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正在教育集团整体课程框架下,北京九中高中部凸显"可持续发展教育"课程特色,着力"绿色课堂改进",聚焦学生的生命成长,聚焦教师的专业成长,聚焦学校课程实践和课堂教学。围绕"可持续发展教育"特色,不断丰富各类课程在校园文化课程,突出学校办学理念:树立民主意识,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和教师的发展,开发了以可持续发展教育"四个尊重"为核心的系列课程,如"爱与尊重"系列、"砺身砺志九中人"系列,取得了良  相似文献   

2.
"核心素养"的提出为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指明了新方向。近年来,江苏省常州市博爱小学教育集团围绕"核心素养",积极探索和开发立足学生自主成长的生命课程、激活知识意义的拓展课程和直指解决问题的主题课程,同时以发展性评价理念为指导,积极探索引导学生成长的评价改革。  相似文献   

3.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一些大学生依然存在缺乏信仰、价值虚无,道德行为欠缺等现象。因此,在发挥思政课德育教育主阵地的作用时,应充分发挥大学专业课程立德树人的作用,实现课程思政。行政管理学课程是行政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引领学生价值观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行政管理学课程思政有益于帮助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掌握课程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人格品质和道德修养。为了提高行政管理学课程思政的效果,在课程的教育和教学中,我们根据课程思政的目标改革教学内容,加强教材的建设,改进课堂的教学方式、改革课程的考核方式,实现专业课程"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相统一。  相似文献   

4.
依据专业群就业适应性确定核心平台课程群,符合专业群建设的需要,满足了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转岗的需要(能转岗),提高了课程资源的共享性;依据岗位(群)工作针对性要求确定岗位系列课程群,满足了学生快速适应就业上岗的需要(能上岗),加强了课程之间的联系.文章探索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充分利用企业教育资源,便于实施"工学结合",促进学生在真实的工程项目环境和素质教育环境中提高综合素质,能较好地实现"既能上岗又能转岗"高技能人才培养要求.  相似文献   

5.
将习近平经济思想及其治国理政发展理念融入"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并找到"契合点",是"宏观经济学"课程改革与建设的核心问题。以兰州城市学院经济学专业的"宏观经济学"课程改革为例,结合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对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工科本科院校的大学数学课程由"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值计算方法"、"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等课程组成,其中"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是大学数学课程的龙头课程。大学数学课程是工科院校培养各类专业人才的重要基础课程,做好该系列课程建设至关重要。大连交通大学理学院数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目前有教师33人,承担着全校各专业数学系列课程的教学任务。为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在加强课程建设上,确立了"打造精品,追求卓越"的指导思想,大学数学课程建设,在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上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7.
"立德树人"是学校课程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学校的核心课程一定要为学生未来的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和打上道德底色。"幸福雷锋"课程是在雷锋精神的传承与引领下,以"幸福教育"为课程哲学,以"基础+特色+综合"为课程建构模式,以全员育人理念作为课程实施理念,以课程群的方式,从课程的基础性、特色性、实践性出发,建构的基础类课程群、特色类课程群、综合拓展类课程群,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幸福成长。  相似文献   

8.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课堂是教师发挥作用的主阵地,是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主渠道。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教师的目光逐步从"怎么教学生"转向"教出什么样的人"。师生本就是共同学习和  相似文献   

9.
只有“抗疫”课程化,教师才能教得专业,学生才能学得有效。创生取向的课程具有情境的真实性、过程的建构性、师生的主体性和成长的共进性四点特征。创生取向的课程开发的基本路径包括课程拓展、课程整合与课程新编。课程创生的过程即是学生获得成长与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东城区织染局小学以知心教育为办学理念,在三级课程整体推进的同时,原创性提出"资源综合利用"的校本课程建设理念,打造丰富、动态的"课程超市"样式的知心校本课程体系.课程以"关注学生现实需要,为学生未来人生铺路"为重点,让师生在校本课程特色建设中共同成长,实现学生与社会和未来的对接,将学生培养成善言善行的健康人、北京人、国际人.  相似文献   

11.
"人本主义"视角下的高职课程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基于"人本主义"的高职课程改革,应指向教师与学生的个人发展.以教师和学生为本,从注重教师专业发展和新职教能力培养的角度关注以教师为主体的课程开发与建设,从注重学生自我意义建构和个性化发展的角度关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策略,把培养综合素质全面提升、身心和谐发展的"人"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和课程改革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课程制作是教师理解和执行地理课程标准的重要方式,也是引导学生掌握地理核心知识、发展地理思维的基本途径。基于信息技术的初中地理课程制作以地理主题综合化、制品内容情境化、制品系列结构化、制作环境信息化为原则,其制作模式由课程制作方案和课程制品创作两个系统构成:前者沿着"教谁""为什么教""该教什么""该怎么教"的逻辑线索展开,后者由确定地理主题、收集课程资源、创建课程制品、课程制品应用与反思几个环节构成。以湘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的自然环境"一章的课程制作为例,具体论述了基于信息技术的初中地理课程制作原理与实践。  相似文献   

13.
"基础护理技术"是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培养学生从事护理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素养的入门课程,也是掌握各专科护理所必需的基础课程。文章阐述了在"基础护理技术"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设计和实践的基础上,依照"教、化、成"三阶段特点,实施"一柱三阶五情景"思政育人路径,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的呼应与强化,以期对其他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起到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识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人"的育成。大学通识教育包括专业教育以外的所有内容,它的形式应该且必须包括第一课堂的正式课程和第二课堂的非形式教育。以美国哈佛大学为代表的"核心课程+住宿学院"模式和以香港中文大学为代表的"大学通识+书院通识"模式告诉我们:要把"人"的育成作为大学的办学理念,厘清课程与书院的关系,进而建立完善的机制,推进第一课堂的正式课程和第二课堂的书院制非形式教育协同运行,形成制度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确保通识教育目标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5.
丁雯 《辽宁教育》2021,(4):31-34
教育要在学生的心里生根发芽,学校课程是最重要的"养料"。沈阳市和平区望湖路小学在确定了"融教育"办学特色之后,始终把课程建设作为学校文化变革和特色发展的核心要素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力抓手。学校遵循"让孩子们经历100个世界"的课程理念,构建"融+"课程体系,以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的思路,用课程建设引领学校的内涵发展,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引领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济南市长清区石麟小学把学校文化建设作为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主导因素,紧紧围绕"和文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省级课题,秉持"让和谐人生从这里起步"的办学理念,积极优化内外发展环境,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方针,努力开展学科德育课程建设和德育课程化建设的实践探索,初步构建了以"和文化"为理论基础的和悦德育体系。一、树"和悦"理念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要建立"以人为本"的课程价值观。以人的成长为核心而构建起来的知识、技能和活  相似文献   

17.
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将其培养成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基于高职学生的成长规律和职业发展规律,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有专业建设和文化建设两大核心,根据"冰山结构""坐标结构"和"椭圆结构"理论,高职院校应坚持专业建设与文化建设"双核共振"为高职学生可持续职业发展奠基的育人理念,并可在高职内涵建设的不同层面使这一理念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8.
建设特色高中,须摒弃那种"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活动"简单相加的拼盘式课程模式,对课程体系进行整体设计。南通大学附属中学以学院制为突破口,以"促进学生科学、人文和艺术全面发展"先进理念为统领,尊重智慧和生命,开发便于跨界学习和主题学习的有"营养"的校本课程体系,在整合和重建中涵育学生核心素养,取得了协同创新的显著实绩。  相似文献   

19.
依托"书教三通"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我校引领师生建立多元评价理念,主要从评价内容、评价维度和评价方式三个方面,探索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实现评价过程即成长过程,以评价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让学生获得道德成长。  相似文献   

20.
田园课程的开发实施是学校金苹果五色课程的分支,以文化为导向,以儿童为本位,以创生为旨归,以田园为载体,以课程为抓手,以行知思想为路径,变"教-学-做"为"学-教-做",实现学生核心素养和完全人格的全面提升。课程重点研习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相融共生的和谐关系,研习乡土特色与田园文化肌理的关系,研习基础课程与拓展课程的和谐共振。田园课程的意旨是通过"五大解放"去享受田园生活研学"空间站",让田园课程成为实现多元智能发展课程资源宝库,成为具有童性和个性的研学实践体验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