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CNKI文献数据库所收录的2006-2010年高原训练相关研究文献索引,对我国高原训练研究现状进行科学计量可视化分析,分析显示:高等院校是我国高原训练研究的主力军。关键词共现分析显示,"血红蛋白"等生理生化指标以及"高住低练"、"间歇性低氧训练"等不同低氧训练模式是我国高原训练研究的前沿热点。  相似文献   

2.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00-2009年《体育科学》客观量化引文索引数据共收录文献2081篇,通过CiteSpace软件对引文索引数据进行关键词共现、引文共引以及期刊共引分析,力求发现《体育科学》期刊的研究前沿和热点。通过分析发现《体育科学》的研究前沿热点仍然集中在运动训练主题,文献共引主要分为奥林匹克研究、训练科学化探索、大众体育、运动生理生化以及体育产业经济等五个聚类群,对期刊共引分析显示《体育科学》、《中国运动医学杂志》载文具有相对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国外运动生理生化领域研究热点与前沿,对该研究领域进行可视化分析,并且根据研究热点的变化,一定程度上预测国内外今后的研究方向。方法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作为数据来源,采用文献计量法运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2010~2019年国外运动生理生化研究的热点及前沿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与结论热点研究领域主要聚焦在运动疲劳、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训练与竞赛生理特征、碳水化合物与电解质补充剂对运动的影响、运动模型构研究以及有氧运动和乳酸阈的研究。突显词探测发现,足球运动员、运动健康、温度调节和团队运动为研究前沿。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50年代成为竞技训练的一种思想和方法以来,高原训练已经从最初的高住高训的单一模式发展到现在的包括高住低练、低住高练、高住高练低训等多种形式。在高原训练的实用功效得到普遍承认的同时,如何针对具体的运动项目、具体的运动员机能状态,合理地设置高原训练的时间、强度、模式,已经成为当今训练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高原训练的思想变迁脉络进行梳理,对高原训练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旨在为我国的高原训练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科学知识可视化条件下,分析2008年-2019年我国运动训练研究领域科学研究演进规律,以及领域内热点与前沿的分布情况。以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收录的1428篇11年内关于运动训练主题的核心期刊文献题录信息为研究对象。运行可视化软件cite space对题录信息进行分析。结果:11年内我国运动训练研究的科学成果文献数量成下降趋势;发文量逐年下降,科研机构单一。文献来源主要集中于《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研究机构主要集中于北京体育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上海体育学院、苏州大学、南京体育学院;作者主要集中于邓运龙、李少丹、陈小平、仇乃民、田麦久;高频关键词集中于运动训练、竞技体育、运动员;仇乃民、郝选明、肖国强、田麦久、田振军等成为运动训练领域中热点作者的代表;过去10年运动训练领域研究中,运动、有氧运动、知识图谱、热点研究、教练员等方面成为高突显性研究内容。我国运动训练领域研究仍有不足之处,科研机构亟须广泛化以及研究深度亟须扩充。  相似文献   

6.
借助CiteSpaee Ⅴ(5.0.R1 SE)可视化分析软件,以CNKI收录的2000~2017年的核心力量训练领域相关核心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通过对1008篇相关文献数据分析绘制出可视化知识图谱,对我国近17年以来核心力量训练研究的论文发文量、研究热点和前沿趋势、科研机构、高产作者等进行可视化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核心力量训练领域文献量自2000年起,一直呈波浪式递增;研究热点与前沿集中在核心区与核心稳定性、力量训练、训练方发、竞技项目实践等是研究前沿领域等;现阶段核心力量研究的主要期刊刊载量集中在我国高等体育院校,其所占比例高达89.11%,这将提高我国对核心力量训练领域的研究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为我国未来运动训练手段提高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从学科理论构建和运动实践的角度,探究运动训理论的练演进过程和前沿问题,重点围绕运动训练理论的研究热点、前沿关键词、核心作者、作者学术合作、热点文献、高被引文献以及核心机构和高被引期刊进行分析。研究认为:田麦久、过家兴等构建的以竞技能力、训练观念等为基础的传统运动训练理论始终是研究热点;适应运动训练实践的需求,以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为主的跨学科实证性研究成为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发展趋势;同时,在美国、德国等国外训练理论的影响下,以核心力量为主的训练理论成为焦点问题。在建立体育智库的背景下,我国运动训练理论以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逐步走向国际训练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观察法、对比分析法,对女子中长跑运动员在高住高练低训和传统高原训练下的运动负荷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高住高练低训在理血像方面的变化与传统高原训练相同;2.高住高练低训这种训练方法比传统高原更适合用于赛前训练.3.高住高练低训训练的主要优点是能有效的提高运动强度。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国外运动康复研究的整体发展脉络及其前沿内容,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的SCI-EXPANDED、SSCI、A&HCI为来源数据库,对其中2000—2017年运动康复研究的5 969篇文献进行科学计量和可视化操作,并对高频关键词、高被引文献对应的科研成果进行深入阅读分析。研究表明,除体育科学之外,护理学、病理学、外科学、内科学等多个学科都对该主题进行研究,成果逐年递增;研究对象主要是老年人、妇女和成年人,内容集中在运动损伤、老化、病变和伤病预防等四个方面;研究热点随社会文化、人口发展状态演化,但心脑血管、肺、肩、膝等始终是主题,并且研究不断深入;通过知识基础积累,形成以肺康复、心血管康复、前十字韧带重建为主要方向的前沿研究,核心内容包括:(1)间歇训练、力量训练、上肢训练和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等对肺康复具有积极作用;(2)基于运动的心脏康复能有效降低心脏死亡率,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3)平衡训练能够降低前十字韧带损伤风险,康复过程中,高强度比低强度恢复程序有更好的功能效果。  相似文献   

10.
比较了几种低氧训练模式(传统高原训练、间歇性低氧暴露、高住低练、低住高练、高住高练低练)优点、不足及对机体机能的影响。指出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最新出现的亚高原训练法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高原训练对运动能力影响的机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随着竞技体育的不断发展和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高原训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引起国内外体育界的重视。高原训练的实践经验和基础理论的研究得到了重视和完善,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就高原训练对生理、生化机能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李丽  李东哲 《安徽体育科技》2005,26(4):84-85,88
随着竞技体育的不断发展和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高原训练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体育界的重视。高原训练的实践经验和基础理论的研究得到了重视和完善。本文就高原训练对生理、生化机能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高原地理分布与高原训练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世界部分高原的地理分布气候特点进行比较分析,论述高原训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结论:低纬度高海拔地区具有优越的高原训练环境和条件;久居低纬度高海拔地区的人具有优越从事耐力性运动项目的形体结构和机能水平;应根据不同地区气候季节性变化特点,科学地选择和建立高原训练点,并为高原训练的地域性研究及运动选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竞技体育的不断发展和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高原训练作为一种辅助训练手段引起国内外体育界的重视,高原训练的实践经验和基础理论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丰富,高原训练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本文讨论了从高原训练到亚高原训练HiLo到IHI到LoHi各种训练手段发展的基本思路,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了各种训练手段的利弊。  相似文献   

15.
浅谈高原训练对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竞技体育的不断发展和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高原训练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体育界的重视。科学掌握高原训练法的基本原理与应用方式是提高高原训练效果的关键。本文主要就高原训练对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高原训练的生物学效应(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原训练对人体有着复杂的生理效应和训练学效应。高原训练作为提高耐力性项目竞技能力和强化训练的一种有效手段得到普遍认同,但也存在争论和分歧,仍有待进一步认识和研究。本文通过文献综述,阐述高原环境和训练对人体机能产生的生物学变化,而这些机能变化特点正是确定训练负荷、选择训练手段和把握训练规律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高原训练对人体有着复杂的生理效应和训练学效应。高原训练作为提高耐力性项目竞技能力和强化训练的一种有效手段得到普遍认同,但也存在争论和分歧,仍有待进一步认识和研究。通过对皮划艇项目高原训练的实践.阐述高原环境和训练对皮划艇运动员机能产生的生物学变化,以及通过实践分析皮划艇项目高原训练的探索历程和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8.
孟浪  赵鉴 《冰雪运动》2010,32(4):13-17
高原训练是提高运动员有氧耐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探索高原训练对速滑运动员红细胞变化和机能的影响,提高速滑运动员有氧耐力的能力,缩短我国速滑运动与冰雪强国的差距,促使我国速滑运动更加广泛地采用高原训练作为提高速滑运动员基础能力的有效途径。采用海拔l 917 m高原对速滑运动员进行陆地训练,结果表明在5周的高原训练过程中,以及结束高原训练回到平原的1周内运动员的(RBC)和(Hb)比高原训练前均有显著提高;在回到平原的第2周内,运动员的RBC和Hb比高原训练前均有明显提高,表明参加高原训练有益于提高速滑运动员有氧耐力水平。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对我国参加2009年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的优秀运动员的运动成绩、训练特点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马拉松跑的成绩与运动员的年龄、身高、体重、身体质量指数等相关性较低,而与5 000 m、10 000 m和半程马拉松跑的成绩高度相关;与外国运动员相比,我国马拉松运动员采用大强度、大训练量的训练相对较少;应加强力量训练,并高度重视高原训练,这是取得优异运动成绩主要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法,梳理了国内外高原训练期间补铁研究进行探讨和归纳,分析总结了国内外有关高原训练与铁元素主要研究热点:高原训练与铁代谢;高原训练中铁对最大摄氧量影响;高原训练中铁对运动耐力影响;高原训练中铁流失的主要原因;高原训练中补铁方式等。回顾铁元素对高原训练的影响,为健康保护与合理训练,应对从事高原训练的运动员进行血液学铁蛋白监测。建议对计划进行高原训练的运动员提前进行铁储备检测,确定每位运动员体内血清铁蛋白量,制定针对性补充方案应对高原训练期间更高的铁吸收、血浆铁代谢和血红蛋白的生成率,同时可避免盲目补铁增加肝脏代谢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