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城镇化带来的消费和投资效应能够有效扩大旅游消费需求,促进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基于2010-2019湖南省14个市州的城镇化率、旅游收入、旅游资源等相关面板数据,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空间杜宾模型,定量研究了城镇化水平对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如下:(1)湖南省旅游经济和城镇化水平存在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和集聚效应.如果忽视城镇化的空间溢出效应,将会高估其对本区域旅游经济的影响.(2)城镇化水平对旅游经济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和空间溢出效应,如果城镇化水平每提升1%,将会直接带动本地区旅游经济提升1.631%,间接促进临近市州旅游经济增长0.548%.(3)在城镇化过程中,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旅游服务设施、旅游资源禀赋、交通可达性对本地区旅游经济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同时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可达性具有显著的空间正向溢出效应,为理解湖南省城镇化的空间溢出效应,深入挖掘其对旅游经济的关联带动作用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
数字经济极有潜质成为旅游经济增长的新动能.选取2011—2019年我国30个省区的面板数据,在对数字经济与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测度的基础上,分析了二者的动态演进规律,并借助基准回归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探究了数字经济发展对旅游经济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结论如下:(1)各省份数字经济与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但总体均呈现稳步提升态势;区域异质性上,数字经济水平由“中部塌陷”逐渐过渡至“由东至西”逐级递减的空间格局,而旅游经济则由“东—中—西”逐级递减过渡至“中部塌陷”的区域特征.(2)数字经济能显著赋能旅游经济增长.考虑控制变量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每提升1%,它能有效推动旅游经济增长0.670 3%,且该结论在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3)在空间视角下,数字经济发展对邻近省份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但从不同区域来看,仅东部和中部地区的数字经济能释放出显著的正向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西部地区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以长江经济带130个地理单元为研究样本,综合采用空间分析、双变量关联检验模型、空间面板杜宾模型方法,探究了2000-2018年长江经济带公路交通发达度与城市旅游经济的空间格局,并重点探查公路交通发达度对城市旅游经济影响的空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公路交通发达度呈现"东高西低,局部集聚"和"多核心-边缘"式空间分布特征,其空间格局与地形起伏度、经济实力、人口分布等因素具有显著的空间重叠性;(2)长江经济带城市旅游经济呈现"自东向西级差化递减"和"中心城市带动型"特征,其与城市旅游资源禀赋、经济实力、交通优势度、信息化水平、人口密度等因素呈现空间耦合性;(3)城市旅游经济高值区对公路交通高发达地区具有显著的依附性,公路交通发达度对城市旅游经济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且具有较强的稳健性。旅游产业集聚、信息化水平和旅游资源禀赋对本地旅游经济的正向影响效应较大,旅游资源对周边城市旅游经济的间接效应为正,但不显著;由于空间竞争效应及地理距离衰减屏蔽效应的存在,本地旅游产业集聚将对周边地区旅游经济产生竞争效应。  相似文献   

4.
采用安徽省16地市20052014年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分析影响安徽省经济增长的因素,检验了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关系,依照从普通混合面板数据到空间面板数据不同模型的比较与选择机制,确定模型并进行空间溢出效应的估计。结果显示,20052014年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分析影响安徽省经济增长的因素,检验了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关系,依照从普通混合面板数据到空间面板数据不同模型的比较与选择机制,确定模型并进行空间溢出效应的估计。结果显示,20052014年安徽省16地市经济发展存在较强的空间集聚和空间依赖,经济增长不仅受到产业结构、人力资本、固定资产投资、对外贸易等因素的影响,也受到临近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在区域发展中要重视溢出效应,促进联动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中国财政收入增速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财政收支预决算偏离度不断扩大,财政预算约束弱化。由于区域之间财政策略互动行为使空间溢出效应成为可能,可以将空间要素引入地区间预算管理,来检验地方政府预决算收入偏离度是否存在空间效应,以及具有空间集聚和空间辐射效应的地区分布情况及动态变化,从而探索政府效率与地区生产总值对预决算收入偏离的影响。利用空间统计和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对中国大陆除西藏、港澳台外的30个省级政府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地方政府财政收入预决算偏差在中部地区间的差异高于东西部地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预决算偏离存在显著空间集聚和辐射效应,其中"低—低"集聚地区逐渐从西南部向东南部推移,"高—高"集聚地区逐渐从东北部向中西部地区推移。在预决算偏离较小的沿海地区,以广东为中心的负向增长极带动周围地区降低预决算偏离度,而预决算偏离较大的东北部和中西部地区,以宁夏、陕西和内蒙古为中心的正向增长极带动周围地区扩大预决算偏离;地方政府效率对财政收入预决算偏离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而地区生产总值与财政收入预决算偏离具有显著刺激作用,财政支出预决算偏离度对收入预决算偏离度具微弱影响。上述结论提供了如下政策含义:应完善预算管理体系,重视财政收入偏离度的空间效应,加强正向增长极地区预算约束,降低财政收入预决算偏离度;完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逐步降低GDP权重,提高政府效率指标权重;提高地方政府以改善民生为主的支出自主权,以降低由于决算支出低于预算支出造成的高支出偏离度。  相似文献   

6.
教育是具有明显外部性的准公共物品,人力资本流动和知识溢出决定了教育投入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基于2000-2018年各省域单位面板数据,借助动态空间计量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深入分析了我国各省域单位教育支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我国公共教育支出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和溢出效应;第二,东部区域内教育溢出效应要强于中、西部地区,东、西部之间的溢出效应强于中部与东、西部之间;第三,经济发展速度、科技发展水平和教育投入力度会对教育溢出产生正向影响,劳动力成本和高等教育水平则产生负向影响.因此,各地区应因地制宜,兼顾其他地区教育发展政策,考虑宏观经济形势来制定相应的教育发展政策,以平衡区域间教育资源分布,疏导教育溢出效应传导机制,进而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段平忠 《教育与经济》2023,(2):20-29+40
教育异质性知识集聚对经济增长空间溢出效应的影响机制尚无定论,本文以分层次的人力资本对教育异质性知识集聚进行测度,研究发现,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但教育异质性知识集聚对经济增长存在空间溢出弱效应,且溢出效应有正有负,其中,基础学历层次的知识集聚对本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正向效应,对相邻区域具有正向溢出效应。但是,高等学历层次的知识集聚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不为正,其中,高等学历的知识集聚对本区域经济增长具有负向效应,对相邻区域经济增长存在负向溢出效应,这是中国经济由数量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8.
基于1994-2008年珠三角地区的相关数据,采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对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空间滞后模型更适合刻画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具有显著的正外部性,珠三角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平均每增加1%,产出弹性将增加19.6%,其中10%来源于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这说明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不仅能够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增长,还能促进邻近地区的经济发展,进而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研究基于新地理经济学,利用我国31个省份2009—2020年的面板数据,通过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高等教育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我国高等教育集聚与经济发展均呈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减弱的分布特征;高等教育集聚对本地区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与人力资本的交互项不显著;与科技研发的交互项对本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空间溢出效应均不显著;人力资本与科技研发对高等教育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联合调节作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此,不仅要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重视中西部高等教育的发展,还要聚焦人才培养、引进、科技研发,实现人力资本与科技研发的有效结合,发挥高等教育的经济增长效应。  相似文献   

10.
利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对2007年到2014年的重庆38区县的经济增长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各区县间经济存在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高高聚集、低低聚集现象显著;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分解发现产业结构、交通密度和政府规模具有正的空间溢出效应,人力资本有负的空间溢出效应,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加快重庆城乡统筹区域一体化发展,需加大物质资本的投资,并增进重庆五大功能区间的经济互动。  相似文献   

11.
贫困县脱贫摘帽的顺利实现与现代化的交通支持密不可分。本文采集中国832个贫困县及其高铁站点信息作为衡量交通便利度指标,基于空间杜宾模型(SDM),实证检验脱贫攻坚任务期间,交通便利度对贫困县脱贫摘帽的影响机制及空间溢出效应,并分析这一机制的空间依赖性与异质性特征。从全国层面来看,在贫困县脱贫摘帽进程中交通便利度存在搭便车效应,提升邻近城市的交通便利度对本市贫困县脱贫摘帽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中部地区交通便利度的提升对本辖区市域内减贫效应明显。相比较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城市可以有效承担高铁建设的经济压力,高铁设施利用率较高。异质性研究表明,交通便利度对贫困县脱贫摘帽的影响受到建设资金承受力与利用效率之间双重博弈的约束,研究结果为促进中国脱贫攻坚经验的国际分享和乡村振兴的持续推进提供了有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以区域创新绩效为切入点,主要研究数字经济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在理论层面,从影响机制、非线性效应以及空间溢出效应三个方面探索了数字经济对区域协调发展的作用机理。在实证层面,通过构建2013~2019年30个省份的数字经济和区域协调发展指数,针对理论层面的探索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区域协调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该影响存在显著区域异质性,西部地区较东部和中部地区享受到了更大的数字经济红利;(2)数字经济通过提升区域创新绩效促进区域协调发展;(3)数字经济对区域协调发展不仅产生积极影响,而且存在非线性递增效应;(4)数字经济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2010-2019年云南省的人口与国民生产总值为数据基础,以16个州市为研究对象,运用人口—经济增长弹性、标准差椭圆法、全局空间自相关模型等方法对云南省人口与经济的增长协调关系、时空演变、空间分布方向性及空间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人口-经济弹性指数为0.04,经济每增长1%,人口增长0.04%,经济增长对人口规模的拉动作用较弱;(2)人口与经济集聚相对协调的地区占总量的62.5%,空间分布的不一致性情况有所改善;(3)人口空间变化不大,重心略向东北方向移动,经济空间集聚有所弱化,重心向西南方向移动;(4) Moran's I值较低,空间关联性较小,多数城市呈现高-高(H-H)和低-低(L-L)分布,实现区域人口经济协调发展仍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云南成为我国入境旅游中心,本文基于2006-2017年云、贵、川、渝、藏、桂六个地区面板数据,综合运用空间计量回归和门槛面板回归模型深入分析了六个地区入境旅游的空间相关性、空间外溢和门槛效应入境旅游对经济发展存在着非线性的空间入境旅游收入增长、入境旅游人数增长对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门槛效应。随着增长率提高,其对经济发展的弹性在减少。因此,对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低的云南、贵州,可以通过发展入境旅游来促进其经济快速增长,但对于四川、贵州、西藏,由于门槛效应的存在,需要优化旅游产品和旅游空间结构,以促进入境旅游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高校科技创新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分别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力和目标函数能否达到“珠联璧合”的实施效果,是决定未来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否顺利实现的重要因素。文章构建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熵权TOPSIS法和熵权法与期望求值法分别测算了2000—2019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利用空间分析方法刻画了省域尺度下高校科技创新时空格局及聚类情况;依托空间面板杜宾模型(SPDM)揭示了高校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省域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年度均值呈现总体上升态势,但“西部短板”特征明显;省域尺度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格局与经济版图存在一致性;高校科技创新具有良好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效应,能够同时促进区域经济联系、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和区域经济增长差异,进而促进本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高校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存在显著正向空间溢出,但对区域经济联系不具有显著正向空间溢出。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03—2019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分析研究生人力资本时空分布特征,识别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对经济增长的本地直接效应、时间滞后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研究生人力资本全局空间相关性先降后升,局部空间相关性主要呈正相关,表现为高高和低低集聚模式。硕士研究生人力资本通过要素积累机制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的本地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博士研究生人力资本通过技术模仿机制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负向时间滞后效应;分地区看,东中部博士研究生人力资本的技术创新效应显著,西部物质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大。建议优化创新型博士研究生和应用型硕士研究生规模、结构和质量,着力提升研究生知识和实践创新能力,因地制宜调整研究生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人均GDP为主要指标,通过运用SPSS软件的回归分析模型和ArcGIS软件的空间分析模块,从时间和空间尺度对珠江三角洲1994-2010年间的区域经济差异时空演变特征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差异明显,整体上呈扩大趋势,其中县域经济空间集聚差异较大;(2)经济发展空间格局上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且空间集聚性日趋显著;(3)区域经济差异呈现显著的圈层结构,区域中心城市的涓滴效应开始显现。  相似文献   

18.
选取1999年-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旅游收入的数据,通过Arcgis、Geoda计算莫兰指数,分析Lisa图、选择空间计量模型,研究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产业发展空间溢出效应及其特点,进而研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 1999年-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均存在空间溢出效应; 2)对粤港澳大湾区2000年、2006年、2012年、2018年的数据进行局部空间分析,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的空间溢出效应经历"显著集聚-不显著集聚"的演化; 3)选取宾馆住宿设施、科技创新、开放程度、文化资源、基础设施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宾馆住宿设施和开放程度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空间溢出效应的正向促进作用较大; 2006年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会对周围其他城市的旅游收入增长起到抑制作用; 2012年,城市宾馆住宿设施、基础设施的完善,会显著地带动其他城市旅游收入的增长;而城市开放程度、科技创新的提升,对其他城市旅游收入的增长起抑制作用; 2018年,城市开放程度的提升会对其他城市旅游收入的增长起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财政分权与公共品供给的有效性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利用中国1997-2011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通过选择合适的空间面板模型实证研究中国式财政分权对教育支出的直接影响,以及相邻地区财政分权度对当地教育支出的空间溢出效应。本文主要结论是:中国的财政分权形成了财政激励,使得地方政府过度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了对教育的投资;并且,财政分权对教育支出具有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即相邻地区财政分权程度提高会对当地的教育投入产生不利影响;政府规模以及政绩考核下的政府竞争对教育支出也具有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文章的研究结果为中国公共教育投入以及财政分权体制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一定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0.
运用2003-2016年我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研究我国高校研究生规模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其所呈现的空间特征。发现:第一,我国高校研究生规模对经济增长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说明整体而言区域经济发展对高校研究生数量上的需求并未饱和;第二,硕博研究生和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都远小于物质资本存量的弹性系数,说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式仍然是资本驱动型;第三,博士研究生不仅可以促进本地的经济发展,而且能带动相邻省域的经济发展,硕士研究生对相邻省域的经济发展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