元论观念尚在拖滞正在发生的身体转向,许多学者在身体话语构建中呈现出明显的身心分裂的不彻底性,这导致舞蹈研究在回归“身体-主体”之途中,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一元论地理观的理论与教学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元论地理观认为,人所认识的自然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中存在的人是一体两面的时空过程,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一元论地理观还认为社会历史全息对应着人地关系及其背后的人与人的关系.用一元论地理观的方法去理解万事万物,可以知道自然现象与人文现象并无本质区别.一元论地理观并非无风起浪,它是在二元论地理教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一元论地理观教学法是二元论地理观教学方法的深入和继续,它统摄着二元论地理观并与二元论地理观教学方法密切联系."一即一切,一摄一切"的原则构成了一元论地理观教学方法论的精髓.  相似文献   

5.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是新时代全面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现阶段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规模式发展已取得显著成效,然而在“身心”二元论的离身认知理论的传统培养模式制约下,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制度性因素与全面乡村振兴和新型职业农民自我发展相脱节,需要从“身心二元论到身心一元论”转变;结合“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案例调查,梳理当前离身培养模式困境,并在具身认知理论下指导建立具身化的教学支持服务,构建涉身式的教学评价,生成具身型网络学习空间,形成具身化的师生关系,进而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和未来路径选择,是我国实现全面乡村振兴宏伟计划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6.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实践活动,身体是“在场”的.但是,受身心二元论的影响,在现代教育的实践场域中身心背离,扬心抑身.为了实现现代教育中的“反身”到“正身”的转向,现代教育应该立足后现代身体理论,在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关注身体,让现代教育回归身体,恢复人类教育原有的鲜活的生命特质.  相似文献   

7.
建构主义知识观与技术理性高度耦合,在智能时代备受青睐,但也因其知识本位的价值立场而被质疑。作为建构主义极具代表性的知识获得方式,记忆、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被普遍重视,而其所引起的学生“颈部以上”的片面发展随着技术进步和知识图景变迁逐渐凸显。与知识建构不同,一种“旧的”知识观认为知识先验地存在于心灵中,知识获得的本质是发现,根本路径是解构;知识获得是学习者由内而外从心中引出真知本慧的过程,是以“真知”推动学习者价值观念、道德品质、身心气质、行为方式发生变化,促成生命整全发展的过程。“旧知识观”下的知识获得方式具有“身心一体,知行合一”的特征,知识教学是从大脑到身体的具身性活动,也是从身体到心灵的情感性活动,是从经验到体验的内发性活动,也是从体悟到行动的实践性活动。  相似文献   

8.
分析哲学家赖尔批判了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否认了独立的心的存在,将心灵还原为行为,具有一定理论价值,但同时也面临方法论和本体论上的困难。由于其包含了物理主义的本体论,故成为一种"无头脑"的心理学。行为主义如何对待精神存在的事实?这也正是唯物主义必须直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身心二元论确立以来,身体一直被处于放逐的边缘。但自从存在先于本质这一理念确立后,身体在哲学领域中逐渐受到关注。在此背景之下,诺丁斯把身体哲学延展到德育中,形成了自己的德育理论特色。这种特色主要表现为:一是身体哲学与德育的同一性;二是身体哲学对德育的超越性。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空间观都预设了一个客观世界,因而存在着二元对立的根本问题。梅洛-庞蒂的超越论意义上的“第三空间”,在主客观空间之先,并为二者奠基。源始的空间通过现象身体作为在世界中的出发点,是一种处境的、处在的空间,其根基在于有方向的“在世之在”,身体空间是在世之在的一个坐标。人在世界中通过身体图式的运动机能得以展开自我、实现自我。这一现象场的空间揭示了人与世界的互逆性关系,这一关系取代了传统二元论的主客和身心二分。  相似文献   

11.
从控制走向协调,以治理代替管理,既是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也是美国公立大学一直努力的方向,而加州大学则是将这种努力践行得较为彻底的一个成功典范.这种努力具体表现为加州大学一方面通过与政府签订协约、引入市场机制、寻求校外群体的支持等形式来弱化政府的管制色彩,另一方面又充分发挥董事会、学术委员会等治理机构的协调作用,为大学自治提供一系列的缓冲与保护.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校园和城市之间逐渐产生了一个特殊的区域,即所谓的大学校园“边缘区”。以系统分析法对由边缘区地段的特殊性引发的“边缘区现象”的成因,特点及发展方向进行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宋正恩 《河西学院学报》2003,19(5):30-31,12
介绍了两种新的淀粉粘合剂的制备方法,该产品制法简单、稳定性好、粘度高、渗透性强、成膜性较好,有较好的使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马尔可夫预测法是应用概率论中马尔可夫链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各种状态的变化规律,并由此预测状态未来变化趋势的一种方法。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可以看作是一个随机的状态过程。马尔可夫链是对农村劳动力的流动预测的一个较好的方法,本文利用马尔可夫链对永兴傣族乡农村劳动力流动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15.
孔子作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哲学家,他的言语观以仁为核心,以中庸之道为方法论,零珠碎玉般地散见于《论语》和其他论说中。孔子言语论中的得体观可概括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一、强调言语的功用与价值;二、言语必合仁、礼规范;三、言语要知人、言中;四、言语要适合语境;五、言行一致,诚实守信;六、名正言顺则事成;七、既提倡尚文,又主张辞达。  相似文献   

16.
枞阳县东部地区方言零声母包括普通话里的部分零声母、r声母和个别l声母;方言η声母是普通话的部分零声母;声母n、l在方言里有混淆不分的现象,但有些音节则区分得很清楚。本文主要就方言声母Ф、η、n和l与普通话相对应的声母进行比较,阐明方音辨正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李陵 《怀化学院学报》2008,27(6):100-101
在高校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视。但是,"纲要"课程开设之后的教学现状却并未令人满意。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就增强"纲要"课的理论性和学术性,活跃课堂气氛,进行开放式教学,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挖掘历史资源,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等方面进行了以提高教学实效为目的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教育全球化发展的新动向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中后期以来,教育全球化发展的新动向主要表现在: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加;教育的国际交流朝着教育贸易方向发展;教育国际交流的主体改变了;世界留学生的规模急剧扩大;教育的国际化使各国教育课程发生了显著变化;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教育超越学校教育的范畴;教育向社会的全方位渗透等。  相似文献   

19.
违约赔偿责任是债务人不履行债务的后果。各国立法对违约赔偿范围规定不尽相同。违约赔偿原则的适用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保护非违约方的利益,保障交易安全。根据公平原则,我国的合同法对于完全赔偿权责的适用也作了若干损害赔偿限制性规定。  相似文献   

20.
提出一种通过常规扫速测试对吸附量进行初步估计的新方法.通过循环伏安技术对腺嘌呤在玻碳电极上的吸附现象进行了研究,对电活性质粒吸附量进行了定性判断.结果表明,弱吸附吸附量的数量级一般在10-10molc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