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牵牛要牵牛鼻子,议论文阅读首先要抓住中心论点。中心论点,是作者的主要见解或主张,是议论文的统帅与主宰。中心论点的表现形式有明、暗两种:明的,在文中有现成句子直接点明;暗的,则要通过阅读、分析、理解、领悟,然后自己归纳出来。有的议论文标题就是中心论点,如《大力弘扬灿烂辉煌的中华民族文化》;有的议论文开头就提出中心论点,如《论毅力》,开头第一段就表明“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有的议论文最后才亮出中心论点,  相似文献   

2.
一、研究标题、头尾标题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有的标题,比如《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反对自由主义》,直接点明了主旨,是文章中心意思最精练的概括。有的标题虽然没有直接点明主旨,但为我们分析、归纳中心意思指明了方向。例如《松树的风格》,“松树有什么风格?”“这些风格象征着什么?”这些问题的答案正是中心意思。有些文章的头尾提示或隐含中心意思。毛泽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第一句话是:“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这是开门见山地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二、抓住主旨语句主旨语句直接揭示作品的中心意…  相似文献   

3.
<正>关联教材,这几乎成了归纳2022年高考试题命制特点时的共识。然而,“关联教材”只是对试题特点的宏观概括,至于为什么要关联教材,试题的命制又是怎样关联教材的,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似乎更能细化试题的命制思路,更能帮助我们明确以后的教学思路。试题命制为什么要关联教材呢?答案就是降低试题的难度。为了配合“双减”政策,一方面要降低试题难度,另一方面要强化教学的效果。唯一能够同时实现这两方面要求的策略,就是在关联教材中,完成试题的命制。  相似文献   

4.
文章本身应该明确地表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肯定什么、否定什么。一篇文章的中心或主旨应该始终不变,作者不能提出与中心论点相对立或矛盾的观点。整篇文章在行文中要紧扣一个中心或主旨,防止在行文过程中,转移论题、偏离题意。要善于点明中心,在考场作文中,这一点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正历史教学强调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高考命题也应遵循"用教材考"而不是"考教材"的理念,即试题的内容应"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这里所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试题的内容要源自于教材、课标或学科知识,如果游离于三者之外(本文且将三者合一为"教材"),学生的备考和教师的教学就没有了方向,教材和课标也就失去了其权威性地位;二是试题的内  相似文献   

6.
在讨论文的教学与写作研究中,普遍认为,凡议论文都有“中心论点”,它是“统率全文的”或“统领全局的”。 果真凡议论文都有“中心论点”么就拿《悼列宁》(高语一册)来看吧。全文论证了七个观点:①要珍重党员这个伟大称号;②要保护我们党的统一;③要保护并巩固无产阶级专政;④要竭力巩固工农联盟;⑤要巩固并扩大共和国联盟;⑥我们一定不遗余力地来巩固我们的红军,巩固我们的红海军;⑦要忠实于共产国际的原则。这些  相似文献   

7.
苏洵的《六国论》,是许多大中学校的传统教材,而诸多选本几乎都将“六国破灭,弊在赂秦”作为文章的中心论点。我们认为这是值得商榷的。谁都知道,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人们更应了解,论点也不等于中心论点。论点,具体地说,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的;论点可以就局部而言,而中心论点却必须是统率全文的。  相似文献   

8.
王德明 《考试》2014,(4):22-23
<正>高考政治主观题解题的关键在于审题,审题的关键在于设问。因此,在政治主观题审题过程中,我们阅读主观题的顺序是先看设问,后看材料,带着问题看材料,使对试题情境的思考有一个主题。因此,要把握情境的主题需要对设问进行科学有效地分析,明确解答政治主观性试题究竟需要从设问部分得到什么。通常政治主观性试题的设问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教材知识范围、情境材料范围以及设问模式,应该说这三个部分是解答政治主观性试题在设问部分的"三味真火"。  相似文献   

9.
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一个好的标题往往是内容的高度概括,它可以总领全文,点明中心,突出论点,同时也可以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注意力。而话题作文需要学生自己拟出题目,这就需要寻求拟出靓丽标题的方法,本文就此略谈两点。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课程标准、教材为中心的,教师依据大纲、教材,依次展开教学活动,务必要把全部的知识重点一一呈现、讲解清楚,要科学准确,最好还要生动一点,是谓优秀的课堂教学过程。但是课程教材太强大,学生太弱小,于是有了"目中无人的教学"的批评。杜威主张儿童中心,要求依据儿童的需要去组织教学过程,从儿童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黄林 《语文天地》2013,(15):69-70
语文,既要满足学生的需要,又要有高远的教育目标。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需树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理念,将语文教材变成学材,将语文课堂变成学堂,为语文学习创造可持续的发展空间。一、将教材变成"学材"教材,是学生认识世界、发现世界、完善自我的载体,是提升自我的过滤石。但在高中课  相似文献   

12.
写章似画龙,揭示题旨如点睛。章的中心,是全篇之要,是作进行艺术构思的焦点。作时如何点睛?要根据章的内容和表达方式的需要来选择恰当的方法。点睛无定法,点睛必有法。在初中语教材中,常用的点睛方法有八种: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写作界对于论题的认识是存在着分歧的。有的写作教材在介绍议论文文体的特征时,只提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而根本不提及论题这一概念。这说明编者还没有认识到议论文中这一要素的存在。有的写作教材将论题与论点合二为一,认为论题即论点。这实际上是否认了论题这一要  相似文献   

14.
“压缩语段”是近几年高考语文试卷中出现的一种新题型。由于它牵涉到对学生多种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考查,要求的能力层次较高,学生不易掌握。结合高考复习的实际,我想谈谈这种题型的解题思路。解答“压缩语段”试题可分七步进行。的和,学题一、粗读全文,找中心事件从1999年全国高考试题第26题,2000年京、皖春季高考试题第25题,2001年全国高考试题第27题来看,“压缩语段”试题牵涉的“语段”多为事件新闻,属叙事类材料。这类材料阅读的关键就是要有整体意识,要通过整体阅读找准材料叙述的中心事件。比如1999年考题涉及的中心事件是…  相似文献   

15.
历史教学强调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高考命题也应遵循“用教材考”而不是“考教材”的理念,即试题的内容应“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这里所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试题的内容要源自于教材、课标或学科知识,如果游离于三者之外(本文且将三者合一为“教材”),学生的备考和教师的教学就没有了方向,教材和课标也就失去了其权威性地位;  相似文献   

16.
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是高考考查的关键能力之一,但在复习备考中却存在教师关注不够或不知如何关注等问题。文章分析近年高考试题认为:考查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力的试题主要包括两种题型,即“通过判断试题中观点的正误确定论点”和“将分析情境得出的结论作为论点”;针对论点进行论证时一般遵循“确定论点—搜集论据—表达结果”的顺序,每个环节分别表现出不同的外部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学生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论题”,是研究议论文时,常常用到的一个概念。但是,大家对这个概念的认识并不一致,使用起来就出现了一些混乱。如:“一篇评论文章,通常由论题、论据、论证三个要素组成。论题,也叫论点,就是作者在文章中提出的问题,以及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和态度。”(《湖北日报》社编内部教材《写作知识》)“论点也叫论题,是作者对所论问题的看法或主张。”(《写作基础知识》江苏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年版)“文章的中心论点,也叫论题。”(《写作简论》内蒙古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九年版)“论点是作者对论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文章原理初探》福建人民教育出版社一九八○年版)  相似文献   

18.
阅读思想品德教材,包括了解教材的体系、框架和教材的基本论点及其论据,理解知识的逻辑顺序。具体来讲,可将这一过程概括为四“关注”。关注目录目录是对全书主要内容的高度概括,是学习时需掌握或解决的中心问题,因此,在阅读教材时应紧扣目录梳理知识点,以纲带目,纲举目张。  相似文献   

19.
人们习惯上把文章标题中的关键性字或词称之为“题眼”。透过题眼可以窥视文章之核心。在小语教学中,我们总结出几种从题眼入手向全篇辐射的提挈型“扣题眼”教学法。(一)平推式小语教材中有不少课文标题的题眼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紧扣题眼平推着一段一段地理解,逐步领悟文章的中心,例如,教学《珍贵的教科书》就可以采用上述平推式,以题眼“珍贵”  相似文献   

20.
命题是数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功之一.命制试题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依据已有的数学题目(如教材中的例习题、历年的中考试题、各种资料中的习题),按照一定的技术进行改编,形成新的数学试题;另一种是根据选取的考查内容,按照考查的要求,选取合适的素材,打破常规,形成原创性试题.但无论哪种命题方法,都需合适的素材尤其是教材上的素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