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科技工业园的筹建包括确定科技工业园的战略定位和发展规划、发展模式、运行机制、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等这些最基本的要素和步骤。同时,对政府主导型园区、企业主导型园区和大学科技园这三类工业园的筹建既有共性的地方,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杨水旸 《学会》2004,(3):39-41
近 1 0年来民营科技园在我国的崛起 ,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中新的增长点、民营企业发展的平台和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集聚地。目前我国已有民营科技园 6 0余家 ,主要分布于东部和南部的沿海省市 ,但福建民营科技园的发展现状则相对滞后。本文就福建发展民营科技园的现实条件作出简要分析 ,并提出几点具体建议。一、有利条件分析目前 ,福建发展民营科技园的有利条件主要表现在以下诸多方面 :1 .企业主体条件民营科技企业是民营科技园的主体。自 1 985年中共中央颁发《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后 ,福建随着第一家民营科技企业- -福州时代电…  相似文献   

3.
民营科技型企业是我国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的产物,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是推动科技与经济相结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生力军。民营经济不是私营经济,它的发展符合3个“有利于”。同时民营科技型企业有高科技支撑,有严密的管理机制,有较强的适应市场的应变能力,能创造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可以说,发展民营科技事业是实现经济体制改革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实施科教兴国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南京民营科技园开发公司总经理童树林的这篇文章结合该园的实际,阐述了南京民营科技园发展民营科技型企业的优惠政策,展望了民营科技型企业发展的美好前景。本刊发表童树林的这篇文章旨在抛砖引玉,期望有更多的慧眼独具者在这里畅所欲言。  相似文献   

4.
民营科技园(区)在中国的崛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系统地阐述了中国民营科技园的发展及其主要特征和功能。90年代以来,中国科学工业园区的构成形态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除工业科技园、农业科技园、大学科技园外,又涌现一批民营科技园;民营科技园是在中国市场经济孕育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新的社会现象,其使命在于实现科技成果商品化和产业化;作为民营科技园的主体的民营科技企业(包括民营高技术企业),近年来正以灵活的市场机制和较高的技术含量这种独特的优势,在中国经济舞台上展现了顽强的生命力;民营科技园在中国的崛起,不仅为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区域环境,而且成为开创中国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新局面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5.
基于产业集群机制的民营科技园成长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民营科技园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简述了产业集群的概念,论述了产业集群的专业化分工机制、交易费用机制、知识溢出性机制和资源吸纳机制对民营科技园发展的重要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应用产业集群机制理论解释了民营科技园的成长机理,从而为政府制定促进民营科技园发展的相关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系统地阐述了中国民营科技园的发展及其主要特征和功能。本文认为:民营科技园是在中国市场经济孕育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新的社会现象,其使命在于实现科技成果商品化和产业化;作为民营科技园主体的民营科技企业(包括民营高技术企业),近年来正以灵活的市场机制和较高的技术含量这种独特的优势,在中国经济舞台上展现了顽强的生命力;民营科技园在中国的崛起,不仅为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区域环境,而且成为开创中国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新局面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7.
郑世杰 《软科学》1995,9(2):23-25
浅析世界科技工业园的管理体制中共湖北省十堰市委党校郑世杰一、科技工业园的发展模式纵观世界各国的科技工业园,由于它们形成、发展的速度不一,所处环境和基础规模不同,实践中表现出多种模式。笔者在对世界各国的科技工业园进行大量研究分析的基础上,认为科技工业园...  相似文献   

8.
科技工业园的进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作为一个社会子系统的科技工业园,从进化的概念出发,划分为规模、结构-功能-目的、效益、服务等4项指标,并依据这些指标把科技园的进化分成为三个阶段,最后分别论述了各个阶段的功能特征,以期对科技园的发展,管理更加完善和科学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江苏省为例,通过分析我国乡镇企业科技工业园发展现状,努力剖析现阶段我国乡镇企业科技工业园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发展困境,从产业定位、发展战略、技术创新和企业文化等角度对我国乡镇企业科技工业园发展对策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我国乡镇企业科技工业园的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胡炜 《科技管理研究》2002,22(5):11-14,28
本文在对科技园发展历史概述的基础上,讨论了世界各国对科技园内涵的限定以及科技园设立的目的及成熟标志。在对我国科技园发展历程进行把握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科技园政策、运作模式、组织形式方面的特点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对大学科技园的概念内涵与其他相关概念进行商榷性探究,着重探讨了大学科技园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关系,望能在理论层面上为促进我国大学科技园的建设起到一定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历程、分布特点及经验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先行者山东省为省域案例,系统梳理山东省农业科技园区的4个发展阶段,阐释其空间分布特点及产业特征,并基于DEA模型从总体运行水平、规模报酬趋势等方面对山东省各地市的园区运行效率进行评价分析。研究表明,山东省农业科技园区运行效率总体较好,但个别园区由于投入结构与投入规模不合理致使园区DEA无效。针对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问题,结合山东省农业科技园区发展实践及经验,提出注重科技资源投入效率、完善园区管理体系、促进园区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的建议,为我国农业科技园区持续发展提供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3.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国家主导战略的背景下,大学科技园本应成为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人才培育、创新集群发展的主阵地,却尚未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在对大学科技园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中国大学科技园发展模式转变及其研究的必要性,分析了实际调研中发现的大学科技园存在的突出问题,探讨了发达国家科技园的发展模式,并重点分析了瑞典KISTA科学城和武汉大学科技园的特色及成效,进而针对性地研究提出中国大学科技园发展模式转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科技园区面临着协同程度低、资源整合能力差等问题,制约着科技园区的创新发展。本研究立足区域协同视角,基于区域协同创新与创新网络理论,构建了极点化协同创新、层次化协同创新和一体化协同创新三种创新发展模式。以陕西省科技园区为研究对象,采集陕西省内外部环境数据,利用Topsis方法对创新发展模式进行选择,得出陕西省科技园区应采用一体化协同创新发展模式,为指导科技园区的区域协同发展提供理论和现实借鉴。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美国在推动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方面的做法从其所建立的法律制度体系、各种平台和采取的政策进行了分析,指出美国所建立的科技园?孵化器和创业投资市场在技术成果转化链条上所起的重要作用。最后,针对我国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所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了几点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大学科技园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承接载体,做强做优大学科技园,形成区域创新增长极,构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支撑点,意义不言而喻。推动大学科技园高质量发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研究三角园作为全球知名的大学科技园,其成功发展模式颇受关注。本研究以研究三角园4个发展阶段为切入点,系统回顾其65年发展历程,分析其在园区治理、政府投入、大学支持、空间布局、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演进特征与规律,并结合中国大学科技园建设实际,针对性的提出中国大学科技园高质量发展的启示建议。  相似文献   

17.
大学科技园战略的确定是大学科技园如何发展的核心与本质,有着深远的意义。结合大学科技园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从统计学角度出发,建立一套相对完整的大学科技园战略制定的指标体系,同时基于层次分析法,对各项指标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分析,使大学科技园在战略制定的过程中避免不利因素,充分利用有利因素,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自具有基本法性质的《科技进步法》颁布以来,我国科技立法在其形成的体系下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为科技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把推进我国科技进步的方针政策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将科技活动纳入法制的轨道,对于保障和促进科技体制改革、科技进步,促进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开发人才资源并充分发挥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的作用,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意识和科技素质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结合我国科技人才发展实际,从科技人才规模、结构、投入、产出和环境5个维度出发,构建我国科技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31个省市2011—2015年科技人才竞争力进行评价与比较,发现广东省科技人才竞争力总体优势明显,居全国第三,且近年来综合竞争力在各省市中有缓慢上升的趋势。从各主成分看,广东省科技人才投入竞争力和人才环境竞争力排名靠前,但科技人才资源竞争力明显不强,与北京、江苏等省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为此,提出进一步提升广东科技人才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