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章针对我国高校学生体育伤害事故处理难的现状,对学生体育伤害事故的概念进行界定,对高校体育伤害事故的类型进行梳理,并对学生伤害事故的归责进行剖析,明确学校、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在各类事故中的责任,旨在为预防和处理高校体育运动伤害事故提出应对策略,建议运用法律中侵权与违约行为的处理原则作为处理高校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切入点,采取法律手段处理伤害事故。  相似文献   

2.
体育运动伤害是校园伤害事故高发区,在体育伤害事故中又以对抗性体育运动伤害事故为最。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全面实行“健康教育为首要任务”的《体育健康课程》改革,对校园对抗性体育伤害及其成因加以研究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体育运动伤害事故调查分析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对象:四川省成都市5所大学500名大学生。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数理统计法。结果与分析1.大学生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概念笔者对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界定是:在学校组织实施的校内外体育活动(包括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竞赛和课余体育训练)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  相似文献   

4.
在高校体育教学、训练、竞赛及课外体育活动中,学生意外伤害事故时有发生。如何预防高校学生体育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如何为伤害事故学生提供治疗保障措施,是高校体育界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高校学生体育意外伤害事故的产生原因、责任归属及赔偿经费来源进行探讨,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和保障措施,旨在为建立我国高校体育意外伤害保障体系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地在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推动广大高校学生参加课内外体育活动,提高身体素质,发挥体育运动潜能,改善体质状况,增强终身体育意识。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归纳法、综合分析法对黑龙江省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基本对策进行了详细研究,认为:要使学校高度重视、提高学生参与意识、改善体育场地器械、加大宣传普及力度、营造体育活动氛围、加强课内外体育指导等几个方面来推动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可以使阳光体育运动在改善高校学生体质状况,掌握体育运动技能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广泛、深入开展的同时,体育教学中发生的意外伤害事故给学校体育教学蒙上一层阴影,极大地阻碍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本文针对体育意外伤害事故本身的特点、成因,从不同层面提出各种体育意外伤害事故的预防措施,意在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体育运动的广泛普及,参与运动的人口与日俱增,但同时也相对增加了运动伤害事故发生率。近些年来,不但竞技比赛和训练中的伤害事故增加,而且在体育课堂上或体育测验运动伤害事故也相继增加。运动中的伤害事故不仅对竞技体育造成了负面影响,同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体育运动伤害事故调查分析与预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陈峰  王勇  闫军  吴敏 《四川体育科学》2006,(2):48-49,52
学校体育深受全社会的重视,大学生因参加体育活动而发生意外伤害事故的现象屡见不鲜。本文运用多种方法对大学生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频数、构成和运动项目进行调查,从学校、教师、学生等方面分析了造成伤害事故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为了减少小学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以及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以莆田市麟峰小学5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小学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责任主体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小学体育伤害事故与校方、体育教师以及学生这三者之间存在的各自原因是息息相关的;提高学校对体育活动的管理和规划、强化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加强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识可减少小学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对我国高校学生的体育保险参与问题进行了研究,发现在高校学生中间普遍存在体育保险意识薄弱、投保率低、险种单一、市场开发不够等问题,通过研究提出了具体可行方案,目的在于保护学生利益,使高校学生能更健康地参与体育运动。  相似文献   

11.
我国体育标准体系架构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体育标准体系的构建是我国体育标准化工作的重要保障体系,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纵观国内外,关于体育标准体系的建设与研究工作还没有很好地开展,因此推进体育标准体系建设显得十分必要.体育标准的范围分为体育基础与通用标准、体育场所标准、体育活动标准、体育组织标准、辅助科研标准、体育设施设备标准、体育人员标准及其它体育标准.以机构职能为导向,体育标准体系主要分为体育基础与通用技术标准、竞技体育标准、群众体育标准、体育经济类标准和科研类标准化五大类.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分析法对大学生的体育行为进行研究分析,认为在新时期社会大变革和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大学生的体育行为也将发生诸多变化;大学生的体育行为在新时期不断融入社会多元文化,与多种思想交流和融合,增加了新的元素,使得大学生体育行为以体育锻炼行为为主,不断衍生出体育健身行为、体育消费行为、体育经营行为、体育志愿行为、体育实践行为、体育学习行为、体育教育行为、体育休闲行为、体育娱乐行为、体育保健行为、体育饮食行为、体育传播行为、体育社会交往行为、体育攻击行为、体育道德行为、体育择业行为等,并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谢雪峰 《体育科学》2004,24(9):1-3,18
体育分为竞技体育、社会体育、学校体育的模式存在不少可质疑之处。其主要问题在于:体育的核心部分是体育活动,而将体育分为这三类缺乏核心区分要素和标准。因而就其本质而言,体育三类模式不应是体育。尤其是体育活动的划分,之前所认为的三种类型体育实质是三种不同的体育理念。目前的体育三类模式将逐渐且必然走向“大体育”的整合,因为“大体育”是终身教育和终身体育的深切呼唤。是社会转型和体制转型的必然选择。也是匡正体育三分模式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14.
通过文献资料和专家访谈,梳理了建国以来的重大体育事件和体育政策文件,厘清了我国体育治理的发展脉络,总结出我国体育治理演进的特征,旨在提出未来我国体育治理运行机制需关注的4个要素。我国体育治理演进大体分为5个阶段,2条脉络贯穿始终:一是以奥运会为代表的竞技体育,二是以全民健身为代表的群众体育,在"体育为国"与"体育为人"中寻找社会认可、国家认同的均衡结果;3个主体复杂博弈:体育行政部门、体育市场主体、体育社会组织依次登台且反复切割边界,寻求内部结构均衡与外部协调发展。在这种"2脉络3维度"的分析框架下,我国体育治理演进呈现出4个特征:渐进性、反复性、导向性、收敛性。体育体现着强烈的国家意志,正因如此,调整体育治理结构、优化体育治理主体才会出现渐进性与反复性,最终政府、社会、市场在不同的体育子结构中收敛于最优匹配,进而建立体育全面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和支撑体系。我国体育治理演进的未来路向:构建多中心体育治理结构的制度形态,凝练互构共生的多元化体育治理主体,完善多样化体育治理手段的策略集合,制定社会化体育治理评价的指标体系,并且,将多中心结构、多元化主体、多样化手段、社会化评价4个要素通融于体育治理运行机制中。  相似文献   

15.
体育强国的软实力及提升路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体育强国应该是各项体育事业发展水平一流,并且在国内、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的国家。体育强国的软实力就是体育文化吸引力、体育 价值观吸引力、体育体制吸引力、塑造体育国际规则和国际形象等的体育软实力,它对内影响体育发展潜力、对外具有国际影响力。体育强国软 实力提升路径:提升包括体育价值观、体育文化精神在内的我国体育文化实力、通过国际、国内的重大体育赛事和体育活动来提升我国体育软实 力、统筹规划,逐步提升我国体育整体软实力、塑造国际体坛话语权。  相似文献   

16.
民俗体育是指在体育中能够体现某一民俗活动功能和文化意蕴的体育。民间体育是在民众中开展的、非官方的体育。传统体育是指人类历史上已创造并衍传至今,具有民族或地方特色的体育文化。民族体育是反映和承载民族共同的心理素质、共同文化,并为民众共同享用的民族整体的体育文化。民俗体育、民间体育、民族体育、传统体育的关系错综复杂,民间体育包含民俗体育,传统体育包含民俗体育,而民间体育与民族体育、传统体育,民俗体育与民族体育以及民族体育与传统体育之间,相互交叉、重叠。  相似文献   

17.
数字体育、智能体育和智慧体育对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体育强国建设目标具有重要作用。综合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对数字体育、智能体育和智慧体育的发展特征进行梳理,对三者的发展关系进行辨析,认为数字体育、智能体育和智慧体育均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可促进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的结合,并加快推动体育产业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在此基础上提出推动数字体育、智能体育和智慧体育创新发展的主要举措:一是要夯实数字体育、智能体育、智慧体育的发展基础;二是要构建差异化的政策支持体系;三是要破解数据信息流转障碍;四是要提升体育数据信息安全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18.
民间体育是指存在于一定民众的日常生活当中,尚没有高度组织化、制度化、专业化开展的体育活动;传统体育是指人类业已创造的能够经由历史凝聚而传承、流变的一种体育文化形式;民俗体育是为一定民众所传承和享用的一种具有普遍模式的生活化、仪式化的传统体育文化体,它既是一种体育文化,也是一种生活文化;民族体育是为一个、或几个民族的所有民众,或某一民族中特殊的民众群体所共同拥有和享用并对其产生民族认同意识的一种传统体育文化.按照民间体育是否具有传统性的特点,可分为传统体育和非传统体育,传统体育又可以分为民俗体育和民族体育,民俗体育和民族体育大部分都交叉,但并不等同.这四者的划分不是绝对的,是相对的,可以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竞技体育及体育公共服务做出界定;将竞技体育资源进行了具体的分类与细化,依据参与竞技体育的各个要素向体育公共服务转化的不同层次将竞技体育资源划分为竞技体育现有资源和竞技体育潜在资源两大类,并将这两大类进一步细化;最后,在分类的基础上,为竞技体育资源向体育公共服务的转化提出了具体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体育运动的全球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主要从现代体育的起源、传播和发展的角度,对竞技体育、大众体育和体育产业的全球化进行探讨,并分析了现代体育全球化的原因。结论是:体育运动全球化的初期,体育运动主要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传播;国际体育合作新格局是现代竞技体育全球化的体现;现代奥运会是现代竞技体育全球化的缩影;受奥林匹克运动的影响,大众体育全球化趋势正在加速进行:体育运动全球化与体育产业全球化相互促进;体育运动全球化的主要原因是:科技发展、政治对立、传播媒介的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