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文章对健身街舞和篮球对女大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了对比研究。将80名在校女大学生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为期12周,每周3次,每次60min的健身街舞和篮球训练,训练前后分别测定受试者皮脂厚度、肺活量和身体协调能力,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受试者的心理状态。结果表明,女大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和身体自尊及身体自我效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健身街舞运动对女大学生皮脂厚度、身体协调能力、除身体状况外的身体自尊各维度的指标和身体自我效能的影响均大于篮球运动。大学体育课程女生项目设置可适当增加健身街舞运动。为优化女大学生运动健身方案的制定和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身体锻炼对大学生身体自尊和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大学二年级学生的身体锻炼、身体自尊和一般自我效能感等现状进行分析,旨在探讨身体锻炼对大学生身体自尊和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结果表明:男大学生与女大学生的身体自尊差异不显著,男生高于女生;锻炼强度对"运动能力"、"身体状况"和"身体素质"维度上的作用比较显著;锻炼时间对"身体自我价值感"和"身体吸引力"维度上的作用比较显著;锻炼强度和锻炼时间的交互作用对身体自尊和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不最著;身体锻炼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采用身体锻炼等级量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和身体自尊量表对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一般自我效能、身体自尊及其与体育锻炼的关系。结果显示:大学生身体锻炼量、体育锻炼史、一般自我效能、身体自尊在性别上有显著差异;大学生身体锻炼量、体育锻炼史在专业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水平身体自尊在身体锻炼量和体育锻炼史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本校健美操运动专项和普通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健美操对女大学生身体自尊的影响。结果表明:健美操对健美操专项和普通女大学生身体自尊的影响差异显著;健美操运动对女大学生身体自尊中身体吸引力和身体自我价值感的影响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5.
采用实验法和问卷调查法,研究健美操锻炼对女大学生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及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结果表明:健美操锻炼能够提高女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促进皮下脂肪含量减少,腰围变小;能够有效增强腹部力量,柔韧性和灵敏性等身体素质;女大学生身体形态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存在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采用问卷调查及实验研究等方法,对浙江传媒学院和浙江理工大学部分新生的身体自尊状况,中小强度健美操和篮球的锻炼对身体自尊的不同影响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并得出了结论:男大学生的身体自尊水平均显著高于女大学生.中小强度的篮球、健美锻炼形式对于身体自尊水平偏低的大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身体锻炼、身体自尊与女大学生进食障碍倾向的关系,采用身体锻炼等级量表、身体自尊量表、女大学生进食症状检测表-17对460名女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表明:女大学生体重正常组较偏瘦组有更强烈的进食障碍倾向;锻炼量、身体自尊与女大学生进食障碍倾向各因子相关显著;锻炼量是预测女大学生进食障碍倾向的重要指标,它可直接对进食障碍倾向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体育锻炼提高身体自我概念的内在机制,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身体自尊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社会体格焦虑问卷和自编的 理想-现实身体自我差异问卷,对752 名天津市在读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锻炼量与身体自尊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确实 可以提高身体自我概念。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自我效能感、社会体格焦虑和理想-现实身体自我差异3 个变量分别在锻炼量与身体自尊关系之 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还将自我效能感、社会体格焦虑、理想-现实身体自我差异3 个中介变量整合在一起,构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自我概念的中 介效应整合模型。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身体锻炼提高身体自我概念的中介效应整合模型整体拟合较好,总的中介效应占39.32%,即体育锻 炼影响身体自我概念的总方差中有近40%可以由自我效能感、社会体格焦虑、理想-现实身体自我差异解释。上述结果提示,身体锻炼可以通过提高 自我效能感,降低社会体格焦虑,缩小理想-现实身体自我差异,进而促进身体自我概念的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身体锻炼提高身体自我概念 的心理机制所在。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身体自我、学业自我与生活满意感的关系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殷晓旺  张力为 《体育科学》2005,25(2):38-41,47
采用身体自尊量表、学业自我评价问卷、一般自尊量表和生活满意感量表对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身体自我、学业自我与生活满意感的关系以及体育和学业成绩不同的大学生身体自我、学业自我的差异性。分层回归分析表明,身体自尊和学业自我能够对大学生一般生活满意感进行可靠的预测,预测能力没有性别差异。多元方差分析表明,体育与学业的不同成绩及其性别对身体自我、学业自我各量表均有不同的主效应,对大学生身体自我及学业自我评价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采用身体自尊量表对38名篮球选项课的学生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篮球专业学生身体自尊的各个维度随着时间的变化发生了显著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篮球运动能有效提高大学生身体自尊。练习前后身体自尊总分及各维度都没有表现出性别差异的显著性,男生表现为提高自我价值感、运动力和身体吸引力,女生表现为提高运动能力和身体状况。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商丘师范学院的30名非体育专业的健康女大学生(年龄为20.12 1.98)为研究对象,进行太极拳运动对人体身心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显示:经过6个月的实验,实验前后受试者在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等方面都有显著差异(P<0.05),并有一定的减肥效果。太极拳是一项较好的全民健身手段,应予大力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12.
根据大学女生的形体与舞蹈课程特点,对新的教学模式进行实践,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法,将合作学习应用在形体与舞蹈课的教学。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合作学习进行教学对学习兴趣、基本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学生自我评价、考核成绩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等方面与传统教学相比较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对51名女大学生初次参加健美课一学年前后的研究指标进行测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除胸围外,女生健身课前后身体各部分的围度、皮皱厚度体重、体脂量、体脂率、瘦体重均有明显的变化,健身课对女生能消除脂肪,结实肌肉,塑造完美体型,提高速度和力量素质,但制约了柔韧和力量素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在高校进行武术套路练习一学期以上的100名年龄在18—23岁女生的跟踪调查,分析了高校女生肥胖的体型特点,从健身、肥胖机理及饮食结构等方面论述了武术套路锻炼对高校成年女性体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大学生身体素质变化特征及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比较研究方法,通过对1995年、2000年、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浙江省19-22岁汉族男、女大学生身体素质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995-2000年浙江省城乡女大学生速度素质出现明显提高,但2000-2005年乡村女生速度素质却出现明显下降。城乡男大学生上肢力量呈逐年下降,城乡男女大学生下肢力量和弹跳力,以及城市女生腰腹部力量1995-2000年均出现明显提高,但2000-2005年呈明显下降的变化趋势。1995-2000年城乡男女大学生柔韧素质出现明显下降,2000-2005年却明显提高的变化趋势。城乡男女大学生耐力素质总体出现下降趋势,且乡村男生呈逐年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6.
健美操锻炼不仅能增强体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而且能有效地塑造形体,使人形体接近理想的标准。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晋城职业技术学院20名女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臀围、腰围、大腿、小腿、骨盆、肩宽进行系统的、详细的统计与分析,认为健美操对女学生身体各部位的围度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达到形体塑身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等对高职大学生躯体亚健康状况及致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高职大学生亚健康检出率较高,女大学生亚健康检出率高于男大学生;农村大学生亚健康检出率高于城镇大学生;非独生子女亚健康检出率高于独生子女大学生;高职大学生亚健康检出率在年级的分布为:二年级检出率最高,其次是三年级,一年级最低。(2)高职大学生躯体亚健康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症状:疲劳感觉、胃肠不适、睡眠障碍和疼痛感觉。(3)影响高职大学生躯体亚健康的主要因子依次为:不良生活习惯因子、学习环境因子、身体练习因子和社会交往因子,且不同症状躯体亚健康的影响因素之间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照实验的方法,对我校某系100名女大学生进行身体形态、机能进行测试,其中50名选修健美操;另50名选修乒乓球。结果表明:大众健美操是一项多功能、价值高,深受广大女大学生喜爱的项目,长期进行此项运动,可使身体形态发生改变,肌力增强,使外形更加健美和谐,提高器官机能,改善心肺功能,提高有氧耐力,也能培养良好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30名低体重女大学生采用有氧练习与力量训练组合的训练方案锻炼12周,结果显示有氧练习与力量训练组合的锻炼方式对改善低体重女大学身体形态是有一定效果的。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分析瑜伽教学对高校女大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的影响,并与健美操教学效果进行比较,为进一步推广和完善高校瑜伽教学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