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过去,颈椎病在中老年中比较多见,而根据近年的观察,发现颈椎病在青年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颈椎病一般是由于颈部受风、寒、湿邪、外伤、劳损等所致的颈生理曲线改变和椎间盘、关节组织退行性改变·刺激或压迫了颈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和颈部交感神经等而引起的,故也称颈椎综合症,据有关资料说明,尽管颈椎退变是随着  相似文献   

2.
颈椎病是日前常见和多发病,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等带来许多不利。非手术疗法是治疗颈椎病的主要方法,本文就颈椎病的发病原因及运动与颈椎病的关系作了进一步深入、客观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与年龄、性别、职业、外伤有关 ,多种诱因会导致颈椎骨及周围软组织、椎间盘、脊髓等产生一定的病理性改变和功能障碍。通过对临床 13例患者的临床观察及诊断结果分析表明 :在诊断的过程中 ,注意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运用传统的中医医学手法并结合现代医学影像学的检查 ,能及时准确的对此病确立诊断。  相似文献   

4.
转矩加速能量(TAE)是客观反映受试肌群爆发能力的重要参数,是衡定等速肌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作者发现在TAE与平均功率之间具有良好正相关,在国内同研究工作中亦鲜见报导。这项工作对从事运动选材、机能评定和康复锻炼均有实际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转矩加速能量(TAE)是客观反映受试肌群爆发能力的重要参数,是衡定等速肌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作者发现在TAE与平均功率之间具有良好正相关,在国内同研究工作中亦鲜见报导。这项工作对从事运动选材、机能评定和康复锻炼均有实际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对2007-2012年间广东省集体小球类项目(手球、曲棍球、垒球)运动损伤后等速肌力康复效果进行归纳总结。应用等速肌力测试系统为广东集体小球项目运动员提供了419人次5 872关节次等速康复训练,康复前后进行角速度为60°/s的膝、肩关节等速肌力测试,以及角速度为30°/s的踝关节等速肌力测试,结果发现:(1)膝关节损伤发生率最高,达到60.88%,踝、肩也是损伤多发部位,整体看来,下肢损伤发生率高于上肢。(2)各项目运动员经过一段时间的等速康复训练后,关节等速肌力得到显著提高。结论:(1)在集体小球项目中,运动损伤发生部位与运动专项特点密切相关,损伤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膝、踝、肩、腰背、髋。(2)等速肌力康复作为一种康复手段,在集体小球项目运动员运动损伤过程中效果明显,提供了客观可靠的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7.
排球运动员下肢肌力与肌电特征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实验法,通过美国产艾力尔智能化力量诊断与训练系统(ACES)和芬兰产Megawin6000肌电仪相结合,探索排球运动员下肢膝关节等速运动状态下肌力、肌电特征以及二者的相互关系,为应用积分肌电评价排球运动员专项力量素质奠定基础,为设计专项力量训练方法、预防运动损伤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排球运动员膝关节等速肌力特征符合Hill方程和力速曲线关系;膝关节等速测试运动期间采集到的股四头肌肌电信号可以客观地评价积分肌电与肌力指标之间的关系,指导专项力量训练实践。  相似文献   

8.
振动训练结合运动提高脑卒中轻瘫患者上肢肌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振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肌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4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四组,A组进行振动训练和抗阻练习;B组和C组分别单纯进行振动训练和抗阻练习;D组仅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每组10人。各组干预周期均为3个月,研究前后进行腕、肘屈伸肌力和肩外展肌力测试。结果四组患者上肢肌力均提高。其中,A组肌力提高最明显;B组和C组增加幅度相当;D组虽有提高,但与实验前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早期振动训练结合运动能有效提高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肌力,改善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9.
等速技术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肌力是影响运动能力的主要因素,等速肌力测试和训练技术是一项用于肌肉功能评定和肌肉功能训练的新的和有价值的技术,研究表明,等速肌力测试可对肌肉功能进行定量和客观的评价;而等速肌力训练不仅能有效提高运动员的肌肉力量,而且可用于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康复治疗。等速肌力训练所特有的顺应性阻力可减少康复训练中损伤和再损伤的发生。因此,等速肌力训练在运动损伤后的康复治疗中即有效又安全。  相似文献   

10.
苏联的体育专家观察到九至十岁的儿童跑步时步频很快,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提高跑速的主要因素却有所降低。通过分析下肢不同环节伸肌力量和屈肌力量的比值,得到了很有意义的结果:九至十岁的儿童,其下肢各环节伸肌力量和屈肌力量的比值最接近高级运动员的指标。专家们认为,十一至十三岁的少年儿童跑步时步频降低(与九到十岁时比较)的原  相似文献   

11.
<正> 肌力就是肌肉的力量,即肌肉收缩时所能对抗阻力的能力。本课题选择三项肌肉绝对力(握力、肩腕力、背肌力),作为对中学女生肌力测定的指标。三项肌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的全身肌力。从中分析探讨影响女生肌力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中学体育课改革在发展女生肌力方面应作的努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坏消息     
5年级学生一半有颈椎病 青少年患者已占到颈椎病患者的10%!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最近的一次颈椎病普查显示.一个小学5年级的班级,50名学生中竟有25人被诊断为轻度“颈型颈椎病”。中南医院康复科医生感叹.颈椎病低龄化趋势明显,10个颈椎病人中就有一个是孩子。  相似文献   

13.
要提高肌力,就要承受大强度的力。因此,应具备负荷强度、持续时间,反复次数这三个条件。 1.强度条件(质的问题)。提高肌力的训练方法有两种,即使用杠铃、哑铃等动力性肌力训练和固定关节状态、不改变肌肉长度的静力性肌力训练。  相似文献   

14.
目的:验证6个月的新型太极拳康复方案干预是否可以改善老年女性膝关节炎患者的下肢肌力和动态平衡能力。方法:招募46名老年女性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太极组和对照组,进行为期6个月的实验干预。实验前后,通过等速肌力测试仪和动态平衡测试指标,测量所有受试者下肢肌力和动态平衡能力。结果:6个月前后,太极组下肢肌力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动态稳定性显著性提高(P<0.05)。结论:新型太极拳康复干预可促进女性膝骨关节炎患者动态平衡稳定性,简易有效,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5.
下腰痛患者肌肉力量和神经—肌肉活动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男 《体育科研》2014,(2):42-47
下腰痛(Low Back Pain,LBP)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有60%-80%的成年人生活中有LBP发作的经历,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肌肉力量和神经肌肉活动不平衡现象常常存在于LBP患者中,被认为同LBP的产生以及LBP的反复发作相关.研究目的:探讨LBP患者中出现的肌肉力量和神经肌肉活动的异常改变,并初步探讨其同LBP发作之间的关系.研究方法:通过文献资料法,对近年来国内外对LBP患者中肌肉力量、神经肌肉控制和与其它运动环节之间关系的研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多数研究表明慢性LBP患者存在背伸肌力的下降、屈伸峰力矩(F/E)比值的上升、背伸肌耐力下降等现象.结果反应了LBP患者肌力平衡受到了破坏,可能是引起LBP反复发作的原因.而躯干旋转力量不平衡同LBP发作的关联则尚无定论. (2)通过表面肌电图技术观察LBP患者腰背神经肌肉活动的异常.研究发现,LBP患者存在腰背肌静止状态下激活增强、椎旁肌活动不对称、屈曲放松反应(Flexion-Relaxtion ratio,FRR)缺失、腰背肌肉耐力下降等肌电的异常现象.(3) LBP不仅仅会引起腰背肌力和神经肌肉活动的改变,也会引起相关运动环节的异常. 已有研究证实臀肌肌电活动异常、腹肌激活模式改变、下肢肌肉活动异常同LBP发作相关联.结论:肌肉力量及激活的异常,躯干屈/伸比值的改变,背伸肌肌肉耐力下降,椎旁肌激活不对称性,伸肌容易疲劳以及屈曲松弛,臀肌、腹肌、下肢肌肉激活的异常等都同LBP存在一定的关联.这些因素,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观察艾灸足三里、肾俞穴对网球队员肌肉力量的影响。方法:24名队员按配对设计分为对照组和艾灸组。两组进行相同的体能训练,艾灸组接受艾灸足三里穴和肾俞穴处理。分别于实验前和实验8周后测定两组握力、背力、大腿力、前臂围度、前臂皮褶厚度、大腿围度、大腿皮褶厚度。计算前臂比肌力、大腿比肌力。结果:实验前两组间比较上述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8周后,艾灸组上述指标除背力外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呈显著性差异(P〈0.05):且实验后艾灸组和对照组的握力、大腿力、前臂比肌力、大腿比肌力均高于实验前(P〈0.05)。结论:体能训练可以提高肌肉力量,同时也说明艾灸足三里、肾俞穴可协同体能训练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7.
国家优秀体操运动员黄力平膝关节严重受伤后,通过CYBEX350型等动测力,进行定期的力量诊断,以客观、量化的指标提出训练建议,制定出针对性较强的恢复肌力的练习内容、负荷及强度,从而缩短恢复期。在将近七个月的恢复训练过程中,除自由操直体360°旋和单杠自选动作下法外,其它技术均又基本恢复到伤前水平。  相似文献   

18.
颈椎病患者应如何对症进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症进食,有利于颈椎病患者的康复。由于颈椎病是因椎体增生、骨质退化、疏松等引起的,所以颈椎病患者应以富含钙、蛋白质、维生素B族、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饮食为主。钙是骨的主要成分,以牛奶、鱼、猪尾骨、黄豆、黑豆等含量为多;蛋白质是形成韧带、骨骼、肌肉所不可缺少的营养素,维生素B、E可缓解疼痛,解除疲劳。如颈椎病属湿热阻滞经络者,应多吃些葛根、苦瓜、丝瓜等清热解肌通络的果菜;如属寒湿阻滞经络者,应多吃些狗肉、羊肉等温经散寒之食物;如属血虚气滞者,应多进食公鸡、鲤鱼、黑豆等食物。颈椎病患者应如何对症进食?@彭越…  相似文献   

19.
颈椎病系颈部及椎间盘的退行性病理改变,使颈神经根、颈段骨髓及其他颈周围软组织受压或刺激而引起颈肩上肢疼痛、麻木症状为主的一种常见病。颈椎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而近几年来我们在治疗中发现摔跤、柔道运动员的颈椎病的发病率较高。在此基础上,我们就其病因及病生理变化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研究。 1 临床统计资料  相似文献   

20.
膝关节运动过程中的肌电、肌力和关节力矩动态变化一直是诸多学者研究的热点及难点。表面肌电与等速肌力测试技术的结合可以更加精确地反映各大关节主要肌群的肌力特征,因此,在人体智能辅助系统研发、膝关节损伤及康复研究等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应用。文章从基于统计理论的膝关节肌力估算、基于肌肉模型的膝关节肌力估算、表面肌电和等速指标的变化特征研究、竞技体育中的应用研究、运动损伤及临床上的应用研究方面,对表面肌电及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同时应用在膝关节力电关系分析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