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中国黑档”是运行于互联网的“企业从业人员管理系统”,因其具有记载员工“劣迹”功能而遭到公众指责。本文从人事管理、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招聘工作三方面阐述了记载“劣迹”功能的必要性,认为“中国黑档”并不黑。它之所以被指责,是因为“网站不懂职场‘黑’”,以及社会舆论对从业人员或求职者的同情。同时指出,“中国黑档”是人事管理和人事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有益尝试,是理想与现实的碰撞。  相似文献   

2.
由"弃档"现象反思我国人事档案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弃档”现象的出现及愈演愈烈,使人们更多地关注我国的人事档案和“档随人走”的管理制度。“弃档”族的凸现及日益壮大,让人们开始质疑人事档案的价值,甚至其存在的必要性。然而,笔者认为,对我国人事档案及“档随人走”管理制度不能求全责备,“弃档”何尝不是人事档案管理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1.人事档案存在的必要性。“弃档”现象引发了人们对人事档案存在必要性的质疑,甚至出现让其“退出历史舞台”的呼声,但笔者认为“,弃档”现象的产生,根源在于现有人事档案管理体制的不合理,而不涉及人事档案是否有必要存在的问题。因为人事档案自…  相似文献   

3.
论人才竞争对人事档案工作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人事制度改革和人员流动政策的逐步放开,人才竞争日益加剧,流动人员的数量与日俱增,由此也使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本文分析了人才竞争对人事档案工作的影响,以及出现的“弃档”、“死档”与“重建档案”现象,并就如何加强人事档案管理提出具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事档案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出现了一些擅自“弃档”“、造档”等不正常现象。对于这些现象的出现,一方面,应看到其存在的社会合理性;另一方面,更多地是对人事档案工作的思考。分析产生这些不正常现象的原因,以期使人事档案管理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人才时代的要求。一、不正常的现象“1.弃档”现象严重。据《北京晨报》报道,武汉市人才服务中心目前代管人事档案5万份,30%的代管档案被主人“遗弃”,最长的已有近10年无人理睬。在哈尔滨市人才交流中心,仅今年就已有2000多份被哈籍大学毕业生“遗弃”在全国各…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人才的流动也日益频繁。在这一前提下,“弃档”现象的发生也屡见不鲜,人事档案在人们心目中的角色地位已经有了新的变化。本文结合实际,对人才流动引发的“弃档”现象进行了思考,分析了这种现象产生的社会根源,并且在借鉴美国人事档案管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消除“弃档”现象的建议和对我国人事档案面临改革的想法。  相似文献   

6.
浅析“弃档”成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事档案曾被视为身家性命 ,如今却遭到越来越多的人遗弃。用工制度的变化 ,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 ,使“弃档”成为可能 ;人事档案自身存在的“缺陷”与不足 ,不能满足人事管理工作的需要 ,是“弃档”主因 ;人才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人们的“弃档”行为。“弃档”具有群体性特征 ,“弃档”给社会、相关单位及个人带来了一定的麻烦和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7.
郑美虹 《兰台世界》2004,(11):21-22
“人事档案”作为人生经历的记录,在计划经济时期被视为人的“生命线”,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人才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人员流动日趋频繁,随着频繁的人才流动,随之产生了擅自“弃档”、“扣档”、“建档”、“造档”等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引发了人事档案可否“隐退”、能否“克隆”等思考。人事档案究竟是一张有价值的名片,还是一块可有可无的鸡肋?笔者就此谈点粗浅之见,以其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8.
聚焦人事档案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傅华 《中国档案》2003,(4):6-10
人事档案作为人生经历的记录,在一段时间里被视为人的“生命线”,严肃而又神秘。最近几年,在人事档案神秘性被打破的同时,社会上产生了一些擅自建档、擅自造档、擅自扣档和擅自弃档等不正常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传统人事档案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如人事档案信息含量不足,人事档案信息内容真实性无法确认,人事档案信息未经有效组织,利用效率不高,不对等关系引发严重的“弃档”“死档”现象等。为了适应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增强人事档案的全面性、真实性、准确性和有用性,应当增加人事档案信息类别与内容,开展人事档案内容鉴定清理工作,适当组织开发人事档案的信息资源,扩大人事档案的利用面,给予个人适当的互动权限。  相似文献   

10.
完善法规解决"弃档"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事制度改革和用人机制的巨大变化,在我国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一个日渐突出的问题显现出来,即人、档分离现象和“弃档族”的出现。笔者在有关资料中看到这样一则信息:“据中国人才交流协会估测,在实现工作流动的人才中,约20%的人未携带人事档案,要么人、档分离,要么彻底弃置。”据分析,这些人当中,有的是  相似文献   

11.
段义严 《兰台世界》2006,(8S):11-11
“弃档”现象的出现及愈演愈烈,使人们更多地关注我国的人事档案和“档随人走”的管理制度。“弃档”族的凸现及日益壮大,让人们开始质疑人事档案的价值,甚至其存在的必要性。然而,笔认为,对我国人事档案及“档随人走”管理制度不能求全责备,“弃档”何尝不是人事档案管理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  相似文献   

12.
试论“人档分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首先对“人档分离”现象在人事代理制度推行前就存在进行了阐述 ;其次分析了新形势下纳入法制轨道的“人档分离”体现着人事档案管理社会化的程度 ,符合人事管理集约化的内在要求和人事档案管理的正确发展方向 ;从而进一步论证了“人档分离”不是对传统人事管理中“人档统一”管理原则的否定 ,而是在人事档案保管与利用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关于“扣档、造档、弃档”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丹丹 《湖北档案》2003,(12):12-13
人事档案作为人生经历的记录,在一段时间里被视为人的“生命线”。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人事档案在人员的计划录用、调配、交流工作,乃至在人事决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然而,近几年人事档案神秘性被打破,社会上出现了一些擅自扣档、造档和弃档等不正常现象,引起了社  相似文献   

14.
从“弃档”透视人事档案管理的弊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人事档案一直以来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社会和人事部门了解一个人的真实载体,是人才使用的重要依据。把自己的个人档案随意遗弃,在若干年前简直不可思议。但近年来,社会上“人档分离”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很多人认为人事档案可有可无。据国家人事部的统计,目前全国各级人才流动中心为15.4万个国有和非国有单位代管的330万份人事档案中,有60多万份与主人失去联系,成为“弃档”、“死档”。那么,什么是造成“弃档”族日益壮大的原因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因素:一、现行人事档案管理不规范是根本因素我国现行人事档…  相似文献   

15.
谈人才“弃档”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燕 《海南档案》2005,(1):28-29
近几年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才流动速度的加快,人事档案的“弃档”、“死档”现象越来越严重,成为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十分头疼的问题。据报道,某市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对其管理的4000多份人事档案进行了排查,“死档”竞达1000余份,即有1/4的挂档人员弃档而走,不知所踪;在一些人才流动比较频繁的大中城市,“死档”比例大都有1/4以上。  相似文献   

16.
曾 几何时,尽管谁都不知道档案里记了些什么,但都清楚地知道档案对于个人的发展关系重大,无论自己走到哪里,档案都会如影随形,扣住了档案,就等于扣住了一切。把象征自己身份、记录着自己成长之路的档案随意遗弃,简直是不可思议的行为。但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把档案看作可有可无的身外之物,“弃档族”愈演愈烈,人事档案简直成为食之无味的“鸡肋”;同时,“黑档”现象也时有发生,严重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益,这直接反映了现行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已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弃档”现象层出不穷。近年来,各地人才服务机构中,长期积存着数…  相似文献   

17.
张姣 《兰台世界》2008,(11):4-5
本文陈述了作者从“弃档”到“拾档”的经历,对“弃档族”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与分析,并对解决“弃档”问题,加强人事档案管理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工作与传统人事档案工作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人事档案是指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在人事管理活动中形成的,记述和反映个人经历、德才能绩、工作表现的,以个人为单位集中保存的历史记录,在档案当事人结婚、出国、人事调动等社会活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凭证作用。然而,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进,人事档案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具有的价值与作用正日益弱化:一方面.人事档案对人们的求职、就业已不具有决定性影响.如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可以“无档生存”.非国有企业员工可以“无档择业”;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流动频率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变为“社会人”,人事档案的重要性与权威性日显弱化,“弃档”、“废档”、“死档”不断增加。这些问题,应引起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并探讨对策。  相似文献   

20.
去年9月,北京日报“人事档案制度:妨碍人才合理流动的壁垒”一文曾报道:.据对人事部全国人才流动中心、北京市人才服务中心、上海人才市场、中国北方人才市场、中国南方人才市场以及贵州、四川等省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的不完全统计,全国至少有60万“弃档族”。出现这么多弃档族,笔者以为,这和保管个人的人事档案需要交费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