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方哲红 《湖北体育科技》2012,(4):376-377,398
运用田野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等,对"翻龙泉"活动的历史渊源、活动表现形式进行研究分析。从民族传统体育学的角度对"翻龙泉"活动的器材进行创新开发,对其运动形式进行规范,使"翻龙泉"活动既体现民族传统文化内涵又符合现代体育要求,成为一项集民族传统性、健身性、娱乐性、观赏性为一体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2.
运用田野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等,对"翻龙泉"活动的历史渊源、活动表现形式进行研究分析。从民族传统体育学的角度对"翻龙泉"活动的器材进行创新开发,对其运动形式进行规范,使"翻龙泉"活动既体现民族传统文化内涵又符合现代体育要求,成为一项集民族传统性、健身性、娱乐性、观赏性为一体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3.
1学校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价值功效1.1身体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的含义既特指运动训练学意义上的运动素质发展,也泛指解剖、生理学意义上的学生身体的形态、机能、身体适应能力、身体耐受能力以及身体抵抗疾病能力等方面的提高。身体素质教育体现了体育素质教育与其它学科素质教育相区别的本质特征。通过学校体育教育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注重增强体质,掌握运动技能是学校体育教育具有的本体特性。作为体育工作者在体育教学中要把握主次,不能为  相似文献   

4.
陈胜 《湖北体育科技》2008,27(4):376-378
按照“文化”的一般定义把“体育文化”概括为三个层次:表层是运动形式(包括身体运动形式及所使用的场地、器材等物质形态);中层是体育体制(包括体育的社会组织形态和教学训练体制等);深层体育观念(包括身体观、运动观、价值观、方法观等)。巾此演变而来的体育文化、终身体育、身体文化、身体娱乐、竞技与体育等概念术语具有学术上的不同含义和实践上的不同功能,只有准确界定他们的概念,才能在体育文化实践中广泛交流和应用,并正确指导人们从事和接受不同的体育文化活动,以避免因含糊不清的概念给体育文化实践带来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张国华  陈浩 《体育科技》2011,32(3):120-123
大学体育确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以来,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效果并不理想,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大学体育一直缺乏科学适用的、贯穿从理论课到实践课的体育理论。体适能作为区别于体质、体能和健康的运动健身新理论,对大学体育具有极好的可行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是健康理念和体育实践完美的结合;(2)对大学生群体的针对性强;(3)能从理论到实践指导大学体育活动的开展;(4)教学评价的可测性和量化性。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体育活动对产后妇女身体形态的影响,对40位产妇进行7周运动干预,并在训练前、后进行体成分和身体围度指标测定。结果表明:运动干预促进了产妇形体改善和脂肪分解代谢;提高了基础代谢,降低了身体年龄。  相似文献   

7.
李健康 《体育学刊》2003,10(5):107-108
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对按照《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学的实际效果,从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的变化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8.
1、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 学习体育的动机来源于需要。根据生理和心理以及社会的需要,一般学生学习体育的动机可概括为:(1)由于对各个活动的好奇心,对体育活动产生兴趣。(2)在各项比赛或上课中取得好成绩、受到表扬、获得荣誉。(3)认识加强,知道参加体育活动会使身体健美、强壮,能体验到运动能使人产生舒适、愉快的感觉。  相似文献   

9.
为应对人类进入20世纪末以来由体育活动缺乏所引发的健康危机,身体素养(Physical Literacy)概念被重新诠释、凸显并成为当前学校体育教育目标的重要指向。身体素养的理论基础是典型的具身哲学,其概念主要基于一元论、现象学及存在主义,其中一元论作为身体素养的本体论基础,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则构成身体素养的认识论基础。从概念界定角度而言,身体素养情感(动机和信心)、动作(运动模式和身体能力)、认知(知识和理解)等维度的发展与形成均具有鲜明的具身倾向。在学校体育实践中,只有充分理解身体素养的具身性,创设丰富的环境可供性使学生与之互动,从情感、动作、认知3个具身维度全方位发展学生的身体素养,才能促使学生通过“我可以、我掌握、我明白、我行动”的发展路径实现终身体育参与,促使其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并提升其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0.
法国有位著名学家曾从医学的角度来评价体育活动:运动能代替药品,但世界上任何药品都不能取代运动的好处。这就说明体育活动对增强体质,促进身体机能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健康领域中也有明确指出:"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增强体质,更大的价值在于通过体育锻炼,发展各方面的能力,促进身心和谐发展。"而晨间户外锻炼是幼儿园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大部分幼儿入园的第一项活动,是他们一日生活的开始。因此晨间锻炼开展得顺利于否,幼儿运动的质量如何?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木兰拳运动在社会和谐发展中的功用,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结合木兰拳运动教学、训练、竞赛等实践经验,对木兰拳运动的生理、心理、养生及社会和谐发展中的功用进行分析,提出木兰拳运动具有取法自然、顺应社会;推动国际体育交流的社会功效。  相似文献   

12.
健康传播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在进化生长过程与维护自身健康方面一项必不可少的活动,而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的养生术之一,其健身功效已经被长期大量的实践所验证,太极拳有助于改善不同年龄人群的健康水平,适合当代社会对于健康的需要,符合健康传播中提高整体健康水平的原则。同时,其身心俱健的功能与效果符合现代健康理念对于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并从健康传播的四个层次划分出太极拳自我健康传播、太极拳人际健康传播、太极拳组织健康传播和太极拳大众健康传播。通过太极拳健康传播的四种类型与途径,最终达到提高社会整体健康水平的发展目标,使我国这一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能够造福全社会。  相似文献   

13.
木兰拳是一种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传统体育项目,由于木兰拳对身心健康状况影响的研究还是一个新的课题,文章试图通过文献资料法、综合分析法、访谈法深入剖析大学生身心健康病变的成因以及木兰拳对改善身心健康状况的影响以及身心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体育隐蔽课程对大学生身体自我发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实验法对大学生进行为期2个阶段的体育隐蔽课程学习,通过PSDQ问卷测试发现:体育隐蔽课程有助于提高男生身体自我概念、身体自尊、身体活动、身体运动能力、身体力量和身体耐力;有助于提高女生身体健康、身体自我概念、身体自尊、身体肥胖、身体外表、身体活动和身体运动能力。说明体育隐蔽课程对大学生身体自我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观察法等,分析了少年儿童身体机能、身体形态等发育规律,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梳理了少年儿童不同年龄阶段身体机能的发育特点,运用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等科学知识,结合当前儿童少年早期散打训练的研究成果,认为少年儿童散打训练应以散打基本技术动作为主,结合多种运动训练方法,使少年儿童能够健康成长,掌握散打基本技术动作,提高身体各项基本素质,为后续竞技散打成绩的提升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6.
对篮球运动员选材的新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运动训练学的角度出发,利用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对篮球运动的选材进行研究和综述,并与运动竞赛相结合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现有的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的选材指标不能充分体现篮球项目的特点;运动生理学指标中,肌纤维组成、血乳酸、心功指数、发育程度的分型、尿肌酐更能代表篮球运动的特点;运动心理学的选材指标中,认知焦虑、运动智力、意志力、敢为性指标与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相关密切。  相似文献   

17.
为分析高中生体育兴趣现状,探讨高中生体育兴趣的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本研究对高中生体育兴趣与心理健康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62.82%的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但仍有37.18%的高中生不喜欢体育运动,男生喜欢体育运动的人数明显高于女生;(2)高中生的体育运动兴趣较为广泛,主要以竞技性球类运动为主。(3)大部分高中生感兴趣的项目都集中在羽毛球、篮球和跑步上(71.9%);(4)喜欢体育运动的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高于不喜欢运动的高中生,高中生体育兴趣与其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的关系(r=0.123,P=0.000)。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中小学体育运动风险因素现状,识别出主要运动风险因素,以降低运动风险发生率。方法:选取黑龙江省部分地市的中小学学生、家长、体育教师、体育主管领导和校医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黑龙江省中小学运动风险主要来源于学校管理、教师、学生、运动环境和家长,运动风险因素现状概率排前五位的依次为:学校缺乏对教师、学生的运动安全知识培训;教师课前对场地器材及学生运动安全隐患因素检查不严格;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差、身体形态、机能、素质差,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安全事项的详细讲解;学校缺乏对学生运动安全技能培训。结论:学校管理、教师、学生是黑龙江省中小学体育运动风险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运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郑州市年龄为60岁以上的男性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并以其是否参加网球运动或其他运动项目分为观察组(从事网球运动)、对照组I(从事其他运动项目)和对照组II(未参加任何运动项目)。对调查对象的个人基本情况、身体形态、身体素质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和测试,并以这些指标为基准,通过对调查对象的各个指标的对比分析来研究体育锻炼尤其是网球运动对老年人体质的影响,全面、系统、科学的分析网球运动对提高老年人体质状况的影响,为指导老年人选择和参加健身运动、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