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的鲜明特点决定了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基于全媒体时代带给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和机遇,分析了全媒体视野下的研究生群体特征,并以北京理工大学为例,介绍以“五微一体”打造“互联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的实践成果,进而从推动载体创新、强化内容创新、提升研究生媒介素养、加强网络育人队伍建设等方面出发,提出了“全媒体”时代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2.
心理健康教育是研究生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之一。然而随着时代发展变革,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渐不适应时代的需求。"三全育人"是指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为指导,全面、系统、整体构建的育人体系。本文在"三全育人"视域下分析了当代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特点,以及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并探讨了如何促进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对全面提升研究生素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教育部出台相关文件,要求将心理育人纳入高校“十大”育人体系。在心理育人背景下,如何建构“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以及在该体系下建设与管理心理中心的软硬件,为高校深入推进心理育人,做好心理健康服务工作,营造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促进大学生协调、平衡、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服务不平衡、认知不充分、预防不到位等问题。建设基于“五位一体”的心理育人机制的必要性体现在它既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必要保障,也是综合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石,更是对社会发展需求的有力响应。基于“五位一体”的心理育人机制实现路径包括:在教育教学层面全面培养,铸就心理健康的牢固根基;在实践活动层面开拓心智,助力学生心理的多维成长;在咨询服务层面呵护心灵,筑牢心理健康的坚实堡垒;在预防干预层面防微杜渐,守好心理健康的护城河;从平台保障层面高效支持,贯通心理育人的关键桥梁。  相似文献   

5.
<正>在全面推进育人改革、落实“五育并举”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扮演着“浸润”的角色,只有以“育人”为根基,以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培养为抓手,才能够让心理健康课程落地扎根,与“五育”有机结合。顾明远先生说过,教师的本职工作,就是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心理课的课堂,正是知识与育人的完美体现,工作十年,我见证着心理课从几乎为“零”到“全面普及”,  相似文献   

6.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三全育人”的一项重要内涵,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三全育人”的视域下探索“知遇相伴·五育护航”的育心润德心理育人模式,创建“知遇心港”心理服务品牌,广泛提升“阳光铺洒”育心传播效应,旨在解决高职院校心理育人的困境,创新心理育人工作路径,增强立德树人润德实效。  相似文献   

7.
课堂教学是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主渠道,而畅通主渠道的关键是创新教学模式。在此背景下,构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3+5模式”,厘清其构成维度及内涵,阐述其必要性和现实条件,明确需注意的关键问题,才能稳步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进而完成心理育人、课程思政任务,践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在立德树人过程中的使命。  相似文献   

8.
文章首先阐述了研究生群体的特点,然后从参与主体各司其职、教育力量不足且分散、关注时间和维度有限三个方面分析了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最后论述了“三全育人”理念下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的心理育人工作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高职院校开始探索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心理育人模式。通过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职业发展和社会责任感,高职院校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成长,为社会培养更多有能力、有担当的应用型人才。从高职院校心理育人模式下“三全育人”的内涵以及现实意义出发,对其构建原则以及构建措施进行分析,以期能对高职院校心理育人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党和政府从国家战略层面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各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很大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对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对厦门大学“一站式”学生社区心理育人工作的实践研究,提出以“一站式”学生社区为重要阵地,通过完善机制、队伍建设、氛围营造、个性服务等策略构建“联动-双向”的新时代高校心理育人精细化服务体系,为学生提供具有针对性的精细化、多样化、定制化的心理服务,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必修课,旨在传授心理健康方法、消除心理困惑,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承受挫折、心理调适的能力。在“互联网+”时空场域下,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要善于借助信息技术,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增强教学效果。通过梳理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弊端,探索“互联网+”时代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创新,以引导大学生形成积极心理品质,实现“一技之长+综合素质”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2.
后疫情时代研究生就业面临经济衰退导致就业市场劳动力供需关系失衡,研究生海外留学及签证受阻加大国内就业竞争力度,研究生求职定位缺乏适应性调整等问题。高校研究生就业工作要开拓思路,构建就业工作“三全育人”机制。高校应全员调动,完善研究生就业工作全员育人机制;全程跟进,强化研究生就业工作全过程育人机制;全面展开,协调研究生全方位育人机制,全面促进研究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3.
班主任工作先育人,后教书。笔者从班主任工作30余年中摸索到一个“检”字,经多年“临床”实验,确实收到良好“疗效”。如1995年我班高中三年,一年上一个台阶:高一被评为县“先进团支部”、高二被评为“上海市先进班级集体”、高三经高考验收全班61位学生个个进大学深造。这3年巧用“检”字给我丰厚的回报。一、学生自检。即学生自我检查,这是以不挫伤学生自尊心为前提的自我教育方法自检后如有“违法”或“违反”事,就从六种自惩中自选一种补过:1.为他人、为班、为校做一件好事以补偿歉疚心理;2.对当天“违法”行为作个小结;3.在“心理病历卡”上写出当天的心理状态;4.  相似文献   

14.
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受到越来越多教育者的关注,在实践中如何较好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我认为,可以借鉴一下“零距离”的服务原则。“零距离”一词源自现代企业用语,一般为“零距离”服务,是指“我和你没有距离,成为一体”。意思是说买方和卖方、产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在利益上是一致的,在情感上是融洽的,没有距离。如果把这一思想借用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做。创设学校硬条件的“零距离”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范化,其中重要工作之一就是要建立起标准化的心理辅导机构即心理辅导室,也称为心理教育室,这是…  相似文献   

15.
肖芬 《广西教育》2023,(3):63-65
本文分析“三全育人”理念融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认为“三全育人”理念可切实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并从全员育人、优化机制、多方协同三方面总结“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化路径:全员育人,形成有效育人合力;全过程育人,切实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效;全方位育人,共建心理健康教育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6.
<正>北京市京源学校小学部始建于1997年,现有30个教学班,1126名学生,68名教职工,2名专职心理教师,30名兼职心理教师。学校以“求真”、“善美”、“明德”和“至善”为校训,为学生终身发展和一生幸福奠基。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工作重点,纳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制定了学生发展促进中心工作制度、心理辅导保密原则、心理测验工作制度和心理危机干预制度7项工作制度。形成了领导班子主抓,主管部门领导重点抓,专职兼职心理教师一起抓的全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7.
高校在心理育人工作中肩负时代使命与责任,培育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统一,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代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通过打造“一个目标”“双育理念”“三维互动”“四级体系”“五重保障”“六项举措”的“123456”心理育人模式,落实“一心五环”、靶向治疗的育心方式,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不断发展,“三全育人”也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就。在高等教育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三全育人”中最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发挥高校各部门、各员工的实际价值,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三全育人”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最重要的实施路径。当下,“三全育人”背景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也显示出众多弊端,本文通过分析“三全育人”工作理念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三全育人”理念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路径,旨在为有关人士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9.
《贵州教育》2009,(9):47-47
为更好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帮助学生消除学习、成长心理障碍,幸福成长,快乐学习,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我刊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班团工作”栏目。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投稿。来稿要求:  相似文献   

20.
当前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亟待加强,其中充分发挥导师的“利导”作用成为一种新颖而重要的教育视角。导师与研究生的师生关系稳定,对研究生的教育影响巨大,因而具有了解和干预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天然优势。导师要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有效作用,就必须坚持“导师利导”的教育原则,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关注研究生的心理需求和特征,及时发现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采用“自助”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