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意义】网络舆情的发展是复杂非线性的变化过程,建立有效的数理模型对网络舆情发展趋势做出准 确的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过程】首先选用网络舆情事件的百度指数构建发展趋势的时间序列指标,经过几 何平均弱化缓冲算子处理后建立改进的灰色Verhulst 模型预测,最后采用马尔可夫对改进的灰色Verhulst 模型预测 结果进行修正。【结果/结论】选取“罗一笑事件”进行案例分析,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改进的灰色马尔可夫模型在网络 舆情预测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龚艳 《情报科学》2022,40(6):19-24
【目的/意义】随着网络规模的持续扩张,加强公共卫生安全网络舆情的特征挖掘及走向预测,探索舆情预 警机制,已成为当前公共卫生安全治理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方法/过程】本文基于对公共卫生安全网络舆情 预警特征的理解,采用弱关联挖掘方法构建了包括舆情黏合性、热力性、趋势性三个维度的公共卫生安全网络舆情 预警模型。基于此,以“长春长生问题疫苗事件”的舆情数据为例,对公共卫生安全网络舆情的影响要素进行了详 细分析;同时,综合运用K-Means聚类算法与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该事件的舆情发展时间进行预警分级,为后续 对策建议提供支撑。【结果/结论】结果表明基于 K-Means聚类算法的弱关联挖掘方法在公共卫生安全网络舆情中 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创新/局限】本文基于公共卫生安全网络舆情特点,采用K-Means聚类算法与灰色关联分析方 法划分预警等级,实现了研究方法上的创新。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预警分级自动化触点的研究等,需要后续 更加深入的探究。  相似文献   

3.
王英杰  胡漠  张津赫  丁磊 《情报科学》2021,39(11):38-44
【目的/意义】为避免预警信息疫情下短视频网络舆情危机的爆发,维护正常、有序的短视频网络环境,本文 对信息疫情下短视频网络舆情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了研究。【方法/过程】首先,采用文献调研与实地调研相结 合的方法,析出信息疫情下短视频网络舆情预警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与二级指标。其次,采用层次分析与专家调 查相结合的方法,计算出各级指标的权重。最后,通过实证研究检验本文所构建的信息疫情下短视频网络舆情预 警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及可应用性。【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所构建的信息疫情下短视频网络舆情预警指 标体系具有科学性及可应用性。【创新/局限】本研究遵循指标可度量原则、指标个数精简化原则、指标参数易获取 原则构建了信息疫情下短视频网络舆情预警指标体系,使其在现实应用中具有更强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4.
黄立赫  石映昕 《情报杂志》2022,41(2):146-154
[研究目的]从视频弹幕的视角出发,挖掘网络舆情事件的话题漂移规律,提升网络舆情事件的视频情感检索精度。[研究方法]通过对视频弹幕进行主题与情感分析,提升网络舆情事件在线监测精准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并构建弹幕迁移指数,建立一种基于弹幕迁移指数的情感监测方法,该方法首先基于BTM主题模型抽取视频弹幕的话题信息,并基于情感词典与颜文字词典计算不同时间窗口下的话题情感类别与情感强度,建立面向视频弹幕的网络舆情事件监测模型,再从话题内容的变化与视频兴趣热度两个角度构建话题迁移指数,并利用话题的情感强度变化,构建情感迁移指数。最终,基于话题迁移指数与情感迁移指数,得到加权后的弹幕迁移指数,实现网络舆情事件的在线监测。[研究结论]通过视频弹幕社区的真实数据,从逻辑层面验证了本模型的合理性,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识别网络舆情事件迁移的关键时间窗口,为实现视频分享平台的情感可视化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5.
彭程  祁凯  黎冰雪 《情报科学》2020,38(3):145-153
【目的/意义】负面情绪导向的舆情传播严重威胁到我国的网络空间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而"不完全"的复杂网络系统也为政府监管带来了挑战。因此厘清舆情传播特征实现精确预警具有较强的现实性与实践性。【方法/过程】基于SIR传染病模型与EGM灰色预测模型,提出一种实现舆情预警与舆情防控模型,并利用python挖掘到的政务微博历史数据进行模型模拟与检验。【结果/结论】结果表明:舆情传播过程中,易感染类网民占比会随着时间演化而不断减小;传播阈值与易感染类网民占比间的大小关系能够预示舆情演化趋势;政务微博通过及时互动能够转移网民情绪,起到一定舆情导控效用。  相似文献   

6.
刘耀煊  马书琴  赵丹 《情报科学》2022,40(4):179-185
【目的/意义】探索新媒体时代短视频网络舆情传播的影响因素及动态演化,了解短视频用户的影响因素及 动态演化过程,有助于网络舆情监管部门加强短视频网络舆情管理,为相关机构或部门在进行社会治理的过程中 提供更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方法/过程】以计划行为、信息行为理论为基础,以新媒体机构官方账号为研究案例, 获取短视频新闻对应用户信息数据,设置影响因素指标权重,构建新媒体短视频网络舆情传播影响因素模型;综合 信息因素、信息技术、信息环境和信息主体等多个维度测算短视频传播影响因素权重,分析其传播影响效果;同时 构建短视频传播行为的动态演化模型,并做出仿真动态演化过程。【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信息因素对新媒体 短视频网络舆情传播有显著影响,信息技术对新媒体短视频网络舆情传播影响较低,动态演化过程说明传播易感 者的数量与未被感染的易感者逐渐趋同,最终即使有新媒体的不断加入,舆情传播也不再继续。【创新/局限】从多 维角度构建用户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用仿真法对短视频传播的动态演化进行分析,为正确引导短视频网络舆情 传播提供科学管理依据。未来的研究将获取更广泛的数据源进行更深层次的网络模型研究。  相似文献   

7.
安宁  安璐 《情报科学》2022,40(3):159-165
【目的/意义】网络舆情是群体智慧的涌现形式之一,探究不同平台的网络舆情信息所蕴含的群体智慧,对 网络舆情的管理与引导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方法/过程】研究以新浪微博和抖音短视频为数据源,基 于ELECTRA和REDP方法分别对舆情文本信息进行实体抽取与关系抽取,分别构建微博平台与短视频平台的网 络舆情知识图谱,并对各网络舆情知识图谱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微博与短视频平台的舆情 信息通常会涉及相同的主流内容,同时各平台也存在不同的衍生内容。在信息内容方面,新浪微博平台的舆情信 息的内涵更加丰富、外延更加广泛。在知识的贡献与获取方面,新浪微博平台的用户更加偏向于参与舆情话题的 讨论,主动贡献知识。在知识图谱构建方面,短视频平台舆情内容中的知识实体同时出现的联合概率较高,更容易 形成知识三元组,舆情知识也更加聚焦。【创新/局限】本研究分别构建了新浪微博与抖音短视频平台的舆情知识图 谱,并对各平台知识图谱进行对比分析。在未来的研究中,研究将对各平台知识图谱差异性的产生过程与原因进 行更加深入地思考。  相似文献   

8.
张璐  王若佳 《现代情报》2009,40(2):62-71
[目的/意义] 视频评论是在线教育视频中用户交互的重要途径。分析在线视频不同评论方式中用户的行为差异对于理解用户行为规律,并促进视频平台评论功能的设计与优化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 文章搜集Bilibili网站200个在线教育视频的弹幕与传统评论数据,结合定量统计分析和定性内容分析方法,从视频特征、用户特征和评论内容特征三方面比较用户弹幕与传统评论行为的异同。[结果/结论] 弹幕有利于提升用户的参与感,增长活跃周期,能更好地支持用户与视频内容的实时互动;传统评论可有效支持用户之间的直接互动,并帮助其开展深层次的知识交流。二者应充分结合,相互补充,提高用户在线学习的互动性和参与感。  相似文献   

9.
陈培友  侯甜甜 《情报科学》2019,37(5):115-120
【目的/意义】社交网络平台的普及应用使得传统网络舆情升级为社交网络舆情,舆情风险预警难度进一步 增大,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舆情预警新方法对于舆情风险导控而言意义非凡。【方法/过程】在对社交网络舆情自身 特点及其风险预警相关主体进行总结与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包含多主体影响因素的社交网络舆情风险预警体系,并 综合运用网络层次分析法与灰色模糊评价法构建基于ANP—灰色模糊的社交网络舆情风险预警模型,继而以“重 庆公交坠江事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结果表明:该事件的风险预警等级介于严重和特别严重之间,存在较 大的舆情风险,采用此方法能够实现社交网络舆情风险的有效预警,从而较好地说明了该预警方法的科学性和准 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网络社会充斥大量负面网络舆情,负面网络舆情风险分级和研判对提高网络治理能力和网络 社会治理成效意义重大。【方法/过程】构建负面网络舆情风险指标体系,并采用熵权法计算风险指标权重;基于加 权GRA模型计算灰色加权信息关联度,在此基础上,运用k-means聚类算法构建负面网络舆情风险分级方案,据此 对负面网络舆情进行风险预测。【结果/结论】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所建负面网络舆情风险分级模型客观性强、可靠 度高,可为负面网络舆情风险精准响应提供有效决策依据。【创新/局限】以信息关联为视角,为负面网络舆情风险 分级与预测提供了新的研究框架,但典型案例数据库有待继续完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监测高校网络舆情大数据信息,建立风险评估及预警系统对于快速准确识别高校网络舆情危 机风险等级,提高高校和政府相关部门对网络舆情的监管效率、应对能力以及治理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方 法/过程】在研究高校网络舆情影响因素和发展演化规律的基础上,构建舆情发布者影响力、舆情热度、舆情强度、 舆情扩散度四个维度的高校网络舆情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和熵权法进行指标筛选和权重计算, 综合运用TOPSIS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高校网络舆情风险评估及预警模型,对舆情风险等级进行划分。【结果/ 结论】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很好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极大简化了高校网络舆情风险评估和危机预警的识别程 序,为合理有效地处理和应对高校网络舆情提供了借鉴和参考。【创新/局限】增加风险评估指标筛选过程,两种评 估方法的有效结合使得风险评估和预警结果更加客观准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为了丰富网络舆情的预警评价研究,建设全面、有效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以便于相关政府 部门更好地对网络舆情进行监控与管理。【方法/过程】从网络舆情的生命周期与演变过程入手,首先构建网络舆情 的生命周期模型与演变过程模型,然后设计网络舆情预警模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利用熵权法确定网络舆情 预警模糊综合评价体系中各级指标的权重,最后构建网络舆情预警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从而确定网络舆情的预警 等级。【结果/结论】该网络舆情预警模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包含 4个一级指标和 13个二级指标,为网络舆情预警 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喻昕  许正良 《情报科学》2017,35(10):147-151
【目的/意义】在网络直播平台环境中,基于沉浸理论的视角对弹幕用户信息参与行为展开研究,为研究弹 幕信息行为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为网络直播平台提供管理借鉴。【方法/过程】分析了互动性、可视性、 娱乐性和有用性的弹幕信息特性在对弹幕信息沉浸状态的影响作用,以及沉浸状态下用户的弹幕参与行为。【结 果/结论】在刺激-机体-反应-(S-O-R)模型范式下,构建网络直播平台中弹幕信息用户参与行为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4.
陈福集  史蕊 《情报科学》2017,35(9):131-135
【目的/意义】精准预测与掌握舆情事件的发展,及时发现舆情中的潜在危机,对社会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 意义。【方法/过程】针对网络舆情演化的不确定性、多变性与灰色性等特征,选取多个指标数据建立多因素灰色模 型(MGM(1,m))。同时,为提高预测结果的精确度,利用BP神经网络对多因素灰色模型的预测残差进行修正,构建 基于残差修正的多因素灰色模型,并结合“莆田系事件”对模型预测性能进行验证。【结果/结论】仿真结果表明,相 对于单一序列GM(1,1)模型和无残差修正的多因素灰色模型,残差修正后的多因素灰色模型在网络舆情预测上具 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章留斌  彭程  钱浩然 《情报科学》2020,38(4):101-107
【目的/意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政府部门所面临的舆情压力与日俱增,因此针对政务微博发布的舆情预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目前相关的研究多以数学建模的方式进行,从社会学角度的研究较少出现。【方法/过程】研究基于社会安全阀理论对微博数据展开分析并结合EGM灰色系统理论构建预警模型。【结果/结论】研究发现,政务发布具有转移敌意与情绪宣泄的作用,在舆论冲突的前期与潜伏期阶段存在危机和矛盾双层次预警。将湖北仙桃的群体事件代入模型进行验证分析,证明了模型的合理性与可操作性,存在较高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探究弹幕用户信息表达及其深层的行为动因,以期优化视频网站平台监管系统、提高用户服务质量。[研究方法]以信号理论为基础,提出不同因素通过信号传递意愿对弹幕用户信息表达产生影响,并构建概念模型,提出相关假设。通过收集问卷数据并进行实证与分析,运用回归方程量化影响程度,验证所构建的模型。[研究结论]研究表明情感信号传递意愿受用户情绪、用户性格等因素的正向影响;信息信号传递意愿受外界压力和视频种类的正向影响;并验证了两种信号传递意愿对弹幕用户信息表达的正向影响作用,且年龄在其影响作用中发挥调节作用。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供了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基于网络视频的用户交互式持续学习行为对于推动网络视频学习资源价值最大化以及教育 信息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其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的探究有助于增加用户粘性并推动在线学习良好生态的构 建。【方法/过程】通过采集交互式学习视频的186038条弹幕数据,并以此为原始资料采用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 对弹幕数据进行三级编码提取出概念和范畴,进而构建影响因素理论模型。【结果/结论】研究发现,个体因素、课程 因素和教师因素通过影响用户交互行为因素达到影响用户满足感,并进一步影响用户交互式持续学习行为;此外, 用户的个体特征会调节用户交互行为因素对用户满足感的影响,且教师的授课风格会直接影响用户交互式持续学 习行为。【创新/局限】本文采用扎根理论并以弹幕数据为原始资料构建了交互式持续学习行为影响因素模型,各影 响因素的定量分析有待后续验证,亦可通过对比分析其他类型网络视频学习资源拓展本文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探索新媒体时代短视频信息传播影响力,有助于新闻媒体机构针对受众特点改进自身的传播 模式,为相关机构或部门在进行社会治理的过程中提供更及时、丰富、准确的信息服务。【方法/过程】以新闻媒体机 构官方账号为研究案例,爬取短视频新闻对应的点赞量、评论量、播放量、弹幕量等用户信息数据。从点播指数、互 动指数、利用指数三个方面设置权重,构建短视频传播影响力指数(VDI)。综合视频播放时长、视频数量、视频内容 及制作形式等多个维度测算短视频新闻的信息传播影响力,分析其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 明,视频播放时长对短视频传播效果具有显著的影响,受众特征与制作水平是影响短视频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弹 幕能够有效促进短视频传播过程中的即时影响力。【创新/局限】研究中获得的相关结论能够为相关新媒体部门利 用短视频了解社情民意,并为正确引导网络舆情提出科学依据。未来的相关研究将会采集更广泛的数据进行更深 层次的观点挖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互联网成为网民情感宣泄的平台使得网络舆情影响力剧增,构建模型对网络舆情的发展进行 预测具有现实意义。【方法/过程】针对网络舆情趋势预测及时性的需求,以事件标签确定待选历史数据,通过模糊 理论的模糊逻辑构建模糊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同时构建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以组合预测的方式提高整体的预测 精度。【结果/结论】通过实验分析结果表明,预测模型可以在一定程度将预测的时间区间前置,实现“早期”预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科普期刊短视频平台运营的现状、问题及优化路径,为科普期刊借助短视频平台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50种优秀科普期刊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法、网络调查法、访谈法,从账号基本情况、发布视频数量及频率、内容呈现与叙事风格、传播效果等方面,分析我国科普期刊短视频平台运营现状。【结果】科普期刊短视频账号开通率低,短视频运营能力亟待加强;制作水平参差不齐,内容定位不够清晰;与受众互动不足,传播效果有待提高;内容分发缺乏规划,短视频营销意识不强。【结论】科普期刊应合理构建短视频传播矩阵,提升运营能力;发挥专业优势,深耕优质内容;适应平台特点,引导用户深度互动;重视刊媒联动,推动期刊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