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鼓励、支持、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已成为解决当前大学生毕业面临"就业难"问题的主要措施之一,加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是高校、政府和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面临的具体问题,从个人、学校、政府和社会等领域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希望对于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和创新意识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创业能力指大学生创业所需要的基本身心素质和各项能力的总和,包括创业思维、专业技能、工作能力、社交能力等核心要素,并受到家庭和社会以及学校等多方面的影响。现阶段,我国大学生创业能力还不是很高。因此,需要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潜能,建立创业教育体系,并且要使政府、学校、社会多方合作为大学生创造实践平台,才能够切实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一直以来都是学界讨论的热点,其中主要从政府、学校、社会等层面对其进行研究,但忽视了受教育主体在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及创业能力等方面的研究。文章通过对创业教育"时滞效应"、"多维动机"、"利益相关"因素的分析,提出这一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必须坚持"间接性"、"双主体"及"立体式"原则,创新性地提出以学生创业素质提升作为学校、个体两个评价主体层面指标体系的评价内核。  相似文献   

4.
经济发展,教育先行.创业型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创业人才,大力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培育创业型人才,才能为创业型经济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柱.文章在分析江苏省苏北地区创业型经济发展和大学生创业能力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应该从政府、学校、个人和社会四个层面同时推进,形成合力.由政府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推助工程;学校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引导工程;个人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提升工程;社会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关怀工程.  相似文献   

5.
美国高校在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中,整合高校、政府、教师、学生及社会本身等多方力量,使得人才、信息、资金等"能量"在高校、政府和社会之间相互循环流动,极大地促进了美国创业活动的开展。由此得出的启示是,我国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不能只围绕高校,必须构建生态创业系统,充分结合政府、社会以及师资等多方面力量,充分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改善大学生的创业环境。  相似文献   

6.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8,(1):150-154
当下社会中,大学生选择以创业作为就业的仍为少数。他们在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素质和创业理想上有很大差距。社会对待工作的传统思想、政府对创业的支持力度、学校创业教育的开展以及大学生自身创业能力的培养等因素都阻碍着他们选择创业道路。要从社会、政府、学校、个人等方面入手,采取针对性措施,鼓励大学生敢于尝试,敢于挑战,如提高大学生创业素质和创业意识、提高高校创业教育水平、加大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力度等。  相似文献   

7.
为缓解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我国政府和高校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创业教育对大学生成功创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创业教育的核心在于创业人格的塑造。通过建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支持三个系统支撑的立体教育模式,全方位地塑造大学生的创业人格,来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法治素养是创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存在法律风险应对能力弱、法律帮扶需求高、风险发生范围广等情况。高校法律风险教育边缘化、政府配套法律服务政策片面化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法律风险防范能力不足的根本原因。政府、高校、社会三方应有效联动、互相配合,从政府主导健全法律帮扶政策机制、学校补齐创业法律教育短板、社会形成多方主体帮扶合力三条路径出发,加强创业法律风险防范课程教育、建立创业法律风险防范实训课堂、提供创业法律风险定点援助咨询、进行创业法律风险动态评估检测,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法律风险防范能力,构建良性循环的创业支持生态。  相似文献   

9.
闵强 《教育与职业》2021,(15):82-86
积极心理学有利于深化大学生对创业的认知、提升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丰富高校双创教育的内涵,对于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有重要意义.影响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群体心理特征、创业动机不足、心理韧性薄弱及外部因素影响,基于上述分析,文章提出要将积极心理学有机融入高校双创教育体系,多措并举提升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在创业实践中增强大学生的心理韧性,营造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积极创业环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长株潭地区15所高校990名大学生的抽样调查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大学生创业能力由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创新精神三个维度构成;(2)大学生创业意愿强烈,但社会能力、专业能力、创新精神不足,制约了大学生创业行为和创业结果.根据实证研究结论,提出了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对策建议: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实施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创业教育模式;组建"专兼结合"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深化校企合作,建设创业孵化基地等.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许多大学生将电子商务作为个人创业的首选商业模式。在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教育,重点是要加强电子商务创业意识的普及化教育、创业技能的专业化教育和创业实战的个性化教育等"三化"教育;要尽快建立"互联网+电子商务创业创新教育"学习平台,创业者、学校、家庭、企业和社会之间的沟通平台,众扶平台等"三平台",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力量的立体生态帮扶教育系统。  相似文献   

12.
从总体看,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应树立立体的创业教育观,增强相应的硬件和软件设施,最终通过政府、高校、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提升我国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13.
调查发现,河北省地方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在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制度保障、授课方式等诸多方面存在问题。其原因是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家长有担忧、学生个人不积极、学校与政府、社会力量对接不紧密。因此,以创业效果为导向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应从三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是学校领导应给予足够重视;二是对创业教育课程模式和课程体系进行调整;三是真正实现学校与政府,社会力量的对接。  相似文献   

14.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从创业认知、环境和行为等三个方面构建出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针对7所高校发放问卷调查514份,并采用SPSS22.0和Amos21.0软件对该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有效地验证了相关假设。研究结果表明,个人期望、绩效期望、创业态度、政府支持、学校支持、创业能力和创业自我效能等对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政府和高校可以通过提升创业认知、增强创业能力、优化创业环境等途径增强大学生创业意愿,提高创业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基于"双创"精神,分析创业政策、社会环境和各类创业教育等因素对我国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所产生的主要影响,提出国家政策扶持、完善高校各类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和改善社会环境等提升中国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措施和建议,为政府制定创业政策和高校进行创业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周超 《高教论坛》2016,(4):125-129
"创业、创新、创造"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而创业心理障碍是阻碍大学生创业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对江苏省25所独立学院2500名学生的调查,从认知心理、情绪情感心理和意志心理等三个维度深入分析了大学生创业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从社会、政府、学校、家庭和个人等五个方面剖析了大学生创业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解决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心理瓶颈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7.
西部贫困地区大学生创业对于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完善西部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和缓解目前毕业生就业压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内涵和构成,分析贫困地区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意义,通过对西部高校创业教育的深入调研,剖析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高校、政府、社会、大学生自身等不同维度提出有针对性的培养对策,以期完善西部高校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创业不断升温,但同时也面临着多方面的问题。作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还存在着许多现实的问题,诸如风险承受力差、实践意识不足等。这些问题的出现有着教育、政府、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成因。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外部环境、创业教育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三个层面着手。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我国大学生的创业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9.
创业已经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手段,高等院校需要做好充分准备,以便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平台和优惠。其中,社团承担重要角色。这主要体现在社团可以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从发挥社团教育功能、开辟大学生创业教育新途径,扶持社团创新活动、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建立社团创业基地、丰富大学生创业平台,社会需要营造"创业光荣"的环境、支持大学生创业;国家和政府需完善创业政策、全力支持大学生创业等5个方面,探讨实现社团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机制。  相似文献   

20.
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压力使政府、社会、高校等不同机构的不同人群特别是高等学校和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都将目光转移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不仅是创新创业教育本身的要求,也是现实环境的要求。由课程体系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为途径的“双轨模式”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实现了理论指导的同时,也为学生搭建了实践活动的平台,形成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的循环系统,对提升大学生“三自”教育能力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