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视野融合”是西方阐释学、接受美学中的一个概念。它是指文本世界与读者世界在沟通、对话、交流中展开视野间的交汇。视野 ,英文是Horizon ,原义为“地平线” ,视野的融合就是由两条地平线相交形成另一方无限广阔的天地。一条地平线由文本世界向外开放 ,另一条地平线由读者的解读视野向作品延展。二者的交汇之处 ,生成了异于前二者的第三世界 :意义世界。“视野融合”理论对高考作文颇具启示意义。笔者浏览且分析了近几年的大批高考高分、满分作文 ,发现其中一半以上的创构是汲取中外经典文化的养分 ,以历史事件、名人或其他人文景观为题材…  相似文献   

2.
解读文本的最佳效应建构在文本的召唤结构与读者的期待视野双向契合的深度与广度之中,即视界融合之中。文本解读是指读者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它是一种读者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或者说是读者的观点与文本的观点进行碰撞、融合的过程。有效的文本解读在本质上是一个求善的过程,读者通过文本解读,发掘隐含于文本深处的伦理意义上的人性美和人文精神,使自身的知识、修养、境界得到丰富和提高,达到人格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3.
阅读期待视野理论认为,读者总带着一种期待心理来解读文本。只有当文本符合读者的期待视野且能开拓读者认知接受视域,才能将蕴藏在文本中的作者的“初始视野”和对文本进行解读的读者的“现今视野”交融在一起,达到“视野融合”,使得读者从文本中领悟出作者、编者的真正意图来。因此,从“阅读期待视野理论”的视角分析阅读期待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意义与功用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根据交互作用语言教学阅读理论,“文字含义并不是仅仅存在于文本中的符号,被动地等待读者吸收。阅读者必须积极投入其中,努力挖掘它的含义。”在阅读过程中,语言材料和读者是交互作用的。文字含义既不存在于语篇(text)之中,也不存在于读者之内,而产生于两者相互作用之中。在英语阅读过程中,存在着若干变量(varianes),并对阅读理解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期待视野”是接受美学的核心概念,影响着读者对文本的理解和鹇释,决定了译文的实际效果。读者的“期待视野”被文本融合的程度越高,评价就越高;否则,就不会获得读者的认可。在商务文本翻译的活动中只有充分考虑目的语读者的语言习惯、文化心理、审芙情趣等诸多因素,译者才能实现译文和目的语读者之间的视野融合。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交互作用语言教学"理论应用于外语阅读教学,对我们颇具启迪意义.根据交互作用阅读理论,"文字含义并不是仅仅存在于文本中的符号,被动地等待读者吸收.阅读者必须积极投入其中,努力挖掘它的含义."在阅读过程中,语言材料和读者是交互作用的.文字含义既不存在于语篇(text)之中,也不存在于读者之内,它产生于两者相互作用之中.在英语阅读过程中,存在着若干变量,这些变量无疑都会对阅读理解产生影响.本文旨在探讨英语阅读中的诸变量及它们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所追求的是一种平等、民主的主体间性师生关系,对话语境下文本解读活动中的寻求理解与自我理解,读者与作者实现尽可能多的视野融合,以及在历史文本中还原作者的体验等,使语言和理解行为获得了新的意义生长点,多元视野下历史主体的"不在场"与文本"在场"的融合使得意想不到的意义关系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8.
期待视野是接受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主要是指由读者原先的各种经验、趣味、素养、理想等所形成的对文学作品的一种欣赏要求和欣赏水平。在具体阅读中,这种欣赏要求和欣赏水平常表现为一种潜在的审美期待。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姚斯认为,期待视野是读者对作品的某种“先入之见”,即阅读前已经存在的意向。这种意向决定了读者对所读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取舍标准,也决定了读者对作品的基本态度与评价。只有读者的期待视野和文学文本相融合,才谈得上接受和理解。而读者的期待视野又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不同的读者因为生活的和文学的期待视野不同,必然…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传统(尤其指本世纪初新课程改革之前)的语文阅读教学.多是在主客体观上进行的经验与被经验.利用与被利用.分析与被分析的“我——它”关系中进行的。文本是被动的客体.其意义随作家创作的完成而固定存在.待读者阅读后去找寻、印证。于是便有了阅读教学中对文本之解读千人一面、万人一腔的要求,稍偏本意的新解皆被否定.无辩解机缘。  相似文献   

10.
黄芳 《广西教育》2013,(41):39-40
阅读期待视野理论认为,读者总是带着一种期待心理来解读文本。只有当文本符合读者的期待视野,且能开拓读者的认知视域,才能将蕴藏在文本中作者的“初始视野”和对文本进行解读的读者的“现今视野”交融在一起,达到“视野融合”,使读者从中领悟意想不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接受美学的一条重要原则即是“视野融合”,只有读者的期待视野与文本相融合,才能谈得到接受和理解。而这里所说的期待视野也就是指读者为阅读活动所做的一种基本准备,它包括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同时也包括人们的直觉能力和接受水平等等。  相似文献   

12.
<正>德国文艺学专家姚斯提出接受美学的概念,认为作品在读者没有阅读之前只是半成品。他认为文本和作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文本是作者创作的作品的自在状态,它独立于接受主体之外,不依赖接受主体的审美经验而存在,但是作品则并非孤立的存在,而是融合了审美主体体验、情感和审美趣味的审美对象,是被读者感知过、再创造过的文本。阅读者是接受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时候也要结合接受美学理论,关注学  相似文献   

13.
文本解读是指课堂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感知、理解、评价、创获文本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师生通过阅读文本与作者及作者笔下的人、事、景、物进行心灵对话。本文中的文本基本解读是指准确读懂文本的信息。包括:思想情感——准确理解隐藏于文本内容之中的思想,包括作者和文本本身具有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语言内容——准确了解文本所表现的客观事物。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哈姆雷特不会变成  相似文献   

14.
文本是意义有待确定、有待实现的对话构成品,它在理解中存在。文本的语言并不是对实物的模仿,而是对观念的唤起。它指向一个虚构世界,这个世界只存在于读者的想象之中。读者的想象既是对文本语言的应答,也是在充实这个文本。由于语言的非周全性和文学描写的非实在性,文本还只是个框架。这个框架为读者的想象框定了范围也为它留出了充分的空间,在艺术理论上一般称之为空白。阅读就是不断地沿着框架去填补空白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文本是意义有待确定、有待实现的对话构成品,它在理解中存在。文本的语言并不是对实物的模仿,而是对观念的唤起。它指向一个虚构世界,这个世界只存在于读者的想象之中。读者的想象既是对文本语言的应答,也是在充实这个文本。由于语言的非周全性和文学描写的非实在性,文本还只是个框架。这个框架为读者的想象框定了范围也为它留出了充分的空间,在艺术理论上一般称之为空白。阅读就是不断地沿着框架去填补空白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教师教育中的理解与视域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教育的意义不在其所传播的话语中,也不存在于教师身上,它存在于教师与其他教育者的视域融合之中。在教师教育中,教师与教育知识都是处于历史之中,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教育知识的增长变化一起构成一种内在的相互作用,在这种相互作用中教师与教育知识构成一个统一体,构成一种运动关系的效果历史。任何教育知识的理解与接纳都是教师运用自己的语言的自我理解与接纳。他们的视野与教师教育的课程安排间的融合与抗拒,推进了教师理解的创造性发展。视域融合并不完全是一种"共享"、共识,它一直包含着一种深刻地质疑与批判。  相似文献   

17.
文本意义的生成是阅读教学的关键环节,当代诠释学将文本意艾的生成看成是一个读者与作者、读者与文本等诸多要素"视域融合"的过程,这个过程便是文本意义生成的过程,也是阅读教学的中心环节,把握这一过程的特点和规律,无疑对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提升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本是意义有待确定、有待实现的对话构成品,它在理解中存在.文本的语言并不是对实物的模仿m而是对观念的唤起.它指向一个虚构世界,这个世界只存在于读者的想象之中.读者的想象既是对文本语言的应答,也是在充实这个文本.由于语言的非周全性和文学描写的非实在性,文本还只是个框架.这个框架为读者的想象框定了范围也为它留出了充分的空间,在艺术理论上一般称之为空白.阅读就是不断地沿着框架去填补空白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正文本阅读是读者与作者以文本为平台的对话与交流,文本的意义是随这一对话品质的不同而释放不同内涵的。读者有立足文本意义、融入个体的文化背景、生命体验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的权力,文本有作者在特定的情境中创作的必须被尊重的本意,它蕴涵着作者特定的认识、思想、情感,体现着作者特定的价值追求和审美情趣,甚至是偶  相似文献   

20.
接受美学认为 ,作家完成的文本还只是一堆印刷符号 ,它是一个多层面的未完成的图式结构 ,有着不确定性。文本意义的实现必须靠读者通过阅读对它具体化 ,以读者自己的感觉和经验去填充文本描写的空白处 ,把作品结构组织起来 ,从而使文本的不确定性得以消除 ,这才有可能达到阅读的目的。它认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存在于从创作活动到阅读活动的全过程 ,存在于从作家→作品→读者这个动态流程之中。我们把接受美学应用于阅读教学中 ,就会发现 ,阅读活动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寻求理解和自我理解的活动 ,是读者 (学生 )与作品(课文 )的对话和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