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翻译是一种跨化的交流活动,随着各国,各民族之间往来的日益频敏,迫切需要相互理解,相互学习,不同语言间的差异不仅表现在语音,词汇和句法等形式上,更表现以其化特色上,“归化”与“异化”是缓和源语化和译语化在翻译过程中矛盾冲突的主要方法,长期以来“归化”译出现频率往往较高,然而在当今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适度增加“异化”翻译的运用对本土化的传播和外来化的接受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2.
翻译过程是“归化”还是“异化”的过程始终是翻译界争论的焦点,而在翻译目的论的指导下,把翻译的发起人要求,译者的目的和译文读者的要求与期待考虑进去再去谈论翻译的策略则能更好地在具体的翻译情境中使用“归化”和“异化”手段。  相似文献   

3.
异化翻译是一种尊重差异的翻译策略,而非主张盲目复制原作的策略。“异化”与“归化”作为翻译策略并无优劣高低之分。文章就英汉翻译中的“异化”、“归化”策略进行探讨,认为作为翻译策略,“异化”与“归化”两者各有短长,也各有存在的必要。过分强调“异化”或“归化”都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4.
“异化”与“归化”作为翻译策略并无高低优劣之分,两者各有优缺之处。过分强调“异化”或“归化”都有失偏颇。文章提出,跨文化翻译的英译汉可适当采用异化手段作为归化的补充,而汉译英则宜尽量归化,以期达到便于沟通、促进交流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翻译中对跨文化因素的处理往往采用“归化”和“异化”两种不同的手段,从归化与异化的翻译策略来看“中华龙”与“dragon”,把“龙”译为“dragon”是属于归化的策略;从后殖民理论吸取营养的异化翻译策略来看,则将归化翻译视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和征服的共谋,是文化霸权主义的表现。归化与异化的翻译策略不仅仅是语言上的或翻译技巧上的问题,从根本上讲是一种带有颠覆性的政治和文化战略。  相似文献   

6.
当前,高校“质量工程”建设实践中存在着种种异化现象:“以点代面”、“虎头蛇尾”、脱离教学实际、忽视质量文化提升等,违背了“质量工程”的建设初衰。要矫正这些异化现象.我们应将打造亮点与全面推进相结合,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条件评价与成果评价相结合,项目研究与成果应用相结合,“质量工程”与质量文化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马尔库塞结合马克思的“劳动异化说”和弗洛伊德的“爱欲说”.提出了“人的异化”理论.并从主体性哲学层面细致分析了人的异化的主要表现形态,深入剖析了人走向异化的深层原因。面对现代文明社会中人类普遍异化的现状.马尔库塞进一步探讨了克服异化、拯救主体性的有效途径,即通过艺术实现爱欲的解放。  相似文献   

8.
“异化”是文学一个必不可少的性质,因为它维系和保护着矛盾,是反对现实同化的滑轮。正是文学艺术的“异化”本质调节了现实的麻木性,改变或者复原了人们的丰富微妙的感受力与思考力,削弱了马尔库塞所说的那种政治与商品化社会对人们的遏制。“异化”正是是文学艺术的独立性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9.
把宗教异化与劳动异化的关系看作是必然的因果联系,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产生的一个理论支点。在马克思早期的一系列著作中,对该问题的研究经历了“宗教异化”、“政治异化”再到“金钱异化”和“劳动异化”的发展过程。正是“劳动异化”的理论,将宗教异化的根源深入到经济领域,这一研究不仅标志着马克思开始寻找人由以生成的标志,即由自然属性到社会属性转化的关节点——劳动,而且也真正找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进而科学地阐述了宗教产生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0.
教科研工作是现阶段我国中小学各科任课教师应当承担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全面梳理分析导致中小学教科研工作“异化”的主客观原因,并且制定和运用针对性的解决策略,有助于支持和促进中小学教师教科研工作的科学健康有序开展。本文将围绕中小学教科研“异化”原因及对策,择取两个具体方面展开简要阐释。  相似文献   

11.
通过问卷调查法对54名高中生的疏离感和归因方式进行考察,探讨青少年的疏离感及归因方式的基本特点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青少年疏离感中的社会疏离感和自然疏离感均与归因方式有显著的相关,而人际疏离感与归因方式的相关不显著;(2)男女青少年在疏离感的三个分量表以及总分上差异均不显著,但归因方式差异显著,男青少年倾向于外控,女青少年倾向于内控。  相似文献   

12.
周小惠 《海外英语》2014,(22):173-174
From cultural point of view,there are two methods in translation:adaptation which is TL culture-oriented and alienation which is SL culture-oriented.What this article tries to prove is that each of them has its own strong and weak points,which lead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both methods are justified in their existence.And last,some points for attention are suggested for translation,which includ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L and TL,the type of texts and the translator’s purpose.  相似文献   

13.
布莱希特是20世纪西方最重要、最富有独创性的戏剧家之一,他对人物形象的辩证法塑造,使其笔下的戏剧人物充满了丰富性和立体性,同时也体现了鲜明的人性异化的主题。其戏剧《伽利略传》中的主人公伽利略被称为“英雄的懦夫”,他的沉沦与堕落既有其自身的复杂原因又有外部的社会因素。正是内因和外因、自我和社会之间的交互作用导致了伽利略的人格裂变,因而罪责在于社会而非人。布莱希特又把这一异化现象与时代背景和社会政治内容相融合,从而体现出异化的时代感与社会性,达到教育观众、改造社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间离效果是中西戏剧艺术的分水岭。中西戏剧艺术在舞台效果和叙事方式上的种种差异,体现了两者在间离效果上的不同立场。追本溯源,这些差异都要归因于中西不同的美学本质。尽管中西戏剧艺术千差万别,各有千秋,但只要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就能将戏剧这一艺术形式达到完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15.
论教育的异化与扬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教育在向前发展的同时,也发生了异化。教育异化主要表现为:教育科层化、教育官僚化、教育数量化、教育共性化。教育之所以出现异化,是因为科学技术发生了异化,成为统治人的外在力量。教育异化的本质可从本体论、价值论和方法论三个方面来加以解读。要扬弃教育异化,使之回归到正常轨道上来,就必须:消除物对人的统治,确立合理的主客体关系;重视对人生命的终极关怀;正确地认识教育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卢卡奇对“物化”问题的论述与马克思对“异化”问题的论述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是 ,在许多方面 ,二者又存在差异 ,对这两个问题的探讨对我国现代化过程中人自身的现代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不同人物对于异化理论的不同认识,代表性的有卢梭、黑格尔以及费尔巴哈,马克思在继承发展前人的理论基础上提出异化,青年卢卡奇的物化理论虽然是在马克思异化论上的继续,但实则歪曲了马克思所谓的异化。  相似文献   

18.
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间的转换,更是两种文化信息的传递。而不同的民族孕育了不同的文化,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两种语言所蕴含的文化差异。翻译对文化差异的处理一般采取归化或异化两种方式,译者在翻译实践中要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灵活地选择合适的翻译方式,以期达到最好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19.
对人类存在现状的思考和探索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主题。美国现代戏剧《毛猿》和《动物园的故事》都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论文从存在主义哲学理论出发对两部剧本进行解读,通过比较剧中两位主人公的不同处境和他们各自追寻存在价值,超越自身存在现状的不同历程来探讨两部作品中存在主义求索的不同轨迹和两位剧作家对存在的不同体验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