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们知道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在探讨马克思的实践思想时,我们首先要遇到的是关于"实践"的定义问题.但在马克思的论述中,从来就没有给实践下过一个明确的定义.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应该如何把握"实践"呢?这对于我们正确把握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这一重要论断,既是一种称谓表达与价值评判,又触及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内涵与品质特征,还关涉中国共产党的主体作为与践行方式,分别构成马克思主义"行"之谓、"行"之实、"行"之倚。从"行"之谓到"行"之实,从"行"之实到"行"之倚,如一个链条那样相互衔接,将马克思主义由内至外、由对象性存在到主导性力量,由可以"行"到能够"行"、由"行"之根据到"行"之实现,一一展示出来,构成一幅马克思主义"行"的逻辑运行图景。"行"之谓是总结性概括、提炼性结论,"行"之实是内在性根据、根本性支撑,"行"之倚是关键性因素、决定性环节,三个层面共同诠释了"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的要义与真谛。  相似文献   

3.
苏轼遭贬后,为什么不归隐?在贬谪期间又以什么思想战胜在精神上和生活上遇到的困难?本文认为,感激皇恩,受唐宋时期"中隐"思想的影响,以及追求自我人格的完善,这是苏轼不归隐的原因.本文还从我国古代文艺美学出发,具体分析了孔子的"孔颜之乐"、庄子的"游世"思想以及禅宗的"随缘"思想使苏轼超脱了贬寓黄州、惠州和儋州的痛苦,使其人生境界上升到了天地精神的人生审美高度,从而建立起心隐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不少高校"债台高筑",个别学校甚至被指"资不抵债",这些无疑成为制约高校发展的重要因素.高校"破产"说也因此逐渐泛起.本文通过对高校负债可能导致的"破产"根由进行分析,并论证高校不会"破产"的原因,进而提出有效化解与防范高校"破产"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宏观课程改革向微观课堂教学改革逐步转变,师生角色的紊乱亟待转变和解决.但目前不少学校片面强调教师的课改参与,忽视了作为课改主力军即学生的投入,教师们独角跳舞的局面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可以说目前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还没有真正走上"群众路线"的道路.本文旨在简要阐明什么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群众路线"、为什么课堂教学改革需走"群众路线"以及如何走好课堂教学改革的"群众路线",期望能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6.
信仰、信心与信用教育是把大学生培养成有用之才的基础教育.信仰是一个人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根本准则和态度,有了信仰,才能坚定信心.信用与信心都受信仰的支配.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大学生进行"三信"教育,是当前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互通立交、三位一体"辅导员队伍建设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工作一直得到高校的高度重视.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存在许多问题,影响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互通立交、三位一体"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模式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文章分析了"互通立交、三位一体"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模式的构建和其创新之处,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指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叉荣辱现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现和价值现的集中体现和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当代大学生成长的根本价值取向.目前我国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列举问题表现,探索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新思路,即我们必须从"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的战略高度将强化大学生的"荣辱现"教育与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胡锦涛总书记2005年2月19日在中共中央党校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概括和强调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大特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本文立足于当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现实背景,着眼于"和谐社会"理念,从中西方思想史的出发,对古今中外的"和谐"思想、理念进行了初步而简要的梳理和诠释,特别是结合对中国先秦原儒孔子所倡导的"和为贵"命题与<礼记·礼运>中提出的"小康"社会模式的阐发、剖析,来阐明和论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基本特点、精神实质,从而试图解答和探讨什么是"和谐社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依据是什么、或者说为什么要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六个"为什么"是"概论"课教学中不能回避的重大问题,但不能覆盖和替代"概论"课的教学内容.六个"为什么"应该融入和突出体现在"概论"课教学中,这需要理清思路,把"概论"课教材和辅助教材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换.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examines how ethnographers weave/separate "academic" voices from those of their participants in the field. Engaging some of the critical understandings in qualitative research regarding issues of representation and legitimization, authorship and authority, this paper questions where and with which of our ethnographic participants those understandings tend to be em/de/ployed, where and with whom are they still currently absent as ethnographers read and write their world. Exploring the problematics in, and the implications of, differently treating- invoking and textualizing- voices ethnographers conjure while in the field (There) and those they assemble from the academy (Here), this paper examines how a two-tiered system is created whereby the former are problematized, the latter are not. In spite of the poststructural, postcolonial understandings guiding much of the critical work in ethnography, such a twotiered system, this paper argues, induces Othering as well as creates a "There" which subsequently becomes epistemologically and ontologically detached from the "Here" of academe. Very much embedded in the practices it questions and critiques, this paper is not intended to provide solutions for practice but, rather, to broaden the conversation about practice. As such, it strives to promote ways of thinking critically about what critical ethnographers currently do and do not do rather than to further paralyze their inclination or ability to do.  相似文献   

12.
由动词"know"的否定式组成的这一特殊语法结构迥然不同于一般英语.本文就这一特殊结构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由“什么”一词来进行否定 ,是现代汉语口语中常用而理论上研究得不够的特殊否定方式。这种方式的否定作用明显而强烈。对这种特殊的否定句 ,用现有的语法理论竟然无法进行句法上的分析。在此基础上 ,笔者提出了“为什么在疑问句的基础上也能进行否定 ?”“否定、否定词、否定句的涵义究竟是什么 ?可否分类 ?”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远程开放教育是“教”与“导”的转变,这不仅是教学模式的改变,更是一次教育观念的深刻变革,要认真研讨学习者、导学者、教学内容和网络工具等导学过程,处理好面授教学、教材和媒体资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文化研究是当今一大热点,翻译领域也相应地出现了文化转向。以前人们注意语言本身的差异所导致的翻译障碍,但是现今文化发展对翻译的影响亦引起翻译者极大的关注和重视。文章探讨文化对翻译的影响,尤其对词汇的影响,导致词汇翻译由英语变为汉语拼音,并且探讨词汇翻译变化中所体现出的文化全球化。  相似文献   

16.
“圣经式”教材观是教育的社会控制职能和制度化教育强化的结果 ,也是中国教育和社会发展水平有限的反映 ,它不仅限制了教师教学的个性化和创造性 ,束缚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和创造意识 ,而且割裂了课程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联系。“材料式”教材观的兴起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有助于释放教法在教学中的张力 ,改善教师的职业生活和学生的学习生活 ,提高教学质量。中国还缺少从整体上拒绝“圣经式”教材观的能力 ,但“材料式”教材观也有其发展的一定空间  相似文献   

17.
社会建构主义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80年代后,知识社会学实践了科学的“理性重建”向“社会建构”的转向,使科学研究(Science Studies)从理论转向科学实践,打开了一个至今被忽视了的一系列新问题的大门。这种转向与库恩的历史主义的范式理论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体现在:科学被视为一个“传统权威范式”、一种工匠默会知识和手艺活动、一种范式的政治利益代表,它把科学视为与人类的其它文化活动等价。但由于强纲领知识社会学否定了自然在认识中的基础地位,只强调社会因素的意义,从而导致了对科学与理性的全面解构。  相似文献   

18.
从"管治"走向"善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各种现实问题,究其根源,是因为在观念上和方法上,采用的是一种管治的模式,而这种模式弊端重重。为实现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科学化、高效化,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必须转变理念,走学校与学生互动发展,从而达到学校善治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程朱理学有一个鲜明特色,就是特别强调精神自我,认为精神自我高于生物自我,不仅视为天理,而且视为人性的本质。刘师培曾说过:所谓理学就是伦理学加心理学。我们可以进一步说,理学所谓心理学是与现代心理学有很大不同的心理学,是探讨个人的精神自我的发展规律的心理学,即精神自我心理学。程朱理学的精神自我以理学的贡献主要表现为对精神自我的结构从内容与功能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提出了创造性思想。现代心理学应该总结这份宝贵的遗产,为心理学的科学化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从"问题"到"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贯彻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试验)》,我校凭借着较好的办学条件,经费投入以及相对具有优势的师资和生源,决定在原有的三课体系的基础上,在高一、高二开发设计并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课程。“万事开头难”,研究要从课题开始,那怎样才能确定好课题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