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考察了237名小学教师解决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策略特点.研究结果表明:(1)教师解决不同类型的课堂问题行为主要采用的策略为提醒、改变教学方式、沟通了解、说服教育、学生自我管理和惩罚,其中提醒策略运用最多,惩罚策略运用最少.(2)不同性别和不同教龄的教师在解决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策略上存在显著差异,女教师更多地运用提醒策略,而男教师更多地运用改变教学方式这种策略;1-5年教龄的教师,最少运用改变教学方式的策略,而在沟通了解这种策略的运用上,6-10年的教师显著多于1-5年和10年以上教龄的教师.(3)和普通教师相比,骨干教师更多的采用改变教学方式、沟通了解、学生自我管理这几种策略,而普通教师更多地运用惩罚策略.(4)教龄为1-5年的教师在采用策略的总数上和运用策略的灵活性上比6-10年及10年以上的教师更差,普通教师比骨干教师采用的策略总数更少,灵活性更差.  相似文献   

2.
对高中数学教师教学成败归因进行调查,发现:教师在总体上对个人能力和努力程度最关注.高中数学教师把成功教学归因为内部的、稳定的、可控制的因素,把失败教学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因素.从成功归因看,不同职称的教师归因为内部因素和不可控制因素时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学历的教师归因为稳定因素和不可控制因素时存在显著差异.从失败归因看,不同职称的教师归因为外部因素和不稳定因素时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学历的教师归因为不稳定因素时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小学教师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知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访谈法和问卷法,以来自27所学校的550名小学教师为被试,考察教师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知觉。结果表明:(1)小学教师知觉到的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主要包括10个类别,其中,教师认为发生最为普遍的行为依次是走神、随便说话、多动、不跟随任务和不参与合作。(2)农村教师知觉到的课堂问题行为与城市教师存在显著差异。(3)教师倾向于认为指向他人的问题行为更为严重。(4)教师对课堂问题行为严重性的知觉存在着性别刻板印象。  相似文献   

4.
为考察小学教师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归因及转化措施,本文采用开放式问卷,以101名小学教师为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小学教师知觉到了学困生的多种表现;将学习困难的原因更多地归为学生方面和家庭方面,较少地归为教师方面;多种转化学困生的措施是教师们在实践中摸索获得的。为有效促进学困生的转化,必须加强对学困生的研究,准确解读学困生的表现;具有正确的教育观念,承担引导学困生发展的责任;重视教师的专业技能以及特殊技能的培训,提高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5.
亲师关系的存在是以学生为纽带的,所以,亲师之间不同的社会行为对正在成长的学生必然会产生影响。本研究以400名家长、40名教师、400名初中学生为对象,运用问卷法试图考察亲师不同互动特征变量与学生心理健康和学习品质不同维度的关系。运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多层协方差结构模型等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发现:(1)家长亲师互动认知和情感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有影响;(2)认知和情感因素对学习兴趣和学习外归因有影响;(3)教师亲师互动认知、情感和策略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有显著的影响;(4)认知、情感和策略因素对学习兴趣、学习信心、学习情绪、学习外归因和内归因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减少教师惩罚行为对学生的负面影响,需要研究教师自身变量与惩罚行为的关系,以便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研究选取了26名小学教师,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考察自身变量与不同类型惩罚行为的关系。结果如下:统计学变量、归因对惩罚行为无显著影响,教育观念、师生互动模式、心理特质和人格特点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研究以江苏省和安徽省为例,采用"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问卷"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随机抽取的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和一般自我效能感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普遍存在,小学教师在职业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和学生因素等方面的压力得分较高。不同年龄、教龄及所教年级的小学教师在社会因素、职业因素和家庭因素存在显著差异,不同任课数量的教师在职业压力六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小学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因素、组织因素、自我因素和学生因素等维度存在负相关。职业因素是教师一般自我效能感的有效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8.
课堂问题行为处理不当的归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经常会出现一些干扰因素,这些因素常常与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有关。本文试图通过对教师处理课堂问题行为过程中的不当表现进行归因,提出一些教师正确处理课堂问题行为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教师的信念     
1.教师的效能感。它是指教师对自己是否能够影 响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主观判断。教师的 效能感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效果、教学监控水平、对待 学生的态度、处理课堂行为问题的方式。 2.教师的归因风格。一般地,倾向于内归因的教 师,往往将学生学业或行为的好坏归因于自身因素,  相似文献   

10.
运用相关分析法及个人访谈法对来源于高职院校厌学、乐学、次厌学学生的归因倾向、学校环境、兴趣水平、焦虑水平、学习策略水平、动机水平、动机行为、自我效能感水平八因素分别与他们的自我效能感水平、兴趣水平作了相关分析。结果发现:①三类不同学生八大因素之间两两相关。②对厌学类学生而言,自我效能与学习策略、动机行为达到非常显著的相关,与兴趣水平显著相关,与学校环境存在不显著的负相关;兴趣水平与焦虑水平、自我效能达到非常显著的相关,与学校环境显著相关,与归因存在负相关。③对次厌学类学生而言,自我效能与学习策略达到非常显著的相关,与动机行为显著相关,与学校环境、归因倾向呈现低度负相关。(多乐学类学生的自我效能与动机行为产生了显著的正相关,与学校环境、归因方式产生低度负相关;兴趣水平与动机水平、焦虑水平、自我效能、动机行为产生了中低度相关,与归因、学校环境、学习策略产生了中低程度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