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每个学期,一般每一个教师都至少要上一堂汇报课或教研课。这犹如对每一位教师的大阅兵,也使其他老师多了一次学习的机会,最重要的是通过自己及教研组教师的“磨”,使自己的教学水平跨上一个新的台阶。本来这是一种很好l的教研方式,但现实中出现了一种“做”课的现象:教师提什么问题,学生就能答什么问题,一堂课来。顺顺畅畅、圆圆满满,似乎老师教得很好,学生素质很高。其实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师生睬前排练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一、关于“五课”的界定“五课”指设计一堂课、说好这堂课、上好这堂课、反思这堂课、评析这堂课。二、五课”活动的基本设想“五课”活动是在学校中进行的,把学校视为研究基地的校本研究活动。其形式主要是指教师本人与自身教学行为的“对话”;研究的内容是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学校发展的自我觉醒、自我开发、自我提升,达到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素养,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整体水平的目标。三、五课”活动的操作方法“五课”活动是采用教师对自身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进行思考和探究,即“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的行…  相似文献   

3.
课堂上,老师通常问学生“这堂课你学了多少知识?”而不会问“这堂课你觉得幸福吗?”教学中,教师通常注意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其实,数学学习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的来源在于老师的教法和引导。在新课改的今天,教师更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将数学课堂打造成幸福课堂,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相似文献   

4.
1998年底,一个美国科学教育代表团到上海访问,希望听一堂中学的科学教育课,接待人员安排了一所有名的重点中学为他们开了一堂高一年级的物理课,任课教师是一位优秀的特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清晰,教学方法灵活,有理论、有实验;教师问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师生互动,气氛热烈。当老师说“这堂课上到这里”的时候,下课的铃声刚好响起,掌声雷动,惟独5位美国客人没有表情。第二天接待者问及此事,他们的回答出乎我们的意料。他们反问:这堂课老师提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既然老师的问题学生都能回答,这堂…  相似文献   

5.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与体验,有所感悟与思考,受到情感熏陶”。如何落实新大纲这一精神呢?于永正老师执教的《月光曲》一课就体现了这一点,很值得老师们学习借鉴。在两课时“读练结合”的教学过程中,于老师很注意营造轻松民主的学习气氛,引导学生积极读书,积极悟情,并学以致用,进行知识迁移,水到渠成。整堂课高潮迭起,精彩纷呈,教师把握课堂教学节奏巧妙,凸显了执教者高超的教学艺术。一、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比知识更重要…  相似文献   

6.
陈爱花 《教育》2014,(6):58-58
课堂本是一个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而在一些教师的课堂上,学生错误却显得那样少。这一现象在公开课上尤为突出。不是学生不犯错,而是好多错误都被老师消灭在萌芽状态或有意回避。其实,出错了,课堂才能生成。在“出错”和“改错”的探究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才会最有价值。有些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往往可能是一堂课中的亮点,也是思维碰撞的焦点。“错误”有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7.
一、明确目标,看书读图——识记新课开始,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自学思考题”进行阅读教材和地图,初步了解要求“识记”的内容。这一阶段的教学,是一堂课中很重要的过程,因为各个教学目标能否完成,都与“识记”这个教学目标完成好坏有关。因此,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教师预先根据这一层次的教学目标要求,精心设计一套具有提纲性的“自学思考题”供学生自学。这样,不但可以防止学生的盲目性,而且有利于教师对课堂的控制,从而保证“识记”这个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如在“农业的区位选择”这一节课里,我设计了以下“自学思考题”:…  相似文献   

8.
教学质量要提高 ,课外又要减负 ,关键在于教师要改变以往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地说教式教育 ,当个好“导”师 ,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地翱翔 ;变“教”师为“导”师 ,变“教”课为“导”课。一、课前准备1.备大纲——“导”课的范围《大纲》规定了教学所需达到的目标要求 ,它是教师制订课堂教学目标和计划的依据。离开了《大纲》要求的教学是盲目的教学。因此 ,教师备课的首要任务是熟悉《大纲》,这是“导”课的范围。一堂课要有其教学目标 ,不能谈天说地 ,漫无边际地遐想。2 .备教材——“导”课的线索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将书本知识转化…  相似文献   

9.
时下,听到了太多对公开课的抨击之词,为什么作为帮助提高教学水平、形成良好教研风气的公开课竟会受到老师们的强烈抨击呢?让我们先来看看一些“有趣”的现象: 现象一: 很多教师只要是上公开课,不管教学内容是否需要,都会千篇一律地使用现代化教具,各种多媒体教具粉墨登场。整堂课学生像在看电影似的,本应多感官引导的东西, 变成了多感官刺激。现象二: 每到上课时,教师讲课的声音比平日高了几度不说,学生此时也自然会中规中矩, 主动配合。每当老师提问的时候,下面的学生总是响应积极,而且答中率几乎高达百分之百。整个教学过程中,从不会到会的过程几乎看不出来,有的学生还是“没教就会”的。显然就是在“作秀”。现象三: 老师在公开课上不敢多说一句话,有时多以录音或学生动口来代替老师讲解,以为这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生怕自己再多一句讲解就会沦为应试教育的反面教材.整堂课上热热闹闹,老师学生一起玩游戏。  相似文献   

10.
教师的“不作为”和“妄作为”,表现如下:不发挥主导作用。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具体表现是,依据学科标准和教学目标,结合教学材料,确定一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和学习步骤,并组织学生有效地实现学习目标。新课程强调课堂是动态生成的,要注意并充分利用课堂生成资源,于是当前课堂就由过去的“一言堂”发展到“大放羊”,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教师不预设学习目标,无的放矢;不预设学习流程,信马由缰,杂乱无章。不进行示范讲解。新课标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否定了教师的“满堂灌”,由此,又出现一种误解——老师讲得越少越好,不讲更好。孔…  相似文献   

11.
<正> 齐纺职工中专在教学中积极开展“双好”活动。他们在教师中开展了“怎样讲好一堂课”的活动;在学生中开展了“怎样听好一堂课”的活动。在“怎样讲好一堂课”的活动中,教师人人上阵搞观摩教学。课后主讲教师谈感受,大家在一起评论,请市工农教研室老师做指  相似文献   

12.
袁晓光 《成才之路》2010,(25):30-31
要完成“减负”的主要任务,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效率是关键。“有效教学”更加关注学生,更加关注教学中的“人的问题”,是一种理解人的活动。如果学生在每堂课都能有效地掌握知识,那么可以大大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有效教学”可以有效地做到“减负”。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堂二年级的语文课,内容属“归类识字”,即由熟字带出两个加上了表义形旁的生字,每个生字组一个词语,每个词语造一个句子。如:zhizhi 直值(值日)同学们做值日很认真。zhi 植(植树)老师带领我们去后山植树。在传统的该类型识字教学中,教师一般会在复习熟字后,直接出示生字,让学生将生字与熟字比较,再根据字义去分析、理解生字为何加上那样一个形旁,以此帮助学生记住生字字形。这个过程即“识字”的过程,教学目的是迅速、准确识记生字。这堂课,教师采用的方式则不同。首先只出示生字字音,不直接出现生字字形…  相似文献   

14.
陈玉军老师是我们成都盐道街中学外语学校的一名年轻教师,他上这堂课,我是“现场目击者”之一。应该说,陈老师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从容不迫、行云流水,我是十分欣赏的。他能在课堂上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和自己一起走进课文,走进作者,走进那“不朽的失眠”之夜,这正是新课标所提倡的互动与对话。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因此,教师显得“随意”一些,学生显得“散漫”一些,这都是无可厚非的;而且我认为,语文课就是应该多一些教师的潇洒,多一些学生的自由。这点,陈老师在这堂课中都做到了。当课堂上充满教师的灌输时,我们大声疾呼“对话”;但是,当“对话”成为一种教学常态时,我们是不是就应该往更深处探索,让“对话”超越浅表层次的回答,而追求师生对文本的深刻理解和领悟?比如在这堂课上,学生对语言的品味、理解似乎还不够;另外,对这篇课文思想内容的富有个性而又紧扣文本的多元解读,似乎还可以更充分些。在中国,球迷似乎比球员更懂足球。呵呵,我不知不觉也犯了这个毛病。还是听听大家的评论吧!  相似文献   

15.
数学教学中,要善于创设“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简单地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已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达不到让学生积极参与的目的。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既不利于教师传授知识,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智能。课堂上,真正的学生参与,应是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并且能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当然,这一切还是离不开教师的启发与诱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创设疑问,布置疑阵,以激发学生深入思考。有时学生虽无疑问,教师可以“制造矛盾”,形成悬念,激起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相似文献   

16.
2007年11月20日,我学区“同课异构、共同发展”数学协作组教研活动在我校举行。来自学区内不同完小的A老师和B老师同时执教五年级的《生活中的数字》一课。A老师的课进行了块状设计,每块内容的设计相对比较“开放”,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而B老师的课以线型设计为主,注重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小结,特别是通过4次“比较”,对知识进行了深刻的解读。在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由于教师课前准备和自身知识结构存在差异,两堂课取得了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以下是这两堂课部分课堂实录的对比:  相似文献   

17.
杨先武 《教师博览》2023,(35):44-46
<正>无论是平时的课堂教学,还是公开课、示范课和竞赛课,总有老师在课后对学生“配合”得怎样发感慨,或曰“这堂课学生配合得很好”,或曰“这个班的学生不太配合”。在某些老师看来,一堂课要想获得成功,除了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之外,还得靠学生默契的“配合”。这便暴露出一种教育观念,即把教师视为课堂教学的主角,而学生只是起陪衬作用的配角。这种教育观念是亟待改变的。  相似文献   

18.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好一堂课不是容易的事,这涉及教师的知识基础、教学经验和对学生情况的诸方面了解。教师上好一堂课不是偶然的,是他多年心血的结晶。一堂课的成功不是他一朝一夕的“突击”之功,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古语云:长袖善舞,多财善贾。有功底的老教师都很注意积累资料和运用资料的。  相似文献   

19.
在我们教育界,有这样一句大家所熟悉的话:若给学生一碗水,老师需要有一桶水。这意味着,要教好学生,培育人才,老师要有渊博的学识,力求精通所任课程的专业知识并具备娴熟的技能。老师的文化和专业知识越丰厚,就越能在教学过程中把知识教活,就能指导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这是上好课的基础。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如果教师知识浅薄,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可以说,学识丰富的教师,远远不止“一桶水”,而是“一池水”“一湖水”。没有数量就谈不上质量,有了数量必须确保质量。教师给学…  相似文献   

20.
郑逸农老师在《中学语文教学》2003年第3期上撰文提出了“非指示性教学”的理念,在语文教学领域激起了极大反响。非指示性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并不指示学习的方向,整堂课的学习重点由学生讨论自主决定,教师也不指示教学结论,而是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自己取得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