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罗霞 《中国德育》2008,(7):54-55
新一轮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注重从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转变,从填鸭式教学向引导探究式教学转变,从单一向多样化转变。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思想品德》新教材秉承这一理念,在许多方面进行了创新。  相似文献   

2.
大学制度变革创新的价值抉择过程,是社会本位、个人本位、知识本位、学校本位价值观之间的一场博弈。社会本位在大学制度变革中有着强大的现实动力、功利目的与外在压力;从大学人的福祉出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个人本位是制度变革的终极关怀之所在;以高深学问的增值为旨趣的知识本位是制度变革中的深层次文化动因;学校本位为制度变革提供了直接推动力与内化影响力。大学制度变革的价值博弈过程,从理性角度看,是这四种本位间因时、因地、因校制宜的合力。从代价视角看,人的发展本身才是大学制度设计与制度变革的终极价值关怀之所在。  相似文献   

3.
大学制度变革创新的价值抉择过程,是社会本位、个人本位、知识本位、学校本位价值观之间的一场博弈。社会本位在大学制度变革中有着强大的现实动力、功利目的与外在压力;从大学人的福祉出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个人本位是制度变革的终极关怀之所在;以高深学问的增值为旨趣的知识本位是制度变革中的深层次文化动因;学校本位为制度变革提供了直接推动力与内化影响力。大学制度变革的价值博弈过程,从理性角度看,是这四种本位间因时、因地、因校制宜的合力。从代价视角看,人的发展本身才是大学制度设计与制度变革的终极价值关怀之所在。  相似文献   

4.
质疑经济法社会本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经济法法本位的主流观点是社会本位,但这种观点却缺乏严谨的论证。本文从分析“本位”和“社会”的概念出发,对“社会本位”加以剖析,以论证经济法的法本位并非社会本位,并提出一种新的观点--“发展本位”。  相似文献   

5.
从民法基本原则及价值谈起。近、现代民法价值取向的特征分别是安定性和妥当性,它们的主要价值取向都是公平和秩序。民法本位是民法的根本指归。近、现代民法本位未变。即都是权利本位、个人本位。个人本位比权利本位更为本原,称其为民为本位,则更确切。可在广义社会法下的经济法等和其它行政法中确定社会本位乃至国家本位。民法本位是民法的出发点,民法价值是民法的归结点,均蕴含并体现在民法基本原则中。  相似文献   

6.
法界关于经济法“法律本位”这一理论问题,基本达成了“社会本位”是经济法本位的共识,近两年来,又有人提出“发展本位”、“以人为本位”等提法。这些理论看似正确,但实经不起推敲,也对经济法的发展造成了一些错误导向,不利于经济法的发展。本文从语义学考证的角度出发,探求了经济法产生的根源,并尝试从经济法部门法特征的角度剖析,论证了经济法的社会本位性,重申社会本位作为经济法的本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职业教育从能力本位向人格本位的转变是大势所趋,从对人格本位的正确理解与人格本位体系建设的有关问题出发,探索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人格本位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本位”研究的方法论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上世纪七十年末以来出现的种种“本位”理论,如记词类本位、句本位、语素本位、词组本位、小句本位、字本位等,认识其来龙去脉,特别是与国外有关理论的关系,可以较为清楚地看到这些理论的提出在汉语研究方法论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借助哲学家对整体本位与个体本位的定位,该文主要分析了中西体育文化发展的不同本位倾向,认为整体本位是我国体育文化嬗变的主要特点;但整体本位中又不乏个体本位的色彩,个体本位从自我张扬到自我缺失再到自我张扬;整体本位与个体本位并存是西方体育文化嬗变的主要特色;体育文化无论是以整体本位还是个体本位呈现,其最终的落脚点都应回归体育本源,回归人文关怀的本然追求。  相似文献   

10.
职业教育以什么为本位,这是一个涉及职业教育思想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根本性问题。几十年来,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经历了从“知识本位”、“技能本位”到“能力本位”,显然在新世纪形势下,这种本位观巳远落后于时代。进入21世纪的中等职业教育呼唤素质本位的教育思想与模式,这是顺应时代要求的战略抉择。  相似文献   

11.
高校学报的编印工作是整个编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对提高学报编辑出版质量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对高校学报编印业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提高高校学报的学术质量,说起来容易,但具体操作起来比较困难。作为专业性学术期刊,和全国知名的权威性学术期刊相比,大部分学报的学术质量是比较低的,这是一个不争的现实。文章针对高校学报存在的学术质量问题,在分析高校学报质量现状的基础上,剖析影响学报学术质量的因素,提出了提高学报学术质量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针对高校期刊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期刊应该保留事业体制;不应该归口管理,同时也希望高校期刊有自己的评价标准,建议学校在经济上、政策上给与扶持。国家在高校期刊改革与发展方面给予政策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高校学报办刊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云南省16家有代表性的高校学报(本科高校13家,地方性院校2家,专科学校1家)和省外6家高校学报,从8个观测点51个子项目的调查中,着重选取了:学报出版基本情况;建制及人员情况;稿件状况(刊用率和内外稿比例等);办刊经费和物质条件;学报的社会影响及认可度;学报编辑人员在学校中的地位等方面内容。运用详尽的第一手材料和数据,比较分析了云南省高校学报之间以及省内外高校学报办刊中的差异,从宏观上提出云南省打造品牌学报的发展思考。  相似文献   

15.
学术期刊数字出版之重要性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出版是以数字化技术手段进行的出版活动。学术期刊数字出版有利于提高学术研究成果的查询速度和利用效率,有利于扩大学术研究成果的影响,有利于加快学术研究的速度,有利于加速学术研究的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学术期刊的广告业是近年急剧飞升值得开拓的一个重要文化产业,但目前的学术期刊广告经营仍然存在着一些误区,作为学术期刊,有着自身的广告经营优势。在总结学术期刊的广告经营误区和优势以后,笔者对学术期刊提出以下一些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增强大学学报编辑出版的科学性,编辑应当研究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与变化;应该具备学科综合意识;应该借鉴自然科学学术刊物的办刊理念经验。学报的数字化与构建中国特色的学报评价理论是增强学报编辑出版科学性的着力点之一。  相似文献   

18.
学报自身闭关自守的办刊观念和忽视学报作为精神产品应该体现出的特质 ,是制约学报学术质量提高的原因之一。要提高学报的学术质量 ,应牢固树立精品意识 ,以办刊的开放性、内容的科学性、创新性和特色性 ,学术研究的系统性、活跃性和现实性求质量  相似文献   

19.
非"核心期刊"的地方高校社科学报数量众多,作为交流学术思想,浓化高校学术氛围,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学术研究阵地,如何不断地提高刊物质量和核心竞争力,提升刊物的学术话语权和影响力,是地方高校社科学报面临的巨大挑战。在实践中应客观看待"核心期刊"或期刊索引来源期刊的遴选与评价,通过树立合理的办刊理念、找准学报发展定位、特色栏目、通过多种渠道开拓优质稿源、加强学术策划、建设高素质的编辑队伍等多种措施,探索不断提高非"核心期刊"的地方高校社科学报的办刊质量和学术影响力的特色化强刊之路。  相似文献   

20.
优先数字出版是学术期刊发展的新动力,它可以缩短学术期刊的出版时滞,尽早确认科研成果的首发权,可推动学术期刊编排的标准化与规范化,提高学术期刊编辑的电子化办公水平并且进一步增强学术期刊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