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写作有着自己的特殊规律,遵循规律才能抓准写作教学的一些根本性的问题。语课程标准是这样来表述写作这一概念的:“写作是运用语言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素养的综合体现。”如果从认识论的观点看。任何章的写作,都要经历“双重转化”的过程。一是客观事物向认识主体,即作的头脑转化。认识主体真实地、本质把将客观事物化为观念或情感。这就是古人所说的由“物”到“意”,即从“客观外物”到“主观情意”。这一重转化是基础、是前提,如果没有这个转化。就不可能形成主体的认识。也就谈不上写作。二是认识主体的观念或情感向字表现转化,将头脑中所获得的观念或情感转化为书面言语,亦即由“意”到“”的“外化”。从“主观情意”到“章载体”的转化,这是关键环节。没有这重转化。观念依然是观念。情感依然是情感,永远不能成为章。郑板桥谈画竹时说“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相似文献   

2.
中学作文教学应该从人出发。因为人是写作的主体。从文章的生成过程来看,任何一篇文章的诞生都要经过“双重转化”。首先是现实生活、客观事物向认识“主体”转化,这是由事物到认识的第一转化。而后是作者的观念、感情向文字表现的第二转化,其“中心”毫无疑问是写作主体。因此,写作教学就应该把“主体”置于中心地位,这样就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符合文章写作的客观规律,能更好地提高人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3.
张振春 《现代语文》2006,(5):105-106
任何一篇文章都是客观事物在作者头脑中反映的产物,都是作者思维成果的物质表现形式。思维品质指“思维发生和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差异,又叫思维的智力品质”,主要包括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敏捷性五个方面。思维品质是思维能力的表现形式,不同的思维品质表现为不同的思维能力。具备良好思维品质的学生在写作时反应敏捷、思维灵活、认识深刻,能抓住事物的本质,所写文章自然富有创新性;反之则思维迟钝、思路呆板,只能认识事物的表面现象,文章也就缺乏独特性、新颖性。从这个意义上讲,思维品质的优劣,决定着作文质量的高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4.
一、作文教学思维训练的必要性(一)思维能力是学生作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过程就是“用生活材料和语言材料表达思想、观点、主张的过程。它既是一种认识活动,又是一种实践活动。从作文整个完成的过程来看,作文是一个由物一意一文的双重转化过程”。[1]这种转化不单表现为由思想到语言的外化,同时也包括由客观事物转化为思想的内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联想记忆是借助联想这一在头脑中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活动,根据接近、相似、相反、因果等关系进行记忆。在文言诗词教学中运用联想记忆,要求先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清理作者的写作思路。  相似文献   

6.
任何一篇文章的创作都要完成两重转化:第一重转化是由客观事物转化为作者的主观认识;第二重转化是由作者的认识转化为文字表现。从宏观看,写作是思维的完善与能力的提高,是个性不断发展的过程;从微观看,写作是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写作过程中的取材、选材、谋篇、布局、立意、修改无一不是个体的主观行为,呈现出个体的差异与多彩。因此,写作是主观情感的抒发,是个性化的精神劳动。好的文章正是因为涂抹了个性化的色彩,才有了与众不同与感人至深的力量。所以,“个性”是文章的真正价值之所在。有了个性,文章便会闪耀出创…  相似文献   

7.
现代写作学认为,写作不仅仅是一种表达手段,更应是一个动态过程,是一种观念形态的活动。写作这一行为过程经历“双重转化”:一是客观事物向认识主体即作者的头脑转化;二是主体的观念、情感向文字表现转化。这种“双重转化”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为行文方便,我们分别阐述。  相似文献   

8.
作文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现实,表达思想感情,培养写作能力的综合训练。其过程包含着由“事物——认识”,再由“认识——表现”的“双重转化”。众所周知“事物——认识”阶段,在作文中尤为重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认识能力的强弱、思想素质的高低,正体现其人格品质,所以作文教学应强调学生品格教育。 一、营造氛围,尊重学生,重视品格培养 目前看到的,大到报刊杂志上的一些文章,小到学生的只言片语,好多是一些千篇一律的“赞歌”式的文章,有些还是“虚夸”式的、“奉承”式的,而一些  相似文献   

9.
写作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写作必须经历双重转化的过程。首先将现实生活、客观事物转化为写作主体的认识、情感,然后再由主体的认识、情感转化为文字表达,即由物到意,再由意到文的转化过程。学生的习作与一般创作虽然性质有别,但其原理同出一辙。在这一转化过程中,“意”是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如果把写作过程看作是完整的链条,  相似文献   

10.
一、构建“导写与自写相结合”模式,优化作文教学过程   现代写作学认为:写作过程是事物在写作前头脑里加工的过程,它经历“双重转化”——客观事物向认识主体转化,主体观念向语言表达转化。因此,笔者认为:作文教学过程也必须尽可能与文章产生过程一致,因为只有经过这样的实际训练,学生才能形成真正的写作能力。同时,还要顾及“导学”与“自学”的两个方面,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进行互补学习写作学习。作文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共同参与,互相作用,创造性实现目标的优化过程。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一个“导学—…  相似文献   

11.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写作文的过程是一个先事物认识、再由认识到文字表达的“双重转化”过程。即学生必须对现实生活的某一事物或某一事情有了深切的感受和认识之后,才能将胸中积蓄的这种感受和认识转化为语言文字。这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充实的路走去,更没有可靠的方法。走到这条路上,再加上写作的法度、技术,就能完成作文这件事了。”可见,帮助学生认识生活,丰富他们的生活积累,是作文教学的必要条件。关于这一点,新颁布的…  相似文献   

12.
学习抽象的数学概念时,学生的思维活动往往离不开具体事物的形象,必须借助于头脑中形成的有关事物的表象,进行抽象概括,形成概念。遵循“感知——表象——概念及概念系统”这样一个认识发展过程。因此,表象成为认识活动中由感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中介环节,在具体向抽象的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那么,怎样根据表象在认识活动中的特点和作用,搞好概念教学呢?笔者谈一点个人的看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理论“进学生头脑”,是一项系统工程.就广播电视大学而言,这项工程涉及教材建设、教学管理、教师素质、课堂教学、校园环境、学生状况等诸多方面.本文不能全面展开论述,仅就以下几个问题作初步探讨. 一、“邓小平理论进学生头脑”的涵义是什么 邓小平理论是科学的理论.某种科学理论“进头脑”,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就是人的认识由感性向理性转化,也就是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这几种基本思维形式,把握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从而更深刻地反映事物.  相似文献   

14.
中学作文教学不仅仅是语言训练,还担负着提高学生思想水平和认识能力的任务.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呢?一条重要的途径就是对他们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进行辩证思维训练,使他们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方法,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认识事物,分析问题.目前中学生的思想特点是“活”,他们思维活跃,愿意积极地思考问题,遇事有主见,不盲从,这是可贵的素质.但思考中又往往缺少正确思想方法的指导,很容易轻率地下结论.在具体写作中,许多学生见解虽独到,但认识不完整,甚至走向偏颇,顾此失彼的现象屡见不鲜,我们常说的“说过头话”、“好走极端”、“以点代面”等,其实就是表现出思维的不善辩证性.可见,运用辩证法把道理说得全面而透彻是写好议论文的关键,因为辩证法是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只有熟练地操起这把明快的“解剖刀”来分析事物、认识问题,才能把握住事物的本质,令人信服.  相似文献   

15.
“线段图思路法”顺应思路教学○覃章俊用张志公先生的话说,思路就是“客观事物反映在作者头脑里,经过观察、理解、认识的过程,形成了他对这些事物的印象、看法、态度或感情。把这些印象、看法、态度或感情理出个头绪来。”(《语文教学论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教...  相似文献   

16.
儿童心理发展指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 ,心理发生持续不断的统一和谐的变化和完善的过程。这一过程是由简单到复杂 ,由低级到高级 ,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心理发展是在人的活动中实现的。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过程的教学 ,而不仅仅是数学知识的教学。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强调“教学时 ,不仅要使学生学到知识 ,还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这有深刻的指导意义。一、数学教学能促进儿童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儿童掌握数学的概念、法则、定律、定理和进行作业练习的过程 ,同时是通过头脑一系列复杂的思维活动 ,由具体直观的事物 ,逐步过渡到抽象…  相似文献   

17.
顿悟就是忽然开朗,恍然大悟。 语文是用文字表现作者的思想和写作环境的手法。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如果能通过各种技法让学生在头脑中“再现”,引起学生与作者“跨时空”的共鸣,是最为关键之所在。因此“顿悟”是升华语文的永远的主题。  相似文献   

18.
教学过程的优化离不开对学生认识事物过程的研究,即离不开对学生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的研究。学生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与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相同:从感性到理性,存在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过程,也就是说,是一种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遵循这一认识“规律”组织课堂教学将使我们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一、反复运用“规律”,优化教学过程。教材中相当多内容是这样安排的:从实例引入,归纳定理、公式、法则,再到实践中应用。这种编排形式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我们教师要有意识地抓住课本  相似文献   

19.
“公共写作”课是一门传统的基础课程。随着时代的变化,大学“公共写作”课应由“理论讲授为主,技能训练为辅”的教学模式向“文体训练为主,理论教育为辅”的思路转变,应该通过写作教学有意识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该在写作教学的过程中贯彻“教书育人”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讲读课文的难度较阅读课文和独立阅读课文大,教师的讲解可以多一些。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增加“扶”的活动,启发学生动脑,让他们自觉去获取知识,锻炼能力。下面简要谈谈讲读课文教学中怎样“扶”,“扶“什么。一、抓住作者的思路,从认识课文的结构方面去“扶”。思路是作者写作时的思想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