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抗战八年中,国共两党都在敌后领导开展了抗日游击战,以抗击日军的侵略。两党在开展游击战的决策时间上存在先后差异,中国共产党于1937年8月洛川会议上正式确立开展抗日游击战的方针,国民党则在1937年冬据白崇禧提议而作出开展敌后游击战的决策。由于双方决策时间不同,影响了两党对游击战的实施和时机的把握,从而使得两党敌后抗日游击战的发展及结局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2.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国民党开展敌后游击战,因此,本研究主要分析了抗战时期两党的合作情况。抗战初期,国共两党在敌后游击战中相互配合,共同牵制日军在正面战场的进攻;进入抗战相持阶段后,国共两党在敌后游击战中依然维持合作关系,只是合作效果受到国共摩擦的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国共两党对敌后抗战的重视程度,抗战路线的制定以及抗日态度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并结合大量历史史料,论证剖析了国民党敌后游击战之所以失败,共产党敌后游击战之所以成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抗战初期,国共两党都派出部队转入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但由于两党性质的不同决定其所开展的敌后游击战争存在巨大差异,并最终导致其敌后武装力量出现彼消此长的结果.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两党对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意识反映不同,出现国民党初期抗战的无序失控和共产党的循序不紊;两党开辟敌后战场的战略目的不同,这影响到两党抗战态度和国共关系;两党在游击战术原则的应用上存在极大差距,共产党灵活多变,国民党则滑向了阵地战;两党对其根据地政权、经济、民众工作等各项建设重视程度不同,成效也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5.
抗战时期,国共两党都在沦陷区开展游击战。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军队挑起国共磨擦。国共磨擦是国民党军事限共的主要形式。国民党的限共磨擦并未达到目的,反而加速了国民党敌后游击战的失败。  相似文献   

6.
黎世红 《唐山学院学报》2019,32(5):50-54,89
全面抗战开始后,中国共产党重点在山西部署山地游击战,而对于平原地区能否开展敌后游击战的问题,并无确定的把握。当国共两党在河北平原积累了一定的游击战经验后,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开展平原游击战的决策。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平原建立游击根据地后,成功地实现了从山地游击战向平原游击战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1938—1939年是中国的抗战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国共两党皆在敌后开展了广泛的游击战争,当时的报刊对此多有报道。国民党的敌后游击战在1939年达到高峰,但战绩式微,共产党领导下的在江南从事游击战的新四军及游击队战绩辉煌,队伍日趋壮大,深受当地民众的拥护和欢迎。国共军队在江南游击战场的不同表现,既缘自国共双方对游击战的不同认识,也源于彼此相距悬殊的游击战经验。  相似文献   

8.
抗战时期国民党敌后游击战的问题长期受到忽视,近年来的研究取得进展,但对国民党敌后游击战的作用问题研究依然很薄弱。国民党敌后游击战的作用随着当局的抗战态度而变化。抗战初期,国民党敌后游击战对正面战场起到一定的配合作用。在1943年8月以前的相持阶段,国民党敌后游击战仍然起到了积极作用。此后,国民党敌后游击战没有产生全局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 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英勇抗战的必然结果。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抵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壮大,对中国人民战胜日本帝国主义起了重要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抗战之初日本侵略者的疯狂推进,不可避免地使一部分国民党正规军留驻敌后,他们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的启发和影响,为求生存与发展,在敌后先后开辟了豫东、山西、浙西、鲁中、海南等游击区,创建了一些根据地。国民党创建这些游击区、根据地的目的虽然比较复杂,且具有两重性,但在中日矛盾始终是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主要矛盾的前提下,国共两党携手合作抗战乃是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和主流,敌后国共两党自成体系、各自为战的游击战,整体上看合作与斗争相互交织,但我们应该首先肯定的还是合作的成份。当然,阶段不同,又有变化。  相似文献   

10.
抗战初期国民党敌后抗日游击战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在组织正面战场作战的同时,还开展了敌后游击战。抗战初期的国民党敌后抗日游击战,在配合正面战场作战、支持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战、组织发动沦陷区的民众抗日运动方面均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中共和沦陷区民众的支持是抗战初期国民党敌后抗日游击战不断发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逐步形成了南京国民政府与中共领导的各边区政府特殊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不仅提出了一系列地方自治理论主张,还积极将地方自治付诸于实践。中共将地方自治纳入其抗战施政纲领之中,领导各抗日根据地进行地方自治建设,实行民主与抗战相结合,为抗战胜利提供有力保障,给予我们许多宝贵启示。研究抗战时期中共对于地方自治的探求无疑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以往对常熟抗战史研究的著作中,注重于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斗争的记载,在全面、完整方面存有不足。《常熟抗战史印》首次以较多篇幅记叙了国民党军队在常熟的艰苦抗战,同时也对新四军和人民群众所开展的各种形式的抗日斗争作了生动叙写,从而告诉读者,只有真实反映国共两党、两军在抗战中各自所作贡献,这样的抗战史才是真实的、全面的。  相似文献   

13.
张安  房彬 《许昌学院学报》2005,24(4):102-105
抗战前期,国民党敌后根据地风起云涌,主要原因是日军无暇顾及,国民党顺应了全民族抗战潮流的发展,国共两党的关系比较融洽,国民党对其敌后根据地苦心经营等。但其大多数根据地没能坚持到抗战胜利,这是因为国民党不具备坚强的抗战领导核心,缺乏团结全民抗战的凝聚力,军队也不能成为强有力的力量支柱,根据地政权不够稳固。  相似文献   

14.
皖南事变前,新四军在华中敌后积极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威震敌胆。其抗日战绩,在当时的第三战区和第五战区名列前茅,得到国民党当局数十次嘉奖,并获得中共中央的肯定和多数表彰,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新四军的抗日游击战争,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战斗,创建了9块抗日根据地,新四军部队的发展速度比八路军还要快。  相似文献   

15.
武汉会战时期是国共合作抗战御侮的高峰。在这次会战中,国共两党在要不要全力保卫武汉、武汉会战前景如何、武汉会战是持久消耗还是速战速决及对会战失败如何评价等问题上形成共识;同时又存在全面抗战路线和片面抗战路线、积极防御和消极防御作战方针及运动战和阵地战作战形式等方面的分歧。国共两党军事上的共识和分歧源于双方共同的民族利益和不同的阶级利益。双方以民族利益为重,求同存异,共同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的壮歌。  相似文献   

16.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军统特务机关在国统区建立了常设邮件检查机构,形成了一整套邮件检查制度,邮件检查组织得到极大扩张,检查空前严密。直到抗战结束半年多以后,国民政府才停止对邮件的全面检查。邮件检查是对人民言论通信自由的破坏,同时也对邮政部门的工作效率和信誉产生了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八年抗战中,八路军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日伪军虽然对此百般掩饰与歪曲,但在论及八路军的战绩、八路军的作战地区及兵力、八路军的游击战术以及八路军的素质及其与群众的关系时仍迫不得已地流露出一些无可隐讳的事实。这些事实从某种程度上反而成为八路军抗战功绩的一种反面证明。  相似文献   

18.
云南抗战与知识分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云南知识分子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受了血与火的锻炼,起到了先锋作用和桥梁作用,对于云南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对东北的争夺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战后中国历史的走向。熊式辉作为东北行营主任,是国民党方面同中共争夺东北的具体操办者,在负责同中国共产党争夺东北的两年多时间内,消极被动,一筹莫展。他担当接收东北重任,却严重缺乏信心;紧急关头纠缠于人事安排,延误先机;外交接收消极被动,无法达成原定的接收目标;军事接收放弃努力,挂冠而去。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国民党在东北争夺中的失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