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冰上课教学方法与难点教学实践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教学实践中感到冰上课的难点有2个:站立和弯道技术.就冰上站立和弯道技术进行了技术和教学方法的初步探讨.在冰上首先要解决站立问题,能站立后滑行就比较容易;另一个难点就是弯道滑行,这点若也解决,冰上课就成功了.  相似文献   

2.
论速度滑冰的弯道滑跑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弯道滑跑技术是速度滑冰技术中的核心问题,要提高速滑水平,必须在以下三点上下功夫:合理的滑跑姿势;协调的弯道滑跑动作;正确的进、出弯道技术。  相似文献   

3.
王宏生 《少年体育训练》2005,(5):48-48,F0003
1.学习和掌握中长跑途中跑技术中长跑途中跑技术包括直道途中跑技术和弯道途中跑技术。其中弯道途中跑技术又包括:沿不同的半径的弯道练习;由直道进弯道;由弯道进直道;全弯道练习。  相似文献   

4.
<正>目前,部分农村学校仍然在使用碳渣跑道,每遇到重大检查或召开运动会,都要进行场地的划线工作。对此,笔者根据多年划线的经验,总结出一个快速、巧妙地划弯道的方法。该方法具有工具简单、易操作、误差小等特点,6个人可以在30分钟内把400米跑道的两个弯道准确地划出。以下即为该方法的介绍: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3000米障碍跑的跑道有多种设计方法。把水池设在第二弯道内突沿内侧的这种方法,由于新弯道较原400米跑道的弯道短,所以通常称为“小弯道”。这种方法目前在国内外采用得最为普遍。但是,在国内的一些有代表性的文献中,对这种设计方法的记载不够详尽,计算数据亦不统一。因此,有必要对小弯道的结构和数据作重新探讨。  相似文献   

6.
弯道跑具有许多特点:一是跑动中要求运动员不断改变运动方向;二是跑动中身体要克服离心力的作用;三是弯道跑技术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它是径赛项目中技术教学部分的难点。合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手段,能够帮助初学者了解弯道跑技术,并且能更好地掌握弯道跑技术。通过练习,还可以发展学生的耐力、灵敏等素质;更重要的是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手段,培养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弯道跑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章民  王珂  邹晓峰  曲新艺 《冰雪运动》2002,(2):19-19,25
从运动生物力学和运动解剖学角度,分析短道速滑弯道下肢小肌肉群静力性工作特点,指出下肢小肌肉群对弯道技术的重要作用,并对下肢小肌肉群的训练提出一些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8.
1 冰上弯道技术基础训练 1.1冰上弯道的滑跑技术练习 在少年儿童速滑运动员的冰上弯道技术训练中,首先要学习和掌握正确的弯道滑跑技术动作,抓好冰弯道技术基本功:运动员左、右腿弯道支撑练习,左右腿走弧练习,弯道的交叉步练习,冰上弯道皮筋牵引练习;掌握以上技术练习后,泣可蹬拉重物练习.让运动员提高在身体倾倒的情况下熟练掌握和控制身体重心的稳定性和单腿支撑的能力。学习和掌握弯道滑跑技术,应循序渐进.由易到难。  相似文献   

9.
滑冰弯道技术是一项较难掌握的技术动作。如何在弯道中沿着弯道快速有效地滑行,使滑行姿势既保持力的平衡,又能克服离心力增加滑跑速度,完美展现合理的技术动作呢?现就学生及笔者亲历把滑冰弯道中遇到的一些常见错误及纠正方法简析如下。错误动作1:弯道时左脚用冰刀平刃或内刃直接触冰。  相似文献   

10.
速滑运动员男子500m出弯道技术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运动生物力学方法,对男子速滑500m运动员出弯道技术进行运动学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目前我国男子速滑500m运动员在出弯道阶段左右腿蹬冰有较大的差异;当前我国优秀运动员出弯道阶段身体重心偏高,膝关节角度偏大;在双支撑转向单支撑阶段髋膝关节主动用力不够,爆发式蹬冰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速滑女子500 m运动员入弯道与出弯道姿势特征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影像测量的方法,获取优秀女子运动员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入弯道与出弯道蹬冰技术的运动学参数。目的是通过对优秀运动员入弯道与出弯道的运动学特征比较分析,揭示出高水平运动员入弯道与出弯道蹬冰技术的动作规律,确立正确的入弯道与出弯道蹬冰技术概念。运动员出弯道阶段的平均速度比入弯道阶段的速度快,左腿在单支撑蹬冰阶段和双支撑阶段蹬冰的平均速度要比右腿速度快;从身体姿势变化来看,入弯道躯干角度大于出弯道躯干角度。  相似文献   

12.
今年五月份在北京召开了全国速度滑冰训练工作会议。会议着重讨论了训练工作。会议认为今后训练工作应抓好如下几个方面: 1.当前我们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的主要差距是:身体姿势偏高,利用体重蹬冰技巧差,蹬冰速度慢而无力,收腿动作紧张路线长,身体重心横向移动大,滑行直线性差,弯道技术差距更为突出,向左倾斜度小,选择合理的倾斜支撑点技术差,后蹬冰严重,频率较低。鉴于上述存在的问题,建议在今后训练中根据各项技术特点合理安排各项技术训练比重。要在改进蹬冰动作,提高蹬冰效果的技术上狠下功夫。在非冰期技术训练中应多选择与专项技术特点相接近的专门训练手段,如滑轱辘、滑跳、滑行、模仿动作、滑行板等。其中应突出滑轱辘训练。在冰期训练中应严格技术动作要领,重点突出弯道技术训练,可多采用半径小的弯道训练。 2.我国运动员心肺器官功能不强,主要表现在最大摄氧量水平普遍较低,我国  相似文献   

13.
<正> 1 前言近年来,每逢国际田径大赛,在4×100米接力这个项目上,美国队除了有刘易斯、格雷外,还有两个专跑弯道的选手:布朗和史密斯。在他们的努力下,美国队创下了37″83的世界纪录。中国队一样,有余壮辉和李丰专跑4×100米接力的两段弯道,创造了39″34的亚州纪录。有资料证明,海因斯、格林等等优秀运动员,虽然能进入100米赛跑世界前10名,却无法进入200米赛跑的世界前10名,优秀运动员200米跑的前100米起跑和弯道跑要丢失1.45秒(1.25+0.2),难道占据了短跑项目中2/3的弯道跑,其技术存在什么奥秘?,《田径》教科书中对弯道跑的技术要领是这样描述的“身体向内倾  相似文献   

14.
在速度滑冰教学中,学生的滑行技术普遍存在直道滑行技术好于弯道滑行技术的现象.究其原因,除弯道技术较直道技术复杂外,还与传统教学方法,即先进行直道滑行技术教学,后进行弯道滑行技术教学有很大关系.对同步进行直、弯道滑行技术教学进行了初步尝试,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5.
短道速度滑冰场地小、弯道小、速度快,在同一跑道内比赛,在技、战术上具有鲜明特点。结合多年工作的实践,浅谈对儿童短道速滑技术教学训练方法改进的一些体验。  相似文献   

16.
速滑     
G862.119 20011405新式冰刀弯道滑行技术动作结构分析=Analysison the curve technique of practising withclap-skates〔刊,中,I〕/贾岩,马晓天//冰雪运动.-2000(3).-6-8图6(SML)速滑//弯道滑行//滑行技术//运动学//参数//技术分析体育运动的动作结构反映了动作的固有特点和各动作之间的固定内在联系。良好的弯道技术动作,必然要有合理的动作结构。用摄影、摄像的测量方法得到运动学参数,通过对这些参数的综合分析,了解动作结构差异,并据此探讨弯道速滑动作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一、200米栏的特点 200米跨栏有10只栏架,弯道和直道各为5只,起跑至第一栏以及跨前5个栏是在弯道上完成的。所以200米跨栏对运动员就有一系列补充要求。为了获得优异的比赛成绩,不仅要有高超的弯道过栏技术、在高速中完成弯道上5只栏架的跨越,更要有良好的速度耐力水平,来完成余下的直道栏架的跨越(使余下的直道栏架继续在高速下用合理的跨栏技术完成),并用高速冲刺到终点。  相似文献   

18.
为改进短距离速度滑冰弯道技术和提高滑跑成绩,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和实验法,对短距离速滑弯道技术与短道速滑弯道技术,在动作结构、技术特征、用力特点、弯道滑跑倾斜角度和训练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找出短距离速滑与短道速滑弯道技术的共同点。研究表明,短距离速度滑冰与短道速滑在动作结构、蹬冰技术和训练方法上有许多相同和相似之处,在弯道技术训练中也有许多可借鉴之处。实验表明,借鉴短道速滑弯道技术训练可以有效地改进和提高速滑弯道技术及运动成绩,是对短距离速滑弯道技术训练的创新研究,旨在使短距离速度滑冰弯道技术训练有了一个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9.
在1983年5月陆训开始时,我们提出在加强弯道训练的同时,尤其要加强弯道右腿的动作及其力量的训练。弯道技术是速滑运动竞争的关键,掌握好弯道技术既有利于提高弯道速度,又有助于全程的滑跑。前些年对弯道训练普遍强调左腿作用,因而都将左腿列为训练的重点。然而,通过我们近几年的观察与实践,深刻体会到右腿在弯道技术中的作用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400米跑是短跑运动项目中距离最长的比赛项目,也是最难跑的项目,不仅仅要有好的跑步技术能力,还要有好的速度及保持速度的能力,在400米比赛过程中要取得好成绩,要注意培养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一、比赛技术的掌握能力在安装起跑器时要正对左侧跑道的切点,也就是说起跑后要先跑一定距离的直线加速跑,然后进行弯道跑,身体重心向左倾,外侧摆臂幅度要大于内侧,两脚前掌稍向内,目的是克服身体离心力,同时弯道跑中步幅稍大,频率稍慢,这样可以节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