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茅盾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和翻译家,与鲁迅、郭沫若等同属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大师级人物.茅盾的早期文学生涯是从译介外国文学作品开始的,他起先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从事编译工作,随着"五四"运动及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他致力于向中国民众翻译和介绍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并在实践当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学翻译观.茅盾与郑振铎等人一起组织"文学研究会"等文学和翻译专业团体,担任《小说月报》主编,协助鲁迅创办《译文》杂志,为中国翻译事业的蓬勃发展作出了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魏伟  姜涛 《兰台世界》2015,(6):117-118
戴乃迭的译作体裁丰富、形式多样,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中国文学,使更多的海外读者能力了解中国文学。戴乃迭不但将翻译视为一种兴趣,还将其视作推动民族文化进步的重要途径,有着浓厚的艺术效果,也是其翻译精神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3.
中国儿童文学翻译诞生于晚清,繁盛于“五四”时期,历经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政治转向,改革开放以后迎来高潮.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历练,中国儿童文学翻译完成了从成人主体观到儿童主体观的转变,也为我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奠定基础.我国儿童文学翻译史也是我国文学翻译的缩影,对百年来儿童文学翻译研究有助于我们纵观历史,了解我国文学翻译的得失,并为当代我国文学走出去提供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西方文学翻译在引入西方优秀文学作品、促进中西方文学艺术交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当前西方文学翻译的质量普遍不高.接受理论为提高西方文学翻译质量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文章分析了接受理论的核心思想,指出翻译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读者需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重视读者因素.  相似文献   

5.
郭勤 《兰台世界》2012,(25):10-11
一、傅雷与中国翻译文学翻译文学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在中国翻译文学史上,有三位必须被载入史册的重量级人物:严复、傅雷、钱钟书。在时间顺序上,严复是早期中国翻译文学的代表人物,严复对翻译文学作出的里程碑意义的贡献就是他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翻译工作应该遵循"信、达、雅"的基本原则。这项原则对于后世的翻译工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是人们评价一个  相似文献   

6.
王建敏 《兰台世界》2012,(28):15-16
梁实秋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散文家、文学批评家及翻译家,尤其对莎士比亚作品有着翻译方面的权威,其翻译作品主要有《英国文学史》及《莎士比亚全集》等.梁实秋先生对中国的翻译事业有着重要的贡献,其翻译莎士比亚作品时表现出和谐圆融的审美情操,并融合了西方古典的美学思想.另外,梁实秋的翻译实践体现出了一种强烈的对话精神,尤其是其对翻译作品中文化内涵的传递,文学形式的输入及语言风格的再现等方面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郝昕 《兰台世界》2012,(28):45-46
林纾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的意义是不容忽视的,鲁迅、周作人、郭沫若、茅盾等"新文学"的倡导者,均对林纾的翻译文学有过论断,充分肯定林纾的"口译转述"的翻译小说,为中国接近外来文学和思想打开了一扇窗,起到了搭建中西文艺交流平台的作用.有过文学翻译经验的周作人就曾经说过:"我们几乎都因了林译才知道有外国小说,引起一点对外国文学的兴味.  相似文献   

8.
我国对非洲文学的翻译和引入近百年之久,并在"十七年"和"新时期"之后出现过翻译出版小高峰,但无论是作品数量,还是翻译出版的持续性、自觉性和主动性等都呈现总体较为零散、单一和薄弱的特点.非洲文学中国化的现状既是由非洲文学本身的语言多元和文学现状所决定,也受到中国文学翻译界对其观念偏颇所局限.非洲文学在造成中国文化语境中对世界文学版图重要单元认知遮蔽的同时,也为中国文化与"第三世界"文学的翻译出版交流提供了一个未来可深入开垦的文学资源.  相似文献   

9.
《译介学》增订本主要关注的是翻译研究不能只停留在“怎么译”的问题上,也不能停滞在两种语言翻译的问题上,而要更加高瞻远瞩地从文化层面上展开对翻译的结果、翻译的传播与接受等的研究。该书的研究为译介学和翻译文学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开拓了国内翻译研究的新领域,加速了翻译文学走向世界的进程,并为翻译文学找到了归属。  相似文献   

10.
从出版生态学的视角审视晚清民初的翻译小说刊行现象,会深入揭示社会、媒介、文学等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翻译小说热”的兴起,既和“小说界革命”相表里,也和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民主革命等历史进程相伴.翻译小说承载的政治历史使命也推动了小说进入文学的中心,并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和世界文学视野形成产生深远影响.传播媒质和印刷技术的改良以及报刊运作稿酬制度助推了翻译小说的发展.除对中国文学世界的改观,翻译小说对当时出版生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主题的选择和艺术形式的取舍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作为我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郑振铎在翻译领域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郑振铎接触文学翻译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密切相关。郑振铎坚持文学绝对能够翻译的理念,积极翻译国外著名文学作品,介绍国外著名的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12.
茅盾的翻译思想主要涵盖三个方面,提倡忠实于原文内容和风格的直译,主张译文应体现原作的神韵,重视文学翻译的艺术创造性。茅盾的翻译实践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初期美国科幻小说的翻译,中期对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以及弱小民族文学的译介,后期苏联卫国战争小说的翻译。  相似文献   

13.
民国时期的商务印书馆,以传播文化知识、振兴中华为己任,组建编译所,延聘文化名人主持,依靠高素质且文学素养深厚的编译队伍及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出版了大量以小说为主的域外翻译文学作品,给中国文学带来新的气息.其以期刊连载、单行本、丛书为主的多种出版形式,适应了不同读者群体的阅读需求,为中国翻译文学出版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毕冉 《出版广角》2016,(7):41-43
莫言荣膺诺贝尔文学奖,其作品的主要翻译者——葛浩文功不可没.葛浩文作为翻译者的成功典范,为中国文学在翻译领域“走出去”提供了一个研究契机.毋庸置疑,对其成功经验的细察,将加深我们对中国文学“走出去”之翻译策略与方法的再度思考与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15.
胡丰月 《出版广角》2016,(19):61-63
《藏族典籍翻译研究》一书为我们了解藏族文学、宗教、历史及其典籍翻译情况提供了很好的文献支持,也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如何通过翻译出版"走出去"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模式.该书的出版加深了人们对中华多民族优秀文化翻译出版重要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卞之琳先生是新中国举足轻重的文学翻译家。本文梳理了卞之琳的文学翻译成就,以及他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文学翻译思想,阐释了其为新中国英国诗歌汉译和莎士比亚戏剧翻译事业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史凯  吕竞男 《中国出版》2013,(16):57-60
文学出版走向世界是一个长期过程,翻译扮演着桥梁的角色。本文旨在求证当前语境下应以何种译者主体作为文学外译的价值选择,指出一代当有一代的翻译,合作翻译是实现中国文学出版走近西方读者这一现实需要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儿童文学翻译、出版存在四种怪现状:翻译作品份额巨大;重复引进,译本泛滥;系列作品跟风涌入,鱼龙混杂;翻译粗糙,质量低劣.当前儿童文学翻译和出版是乱象横生的假繁荣.只有儿童文学的翻译界、出版界共同努力,才能促使中国儿童文学翻译和出版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一代艺术大师丰子恺的漫画和散文可谓家喻户晓,但其实他还是一位出色的翻译家。他一生译著宏富,语言涉及日、英、俄文,内容则囊括了文学、音乐、美术、宗教等各个方面,共计150多部,给后世带来十分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回顾丰子恺先生生前的翻译活动,历数其翻译作品,并尝试解读其提倡"自然、流畅"的文学翻译思想。  相似文献   

20.
鲁迅的思想和文学生命力通过翻译在海外得以扩展与延伸,但在传播与接受过程中也体现出不同的特点.本文简要梳理了鲁迅及其作品在法国的翻译传播历程,分析了其在法国翻译传播的特点及其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