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自然保护主义”和“人类中心论”分别以消极地保护自然和人类整体之长远利益作为终极目标。而“天人合一论”则认为人与自然之间是一种相依的内在的辨证统一的关系。今天,我们应从中吸取思想营养,以确保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生态的角度,分析了二十四节气中的有益性话语。二十四节气中人与自然万物共情,体现了有益性话语中把自然放在中心地位、人与自然友好和谐的关系;二十四节气中的物感机制,体现了有益性话语中积极情绪和对自然的感激之情;二十四节气中动植物的自然美和人们接触自然、亲近自然的生态行为,展现了有益性话语中人沉浸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状态。  相似文献   

3.
环境哲学是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智慧之思。它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基础上,以全新的眼光来解释世界,把“自然-人-社会”看作是一个辨证发展的整体,提出了关于自然的工具价值和内在价值的新认知,“自然权利”本质上是人的环境权利,人具有积极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道德责任。环境哲学是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理论基础,它要求人们从机械世界观转变为生态世界观,从人类个体主义转变为生态整体主义,从片面发展走向人-自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人与自然关系的现代性的本质是以人为中心的主体性,它是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也是造成人与自然相异化的哲学本体论根源。克服人与自然的异化、复归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需要在“生态人”的理论图景中给予前提性关照。“还自然之魅”需要在观念形态上重建人与自然的本真关系,在思维方式上创建人与自然“主客一体化”的研究范式,在实践向度上用法制和生态道德来巩固人们的“生态人”理论信仰。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图以美学的角度从三个方面对林黛玉“情情”之美加以阐释,即“情情”的自然之美、极致之美和悲剧之美。“情情”的自然之美,阐释了林黛玉“情情”具有禀赋的特质,是“情中之情”;“情情”的极致之美是“情情”在与现实发生冲突时,表现出至真至诚的深情之美,是“情外之情”}在“情情”的悲剧之美中,借助西方的悲剧理论展现出“情情”的升华和超越现实的崇高生命力,是“情上之情”。  相似文献   

6.
探讨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不同于探讨人与人的伦理关系,这涉及到我们如何重新理解“自然”的观念,以及在何种意义上把握这种伦理关系。只有把自然理解为“活的”存在,依据马克思的自然的人化、人的本质对象化的思想,在人的“超生命”的生命活动中才能生成和建构这种伦理的关系。这种关系就是所谓的人对自然的“生命价值”的创造,也是一种真实的人本主义的理论态度。在处理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时,我们必须遵循系统原则、平等原则、和谐原则与持续原则。  相似文献   

7.
一、学习“天人合一”观,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校区环境 人与自然的关系,讲的是人要知天,顺应自然,最终目的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纵观中华传统文化,从先秦到明清,我国大多数思想家、哲学家对天人关系都有过不少论述。其中有代表的是老子的“见素抱朴”、“回归自然”的“顺天说”;苟子的“制天命而用之”的“制天说”;  相似文献   

8.
王君 《初中生辅导》2014,(10):16-19
鲁迅先生在小说《社戏》里,除了为我们描绘出人性之美好,童真之美好,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之美好,文化之美好,古拙世风之美好,自然之美好,人与自然相融之美好,事件过程之美好,幻想之美好……之外,还为我们学习写作提供了优质的范例,本文对于“心情”的描写,特别有其高妙之处,而且也特别易于同学们模仿。  相似文献   

9.
人类中心主义的功利价值取向是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现代危机的思想根源,因此,在人类中心主义的理论框架内无法解决人类所面临的环境污染、生态危机的问题,但从与人类中心主义对立的致思路径出发的生态中心主义,因其“无为而治”的消极态度和否定人的主体性的被动特征,同样不是人类对待自然的应有的合理态度,本文认为,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发展和现实状况,要求人们必须自觉的把人与自然、人的尺度与物的尺度辩证地统一起来,探寻实现人与自然共生与和谐发展之睡。这既是人与自然之理想关系,也是当代人对待自然应有的基本伦理态度。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道家的哲学思想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态智慧,以“道法自然”为其自然哲学观的理论依据;把“以天合天”作为对待自然的基本原则;用“无以人灭天”来处理人与自然的矛盾;力求达到一种“复归于朴”的自然人性的理想境界。这些思想在今天仍然闪射出耀眼的智慧之光。对我们保护自然环境,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艾丽斯沃克是美国当代杰出的黑人女作家.分析她的小说<我亲人的殿堂>中的生态女性主义因素.沃克通过虚构的文本揭示了自然、妇女和有色人种受歧视和压迫的根源是同样的,即男性统治.在这部作品中,沃克还提供了根除各种形式统治的方法:雏护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保持男性与女性的平等团结以及保护土著文化.因此,从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对这...  相似文献   

12.
Rather than categorically teaching us ways to be less anthropocentric,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could be about educating us of the ways in which we already are nature as human animals. In this paper, one species-specific practice of human relating to environment – interspecies articulation – is argued as one way of being nature. Interspecies articulation is about finding and composing connections to our surrounding nonhuman world with a focus on as if the joints comprising meaningful connections between us and the not us. The interest is in how humans and nonhuman animals continually create the conditions for each other's existence. The data of the Rautio's recent study on perceived beauty in everyday life environments speak for a need to decentralize the human agent as the sole author of his/her self-environment relation. A crucial aspect of the ‘making' of this relation through articulation was found to be a fundamental openness to the serendipitous agency of one's material surroundings – human as well as nonhuman and also inanimate.  相似文献   

13.
生性玩劣而又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为何会被手无缚鸡之力的唐僧所收服?这不仅是得益于外界神仙的帮助,更是体现了中国传统道家文化中“以柔克刚”的精神。在这个取经团队中,“山”的顽强,“水”的柔韧更实现了一种相互制约和补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曹瀚文 《衡水学院学报》2011,13(3):50-51,55
生性玩劣而又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为何会被手无缚鸡之力的唐僧所收服?这不仅是得益于外界神仙的帮助,更是体现了中国传统道家文化中"以柔克刚"的精神。在这个取经团队中,"山"的顽强,"水"的柔韧更实现了一种相互制约和补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哈代的"威塞克斯小说"的乡间景象与鲜明的女性形象是他创作的典型特点。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解读他的第一部经典悲剧《还乡》,能够更清晰地看到作家视野中自然与人特别是与女性的微妙关系以及女性命运与自然命运的关联,并深刻感受到哈代深切的生态和女性关怀。  相似文献   

16.
生态美学是后现代性对消除人与自然关系严重异化的要求的时代呼唤,是人类对消除现代性所造成的人与自然关系异化要求的必然结果,是后现代精神的有机主义的重要体现。有机主义对我们建设和发展生态美学,消除现代性所造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现象,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实现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生态系统和人的全面可持续协调发展,促进全人类全面长足地健康发展和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金陵十三钗》是华裔女作家严歌苓的一部中篇小说。在这部作品中,作者通过对日本兵、中国士兵、神父、中国女学生和一群妓女这些人物形象刻画,展示了人性的丰富与多样。作者更是执着于探寻人性中的美好与善良,尤其是十三钗在灾难面前、危机关头舍身赴难的动人行为,传达出了一种人情、人性上的感悟与思考.与日本兵身上人性的泯灭和残忍,形成了强大的反差,让我们对人性进行深刻的的审视、剖析和反省。  相似文献   

18.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紧迫任务。为此,必须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积极倡导三种态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生态化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19.
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即人地关系。人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彼此联系共同构成了人地关系系统。人类的活动能够改变自然,自然影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人类与自然之间有一个平衡,平衡即和谐。当平衡被打破,自然将威胁到人类的生存。所以,坚持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根本之路。  相似文献   

20.
《珍珠》在讲述印第安人生存斗争的故事中,再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印第安文化,传播印第安人尊重大地的深层道德,为今天工业化社会缓和文明与自然的紧张关系提供了借鉴,促使人们深刻思考人在自然界的位置,建立人类与自然界的新型生态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