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口语交际是一项与识字写字、阅读、习作、综合性学习具有同等地位的教学内容。口语交际的过程是听说双方互动的过程。要让学生真正地进入到这一互动的过程,教师须立足教材,通过口语交际话题的寻找,来拓宽学生的思路,激活他们的思维,充分打开他们的“话匣子”,让他们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有话会说。  相似文献   

2.
打开电视机,“对话”“实话实说”“艺术人生”等谈话类节目频频出现,主持人、嘉宾和现场观众围绕着话题发表着自己的意见,彼此交换思想、交流情感,在碰撞中产生火花,在畅谈中达成共识,相互间由陌生变得熟悉。与此相似,我们的口语交际课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互动,在听说之间形成面对面的交流。因此,互动是口语交际教学成功的关键。要实现口语交际的有效互动,笔者认为须从以下方面入手:一、选择交际话题,拓展互动空间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口语交际的话题就是交流沟通的议题。交际双方要实现有效沟通,话题是重要前提。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话不投…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是听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因此,教学时教师必须从学生的生活素材中去寻找交际的话题,灵活使用教材,努力实现话题与学生的零距离,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具体做法是: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让生活成为口语交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口语交际的教材只是提供了一个话题,这一话题有的学生有话可说,有的学生无从说起,教学活动就无法开展…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Sacks等的相关理论为指导,分析口头交际中话轮转换模式及其特点,研究结果认为学习者不仅要掌握交际的语言形式还应掌握语言的交际功能,特别是话轮转换的功能,以及怎样才能进行顺利自然的话轮转换。此结论对大学外语口语教学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一、利用教材,上好口语交际课"口语交际"训练的主要途径是课堂,训练的主要素材来源于教材。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口语交际训练资源,教师应该明确把握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针对口语交际教学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活动方式,扎实开展口语交际教学活动,让学生想说、敢说、会说、乐说,逐步提高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想说";营造民主平等的交流平台,让学生"敢说";教给基本的交际方  相似文献   

6.
周海燕 《现代语文》2009,(10):71-74
在谈话中,话题会随着事件的发展、谈话者思维的变化及兴趣所在而发生转换,既有随意性的一面,又有刻意性的一面。前者是会话活动的特点,而后者是为了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本文借助于顺应理论以及话轮转换,着重探讨了在实现这一交际策略的过程中,谈话者是怎样借助各种各样的语言结构来对语言进行调控的。大量语料事实表明对语言进行调控的方式也正体现了语言的协商性。  相似文献   

7.
统编教材注重口语交际教学。以第一学段口语交际为例,浅析教材特点,以便提升口语交际教学实效,为助力学生"口若悬河"奠定基础。具体特点为在话题上,向生活化"转变";在目标上,向梯度化"转变";在素养上,向习惯化"转变"。  相似文献   

8.
中学阶段的英语教学,应将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作为最终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设计交际话题,创设交际情境,铺设交际路径,积极引导学生"敢"说、"会"说、"多"说,走出"哑巴英语"的困境,推动英语教学实现口语交际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有人简单的将低年级"口语交际"理解为新程改革前的"听话、说话"的合二为一,其实并没有真正理解"口语交际"。顾名思义,"口语交际"强调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而不简单地是一个说一个听。它更加强调实践功能,突出了综合性和情感性特点,是生活实践中进行人际交往的综合运用。那么,如何在低年级课堂上进行口语交际教学呢?笔者以为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一是创设交际情境,激发学生交际兴趣,让学生有话可说;二是做好示范引导,教给方法,先扶后放,让学生有话能说;三是要尽可能多地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进行交际训练,让学生有话会说。  相似文献   

10.
去年参加深圳市龙岗区口语交际课比赛,为选取话题大伤脑筋。首先,教材中的话题大多适合培养说的能力,但与日常口语交际内容相差甚远。其次,按照赛课的标准,口语交际课最起码应能唤起学生的表达欲望,让交际热热闹闹。什么样的话题才能既贴近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又能达到训练的目的呢?同事也帮着出谋划策,最后议定以“赞美”为题。  相似文献   

11.
聋校学生的书面语言能力主要通过语文课的教学获得。然而 ,经过多年语文课的学习 ,很多聋校学生的书面语言能力仍然很低下 ,成为提高文化知识的一大障碍。其根本原因在于 ,聋校的语文课基本上是参照普通中小学的语文课经过一定调整而来 ,但普通中小学学生是在已经获得了基本的口语能力之后开始语文课的学习。由于聋生缺乏相应的口语基础 ,现行语文课的教学并不能保证根本改变聋生书面语言水平低下的状况。发展聋生基本的语言能力应该通过语言课。在开始语文课的教学之前先开设语言课是解决问题的途径。语言课与语文课具有不同的性质和任务。语言课应选择适合自身任务的教学内容 ,并遵循适合聋校学生语言发展规律的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12.
口语表达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是应用最广泛的交际方式。师范学校应重视对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在对学生进行口语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语文教师担负着不可推委的责任,语文教师不仅要自己能说会道,而且还要培养学生能讲会说,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过程中,语文教师首先应端正认识,其次要作示范,其三要提供方法,只有这样,对学生的口语训练才会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13.
分析当前对外汉语口语课所肩负的任务,以及其中所存在的问题。某些口语课依然存在以讲授语言点为重点,而不是侧重语言技能的训练。教学进度与练习时间冲突。在语言环境不够真实的情况下,教学方法又太过传统。在教学实践中,各任课教师集体备课,协调词汇语法教学任务。以及走出课堂,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语言环境等方法对提高口语课的实效都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4.
语调偏误是高级水平留学生存在的最明显的语音缺陷,是他们亟需解决的语音问题。通过对高级水平留学生在朗读口语教材时所出现的语调偏误进行类型归类和原因分析,可以看到,对汉语语调规律的模糊了解及教学方法的处理不当是偏误出现的主要原因,教学中应采取相应的对策,以提高对外汉语中语调教学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5.
口头输出是语言输出的一种重要形式.文章通过问卷测试调查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口头输出学习策略使用的基本情况,了解不同汉语口语水平和不同层次班级学生在汉语口头输出学习策略使用上的差异,进而揭示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口语技能方面的习得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汉语口头输出技能教学对策,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汉语口头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6.
针对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讨论,探索一些比较适合零起点留学生的口语教学方法、途径。以提高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效果和学生实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Speaking and thinking are a set duel in the performance of oral language.The ability of English thinking is one of the essential elements,as pronunciation and grammar,influencing the flow of speech.In actual oral class practice,students should be trained to think in English before speaking in English,without which,the language monster Chinglish(the compounding of Chinese and English) is produced.In this essay,a new practical method of training English language thinking with the use of tongue twisters is discussed and analyzed so that students can have an improved way to practice their oral English.  相似文献   

18.
自我修正是二语习得口语表达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语言监控过程的显性表现。本文在现有自我修正理论的基础上,根据留学生口语考试录音,分析了高年级留学生在汉语口语表达过程中进行自我修正的模式和特点。研究表明,留学生汉语口语表达中自我修正出现频率较高,共有四种类型的自我修正,不同类型的自我修正出现频率存在较大差异。这反映了留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监控意识和监控能力,具备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体现了留学生重语言形式、轻交际内容等倾向,其整体的口头表达能力较薄弱。为此,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9.
口语交际是每个社会人适应生存的最基本的能力之一,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版《语文课程标准》增加了对口语交际教学的建议和要求,加强了口语交际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如何进一步贯彻新版课标的精神,需要从口语交际的教学情境、教学途径以及有效的教学评价等方面作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比了留学生真实口语和本族语者口语中汉语介词的使用状况,发现除“把”以外留学生口语中使用的高频介词与本族语者比较一致,但介词种类总数不及本族语者丰富。另外,留学生口语中介词的后接成分以单纯成分为主。文章以言语生成理论中的“利己性”假说为基础,具体分析了频率、组块效应以及编码复杂度对留学生口语中介词使用特点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