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动性疲劳的机制与消除手段的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性疲劳是运动训练中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没有训练就没有疲劳 ,没有恢复就没有提高。因此 ,适宜的疲劳与合理的恢复是提高运动能力的关键。随着科研方法的不断进步 ,研究发现 ,机体进行大强度运动时 ,体内氧自由基的大量增加是导致运动性疲劳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 ,寻求简便、快捷又无毒副作用的清除体内多余氧自由基的方法势在必行。通过文献资料法 ,从生理角度 ,对运动性疲劳的定义、产生机制及其消除途径进行了全方位地研究 ,为全面系统地认识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同时筛选出一些对消除运动性疲劳较为有效的手段 ,以供参考讨论。  相似文献   

2.
运动性疲劳的机制与消除手段的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动性疲劳是运动训练中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没有训练就没有疲劳,没有恢复就没有提高.因此,适宜的疲劳与合理的恢复是提高运动能力的关键.随着科研方法的不断进步,研究发现,机体进行大强度运动时,体内氧自由基的大量增加是导致运动性疲劳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寻求简便、快捷又无毒副作用的清除体内多余氧自由基的方法势在必行.通过文献资料法,从生理角度,对运动性疲劳的定义、产生机制及其消除途径进行了全方位地研究,为全面系统地认识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同时筛选出一些对消除运动性疲劳较为有效的手段,以供参考讨论.  相似文献   

3.
在运动训练中,运动者体内电解质代谢加强,如大强度训练或在高温下运动随排汗大量增加,矿物质丢失严重,会使电解质紊乱,造成疲劳和运动能力降低,进而影响身体素质增长,在田径、足球这些室外进行的体能类项目中尤为突出。已有研究表明:运动人群合理补充矿物质有利于延缓疲劳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在运动训练中,运动者体内电解质代谢加强,如大强度训练或在高温下运动随排汗大量增加,矿物质丢失严重,会使电解质紊乱,造成疲劳和运动能力降低,进而影响身体素质增长,在田径、足球这些室外进行的体能类项目中尤为突出。已有研究表明:运动人群合理补充矿物质有利于延缓疲劳的发生,并有利于  相似文献   

5.
氧自由基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体运动后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疲劳,机体中大量自由基生成,并导致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损伤是疲劳发生的重要机理之一。要想通过运动到达健身的目的,就必须设法减少体内过多的自由基生成或增加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否则你的健身运动将实得其反,造成对身体的伤害。  相似文献   

6.
运动训练和谷胱甘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资料法分析了谷胱甘肽的生理功能以及运动训练对谷胱甘肽的影响。表明,保持体内谷胱甘肽的浓度,对防止运动疲劳的自由基损伤、提高运动能力和消除疲劳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运动对自由基生成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近年来运动对自由基生成及运动对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影响的研究进展。1)运动训练可导致体内自由基生成增多,而且自由基与肌肉的疲劳损伤有关;2)运动训练可引起SOD活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排球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会由于体内糖的消耗、脱水和电解质的丢失,从而诱发疲劳产生,使运动能力下降。本文从排球比赛特点及运动员运动特征角度分析,提出科学合理的补液方案,为排球运动员改善体内代谢过程、提高运动能力、推迟运动性疲劳的出现和加速疲劳的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运动训练需要能量物质,但能量物质在体内贮存的数量是有限的。在这些能量物质消耗的同时,还会产生许多酸性代谢物,当能量物质被大量消耗和酸性代谢物堆集较多的时候,会使人体感到疲劳。如果运动后不及时消除这些代射产物和疲  相似文献   

10.
运动与糖     
在疲劳或运动导致体内某些营养素缺乏时, 补糖对提高人体的运动能力十分重要。 短距离项目,运动时间不长,没有必要考虑运动前补糖问题。但长时间剧烈运动或比赛时,就应考虑到运动前补糖的问题。在十五分钟和两个小时前补糖效果最好。因为在赛前15分钟补糖,糖刚好进入血液,使血糖处在较高水平;赛前2小时补糖,糖经过消化、吸收、运输,贮存在身体的肝脏、肌肉等组织和器官中,这时若运动,机体能源充足,延缓了运动时血糖下降的幅度。如果补糖时间太早,会导致体内胰岛素大量分泌,使肝、肌糖元合成增多,这时若运动,糖利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李林 《中华武术》2010,(2):51-53
一、疲劳及其相关因素 业余体育训练中的疲劳是指人体在业余体育运动过程中,运动能力及身体机能暂时下降的正常生理现象。运动后出现的正常疲劳对身体并无损害,而且正是对身体的一种保护性信号或称保险阀,它提示人们注意不要过度疲劳。疲劳是由多方面原因引起的,体内能源物质消耗过多,肌肉运动收缩时产生的某些代谢产物的积聚,  相似文献   

12.
薛丽敏 《游泳》2003,(3):11-12
一、有关疲劳研究的理论 从1880年生理学家莫兹(MOSSO)开始,一百多年来科学家们对于疲劳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有关疲劳的理论有:“衰竭说”把疲劳归结为能量物质的消耗;“堵塞说”或称“窒息说”。认为运动的代谢产物堆积阻滞肌肉的正常代谢;“保护性抑制说”认为“过度”的运动会造成神经系统的生理抑制;“紊乱说”认为“过度”的体能消耗,会引发盐、水代谢紊乱,从而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中药运动营养补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在运动中应用中药营养补剂以增强运动能力,消除疲劳的研究十分活跃,受到国内外普遍重视,许多专家学者进行了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人体试验,研究表明中药营养补剂对于运动员运动能力提高和疲劳恢复有显著作用。本文从中药运  相似文献   

14.
耐力运动主要靠有氧氧化供能.在三大供能物质(糖、蛋白质、脂肪)中,由于糖具有动员速度快、耗氧少、在有氧、无氧的情况下都能分解供能的特点,因此,在运动中,就显得比脂肪、蛋白质更为重要了。长时间的耐力运动,氧供应充足,能量主要靠糖和脂肪的有氧氧化。但体内贮糖充足,有助于维持血糖的相对稳定,延缓疲劳出现,提高运动能力。大量研究证明,一个食用良好质量的高糖类食物  相似文献   

15.
1.运动性疲劳开展人类疲劳的研究,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生理学家们从各个角度对运动性疲劳进行研究,其中,运动性疲劳产生的生理机制一直是世界各国运动生理学领域研究的焦点。虽然目前对疲劳的机制仍不十分清楚,但大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强度、不同时间和不同运动形式产生疲劳的机制是不同的。运动性疲劳是生理疲劳和精神疲劳综合表现。在第五届国际运动生物化学会议上将疲劳定义为"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  相似文献   

16.
运动训练或比赛时,运动员水盐代谢旺盛,丧失水分很多。合理而及时地补充水分不仅有助于血量的维持,对机体的血液循环和散热也是极为有利的。相反,如果当体内失水不能及时补充时,就会引起血液浓缩、脉率加快、体温升高、运动能力下降、易发生疲劳。运动前,要合理地补充水分,但不能过多,因为过多不仅吸收不了,反而会潴潴留在胃中,引起胃部不适,影响食欲和消化,同时大量水分进入血液,使血液稀释,可增加心脏、肾脏及排泄器官的负担量。运动中及运动后也不要一次性大量喝水,因为在短时间内大量喝水是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在运动中及…  相似文献   

17.
<正> 1 问题的提出运动后的恢复是一个值很注意的问题。恢复和训练本身同样重要。实践证明,在每次训练或大的比赛之后,如果恢复不好,就会造成过度训练,引起运动能力下降或者影响比赛成绩。引起疲劳的因素之一就是乳酸的堆积,特别在进行极限或次极限运动时,由于运动强度大,耗氧量高,而运动员吸氧量不能满足需氧量,体内氧气供应不足,肌肉活动就会以无氧代谢方式——糖酵解供能,产生大量的乳酸,由于乳酸堆积,体液PH下降,使酶  相似文献   

18.
当人体参与运动时,血液循环加快,体内温度逐渐升高。随着体表毛细血管扩张,人体开始排汗降温,维持体内的温度保持在相对较低的体温阈值内,以适应运动的需要。我们把这种调节机能称之为人体的热调节功能。在夏季炎热的外环境下,人体运动时容易产生疲劳,甚至中暑。有...  相似文献   

19.
疲劳是运动训练中一个令人十分关注的问题,有关疲劳的产生机制在运动生理学中已有大量研究,并取得一些进展。本文则试用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规律分析疲劳与恢复过程中有序与无序的相互关系。 序是指系统内部结构、功能和运动的规则程度.有序说明系统内部结构、功能和运动的有规则性,无序表示系统内部结构、功能和运动的不规则  相似文献   

20.
机体运动时,其内环境的稳定性可受到体内外诸多理化因素变化的干扰,使其偏离稳态,从而影响细胞的正常代谢和功能,使运动能力下降,产生疲劳。本文将着重对家兔运动时血中过氧化脂质(Lpo)、血红蛋白(Hb)、血氧饱和度(SAT)和 PH 的变化与疲劳的关系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