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子敏 《甘肃教育》2014,(18):18-18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是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的一句经典名言。大师是大学的中流砥柱,是大学之魂,无论何时何地,有大师在者。皆可引领一时风气,形成学术发展高地。大师不仅是大学问、大智慧者.其真知灼见,能够泽备后世。  相似文献   

2.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先生寥寥数语,精辟而深刻地道出了大学的真谛。但大师不会凭空制造,也不是凭"巧取豪夺"就能成就,关键还在于大学精神的内在"孵化",而这全赖优良的学术风气之引领。学术风气是学者人格、学术精神、学术取向、学术方法、社会文化环境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反映。它是一所大学的大学精神的外显,是学术力量整合提升的平台,是大学核心竞争力内聚延  相似文献   

3.
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梅贻琦老先生曾有过一句非常经典的格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说的是"大学之大,非大楼之大,乃大师之大",这是他就职期间出台的一个重要施政方略。美国霍普金斯大学首任校长吉尔曼有个原则:将霍普金斯的钱用于"人",而不是"砖块和灰浆"。他曾说,"大学的荣誉应该取决于教师和学者总的品质,而不应  相似文献   

4.
说到大学之大,让人想起半个多世纪前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先生的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人民大学原校长纪宝成认为,"大学之大在于学生之大和学术之大"。当然,还有从其他不同视角来描述大学之大的,如"大学之大在于胸怀之大"、"大学之大在于包容"等等。笔者认为,大学之大也应体现在"课程之大"上。  相似文献   

5.
从"教士的村庄"到"知识人的城镇",再到今天"多元化巨型知识都市"的大学究竟是什么?这是人们一直探索的对大学内在逻辑与外在使命的认识问题。在现代大学的发展进程中,我们虽然还未达成明确的共识,但无论是"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中国式大学理念,还是"一流教师成就一流大  相似文献   

6.
试论大学教师的学术素养及提升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教育学家梅贻琦教授认为"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大学办学的关键是大学教师,而大学教师的学术素养是大学教师内在品质的重要表象.我国一些大学近期出现的学术泡沫、师生疏离,以及教师间的口水仗等事件,不仅影响着大学教师的学术形象,也制约了大学的发展.文章试图阐述大学教师学术素养的现状、成因及提升策略,找出有效解决途径和措施,期望获得相关机构和人员对大学教师学术素养问题的关注,促进我国大学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先生讲:“大学,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大师者,必是在学术领域卓有建树的文化领军人物。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说:“一个有科学创新  相似文献   

8.
"所谓大学者,非所谓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大学章程作为大学的"宪法",规定了大学的内部机制。因此突出教师主体性、维护教师权益是大学章程的主要功能之一。本文选取素有美国"公立大学之典范"之称的密歇根大学最新修订的章程文本,希望透过该大学章程文本中教师的相关规定,得出该章程中教师规定的特点,从而对我国大学章程的建设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
清华大学老校长的梅贻琦先生讲:“大学,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大师者,必是在学术领域卓有建树的文化领军人物。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说:“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  相似文献   

10.
郭秉文提出的"四个平衡"的观点既是他的办学理念,也是他的大学教学思想。"通才与专才平衡",可以使"通才不致流于空疏,专才不致流于狭隘";"科学与人文平衡",强调科学与人文并重,优秀民族文化与先进世界科学技术并重;"师资与设备平衡",是说所谓"大学"者,既是"大师"之谓,亦是"大楼"之谓;"国际与国内平衡",是说要想把大学办成国内外的学术中心,就必须博取百家之长、广求世界知识,以使学生放宽眼界、开拓心胸、广纳人类无限的知识和智慧。南京大学传承了这些思想,并创造性地运用于教学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11.
<正>教育离不开典范从文化史上讲,一流的学者、教授是文化的典范。从教育角度看,他们堪称师表。教育离不开典范,离不开大师和一流的学者。如果大学没有大师和一流学者,大学的内涵就会大打折扣。上世纪40年代,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曾说:"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北京  相似文献   

12.
刘尧 《辽宁教育》2013,(7X):48-48
<正>从"教士的村庄"到"知识人的城镇",再到今天"多元化巨型知识都市"的大学究竟是什么?这是人们一直探索的对大学内在逻辑与外在使命的认识问题。在现代大学的发展进程中,我们虽然还未达成明确的共识,但无论是"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中国式大学理念,还是"一流教师成就一流大学"的西方式大学理念,无不强调"大学之本在于大师"。梅贻琦曾说,"一个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全在于有没有好教授"。从这个意义上讲,教授与大学的使命具有同理性。大学及其教授的使命  相似文献   

13.
梅贻琦先生说 :“所谓大学者 ,非谓有大楼之谓也 ,有大师之谓也。〔1〕”学者的存在是大学存在的基础 ,学术的繁荣是大学生命力的体现 ,而学术的发展需要学术精神的激发。那么何谓学术精神 ?其内涵是什么 ?特征、功能如何 ?面对 2 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各种挑战 ,大学将如何建构自己的学术精神 ?围绕这些问题 ,笔者想谈谈自己的浅见 ,以求抛砖引玉 ,与广大学者同仁一起探讨。   一、大学学术精神的概念与内涵  所谓大学学术精神 ,就是赋予大学学术以价值、活力并反映大学学术历史传统、学术意识、学术行为风格等特征面貌的一种精神文化形…  相似文献   

14.
梅贻琦先生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对照梅老先生对大学的正名,我们不免要思考:该给小学一个怎样的正名呢?梅老先生首先强调的是大学要有大师。大师是什么?  相似文献   

15.
何谓大学?清华老校长梅贻琦的"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之说历来被奉为至理名言.然而,去年发生在笔者身边的一件事却让笔者在赞许此说之余,对大学之"大"多了一层理解.  相似文献   

16.
李卯 《中国研究生》2009,(10):62-63
“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梅贻琦先生的话深刻地揭示了大学的第一要义在于研究学术。大学无疑就是研究高深学问的象牙塔,我们眼中的大学教授也往往被赋予了远离尘嚣的内涵,他们与世无争,他们固守于自己的学术阵地,他们守望着心中的学术明灯。  相似文献   

17.
姚纪欢 《运城学院学报》2007,25(1):F0002-F0002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先生在上世纪30年代一语惊世,近年来更成为上至总理下迄平民的普遍共识。那么何谓大师?截止目前,似乎没有公认的解释或权威的定义。正像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不同的人对大师理解也完全不同。就目前来讲,有江湖术士被奉为大师者,也有饱学之士被评为大师者,还有邪教门派自诩为大师者。当然,更有时下名重如北大季羡林先生者,惶惶然不敢以大师自居。但是,大学需要大师。不同的大学需要有不同能级的大师。我们这样一所三级市所在地的大学,也需要自己的…  相似文献   

18.
"大学之大,非谓有大楼之谓也,乃谓有大师之谓也."教育家梅贻琦这句名言阐述了这样一个真理:学校的发展在于教师,在于教师的发展.基于这样的认识,近年来,我校致力于探索一条符合我校实际的教师发展之路,着力打造学校的"大师".  相似文献   

19.
<正>第一次读曹勇军老师的文章是《教育,我和你们的故事》。曹老师引用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的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而仿造的这个句式:"所谓大校者,非为有大树之谓也,有师生故事之谓也。"是不是也应是我们应有的品质?又或者,"所谓名校者,非谓有故事之谓也,故事中有精神  相似文献   

20.
新“师说”     
一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曾说:"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所大学办得好坏,不能光看它占地面积有多大,楼房有多高,关键看是否有大师,要看它大师级的教师有多少。我觉得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特别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