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本文是对刘易斯教授<失去灵魂的卓越>一书的解读.笔者认为,刘易斯教授所说的失去灵魂的卓越指哈佛为了维护自己的卓越形象,不惜牺牲自己的远大教育目标.文章的重点以教师为主线,从大学制度等方面,追踪大学在卓越中失去灵魂的原因.最后还对刘易斯教授提出的建议和策略作了一定的评论.  相似文献   

2.
美国学者哈瑞·刘易斯教授通过总结自己在哈佛任教30余年的经验,撰写了新作《失去灵魂的卓越》一书,本文是对该书的解读。笔者认为,刘易斯教授所说的失去灵魂的卓越是指哈佛为了维护自己在公众心中的形象,在追求所谓的卓越过程中迷失了方向,而牺牲了远大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对美国学者哈瑞·刘易斯教授《失去灵魂的卓越》观点的解读和评价。笔者认为,刘易斯教授所说的"失去灵魂的卓越"是指哈佛大学为了维护自己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迷失了方向,放弃了自己的根本任务。本文的重点是以教学为主线,从教师自身、教学方式、教学评价、制度等方面解读刘易斯教授有关"哈佛是如何失去‘灵魂’"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哈佛的卓越是不争的事实,其背后不是失去大学的灵魂而依赖于放飞的灵魂,放飞的力量来自课程改革与学术文化的调谐耦合。哈佛历次重大课程改革都伴随着学术文化转型,选修课程制度的全面推行源于并促进教派学术文化走向人道宗教学术文化,通识课程改革彰显了国家主义学术文化的诉求,核心课程共生于世俗社会学术文化语境。哈佛课程改革坚守服务学生发展的永恒使命,同时从社会与个体双重需要出发寻求精英教育目标的时代建构,变与不变之间,课程改革与学术文化转型在促成大学理念的流变中不断创造哈佛的历史。哈佛大学课程改革与学术文化在神聚理念、身寄场所、彼此建构中实现调谐耦合,进而守望和延展大学的卓越。  相似文献   

5.
旧中国在风雨飘遥中造就了两个高等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这启示我们物质并不是创造一流大学的决定性因素。探究其中奥妙,大学自治才是一流大学最重要的东西。它是学术自由的制度性保障,是现代大学赖以生存的灵魂。没有大学自治就好比大学失去了灵魂,而没有灵魂的大学永远不会是世界一流大学。  相似文献   

6.
《教育与职业》2008,(1):110-110
《失去灵魂的卓越--哈佛是如何忘记教育宗旨的》一书的书名,就告诉我们这必是一本理性而大胆的书.哈佛大学是当今世界顶尖的一流大学,但卓越并不意味着完美,在培养未来社会的杰出领导人才方面,哈佛也有很多不足.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教育只重视传授知识、忽略心理及灵魂教育的现状,阐述了在大学阶段对学生应进行心理及灵魂教育的必要性,并从情感与尊重、倾听与说服、激励与感化三个方面论证了如何进行心理及灵魂教育。  相似文献   

8.
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职业技能是大学的重要职责,但是在这个职责之外,当前的大学却没有肩负起让学生的灵魂变得更卓越的使命,这也就造成了当前大学生活的庸俗化。回顾高等教育的历史,会发现激励学生追求灵魂的卓越一直都是大学的重要使命。灵魂的卓越意味着人性中高贵的部分得到唤醒,意味着拥有智慧和美德。大学人文教育是激励学生追求灵魂卓越的最重要方式,而人文教育的关键则在于让我们的灵魂经历美好的事物。  相似文献   

9.
大学精神是高校办学特色的灵魂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大学精神是大学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特色的稳定的并为大学人所认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是高校办学特色的灵魂。大学精神具有导向和规范作用,凝聚作用和激励作用,熏陶和感染作用。大学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就要着力培育自己的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10.
编辑荐书     
《基础教育课程》2013,(3):79-80
《失去灵魂的卓越——哈佛是如何忘记教育宗旨的》 【美】哈瑞·刘易斯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年7月版 刘易斯教授从热议中的“分数贬值”等问题入手,以明晰、清新和坦率的笔触,启发我们反思过去对哈佛等著名大学的评价方式.且细致地回顾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历史背景,这对今天中国的教育来说,无疑有很多可资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哈佛大学暑期学校的发展历史与教育理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哈佛大学暑期学校在不同时期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变革,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适应了外界变化的需求;同时,暑期学校在发展中也一直坚持着一些宝贵的教育理念,如进行优质教育资源互补、重视课程开发和综合性教育氛围的建设等,这些都促成了它今日的成功.本研究立足于暑期学校发展的历史,对其不同阶段的发展变革以及背后所遵从的教育理念进行了探讨,试图加深我们对于哈佛大学暑期学校的理解,同时提升我们对于暑期学校功能与作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向哈佛学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哈佛研究中几个为人所忽视的重要问题:该校课程改革的思想方法论指导、总体上雄冠全球高校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流大学的创新理念。  相似文献   

13.
Brian Hendley 《Interchange》2000,31(2-3):179-195
Alfred North Whitehead was a philosopher with an abiding interest in education. He took on an extraordinary number of educational and administrative duties while at the University of London, including membership on a National Committee on the position of the classics in the educational system of the United Kingdom. It comes as no surprise to learn that when he decided to joint the Philosophy Department at Harvard in 1924, he wrote that this would enable him to further deal with some general questions, "half philosophical and half practical."What is more surprising is the fact that his views on American university education are most clearly expounded in his personal interactions and writings dealing with the Harvard School of Business. By examining several of his essays on business education, as well as his correspondence with Dean Donham of the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I argue that Whitehead's strong support of business education can seen to be all of a piece with his overall process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and that his emphasis on the need to study what he calls the sociological dimension of business is a timely one in these days of proliferating business programs.  相似文献   

14.
德鲁·福斯特是哈佛大学第28任校长,也是哈佛建校371年以来第一位女校长。她的任命本身也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象征哈佛大学将更加开放、更加民主。上任以来,她通过演讲、报告、新闻发布会等形式,提出了富有哲学意蕴的研究型大学的办学思想。例如:大学要对永恒许下诺言,大学要帮助学生寻求人生的意义,大学是关于知识的,研究型大学的前提是我们都是教师、我们都是学习者,等等。这些理念对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哈佛之光--德里克·博克的大学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德里克·博克是美国著名教育思想家和活动家。就任哈佛大学校长期间,博克在总结哈佛办学经验的同时,形成了自己系统的大学教育思想体系。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博克的大学教育思想:现代大学的基本特征,现代大学的主要职能,现代大学的学术价值,现代大学对社会的反应。最后,简要分析了博克的大学教育思想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新型教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元智能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由哈佛大学著名认知和教育学教授、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这一理论为建立新型教育观,推动我国的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评价观等方面对多元智能的新型教育观进行了一一论述。  相似文献   

17.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者和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在李大钊诞辰123周年之际,探究李大钊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关于教育平等、教育改革、教育创新的思想,揭示其教育思想的前瞻性、科学性、实践性,既是对李大钊丰富而深刻的教育思想的再认识和新思考,也是为当代中国教育的改革创新和科学发展,提供一些经验借鉴和思想启示.  相似文献   

18.
Gary Ruvkun is a winner of the 2015 Breakthrough Prize in Life Sciences. He is a co-discoverer of microRNAs (with Victor Ambros,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regarded as one of the seminal discoveries of 21st century molecular biology. In addition to the Breakthrough Prize, Ruvkun and Ambros have received the Warren Triennial Prize, the Laskar Foundation Award, and numerous other awards and prizes. Professor Ruvkun obtained his PhD from Harvard University, did his postdoctoral research at MIT, and subsequently accepted a faculty position at Harvard, where he is currently Professor of Genetics. His laboratory conducts research on basic cellular processes, using the worm C. elegans as a model system.  相似文献   

19.
哈佛大学是世界高等教育的典范,兼容了英国的学院观念、德国的研究与研究所制度和美国的民主思想。它所秉持的精英教育、真理与学术至上、自由教育和学术自由等教育理念,既是其370多年发展历史的结晶,又是其超越自我、独领风骚、傲视群雄的内在精神。研究哈佛大学教育理念,有助于科学系统地构建引领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理念体系,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20.
康有为,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之一。为实现其政治理想,救国图存,针对教育领域提出了一系列的变革措施,并且身体力行创办万木草堂聚徒讲学。其促进中国近代化的教育思想中,不乏对现阶段中国教育改革有借鉴价值的成分。变科举、兴学校、学西学是其维新时期的主要教育思想;万木草堂办学是其教育实践的组成部分;《大同书》中的教育思想则是其教育理想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