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少年田径运动员成就目标的发展特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海  庞标琛 《体育学刊》2004,11(6):108-111
为探讨少年田径运动员成就目标的发展特点,对广西334名少年田径运动员的成就目标进行了分析。少年田径运动员的成就目标的性别主效应显著,女运动员的掌握目标高于男运动员,男运动员的成绩目标高于女运动员:训练年限主效应也达到了显著水平,随着训练年限的增加,掌握目标的发展呈下降趋势,成绩目标的发展呈上升趋势;成绩目标的运动等级主效应显著,三级运动员的成绩目标显著高于二级运动员;少年田径运动员的主导目标为掌握目标。结论:少年田径运动员的成就目标受后天环境影响较大。建议在培养少年田径运动员的成就目标定向时,应帮助运动员树立能力增长观,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多设置掌握定向氛围。  相似文献   

2.
有关优秀运动员的心理选材及对田径运动员心理品质的研究,国内外文献已有不少论述,但对少年田径运动员选材的实验研究,特别是用于大面积少年田径选材的实验,则乏见报导。本文试图通过对天津市少年田径运动员大面积多指标的测试,了解少年田径运动员的心理状况,选择适宜、合理、较为简便易测的指标,以期为今后田径项目的大面积选材提供某些参考数据,并为逐步确立少年田径心理选材标准提供可能的指标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以沈阳市和烟台市少年体校女子田径运动员随机抽取46名为样本,采用量表测试法及运用统计学原理,对少年女子田径运动员的个性特征进行了研究。提出少年女子田径运动员的个性特征与运动项目、运动成绩关系密切,选材时要注重个性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4.
对173名大学生运动员和体育系学生进行了运动成就心理控制点与自信心关系分析,结果表明自信心对未来行为的积极影响与运动成就内部控制点密切相关,较高水平的自信心能削弱消极情绪的减力作用,认为对自信心的培养应立足于日常的教学与训练。  相似文献   

5.
田径是各项运动的基础。我国田径近几年来虽有很大的进步,有少数项目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但大多数项目仍有较大差距。为了迅速地改变这一状态,首先就必须抓好少年运动员的选材与育材。于是我们对参加1981年徐州全国业余体校优秀少年田径运动员达标赛的302名选手的发育程度、形态、机能进行了调查,从中了解我国优秀少年田径运动员的现状,并通过初步分析,提出我们对少年田径运动员  相似文献   

6.
运用自编的具有高信度、高效度的运动成就责任(SAR)问卷表测查全国2O多个省市和地区共1445名(男796名,女649名)11—17岁的青少年运动员的归因定向。经方差分析得出,青少年运动员对运动成就责任归因定向的一般趋势是:(1)当运动失败时比运动成功时更偏向归于内部控制点;(2)女运动员比男运动员更偏向归于内部控制点;(3)15岁是从以内部控制点为主的归因转化为内、外控制点平衡发展的关键年龄。并得出,所测被试在心理控制点方面的主要类型属于均衡型;3名属于不均衡型的被试,或具有自我保护,或具有自我损害的归因偏向。  相似文献   

7.
目的少年田径运动员在赛前由于患有各种运动心理疾病使比赛出现挫折和僵局,目前尚无特效药物能够进行控制治疗。在逆境中的运动员,需要教练员谅解鼓励、疏导劝慰。“心理疏导疗法”就是结合项目特点,采取合乎逻辑的分析心理障碍的态度,与运动员建立从心里接触到心理相融的“力偶”关系。把运动员视为现代运动员,灌输科学的运动技术信息满足渴望带有科学根据的技术指导,建立正常的心理和新的行为反应。本文目的为少年田径运动训练的心理疏导疗法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竞技运动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运动员所开始从事某种专项运动训练的年龄也越来越早,从小就开始接受系统的专门训练是成为优秀运动员的必经之路。长期以来,在田径界我国一直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参加全国田径分龄赛和少年田径赛名次比较好的运动员,若干年后只有很少的人还在从事田径训练。也就是说,这些有一定培养前途的少年运动员最终很少有人成为成年运动员。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钱少年田径运动员的心理表现与特征的基础上,对目前克服心理障碍的措施加以研究,进而提出青少年田径运动员锻炼心理综合素质的方法与锻炼过程中需要加以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联邦德国田径运动在世界比赛中获得的胜利是由于建立了贯穿全国的各级年龄组和少年运动员训练计划的成功。几年来,联邦德国拟订了关于全面发展的田径运动训练计划,特别是考虑到了少年儿童的根本利益。据调查发现很多在少年锦标赛获得成功的田径运动员,以后经常寻找其它活动以满足他们对运动的兴趣,这个问题不同凡响地直接引起了对联邦德国年龄组田径训练计划的重新估计和修订。国家教练们认识到发展年轻运  相似文献   

11.
少年阶段正是打基础的黄金时期,如何预防和减少少年田径运动员的伤病,提高优秀运动员的成材率,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运动潜能,延长他们的运动寿命,也一直是各位体育教学和训练工作者所关心的问题。1、认清少年投掷运动员过早  相似文献   

12.
田径是各项运动的基础。我国田径近几年来虽有很大的进步,有少数项目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但大多数项目仍有较大差距。为了迅速地改变这一状态,首先就必须抓好少年运动员的选材与育才,于是我们对参加1981年徐州全国业余体校优秀少年田径运动员达标赛的  相似文献   

13.
田径运动员赛前情绪的控制,实质上就是心理训练。实践证明运动员的心理因素对运动成绩的影响是很大的,特别是在运动员的技术水平,运动成绩接近,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心理能力的较量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对田径运动员进行赛前情绪控制的心理训练是培养和提高运动员心理素质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力量素质是田径运动员必要的基本素质,发展力量是田径训练的重要部分。少年运动员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身体机能的可塑性强,但其承受运动负荷的能力又不能同成年运动员相比。因此,在少年运动员力量训练中,应当考虑少年运动员自身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以及在训练中对运动负荷的特殊要求,安排好负荷量和负荷强度。但是力量训练的量和强度如何搭配才能适应少年运动员的心、生理特点而获得最大效果呢?笔者是县级业余体校田径教练,所训学生大都是11至14岁的少年运动员。我们曾作过为期八周的实验,随机把I6名学生分成A。B、C、D四组,在…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少年田径运动员运动损伤情况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竞技运动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运动员所开始从事某种专项运动训练的年龄也越来越早,从小就开始接受系统的专门训练是成为优秀运动员的必经之路。长期以来,在田径界我国一直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参加全国田径分龄赛和少年田径赛名次比较好的运动员,若干年后只有很少的人还在从事田径训练。也就是说,这些有一定培养前途的少年运动员最终很少有人成为成年运动员。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运动损伤所致。由于运动损伤,使得许多有发展前途的少年运动员不得不过早地离开了田径场。为此,我们分别对山东、辽宁、北京、上海、江苏、四川、广…  相似文献   

16.
高等院校田径运动员心理竞技能力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日本运动心理学会会长德永斡雄研制的运动员心理竞技能力诊断量表(DIPCA-3),对高等院校田径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高等院校田径运动员心理竞技能力表现出明显的年龄、训练年限和运动等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田径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径运动成绩大致受体能素质、技术水平、心理状态三部分因素制约,而心理训练是当前训练中的一个相对薄弱环节,重视和研究心理训练对运动水平的提高有着特殊的重要作用。本文结合运动训练的时序特点,重点论述了田径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的特点、作用和方法,对田径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提出了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8.
提高少年射击运动员心理素质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射击运动是一项对运动员的心理能力和心理稳定性要求极高的运动,从一定意义上讲,运动员心理成熟的程度决定了其运动成绩和运动生命周期.但目前在少年射击运动员的培养过程中,存在着重技能培训忽视心理素质提高的倾向,这影响和制约了优秀少年射击人才的成长.……  相似文献   

19.
在田径运动员多年训练过程中,青少年阶段是十分重要的"过渡"阶段,对于取得高水平的运动成绩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苏联著名田径教练员波波夫在其所著的《青少年田径运动》一书中,列举了少年田径运动员的模式特征,为青少年运动员训练提供了定量化标准,现摘译其中竞赛运动员的模式特征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沈体竞体校与省级、国家级体操、田径运动员几项认知心理指标的比较分析,找出不同运动级别之间运动员心理水平的差距,以及高级心理指标在不同级别、项目中的作用。供体操、田径教练员在运动员心理选材、评定和心理训练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