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周晓枫 《考试周刊》2010,(40):35-36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以目的论为总则.把翻译视为有目的、重结果的交际活动,把目标读者置于较高的地位.本文以功能翻译理论为基础,结合儿童及儿童文学的特点,以翻译大家任溶溶先生的最新译作《夏洛的网》为例,分别从词、句、语法、修辞、文化等层面分析任溶溶先生的翻译策略及译作特点.旨在为儿童文学译者们提供一些实践指南。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任溶溶的翻译活动为研究对象,结合翻译中的改写理论,研究了改写理论中的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等三要素对他儿童文学翻译思想的形成所产生的重要影响。任溶溶紧跟国内外儿童文学创作潮流,各阶段的译作特色鲜明,译作中最大限度地体现了译者对儿童读者的关照,最终形成了以注重童趣、口语化语言和创造性语言的儿童文学翻译原则和功能对等的翻译思想,同时他也成为国内儿童文学创作和翻译的领军人物。  相似文献   

3.
任溶溶的译作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可读性强,深受广大儿童喜爱。从生态翻译学角度来看,任溶溶的儿童文学翻译具有以下特色:"译有所为"的翻译目的;"三维转换"的翻译原则及策略;"适者生存"的翻译理念。  相似文献   

4.
任溶溶作为儿童文学翻译的大家之一,他把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到引进外来儿童文学并且将其翻译成中文介绍给中国的少年儿童。任溶溶的儿童文学翻译作品不仅数量众多,种类多样,而且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翻译风格。  相似文献   

5.
蔡演 《海外英语》2015,(1):141-142,178
文章以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为指导,通过分析王尔德童话《快乐王子集》的中译本,从功能对等理论中的意义、风格和文化三个方面来探讨功能对等理论在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应用,指出在翻译中译者要充分考虑儿童文学语言的风格和特点以实现译作与原作的"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6.
由于儿童文学作品的特殊性,关于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将在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目的论"的视角下,以杨静远儿童文学译作《柳林风声》为例,通过译文中的叠词、拟声词、叹词、句式、口语化语言等方面来分析目的论在译作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儿童文学由于读者群体的特殊性,对其译者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译者不但要忠实原文,还必须使译作契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深受译语小读者喜爱。所以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有时不得不抛开传统的仆人角色,进行有意误译,做出创造性叛逆。本文以儿童文学翻译大师任溶溶汉译《夏洛的网》为例,说明适度的有意误译和创造性叛逆是必要的,也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8.
王珊珊 《英语辅导》2008,(3):131-135
任溶溶作为儿童文学翻译家,将其毕生精力毫无保留地投入到了儿童文学翻译事业。他所从事的大量翻译实践活动,加之独特的成长经历与个人品性,最终促使其儿童文学翻译思想的形成。其在翻译实践中遵循了注重童趣、口语以及创造的翻译原则,使译文在意义、交体和文化三方面达到了功能对等,从而使译文读者能够和原文读者作出大致类似的反应。  相似文献   

9.
接受美学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被引入中国,该理论强调翻译活动中读者的中心地位,以读者的接受作为翻译的目标,重点研究文学翻译中读者接受活动的能动性作用。从接受美学的视角研究儿童文学翻译,以任溶溶《夏洛的网》汉译本为例,运用“期待视野和审美距离”“垂直接受和水平接受”“意义未定和文本空白”,从词汇、句法、修辞三个层面入手,论证接受美学对儿童文学翻译研究的指导性作用,总结儿童文学翻译技巧,以期丰富儿童文学翻译。  相似文献   

10.
伍媚 《文学教育(上)》2014,(15):112-113
儿童文学由于其特殊的读者对象,在翻译时必须要注意其与一般文学作品不一样的地方。而译好儿童文学作品的关键则是译出儿童童趣。本文主要以任溶溶翻译的《女巫》一书为例来探讨如何从词汇、句子结构和修辞三个方面来译出儿童文学中的"童趣"。  相似文献   

11.
赵元任是第一个将《阿丽思漫游奇境记》译介到中国来的人。这部译作能够历久弥新,成为儿童文学译作中的经典,与赵元任先生在翻译上的创造性是分不开的。文章从语体选择、文化策略、语言的音乐美与形式美三方面讨论赵元任在《阿丽思漫游奇境记》的审美再现过程中表现出的主体性,以期深化翻译审美再现和翻译审美主体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李鹤艺 《海外英语》2013,(2X):124-126
该文以《夏洛的网》的任溶溶译本为研究对象,结合翻译中的创造理论和儿童文学翻译中成人译者和儿童读者这一对矛盾体的客观存在,研究了译者如何通过翻译中的创造活动使儿童文学翻译中的矛盾达到和谐统一。研究结果发现译者在语言、音韵和作品风格与功能三方面采取了有效的创造策略,使译文实现了价值的最大化。译者的语言创造策略包括创造新词、不规范语言和幽默语言;音韵的创造策略主要有叠词的使用、创造韵脚、口语化拟声词和回环句的使用;文体风格和审美功能的再创造则体现在译者对人物形象的塑造程度和主题意义的表现深度两方面来体现的。  相似文献   

13.
奈达运用交际学理论,把翻译视为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其功能对等理论思想产生了世界性的深远影响,在对文学翻译、科技翻译等领域里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这种以"读者反映论"为核心的翻译理论为儿童文学翻译批评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作者就以<夏洛的网>汉译本为例,辅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指导,来探讨儿童文学的翻译,并通过功能对等理论中的意义、风格和文化三个方面的分析比较,从实践个案上来证明功能对等理论在指导儿童文学翻译上的实用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儿童期具有独立的意义与价值,儿童文学作品是关于儿童的生活,适应儿童的要求,能唤起儿童兴趣的作品.对于儿童文学的翻译,周作人是倡导翻译以“儿童为本位”的先驱,他是践行并深化这一翻译思想的著名翻译家.周作人推崇“小儿说话一样的文体”这就是儿童本位观.他认为,文学不是用来说教的,文学本身具有其艺术特点和功能.文学翻译要体现出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而不能拘泥于功利主义的需要.本语篇以美国作家E·B·怀特的小说《吹小号的天鹅》与著名翻译家任溶溶的译本对比,举出几个比较典型的翻译实例,论证以儿童的眼睛去看,以儿童的耳朵去听,以儿童的心灵去感受的儿童本位翻译思想为指导原则,翻译的作品充满了童真童趣.  相似文献   

15.
翻译儿童作品时,译者必须始终坚持为儿童服务的原则,确保翻译版本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符合儿童情趣。《夏洛的网》是一部享誉国际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本文以康馨版和任溶溶版的《夏洛的网》翻译文本为研究对象,简要对两种翻译文本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6.
论文以翻译目的论为理论依据,以任溶溶汉译本《吹小号的天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原著和译本的对比分析,归纳总结任溶溶儿童文学翻译之措词技巧。译本措词方面,任溶溶主要通过使用叠词、拟声词、语气词等策略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译文读者收获和原文读者几乎同等的教育、娱乐、美感等诸多意义。  相似文献   

17.
<阿丽思漫游奇境记>是儿童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之作,其作者路易斯·加乐尔运用各种艺术手法,以儿童读者易于和乐于接受的语言,使作品具有独特的文体风格.儿童文学作品翻译貌似简单,实非易事,翻译这部作品更是难上加难.赵元任先生巧妙利用汉语语言特点对原文进行巧妙的处理,在音韵、词汇、句法、修辞等各个层面再现了原文文体风格特点,为儿童文学作品风格的翻译树立了榜样.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70年代,功能派翻译理论在德国兴起,其核心是"目的论".根据目的论,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这种以翻译目的为核心的功能翻译理论为文学翻译批评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由于儿童文学本身在文学系统中处于边缘地位,儿童文学翻译研究也长期受到忽视.近年来儿童文学翻译研究在我国呈现上升的趋势,但总的来说,在学术界还处在一个比较低的地位.该文将在功能翻译理论的指导下,以<夏洛的网>汉译本为例,探讨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策略,希望对今后的相关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程谢 《考试周刊》2010,(6):30-30
本文调查了我国儿童文学翻译的现状.针对目前儿童文学翻译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翻译应该在理解儿童文学特点的基础上,以目的语读者为中心,以儿童的心理特征、理解能力和审美需求为基础。用符合儿童语体特点的语言把原文的内容和风格忠实地传达出来.以达到真正为儿童翻译、为儿童服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90后"任溶溶,满头华发,讲话风趣,笑起来充满了童真。2012年底,他还被中国翻译协会授予"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荣誉称号。近七十年来,这位中国儿童文学界的大师级人物笔耕不辍,译作蔚为大观,创作成就斐然。时光流逝,多少世事已成过往,而那些经由任溶溶译笔"复活"的童话人物,却沉淀成了一代代中国人的生命记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