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以CSSCI(2000~2011)中我国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来源期刊发文及引用数据为数据来源,绘制并分析了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关键词共现图谱、文献共被引图谱、作者共被引图谱及作者共现图谱。通过相关知识图谱的构建,可视化的呈现了我国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十二年来的科研脉络、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者及科研合作情况。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2000~2011年间CSSCI收录语言学来源期刊发文及引用数据为基础,利用知识图谱工具从关键词共现、文献共被引、作者共被引、作者合著等角度可视化分析了我国语言学科学研究发展及科研合作情况。  相似文献   

3.
基于CSSCI(2000~2011)的我国体育学学科知识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知识图谱,从关键词共现、文献共被引、作者共被引和作者合著等角度,对2000~2011年间我国体育学科学研究进行了可视化分析。数据来源为2000~2011年间CSSCI收录体育学来源期刊发文及引用。本研究对我国体育学工作者把握学科研究脉络,遴选高影响力著作、学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知识图谱是文献计量学理论的推广应用,可以直观展现学科知识结构及其演进。文章以2000~2011年间CSSCI收录的新闻学与传播学来源期刊数据为基础,以知识图谱作为研究方法,从关键词共现、文献共被引、作者共被引和作者合作等方面,可视化呈现我国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热点、重要文献、高影响力作者以及科研合作情况。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科学计量学方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为基础,通过知识图谱工具分析2000~2011年间我国外国文学学科发展,从关键词共现、文献共被引、作者共被引和作者合著等角度,可视化的分析了CSSCI收录外国文学来源期刊发文及引用。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知识图谱作为计量工具,对2000~2011年间中国文学学科发展进行可视化分析。文章从关键词共现图谱、文献共被引图谱、作者共被引图谱以及作者合作图谱等几个角度,综合分析了十二年间中国文学的研究现状和动态演化。  相似文献   

7.
以《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中2002~2010年期间发表的996篇档案学研究被引文献为研究对象,利用关键词共现分析方法绘制了中国档案学研究主题的知识图谱.研究结果包括:2002~2003年、2003~2004年、2005~2006年、2008~2010年四个时段的高被引文献列表和关键词共现网络知识图谱,以及对各个时段研究主题的分析评价.最后,给出了我国档案学研究热点、主题演进及存在不足的总体评价.  相似文献   

8.
基于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中“链接分析”方面的文献数据,首先简要介绍了国内外链接分析研究的发展趋势,然后融合Citespace Ⅱ、SATI 3.1和Netdraw等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软件构建了:①引文共被引聚类图谱,揭示出国际链接分析研究的起源文献和核心知识基础.②国内外Top100作者形成的科研合作网络,揭示出国内外链接分析领域科研团队的数量和规模情况,以及这些科研团队形成的合作模式.③引用期刊共被引聚类网络,揭示出国际链接分析研究的主要参考期刊.④主要发文国家的科研合作网络,揭示出国际链接分析领域发文量最大的国家是美国,其次是中国,发文量较大国家之间的科研合作较少.⑤国内外全时段链接分析文献关键词的共现知识图谱,识别出国内外链接分析领域的研究热点.⑥国内外分时段链接分析文献关键词的共现知识图谱,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时段的关键词数据,识别出国内外链接分析研究近5年(2009~ 2013年)的前沿热点主题.  相似文献   

9.
下载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998—2007年题录数据,利用知识可视化软件CiteSpaceⅡ,绘制作者、关键词、作者共被引、期刊共被引、文献共被引知识图谱,揭示了刊物载文、引文及其知识结构的若干特征。  相似文献   

10.
姜春林 《编辑学报》2011,23(5):460-462
科学知识图谱是科学计量学研究领域新的研究方法,为期刊研究提供了重要手段。下载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收录《编辑学报》1998-2009共12年的题录数据,区别于传统期刊文献计量方法,从作者同被引、关键词共现、机构合作、作者合著、期刊共被引、文献共被引等方面绘制科学知识图谱,快速扫描图谱蕴含的信息,揭示期刊的载文及其学术影响特征。  相似文献   

11.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目录学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进行共被引分析,通过h指数确定核心作者,构建共被引矩阵,最后运用SPSS和Ucinet软件,进行聚类和多维尺度分析并绘制出目录学研究的知识图谱,直观形象地展示了这一时间段我国目录学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通过采用作者共被引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针对中国知网"新闻与传媒"子库中关于危机传播研究的所有相关期刊文献进行研究,并构建作者共被引矩阵。利用社会网络分析的知识图谱可视化研究软件UCINET对作者共被引网络进行了网络密度分析、网络中心性分析、凝聚子群分析,绘制了网络图谱,展示了中国危机传播领域的研究现状并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文献数据库中书目信息共现挖掘系统的开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权威的生物医学数据库和引文索引数据,介绍一个基于文献数据库中书目信息共现关系进行文本挖掘的系统。该系统具有基本的文献计量学分析功能,并对相应的结果进行可视化表达;对高频主题词、高产作者和高被引论文和高被引作者进行共现分析,据此进行聚类分析和关联分析,获得有关的研究主题聚类和主题词/副主题词关联规则、合著聚类分析、高被引论文同被引聚类分析和高被引作者同被引聚类分析的结果和可视化表达。其中对关联规则的分析可以发现主题词之间的潜在语义规则,其他的文献计量学指标和共现分析结果可以用于科学计量学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陈元  赵静 《情报工程》2016,2(1):091-102
将2010--2015年CSSCI(2014-2015)收录的主题为知识管理的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应用CiteSpaceⅢ 软件绘制我国作者被引、研究机构、期刊共被引、文献共被引、关键词共现、研究前沿知识图谱.提出22个核心作者和机构、频次>60次的24个核心期刊,23个热点主题,27个前沿研方向.  相似文献   

15.
阐述共链、URL共引以及网络标题共现这三种网络分析方法的概念、特性、、优势与局限性、数据来源与收集方法,并以全球30所高校及其网站为例,比较三者的相关性与有效性。结果显示,URL共引以及网络标题共现分析法是补充和替代共链分析法的有效网络信息计量方法。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从CSSCI下载的有关“数据挖掘在图书馆中的应用”的题录信息为研究对象,使用CiteSpace从机构、作者、共被引文献、关键词等角度分别绘制了相关聚类视图和共被引网络视图,以可视化图谱的形式来展示国内图书馆数据挖掘的知识谱系,分析机构群特征、作者群特征、知识基础、研究热点和趋势,以期对该领域研究达到全面、整体的认识与把握。  相似文献   

17.
作者同被引分析(ACA)方法是研究领域知识结构的重要手段,它能够发现跨领域知识关联的存在,借助一些辅助的分析方法和步骤也能够发现知识关联的内容.但作者同被引网络无法直接反映关联的内容,因此这种方法的实际应用效果受到一定限制.施引关键词与被引作者的交叉共现分析(CKCA),能够清楚地发现科学领域中的学术流派及研究方向,以及流派中作者间关联的内容,发现在某一主题领域有重要贡献的研究人员.与作者同被引分析(ACA)相比,CKCA分析在揭示学术流派间、学术流派内节点间联系的能力更加出色,能够更准确的反应学术流派的研究主题和方向,并且具备了更高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18.
作者共现网络的科学研究结构揭示能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共现网络在科学研究领域结构分析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构建了作者合作、作者共被引、作者文献耦合、作者关键词耦合及作者期刊耦合五种网络,利用层次聚类和网络关联分析比较不同共现网络揭示科学研究结构的能力。通过层次聚类发现:作者文献耦合网络的准确性和精确性最高,作者共被引网络和作者合作网络其次,作者关键词耦合网络的结果容易受到干扰,作者期刊耦合网络的分析效果较差。通过网络关联分析发现:作者合作网络与其他网络的相关性都相对较低,与其他网络发现的角度不同;作者文献耦合网络与其他几种网络之间的相关性最高,对其他网络分析结果的替代性较强,多种方法结合运用更能反映科学研究的实际结构。本文还讨论了共现网络子结构研究中凝聚子群分析及中心性指标的适用性问题。图5。表4。参考文献16。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ISI、veb of KnowIedge数据库中收录的以“共引分析”(Co—citation Analysis)为主题的文献为基础数据,以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Ⅱ为工具,绘制出“共引分析”领域的知识图谱,并对其进行分析,得出“共引分析”领域的经典文献、主要研究热点及研究前沿等。  相似文献   

20.
基于CNKI、CSSCI两大数据库中于2010-2020年间公开发表的关于"智能媒体"研究的中文文献,借助Citespace软件以及传统文献计量学的方法,绘制出该研究领域在作者、机构、关键词、被引参考文献、被引作者、被引期刊六个维度的科学知识图谱,并对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学术脉络进行可视化分析.结合知识图谱,从"拓宽研究话题""提升批判意识""重构学科话语""关注人机关系"四个方面为我国未来的智能媒体研究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