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庸的武侠小说风靡华人世界,不仅是因为其塑造的绚丽江湖,更是因为充溢其中的中国传统儒家、道家、佛家思想。金庸做为一名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潜意识里就将自己的人生经历与中国传统的儒、道、佛文化进行参照思考,并将这些人生领悟蕴藏于作品之中,沿着由儒至道、由道入佛的轨迹来塑造人物形象和设置情节。这个衍变融合的过程不仅仅体现在创作思想上,更是金庸做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思辨过程。  相似文献   

2.
高职语文教材中蕴涵着浓厚的生命意识,可以从儒、道、佛三个角度解读教材中的生命意识:儒家是执著人生,追求不朽;道家是超脱通达,渴求自由;佛家是一切本空,顿悟成佛。文章还对兼受儒道佛三家影响的苏轼作品中的生命意识作了具体分析。最后探讨了受西方哲学思潮影响的鲁迅作品中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3.
人的幸福是多样的,于是“幸福”也就成了人类生活当中最捉摸不定的问题。幸福是人类的永恒追求,中国传统儒、道、佛三家幸福理念,对于中国人幸福观点形成具有重大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以儒家为主干,道家、佛家为两翼的三维结构。儒家的“德福一致”、道家的“自然无为”、佛家的“涅槊之乐”产生了和谐的碰撞与交融,为今天中国人的幸福观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为中国文化奠定了深厚的底蕴。’  相似文献   

4.
在梳理儒、道、佛家体育美学思想的基础上,对儒家体育美学审美价值的反思,道家体育美学思想的审美判断和佛家体育美学思想的审美感知进行了阐述。研究认为,儒家体育美学的审美价值体现在个体生命的追求,道德价值的塑造和体育伦理的教化;在道家思想文化体系中,强调“身与物化”的审美价值取向,把阴阳、刚柔、虚实、动静等相对立的哲学概念范畴作为审美价值的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的人生智慧,既不是儒家伦理智慧,也不是道家伦理智慧,又不是佛家伦理智慧,而是三者的生态有机统一。儒、道、佛三位一体的大融合,构成了中国伦理思想的人生智慧。生态有机体决定了大部分中国人不信仰宗教。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的人生智慧,既不是儒家伦理智慧,也不是道家伦理智慧,又不是佛家伦理智慧,而是三者的生态有机统一。儒、道、佛三位一体的大融合,构成了中国伦理思想的人生智慧。生态有机体决定了大部分中国人不信仰宗教。  相似文献   

7.
胡素梅 《天中学刊》2009,24(5):70-72
先秦儒家、道家都注重形神兼养、动静结合、修养道德、节制嗜欲以养生,但先秦儒、道养生思想又存在不同.儒家重养生是为了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抱负,道家则是为了保全人的生命价值;儒家养生重在修养道德,道家重在顺应自然;儒家养生偏动,道家偏静;儒家养生主张怡养情志,道家主张保精守气.先秦儒、道养生思想在今天仍然颇具启发意义与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儒、释、道三家思想在卢照邻的诗歌中都有一定的痕迹,在积极的一面,常是出于儒家,从积极而无可奈何地转为消极时,则由儒家转为道家、佛家。他早年热心于仕途,以儒家思想为主,渴望在政治上一展宏图,但现实的冷酷让他沉寂了二十年,由此转入了对道家的关注。卧病后,佛家思想占了上风,这也不过是在极度苦闷中寻求精神寄托。然而,无论是儒,还是道、佛,都不可能给病体垂危的他精神出路。  相似文献   

9.
儒、释、道三家思想在卢照邻的诗歌中都有一定的痕迹,在积极的一面,常是出于儒家,从积极而无可奈何地转为消极时,则由儒家转为道家、佛家。他早年热心于仕途,以儒家思想为主,渴望在政治上一展宏图,但现实的冷酷让他沉寂了二十年,由此转入了对道家的关注。卧病后,佛家思想占了上风,这也不过是在极度苦闷中寻求精神寄托。然而,无论是儒,还是道、佛,都不可能给病体垂危的他精神出路。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是崇尚礼仪的民族。儒家治世,道家治身,佛家治心、儒、道、佛三家融合会通,相补相济,构成彼此共存共荣的文化格局,长期以来支配和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活。如何根据现代社会的需求,对此加以创造性的阐发和利用,是时代赋予我们教育的重要任务。如何在思想政治课中进行“明礼诚信”教育呢?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是儒、道、佛三家.儒家文化是入世的,主张通过道德完善,完成理想抱负来实现生命价值.道家文化是避世的,主张"无为"之为,"无用"之用,生命之价值就是"道"和"自然"的价值.佛家文化从出世中寻求入世的价值,认为生命的价值体现于它轮回的整个过程之中.这是对儒道生命价值学说的交融和超越.五四运动的文化洗礼造成了传统生命价值观的深刻变化.后现代化时代构建的生命价值观必须坚持四个方面的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美学上有“意境”一说,语文教学亦有“意境”。现代语文传承了浩如烟海的古代文化,而“意境”则是中国古典美学特有的概念.它浓缩了儒、道、佛三家的精萃,并超越了文化艺术的范畴,其广度和深度升华到了整个人生。儒家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道家的“无为而治”、佛家的“天人合一”,无一不在诠释着一种人生的态度。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调适和心理治疗理念,对当前心理问题的解决具有极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其代表是儒、释(佛)、道三家的修身思想,具体来说包括儒家的“仁”的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和佛家的“无我”思想。  相似文献   

14.
陶渊明生活在玄学、佛学盛行的时代 ,但其思想仍以儒家为本 ,同时也接受了老庄与佛教的影响。在他的诗文中 ,可以体味到儒家的浩然正气与安贫乐道 ,道家的避世隐遁与生寄死归 ,佛家的无常空幻与无我忘物。他受儒教的影响 ,具有严格的律己精神和浓厚的伦理观念 ,却又丝毫不受繁复的礼教的束缚 ;他具备道家消遥旷达的人生态度 ,但却不放荡不羁与傲慢无礼 ;他领悟到了佛对人生的无我解脱 ,却一点也不坠入空虚。他的这种独特的思想与生活态度融合了儒佛道三家思想的精华 ,形成了一种高尚而超脱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5.
自佛家文化扎根中国文化土壤以来,儒、释、道三大哲学体系在我国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此起彼伏的态势。元末,在佛家﹑道家等多元化思想不断冲击儒家正统地位的情况下,剧坛大作《琵琶记》巧妙地将儒、释、道三家思想融入蔡伯喈、赵五娘、牛小姐等人物形象上,试图以儒家忠孝观来教育世人、影响后人。这体现了一代知识分子呼唤儒家责任意识来弥补时代欠缺的精神,也使《琵琶记》得以进一步传承并被接受。  相似文献   

16.
儒、释、道茶礼俗文化是武夷山茶文化的核心内容。儒家以茶修德,提倡中庸、和谐,目的是要修身、齐家、治国,茶礼俗也融合了儒家思想的精华。禅宗重视"坐禅修行",佛家茶礼以茶修性,清静寂灭,通过"明心见性",达到佛的觉悟。道家茶礼以茶修心,追求宁静淡泊,通过静观自然美景来陶醉自我,升仙成道。通过列举和阐述三教茶礼俗文化表现,反映了武夷山儒、释、道三教同处一山,武夷山茶与儒、释、道有不解之缘,茶中蕴和,茶中寓静,和、静是三教所追求的境界,同样三教思想也丰富了武夷山茶礼俗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中国唐代的音乐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以其异彩纷呈、姿态繁盛而著称于世。唐代统治者实行儒、道、佛三教并重的思想文化政策,儒家、道家和佛教各家思想渗透于唐乐之中,并发展成各自独特的音乐体系,进而形成了儒、道、佛互补或合流的音乐美学格局。唐代美学思想的多元特征,是促进唐乐兴盛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思想可谓是“阳儒阴道,外儒内道,道中有儒,儒中有道”。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化动态体系中,道家始终能够与儒家比肩并成为中国思想文化主动脉之一。道家为什么能够在以儒家为正统的数千年中国历史中始终保持活力与生机?正是本文意趣所在,即尝试从社会意识形态的“内和谐”与“外适应”角度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先秦道家德育思想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德育思想之精华,实际上主要荟萃于儒道两家。儒显而道隐,显性的正统的儒家德育思想通过雅俗文化传播系统而泽润百世,丰博显赫而且有众仰的“师表”的名。道家所主张的道、德、德育都与儒家的意蕴不尽相同而且多有相逆,所以虽以潜隐的方式补充、协调着儒家显学,滋养万物也绵延百世,却因其谦退、守柔、不争、无为而无名。 先秦文献,唯有《老子》一书为道德专论,但是说道德论“儒”不论“道”,讲德育重视儒家疏误道家,却仿佛是约定俗成,这就不能不说是类似“文化霸权”的一种文化失衡现象了。道家的道、德及其德育,依然隐忍着自家的一脉传统延续下来,在与儒墨诸家显学的冲突、批判、超越的过程中互补融汇,以此形成了中国传统德育阴阳互补、刚柔相济、自然无为与社会有为相结合的深在特色。  相似文献   

20.
儒道释平等观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着多元化的人生格调和价值取向。儒家崇尚道德至善,追求仁义境界;道家崇尚清心寡欲,追求自然境界;佛家崇尚解脱,追求涅磐境界。虽然如此,儒道释三家思想中都蕴含着对乎等的向往,尽管他们对此所采用的表达形式不同,各家平等的内容也不一致,但在这个价值取向上他们却殊途同归、本文论述了儒家人格主义平等观,道家自然主义平等观和佛家宇宙主义平等观各自的基本内容,以彰明儒道释平等观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