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3 毫秒
1.
以刘翔在2003—2007年处于巅峰状态期间的7次国内外重大比赛中的成绩及谢文骏在2008—2014年期间的11次国内外重大比赛中的成绩作为研究对象,对刘翔与谢文骏的分段成绩、分段成绩与总成绩的灰色关联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与刘翔相比,谢文骏全程10个分栏阶段和冲刺阶段的分段成绩都与刘翔有一定的差距,其中从均值看,第三栏、第四栏、第六栏的差距尤为明显。灰色关联分析发现,第五、六、八栏的分栏时间对刘翔的专项成绩影响最大,而对谢文骏专项成绩影响最大的前三栏则分别是第八、九、十栏。研究结果表明,刘翔各分段成绩对总成绩的影响具有与世界优秀110 m跨栏运动员非常相似的特征,而谢文骏则在后程跑阶段体现出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刘翔七次重大比赛的分段速度与全程成绩进行分析,找出了影响专项成绩的主要因素,分别建立了刘翔的专项成绩和分段成绩的预测模型。结果显示,其全程成绩与冲刺段、第6、4栏的分段速度关系最为密切;GM(1,1)模型对刘翔预测成绩为12.86 s。  相似文献   

3.
世界优秀跨栏运动员分栏时间与专项成绩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世界优秀男子110m跨栏运动员的分栏时间与专项成绩进行综合分析.得出世界优秀男子110m跨栏运动员的分栏时间与专项成绩的关联度,并进行排序,分析各分栏时间对专项成绩的影响程度,为世界优秀男子110m跨栏运动员的训练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对雅典奥运会决赛中刘翔跨栏技术的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通过录像分析与运动生物力学的方法对刘翔在跨栏过程中的技术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同去年相比,刘翔的平均分栏速度和最高分栏速度都有较大的改善,稳定参数也有提高,栏间三步的节奏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而且保持了高速的专项能力。在过栏腾空时间上,总平均数值比去年有一定提高,最短时间也有提高,但与约翰逊相比,刘翔的过栏腾空时间平均数值和最短值都还存在差距,说明刘翔跨栏步技术还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5.
刘翔110 m 栏平12. 91 s 世界纪录的技术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刘翔、杰克逊110 m栏跑12.91 s同一成绩的技术参数。结果表明,刘翔的栏间速度均匀性强、节奏好,专项速度能力、专项速度耐力、终点冲刺能力以及起跑后的疾跑加速能力强,栏间3步步频快,这是他能创此优异成绩的重要技术因素与优势所在。但与杰克逊相比,刘翔最快栏周期出现较晚,快于1 s的高速分栏时间少,跨栏技术动作稳定性、起跑反应时、第1段落的加速能力以及跨栏步技术还有待提高与完善。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对我国著名男子跨栏运动员刘翔的分段成绩进行了综合分析,找出了影响专项成绩的主要因素,分别建立了刘翔的专项成绩和分段成绩的预测模型.灰色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其专项成绩的提高与第8、6、7栏的分段成绩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刘翔七次重大比赛的分段速度与全程成绩进行分析,分别建立了刘翔的专项成绩和分段成绩的预测模型。结果显示,其全程成绩与冲刺段、第6、4栏的分段速度关系最为密切;GM(1,1)模型对刘翔预测成绩为12.86 s。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灰色关联度分析等方法,对中外优秀110栏运动员主要技术指标与成绩分别进行关联度分析,结果显示:刘翔、国内与国外运动员主要技术指标与成绩关联度排序不一致;我国优秀跨栏运动员的栏间三步时间之和比国外运动员少;分栏平均时间长而过栏平均速度低;起跑到上第一栏的时间和腾空过栏时间之和大。刘翔要在今后的比赛中取得更好成绩,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起跑和腾空过栏阶段技术训练。  相似文献   

9.
跨栏跑是速度性项目之一,它要求运动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距离或跨过规定数量的栏架,最终获取最佳成绩。跨栏运动员要想将专项成绩再提高,其首要任务就要将平跑速度达到较高水平。例如我国男子110米栏世界纪录创造者刘翔,他的训练计划上都比较重视速度、速率的训练并且全年都要求有速度强度的练习,刘翔的110米平跑成绩达11″6左右,110米  相似文献   

10.
刘翔的训练哪里出错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10 m栏运动员刘翔的训练史,按身体及表现的基本状况划分成4个阶段进行分析,认为刘翔北京奥运会前的受伤及伤后运动成绩的下滑,主要原因是在于脱离了跨栏专项的能力训练.  相似文献   

11.
刘翔取得的辉煌成绩与孙海平教练先进的训练理念密切相关。在刘翔成功的历程中,孙海平教练坚持从专项化训练、高强度负荷训练、小周期训练、以赛代练、多因素组合训练以及结合运动项目和运动员个性训练等6个方面,来发展并积极实践其先进的训练理念,并紧跟现代110m栏发展趋势,其训练理念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刘翔备战奥运会的专项竞技能力训练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观察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从专项速度、专项力量、专项柔韧能力、专项节奏能力、神经对肌肉控制能力5个方面,对刘翔在备战奥运会训练中的训练内容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总结出刘翔在针对奥运会的小周期训练中专项竞技能力训练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观察法,通过对刘翔从事110m栏专项训练至雅典奥运会期间参赛及成绩增长特征的研究发现:以赛带练、赛练结合是其训练的主要特征,经常性的比赛不但促进其对各类比赛的适应能力,而且作为一种反馈途径对今后训练重点具有指向性意义;就从事跨栏训练至雅典奥运会期间的成绩特征看,刘翔110m栏成绩波动幅度较小,成绩一直处于相对较稳定并不断上升的状态。  相似文献   

14.
我国男子110m栏优秀选手刘翔的跨栏技术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许以诚 《体育科研》2004,25(4):31-33
以2003年在世界田径锦标赛和大奖赛洛桑站的前3名世界顶尖跨栏运动员的110m栏比赛全程跟踪录像进行分析计算,并对刘翔的跨栏步技术进行定点摄像及解析。刘翔与世界顶尖选手比较,分栏时间长而平均速度低。最高栏间速度低,而且次数少;栏间跑3步平均时间稍好;过栏腾空时间长,起跨角大,起跨距离稍远,下栏距离长,这揭示了刘翔的跨栏步技术存在问题,也是薄弱环节的所在,也是刘翔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5.
三级跳远运动员空间能力的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级跳远的基本能力结构主要由空间能力,即内阻力和用力时机能力构成。训练中加强发展空间能力专项模拟训练、时间能力专项训练和专项时空合一训练,能有效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6.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刘翔110 m栏成绩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的刘翔专项成绩预测的新方法.收集2000年至2007年59次刘翔110m栏成绩组成整个数据集,前5次的成绩用来预测第6次的成绩,由前54次成绩建立LS-SVM成绩预测模型,运用建立的LS-SVM成绩模型预测最后5次的成绩.结果表明:提出的LS-SVM成绩预测方法是有效的.刘翔110m栏成绩预测可为其训练乃至世界优秀跨栏运动员的训练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雅典奥运会上刘翔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为中国田径运动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刘翔的训练方法与传统的训练方法有着较大的区别,尤其是他采用了“多因素”训练。本文试对这种训练方法进行探析,旨在为科学化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所谓专项体能训练:即根据专项的需要与专项有密切联系的专门身体训练,发展和改善与专项运动成绩有直接关系的专项运动素质和专项所需的身体形态和机能。目前基层有不少教练员、教师对本项目认识不足,对自己所从事的专项缺乏深刻的理解,训练目的性不够明确,训练的方法、手段、内容等,脱离专项发展的需要,浪费不少时间,训练效率也低。为提高跨栏项目的训练效益,培养更多像刘翔那样的跨栏后备人才,促进我国田径竞技技术水平的提高,本文作者根据有关资料的研究分析,结合自己的专项训练实践,略谈跨栏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的方法和手段,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我国优秀男子110 m栏运动员的跨栏技术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高速摄像机拍摄和录像解析刘翔、陈雁浩及我国最好成绩在14 s以内的8名优秀男子跨栏运动员的跨栏技术,并与第8届世界田径锦标赛跨栏前8名运动员比较,结果显示,我国优秀跨栏运动员的栏间时间的总均值比国外运动员快;分栏时间长而平均速度低;过栏腾空时间总平均数值长;跨栏步技术存在起跨角大、下栏距离长的问题.揭示了我国跨栏运动员技术上存在的薄弱环节,为我国的跨栏训练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灰色关联度分析等方法,对中外优秀110m跨栏跑运动员主要技术指标与成绩的关系进行量化研究,结果显示:优秀110m栏运动员主要技术指标与成绩关联度排序是栏间3步的平均时间、冲刺平均速度、冲刺时间、保持最大速度经过栏的个数、起跑至H1速度、跨栏腾空时间平均值、最大分栏速度、平均分栏速度。同时发现栏间3步的平均时间、冲刺平均速度、冲刺时间3项指标是影响优秀110m栏运动成绩的关键技术指标。就此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建议,对提高我国110m栏运动水平和科学化训练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