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现代教育的今天,面对新课标的提出、教学新理念的推广,有改革意识的教师需要进行各种教师培训,树立先进的、跟上时代发展的教育教学观。新课程改革,最重要的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的年龄及地域差别,教师真正有改变自我教学观的意识,从教学行为上给学生提供适合其发展的教学活动,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充分学习活动的机会,引导他们在课堂学习与交流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并从中真正理解掌握数学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领会数学思想和方法,进而获得广泛的学习活动经验。根据新的课程标准的理念要求,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就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浅谈一些认识和做法。  相似文献   

2.
数学教育的核心是培养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开展说题活动,是学生进行研究牲学习和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的有效途径,能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交流意识、合作精神、全面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和数学实践能力.1 问题的提出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数学教育研究呈现出空前繁荣景象.“数学教育的核心是培养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但怎样开展科学有效的解题教学,提高中学生的解题能力,仍是当前未解决好的课题.因  相似文献   

3.
数学教学是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相互沟通的过程,这种沟通就是指数学信息的接受、加工、传递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师生之间的数学交流和信息的转换,离开了学生的参与,整个过程就难以畅通。建构主义学习观把数学学习看成是在每个学生不同的数学世界里,通过自身的内化、重组、操作和交流主动进行建构的过程,这就表明了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建构主义学习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思想,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中,初中数学教师要加强教学交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给学生展示充分多的学习数学活动的机会,实现学生在数学自主性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全面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优化数学学习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教师要充分发挥引领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数学教育教学工作者要从认知角度出发,实现数学学习活动的质量提升,并重视学生的感知、注意、记忆、理解能力的提升,重视反复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教育并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性学习,提高自由思考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教师的数学观角度谈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教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数学应用意识教学应贯彻教学的一般要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数学应用意识;重视课堂教学,逐步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通过"数学建模"活动,增强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新课程下,不仅要从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学生观、育人观做起,更要努力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应以让每个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过程,采用学生喜欢的多种学习方式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数学阅读是学生进行数学自主学习的主要形式,自主学习能力的核心是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7.
胡华春 《生活教育》2011,(14):60-6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建构主义教学观主张"学生在做中学习"。陶行知和杜威也都提出"做中学、教学做合一"的理念。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创设并开展操作活动,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动脑、动眼、动口、动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研究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应改变自身科学观和教学观,重新认识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积极参与创新活动,发展思维的创造性,同时再现数学"脚手架",重视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自觉意识和认知能力,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创造性个性品质.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树立正确的数学教学观,掌握合理的数学教学策略是进行数学课程改革、搞好数学教学的根本保证.为了使数学教学高效进行,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机会,让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  相似文献   

10.
初中数学活动可以开展多项活动,比如创建活动小组,开展专题讲座和实践活动,但是也要注意教师引导、学生为主导并结合教材的开展.在教学中需要向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活动课,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思考、探索和交流.数学活动的开展是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的,数学活动课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和培养实践能力的课程.数学活动课的开展可以培养学生数学的实践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1.
数学观研究综述   总被引:58,自引:15,他引:58  
学生对“数学是什么”的认知直接影响他们学习数学和解数学题的方式,教师对“数学是什么”和“数学是如何习得”的认知也影响着数学的教学和数学课堂经验空间的塑造,要在学生接触的数学题中引入变化,利用改变学生的经验空间去改变他们的数学观和问题解决。通过学生数学经验空间的拓宽,使学生有更宽广的数学观,有更具弹性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技巧。  相似文献   

12.
刘燚 《数学教育学报》2012,(3):95-97,102
知识是数学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一个重要维度,社会发展和教育变革对数学教师的知识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知识结构是指教师为了胜任教育教学工作,所具备的知识类型、成分及其比例关系,其研究目的在于寻求教师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知识基础".数学教师的知识结构主要应包括:取得教师资格应必备的基础性知识、得以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支撑性知识、促进数学教师有效教学的完善性知识.  相似文献   

13.
童佳 《天津教育》2021,(3):101-102
新课改要求教师摒弃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观念。整合教材资源,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成了教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数学教材与信息技术整合、数学教材与游戏整合、从生活中挖掘数学教材资源三个方面,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材资源整合问题。  相似文献   

14.
孙常廉 《台州学院学报》2006,28(6):74-75,86
中学数学教师职后教育应注意到数学专业的发展,发展数学教师对数学的认识与理解,发展数学教师将高观点运用于初等数学的能力,发展数学教师的数学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改革使教师教学发生巨大变化。为了解新课程实施以来数学教师的发展情形,结合课堂观察和访谈,对数学教师进行调查分析,主要分析新课程实施后教师哪些变化最明显、什么特征的教师发展最好和遇到哪些主要阻碍等,研究表明,教师的新课程教育理念、新课程教学实践、数学素养均得到发展,教学开放性进一步凸显,教师创生教材的能力得到加强,教师教学观、教育观和学生观得到改进,教学评价更趋科学、教育研究能力有所提高等,但不同教师呈现不同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6.
张翼 《天津教育》2021,(3):14-15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新课改的政策充分落实到教学中,这样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也能有效改善课堂学习氛围。而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构建更加高效的课堂,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师不断思考的问题。本文将阐述小学数学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构建,希望能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数学教学的发展。数学教师要与时俱进树立新的数学教学观念,在充分把握数学教学要求和学生学习需求的基础上,对数学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改革,有针对性地将微课融入数学课堂教学的每个阶段,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精英数学”和“大众数学”不是两种完全对立的数学观,它们只是强调的侧重点不相同,一个完整的数学教学观应该在两者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形式数学”是对“生活数学”的超越,因此,对于一个发展中的学生而言,他学习数学的“生活经验”应该越来越抽象。“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都可能是有意义的学习,教师应该根据知识的类型、学生的发展水平综合考虑选择何种数学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9.
寓"理解"于数学概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学概念理解是对数学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全面性把握,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数学概念内涵理解的多样性,数学概念外延理解的丰富性,数学概念表述理解的抽象性,数学概念符号理解的系统性,数学概念应用理解的多变性,数学概念定义理解的逻辑性.根据不同特点的数学概念所对应的理解过程和方式可将数学概念分为叙实式数学概念、推理式数学概念、变化式数学概念和借鉴式数学概念4种类型.  相似文献   

20.
Trainee teachers, new and non-specialist teachers of elementary mathematics have a tendency to avoid thought about reasons in mathematics. Instead, they tend to favour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ational skill through the rote application of procedures, routines and algorithms. Could elementary mathematics textbooks serve as models of practice and support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hese teachers? Eighteen such textbooks for use by 7 to 11-year-old children in England were examined for their potential to help teachers attend to reasons. It was found that they were unlikely to point teachers towards reasons for patterns and procedures. Although some had the potential to help in introducing and structuring a lesson, they were unlikely to induce the teacher to address matters of understanding in their discourse. Their implicit message tended to be that mathematics education is about computational skill development through routines, algorithms and pract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