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社会需求的差异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果显示:社区体育指导、体育产业经营开发及休闲体育等是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的对口领域,这些领域用人单位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社会需求方面存在偏差,课程设置体系与市场需求的人才类型不匹配,社会实践资源较少,不能为学生适应社会需求打下良好基础,从而导致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脱节。  相似文献   

2.
从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根据现阶段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提出在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实施"3+1"教育模式,以优化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加强社会体育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增强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竞争力,从而提高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实效性,满足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社会体育专业人才需求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内蒙古自治区社会体育专业人才供需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社会体育专业人才需求呈现供不应求态势,特别是高质量的体育产业人才、运动技能指导类人才缺口较大;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错位、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不规范、无岗无酬、学生就业观念不清晰等是影响供需失衡的主要原因。高校应主动顺应市场需求,制定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李炜 《体育师友》2016,(6):72-73
以文献资料法和调查访谈法,探索广州大学松田学院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结果显示:松田学院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紧紧贴合市场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需要,并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实习、实践环节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改革成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供并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既满足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满足了学生就业的需求,两者紧密贴合实现双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从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置等方面阐述了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提出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转型期"的湖南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市场和岗位需求状况以及湖南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调查、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转型期"湖南社会体育产业迅速发展和健身需求不断增加,为社会体育专业人才提供了广阔就业空间。但目前湖南大多数高等院校社会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有待于改革与创新。只有以市场为导向,与社会需求接轨,才能在服务于社会中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相似文献   

7.
21世纪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素质结构及培养模式构建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 对21世纪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素质结构及培养模式构建进行探讨, 结果认为, 面向21世纪社会体育有其广阔的发民空间并表现出新的特征; 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体育专业人才, 首先要转变旧的体育教育观念, 根据社会与市场的需求, 设计新型的具有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人才模式; 在此基础上, 建构专业人才的课程体系及其知识结构, 同时探索开放式的办学途径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结构。  相似文献   

8.
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广州体育学院为个案,从专业建设和发展思路、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实践环节教学和专业特色等方面对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问题进行了思考。认为:专业建设和发展首先要确定专业的定位问题,专业定位要适应社会需求、依托学校特色、以生为本。大学要培养的是社会需要的人才,社会的未来发展是人才培养的基点,休闲体育专业应努力构建“宽专业、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理论知识,具有较强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外向型、复合型、应用型专业人才。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侧重于实践性和应用性,以能力为基础,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设置课程,组织教学内容。休闲体育专业特色可概括为面向未来,引领发展,服务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休闲体育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调查和逻辑推理等方法,总结了当前我国社会体育专业在办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武汉市城市经济和文化发展对体育人才的需求,结合江汉大学办学优势和人才培养特点,提出了本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培养模式等方面的特色化定位。  相似文献   

10.
试论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面向21世纪社会体育有其广阔的发展空间并表现出新的特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体育专业人才。首先要转变旧的体育教育观念,根据社会与市场的需求,设计新型的具有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人才模式,在此基础上,建构专业人才的课程体系及其知识结构,同时探索开放式的办学途径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结构。  相似文献   

11.
Within the professional football industry one of the most prominent ways to address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s through a social partnership involving a range of organizations such as a Community Sports Trust (CST), a professional football club, business organizations and local authorities. These partnerships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delivery of community initiatives around a range of social issues. This article seeks to understand the managerial aspects of this type of social partnership, and in particular the objectives and motivations for partnering, by drawing on three analytical platforms that take into account how differences between sectors affect social partnerships. Based on a series of interviews, it is shown that organizations get involved in social partnerships for different reasons and perceive the partnerships in different ways; that from an individual organizational perspective it is difficult to perceive a social partnership entirely in the context of one of the theoretical platforms; and that despite what would appear to be a strong sense of homogenization of organizational form across the sector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social partnerships. The article concludes by arguing that further research is needed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social partnerships.  相似文献   

12.
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体育专业是我国高等教育主动适应健身市场对体育专业人才需求而设置的新兴体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是指为社会体育专业学生构建的一种适应社会本职工作能力需要的实践教育培养方案.在对当前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与国内外相关院校实践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ort and social capital by reporting on research that examined the social provisions of individuals’ involvement in sport and non-sport community organisations. Data were collected on levels of involvement in community sport and other third sector organisations, selected demographic variables, and a measure of social support using the Social Provisions Scale (Cutrona, 1984, Cutrona, 1986, Cutrona and Russell, 1987). The findings support the contention that social support developed through involvement in sport organisations is stronger than that developed through involvement in non-sport community organisations, but reveal that differences in the type, tenure and intensity of involvement in sport organisations had no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strength of support developed.  相似文献   

14.
周进国 《体育学刊》2007,14(1):138-140
在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和社会分层客观存在。各阶层在体育人口的数量、参与体育活动的内容以及参与体育活动的场所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性的差异,称之为“体育分层”。对社会分层与参与体育关系的思考,不仅有助于挖掘不平等体育分层现象的根源、缩小各阶层在参与体育活动方面的差距,而且有利于体育人口的增长、体育大众化的推进以及体育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与社会需求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对我国现有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及社会对社会体育人才需求等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目前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与社会需求脱节,使该专业的课程方案设计不够合理,以及就业方向不够明确,导致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形势较不乐观。因此提出社会体育专业应根据社会需求,把培养目标定位于为社会培养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技能指导型”高级专门人才,以便更好地为全民健身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16.
社会转型期间我国各阶层之间存在的不同程度的体育利益矛盾冲突,主要有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矛盾、奢侈体育与普通体育矛盾、健全民众与肢障民众体育矛盾这三种表现形式.运用文献调查和逻辑推理等方法,对当前我国体育利益矛盾作深入分析,提出了完善体育利益表达机制,强化体育利益协调和体育利益保障机制等缓解体育利益矛盾冲突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7.
中国残疾人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存在着社会排斥和社会责任二者的博弈,制度排斥、资源配置排斥和认知排斥是当前残疾人群众体育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为使广大残疾人更健康地生活、更快地康复、更顺利地融入社会生活,社会各界应对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发展负有更深层次的社会责任.政府的引导和监督是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的制度保证;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是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的物质保证;树立新型的残疾人观是残痰人体育事业发展的价值观念保证.  相似文献   

18.
体育社会科学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体育社会科学的发展及其列入国家社会科学一级学科的缘由,阐明了体育社会科学列入国家社会科学一级学科后所取得的成效和有效进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申报的规律与要求。拟申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的人员应做好体育社会科学课题的选择与设计工作,把握好课题研究的5个环节。  相似文献   

19.
运动员作为一个特殊社会群体,其社会影响正日益扩大,成为社会公众和传媒的聚焦点。重视和加强对运动员社会行为的研究,是新时期对运动队伍管理的需要,也是全方位开发运动员竞技潜能的需要,更是促进运动员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对运动员社会行为的研究,可从运动员个体、运动团队和运动员群体三个层次上进行定性或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20.
残疾人体育与社会公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残疾人体育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因此,应按正常化的原则消除对残疾人的社会排斥,树立新的残疾人体育观,维护残疾人体育参与的公平。具体包括残疾人无障碍环境、平等的训练和比赛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