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产阶层——我国大众体育研究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产阶层是未来中国社会的主要力量,中产阶层应该成为我国大众体育研究的新视角.基于这一认识,分析了中产阶层在大众体育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并提出了从中产阶层的视角研究大众体育的几点思考:在社会转型背景下研究我国中产阶层参加体育活动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和体育价值观、研究国外中产阶层对大众体育发展的影响、从中产阶层的视角研究如何促进我国大众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阐述我国近10年来竞技体育的发展和大众体育及国民体质的发展情况,对比分析我国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发展极度不平衡,找出国家在政策制定、资金投入、场馆建设、媒体宣传等众多方面都极度偏向竞技体育的发展。带着政治色彩的举国体制让我国的竞技体育发展达到世界一流水平,而在国民体质下降的背景下,大众体育的发展却停滞不前,导致国民体质进一步的下降。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现代社会的全面发展,体育事业也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代,大众体育也在人们的生活中充当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甚至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城市人民更加注重大众体育运动的推广及发展。本文阐述了我国大众体育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我国大众体育的发展现状及基本特征,并就当前形势预测了我国大众体育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分析大众体育观念的发展变化,对于把握大众新的体育心理需求、体育新的发展趋势,深化体育体制机制改革、推动体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以陕西省咸阳市媒体受众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随机走访、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了国人体育观念的变化情况.研究发现,随着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文素养的提升,大众体育观念及其体育行为发生了新的变化.基于"观赏"里约奥运会赛事的视角,大众体育观念及其体育行为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从"输不起"到"输得起"、从"金牌至上"到"金牌若何"、从"看赛场内"到"看赛场外"、从"看结果"到"看过程"的转变.大众视域中的体育具有社会化、人文化、娱乐化、生活化的特点,既彰显了中国自信、凸显了金牌本色、还原了体育本真、让体育融入了生活,又体现了大众体育与竞技体育融合发展的态势和趋势.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大众体育发展的科学化、社会化、市场化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献资料法和调查法,对目前我国大众体育发展过程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认为目前我国大众体育在发展过程中应走科学化、社会化、市场化的道路,不断加强对全民健身意识超前化和终身体育意识普及化的培养,形成组织管理系统的健全和法制化,促进大众健身方法的简便和科学化,顺应学校、社会和家庭体育一体化的道路,加强农村大众体育运动的推广和普及,充分挖掘大众体育市场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影响我国21世纪大众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众体育开展的好坏是一个国家体育发展的重要标志。从影响我国新世纪大众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入手,对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为促进我国新世纪大众体育的蓬勃开展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7.
试论新时期中国体育的发展方向--"人文体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大众体育与人文体育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加以分析,总结出随着人民大众的价值观念和生活理想的转变,体育功能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塑心育人”的体育人文价值被逐渐认识和开发,进而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精神追求和价值追求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大众体育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出发,旨在揭示新时期的中国体育将是“以人为本”的体育。构建新的体育理念,为中国的体育发展方向提出可供参考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湖南省的竞技体育队伍在第27届奥运会上只有8人参赛,却取得了7金1银5铜的成绩.这种"低投入,高产出"的辉煌成绩,被国内媒体称之为"湖南体育现象",对此,对"湖南体育现象"进行追朔研究,探索"湖南体育现象"形成的内外动因,为发展湖南省乃至我国的竞技体育事业积累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从大众体育发展中的矛盾出发,认为大众体育发展的动因是:对于大众体育认识不断推进与大众体育发展目标逐步调整之间的矛盾、大众体育发展体制效能边界与大众体育发展需求不断提升之间的矛盾、大众体育发展高社会效益与大众体育低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我国大众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包括方向路径、制度路径和操作路径.方向路径是大众体育向健康促进转向;制度路径是大众体育的多元化模式发展,包括大众体育多元化需求的表达、大众体育多元化供给的实现和大众体育多元化绩效的评价;操作路径是大众体育嵌入个人领域、大众体育嵌入家庭领域和大众体育嵌入社会领域.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城市大众体育发展模式的消解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新制度主义理论研究我国城市大众体育发展模式的演变过程.认为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城市大众体育形成一元制的单位体育的原因在于:单位制度提供了发展所需的组织基础、资源基础和制度基础.80年代之后的社会转型逐渐改变了我国的单位制度,城市大众体育发展模式进入了重构时期.目前影响我国城市大众体育发展模式主要有三个因素:群众对体育的需求、市场资本的介入以及国家行政权力的行使.我国城市大众体育发展模式的重构在这三方力量的作用下,呈现出了多元模式,包括单位体育模式、社区体育模式和体育俱乐部模式等.  相似文献   

11.
“社会体育”概念是我国群众体育运动发展的产物,也是对“群众体育”概念的一种完善与发展。“社会体育”概念的时代意义主要表现为它与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在理论基础、供给主体、服务容体、手段与内容以及供给模式等方面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
对体育科技期刊栏目设置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体育科技期刊栏目的设置是办好科技期刊的一项重要工作.查阅了我国13个体育科技期刊栏目的设置,并以<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的栏目设置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学术性探讨,认为原设置的"体育社会科学"、"体育心理学"、和"运动人体科学"都是合适的,仍应保留;可否将"统计与体质"改为"体质调研与运动员选材"栏目,"体育教学"改为"学校体育与体育教学"栏目,"运动训练"改为"竞技体育(或奥林匹克)与运动训练"栏目;建议增设"专题论坛"和"群众体育(或社会体育)与体育锻炼"栏目;另外,有的新的学术研究领域论文或上述栏目中的热点课题,也可以集中放在科技期刊临时设置的栏目中.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应当“大众体育优先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奥林匹克运动的实质内涵是要促进人自身的和谐发展,强调“体育为人人”,满足参与本人的健身、娱乐、社会交往等多种需要。新世纪发展中国体育的战略举措应是“大众体育优先发展”,并应从完善大众体育的法规体系建设、建立合理有效的全民健身运作机制、同卫生工作紧密结合、构建绿色体育明等四个方面入手加快改革的步伐。  相似文献   

14.
浅析社会体育、群众体育、大众体育的关系与渊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针对群众体育、社会体育与大众体育三者之间概念、相互关系容易混淆等情况,从“群众”、“社会”、“大众”的含义出发,通过对群众体育、社会体育、大众体育的概念、词源学研究、以及相关的历史背号分析,探讨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15.
群众性体育社团组织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法律地位与管理机制、设备与人力资源情况、财务状况、功能等具体方面,对当前我国群众性体育社团组织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找出了群众性体育社团组织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期引起社会和有关部门的重视,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发达地区居民全民健身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旨为全民健身顺利进入二期提供信息,采用调查访问等方法,对广东发达地区居民全民健身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经济的发达,促进了居民的体育积极性和体育消费水平,其活动的“软件”和“硬件”都形成了特色,使这一地区顺利进行全民健身二期工程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7.
2002年6月,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体育人类学》的问世给予中国体育理论界许多期待。但该书存在硬伤,使之难以成为体育人类学研究的一部力作,集中表现在结构失衡、内容雷同和观点模糊。  相似文献   

18.
论高校体育教育与终身体育教育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在国家推行素质教育并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今天,在高校体育中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的迫切性十分明显,高等学校体育教学应当也必须把终身体育教育放在一个重要位置.高校体育教育应当抓住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为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合格人才的需求服务.  相似文献   

19.
根据教育部2002年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要求,在中国农业大学教学改革基金的资助下,作者研究和参考了日本野外运动课程的教学经验,并结合农业院校的专业特点,完成了"中国农业大学野外运动课程"的设计,并将这门课程列入了教学计划。介绍了"中国农业大学野外运动课程"开设的指导思想、目标、内容及实践体会,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0.
我国城市社区体育中“体医结合”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我国社区体育发展的相关制约因素,指出“体医结合”是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客观需要。并就现阶段城市社区体育中建立和实施“体医结合”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