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2 毫秒
1.
看到这个标题,可能有的考生就不明白,为什么要把分数转化为名次?大学录取时不是主要看分数吗?难道还看名次录取不成? 的确,考生的疑惑是有道理的,但笔者这里说的转化为名次并不是高校在录取时,而是在档案是否能投进某大学之前.  相似文献   

2.
你问我答     
《中国高校招生》2006,(6):20-21
高考志愿中每一批次可以填报几所大学,第一志愿与其他志愿有什么区别?对录取有影响吗? 虽然高考志愿表上每批次考生可以填报几所大学,但它们的“地位”是不一样的,其中第一志愿在整个志愿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为每年录取中,很多学校第一志愿报考就录取满额。但也不是说第二及其他志愿就不重要,因为,也有一些高校一志愿不满额。  相似文献   

3.
高考是目前我国最权威、也是相对公平的人才选拔制度.高考招生工作牵动千万家庭,也在相当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命运.当前,高考招生投档并非按实际招生人数投档,现行投档比例为1:1.05~1:1.2,即高校每录取100名考生,可预先调档105~120名.这一投档比例不甚合理,可能导致教育不公. 1.实行平行志愿后,高考招生按招生人数105%~ 120%的比例进行投档,这就意味着有5%~20%的考生将被淘汰,只能进入下一批投档.因此,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上线考生无法进入自己喜欢的大学,甚至痛失进入大学深造的机会. 2.过高投档比例的设置,使高校拥有了选择考生的绝对权力;而对考生而言,如果分数不是比同志愿考生高出一截,能否被自己报考的高校录取,更多的是凭借运气.而且这一现实也增加了人为干扰的隐患.  相似文献   

4.
志愿填报时,有的考生及家长以为,只要分数超过某所大学调档线,就能被所填大学和专业顺利录取。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每年,都有一些考生的档案投到某所大学后,要么不能被自己最喜欢的专业录取,要么进档后被退档,导致正常录取时落选。到底我们该怎么利用自己的分数呢?志愿中,除了我们的高考分数外,还有哪些分数要求?笔者希望从2009年几个省份录取场搜集的案例帮您揭开分数后的奥妙。  相似文献   

5.
高校招生录取不是行政行为,而是民事法律行为,是合同行为。不能用行政权力限制高考录取后不报到考生下一年的高考报名资格,也不能将其不报到情况记入考生诚信档案。录取后不报到考生下一年将被原录取高校拒绝录取是其应承担的唯一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6.
“不出大学门,能招天下生”——在某种程度上,网上录取就实现了这一看似不可能实现的梦想。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网上录取工作已日臻完善,高校和考生都能共享网上录取的公开、公正、公平、快捷、高效之福。  相似文献   

7.
为了规范高等院校的招生行为,保护广大考生的利益,教育部早在2002年就发布文件规定,招生院校必须制定《招生章程》,并且在每年5月之前向社会公布。《招生章程》就成了大学录取考生的依据,也成了考生填报志愿的必读。考生应该认真阅读自己向往高校的《招生章程》,特别是录取规则中的“是否录取非第一志愿、专业录取方式、是否有专业级差……”等内容,这样才能防止因为不了解或对这些内容误解而给自己的录取带来损失。《招生章程》该如何去读,有哪些值得考生注意的关键点?请看各大学招办主任的点拨——  相似文献   

8.
参加过高考的学生重新回到学校进行复读,大多是考试分数不理想,未能被大学录取,不得已而返校复读。也有许多考生已经被大学录取,却因为所录取的大学并非他的“最爱”,所以宁愿放弃进入大学的机会,而返回学校进行复读。这部分学生多是具有“名校情结”,他们的心态都是“不是名牌我不爱”、“咬定名校不放松”。据调查分析,这类学生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自信型。这些考生在自愿复读的学生中占多数,他们一般自小就是成绩优秀,平时各种考试势如破竹,但由于某种原因,却在考场上失利,以微弱劣势被名校拒之门外,他们不委屈求全,非名校不走;…  相似文献   

9.
《湖北教育》2002,(14):14-17
如何理解我省今年招生录取中“不退档、不换录、不降分、不补录”的规定?今年省招委规定,凡按考生志愿录取(包括调剂志愿录取,征集志愿录取,高校征求意见后本人同意录取)的考生一律不退档,不换录。省属高校招生计划一次性下达到位,省里不预留调节计划。部委属高校和外省重点高校追加计划必须在同批次录取结束前到位,不得提出降分要求。今年我省招生录取工作结束后,不再进行补录。这样做有利于维护招生工作的正常秩序,有利于保护大多数考生的利益,有利于保证录取工作的公平与公正。  相似文献   

10.
自费生的录取分数一般总要低于公费生录取分数线,那么,录取的自费生是不是在质量上有所下降,从而在班上学习跟不上?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可以针对以下情况考虑。第一种情况:考生原来基础就不好,高考时已发挥出其最好水平而勉强达到规定的自费生录取分数线(这种情况可以从考生档案中高中历年成绩看出),如果录取了他们,则到大学学习时确实会因原来基础差跟不上被淘汰。而实际上并不是所有上了录取线的考生都能被录取,因此在录取自费生时,就要慎重考虑,对这  相似文献   

11.
可能吗?二本分数怎么能上一本呢?谁不知道,咱们国家的大学是有"等级"的,"出身"不同,"身价"也不同。这个"等级"制最明显的标志反映在录取批次的排序上。尽管各省的录取批次数目有多有少,但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数目只有四条,即:重点本科分数线,一般本科分数线,民办、独立学院分数线,专科分数线。这四条分数线是呈金字塔状分布的。绝大多数考生和家长认为,只有上了重点本科分数线的考生才有资格报考第一批本科院校,没有上  相似文献   

12.
建国以来,我国高校一直实行统一招生考试制度,这对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公平公正地选拔人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了很大作用。但在不同时期,不同省市有不同的招生考试和录取办法,如上海等地一直实行先填报志愿后考试,也有些省市则实行先参加高考后填报志愿。录取时按考生填写的志愿从高分到低分依次投档,第一个学校不录取投入第二个学校,第一档不录取投入第二档……后来这种依次投档录取办法受到质疑,认为有许多高分考生不能  相似文献   

13.
一、关于大学自主招生面试近年来,大学自主招生考试都增加了面试环节,并加大了面试占考试总分的权重,面试对于考生的录取会有较大的影响,甚至直接决定了考生能否录取。因此,加强对面试方面应考技巧的准备也是非常有必要的。面试时一般有5位考宫,考生需要回答的问题可能由抽签方式获得,也可能由考官直接提出,考生限时回  相似文献   

14.
考生要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高考分数自然是关键之一,而志愿填报恰当与否, 也是影响其录取的一个重要因素。每年,都会有很多考生因志愿填报失误而与大学 擦肩而过。其原因何在,又如何避免?这些都是考生在志愿填报前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每年都有许多分数相对低一些的考生迫切希望被大学录取,但是因为分数偏低,往往与大学失之交臂。他们不明白:为什么有些同学分数跟他们相当甚至比他们还要低一些。但能被大学录取,而自己却落榜了?  相似文献   

16.
传真回复     
来件:我是文科生,可以考体育生吗?录取标准是怎样的?回复:文科生可以报考体育专业。录取标准由录取学校定。来件:军校会录取第二志愿的考生吗?报考军校落榜会影响报考其他学校吗?回复:军校可以录取第二志愿考生,但由于报考军校竞争激烈,一般第一志愿都能够录满,第二志愿录取的可能性不大。军校属于提前录取院校,与武警院校、公安院校、艺术类院校和体育类院校等,是在大规模招生之前进行录取。所以你完全可以先填报军校,没有录上也不影响你报考其他学校。来件:前一段时间有的大学说特长生可优惠50分,教育部又规定最多只能优惠20分,这是怎么回…  相似文献   

17.
专业是考生志愿最终落脚之处,倍受考生和家长关注。然而,对专业的过多要求而导致不能被录取或降低批次录取的情况频频发生,甚至有的考生因不是被自己感兴趣专业录取就放弃大学。本期,我们邀请上海三所高校招办负责人,结合学校的专业培养模式来告诉考生:进校后仍有转专业的机会,莫在志愿填报时,因只填一个专业影响自己的录取。针对专业选择...  相似文献   

18.
招考信箱     
正问:我是一名2014年被高校录取的高考学生,如果不去学校报到,请问我的电子档案和纸介质档案如何处理?答:在每年的招生录取工作结束后,有部分考生由于认为录取结果不理想,或者家庭出现变故等因素,不报到上学,那么这部分考生的电子档案和纸介质档案如何处理呢?河北省2014年高考考生被录取后,其电子档案由录取高校下载保存,纸介质档案由考生携带录取通知书和准考证去县区招办领取后自带入学。如果考生被高校录取后不报到入学,其电子档案  相似文献   

19.
填报好高考志愿,争取最佳录取机会,提高志愿“命中率”,升入理想的大学,是众多考生和家长共同的愿望.据统计,重点大学第一志愿的录取比例占被录取考生的95%以上,一般院校第一志愿的录取比例占被录取考生的80%左右,而且多数高校的招生章程规定,第一志愿考生如果满足招生计划,就不招收非第一志愿考生了.由此可见,第一志愿的填报十分关键.那么,如何科学、合理地选择第一志愿呢?我们认为,需要科学地运用相关资料,做到知己知彼,争取选准选好,尽量避免“眼高手低”和“高分低就”现象的出现.  相似文献   

20.
徐贲 《语文新圃》2008,(8):17-18
又到了大学录取新生的季节.国内的朋友问我.美国也有破格录取吗,是怎么回事?说起大学破格录取,许多人想到的是特别优秀的学生被顶尖学校录取.其实,那是"超格"录取,不是"破格"录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