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破碎岩体中的渗流会引发如溃坝、煤矿突水等动力学灾害,对于破碎岩体结构的物理力学性质及渗流特性的研究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文章基于中国矿业大学深部岩土力学和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MTS815岩石力学伺服实验系统,通过室内模拟环境,选取不同粒径的石灰岩进行了多组全面的渗流实验,研究了非Darcy渗流的渗透特性。给出了破碎岩体的介质粒径和渗流速度对渗透率的具体影响趋势:在一定的轴压作用下,不同的岩石随着颗粒直径的逐渐变大,渗透率逐渐增大;不同颗粒直径的岩石都有类似的压实渗透特性,随着岩石的压力逐渐增大,其厚度被逐渐压缩,渗透率逐渐变小。  相似文献   

2.
王志毅 《大众科技》2009,(12):69-69,58
岩体力学抗拉强度参数的测定是岩土力学与工程分析和计算的基础性工作。为了减小工作量和节约研究经费,采用劈裂法进行了两组室内实验样本的测定,通过对实验样本数据的工程处理,确定其岩石的抗拉强度参数,其结果对岩石抗拉强度参数的测定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3.
基于分形理论的岩石理力学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岩石节理是影响工程岩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岩石节理力学行为研究一直是岩石力学界广泛关注的课题。本文总结了分形理论用于岩石节理力学行为研究的研究进展,主要内容包括:(1)岩石节理表面几何形态的分形描述,介绍岩石节理的理论分形模型以及岩石节理表面粗糙度的直接分形量测;(2)岩石节理力学行为的分形研究,介绍分形节理接触力学的光弹实验研究,岩石节理表面粗糙度在载荷作用下的演化规律及其力学性质的实验分析研  相似文献   

4.
基于分形理论的岩石节理力学行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岩石节理是影响工程岩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岩石节理力学行为研究一直是岩石力学界广泛关注的课题。本文总结了分形理论用于岩石节理力学行为研究的研究进展,主要内容包括:(1)岩石节理表面几何形态的分形描述,介绍岩石节理的理论分形模型以及岩石节理表面粗糙度的直接分形量测,(2)岩石节理力学行为的分形研究,介绍分形节理接触力学的光弹实验研究,岩石节理表面粗糙度在载荷作用下的演化规律及其力学性质的实验分析研究,断层面分形效应的物理模拟研究等。  相似文献   

5.
针对我校采矿工程专业"岩石力学"课程的实验教学现状,分析了采矿工程专业课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采矿工程岩石力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路与途径,并对岩石力学实验室在专业课实验教学改革中的探索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6.
曹雨 《中国科技纵横》2014,(22):160-160
岩体力学是介质于力学和地质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多运用于采矿工程之中。文章在阐述现代岩石力学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岩石力学内容,对岩石力学在金属矿山采矿中的应用做具体探讨,深入介绍采矿工程中的优化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7.
岩体抗剪强度参数对地下工程稳定性的判断具有重大影响,由于岩体中结构面的存在,以及水、风化等外营力的作用,使得岩体的力学行为与岩石试块所表现的力学行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为了实现采用岩块参数预测岩体宏观力学参数,本文探讨了不同外应力、裂隙分布、巷道高度等情况下,岩体和岩块抗剪强度参数之间的关系;并对比了不同参数工程处理方法之间的不同,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前,实验室内一般用钻井所得岩心模拟岩石在地下所处得环境(温度、围压、孔隙压力)进行实测得到的静态岩石力学参数,而用地表岩心进行岩石力学参数测定的很少。而实验室很难准确地模拟井下温度、围压、孔隙压力等实际情况对地面露头岩样进行岩石力学参数测定,因此,需要一套合理优化的岩石力学参数实验方案才能进行。本设计采用有效应力法对地表岩心施加围压进行三轴实验,最终获得在同一温度不同围压下细砂岩和粉砂岩的泊松比、杨氏模量和抗压强度等参数值,进而研究不同岩性岩石的强度和变形特性,并进行实验结果对比分析。研究发现,随着围压增大,岩石的变形、抗压强度和弹性极限显著增大;相同实验条件下,不同岩性在不同方向上所表现出来的强度和变形特性各不同,且互有大小。  相似文献   

9.
潘城 《科技风》2024,(11):115-117
岩石力学作为水利工程、土木工程、地质工程等多个领域的核心学科,一直备受关注。然而,传统岩石力学实验仅能够提供有限的宏观力学参数和破坏特征,无法深入揭示岩石内部微观结构的演化过程,从而限制了学生对岩石破坏机理的全面理解。因此,引入UDEC数值仿真技术来弥补传统岩石力学实验的不足。通过模拟岩石单轴压缩实验并研究内部裂纹的扩展情况,明确UDEC数值模拟在观察岩石破坏演化过程中的优势。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对岩石变形和破坏的理解,还加深了他们对岩石破裂机理的认识。学生通过室内实验和数值仿真的双重培训,能够从微观角度更好地理解岩石力学特性的差异,拓展思维,开阔眼界,激发科研兴趣。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分析基础力学课程实验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将数值模拟技术引入到基础力学实验教学中来,将基础力学实验教学与数值模拟技术紧密结合在一起,探索并建立一个适用于基础力学实验教学的仿真实验系统的观点。这对于改善目前基础力学教学中存在的困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以及提高基础力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西部矿井开采及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是在陕西省岩层控制实验室、国家煤炭工业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目前在岩石力学性质MTS试验、矿井开采围岩控制基础、矿区采动损害与环境灾变、矿井火及瓦斯灾害防治理论与技术、安全工程理论及数字化技术等研究方向上形成了自己特色和优势,取得了一大批理论技术成果,已经成为我国西部资源开发与安全生产领域重要的科学研究基地。为了更好地发挥实验室的资源优势、切实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探索开放实验教学新模式及应对措施,研究现代化重点实验室高效运行机制,对于全面提高我校实验教学和科研服务水平,构筑高效网络化的实验教学信息平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岩石边坡植被护坡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该文对岩石边坡植被护坡工程原理及我国的技术现状进行了初步阐述,并为国内的岩石边坡植被护坡技术研究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几点建议。岩石边坡植被护坡技术是指用活的植物与工程措施结合,以防止岩石坡面风化剥落的一项生态工程技术。岩石边坡植被护坡工程是在坡面构建各种各样的基质-植被综合保护体系,它可以看作是特殊的复合材料系统,基质-植被综合保护体系是岩石边坡植被护坡工程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护坡功能主要通过植被、引导基质与工程措施的协同作用来实现,可形成基岩-基质-植被的有机整体,达到稳固坡面的目的。岩石边坡植被护坡技术具有突出的优点和潜能,现已逐渐替代传统的护坡技术而成为岩石坡面防护的重要技术手段,其应用技术通常有框架内植草护坡,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护坡和厚层基材喷射护坡。同其他几类技术相比,厚层基材喷射护坡技术具有施工工艺简单、成本较低的优点,且其应用范围更加广阔,为我国岩石边坡植被护坡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工科弹性力学课程教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星烨 《科教文汇》2012,(25):110-111
工科弹性力学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力学应用能力为目的,从而提出弹性力学的教学改革,应重视基本理论的理解;重视公式的物理意义;重视方程求解的数值计算方法;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方面的教学。将此思路贯彻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智能岩石力学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智能岩石力学是为突破“数据有限”和“变形破坏机理理解不清”的“瓶颈”而提出的一个新的交叉学科分支 ,在岩石力学专家系统、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参数反演、本构模型识别、开挖过程全局优化、集成智能分析等研究方面已取得重要进展。指出多场耦合智能模型、多尺度模型、精细仿真、Internet模型、遥控试验系统、综合集成系统等研究是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变革思维方式 ,加强原始创新和破坏性创新 ,建立智能岩石力学分析平台是本学科发展的关键对策  相似文献   

15.
华珍 《科教文汇》2012,(6):42-43
针对目前高校"材料力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全国力学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标准,就如何提高"材料力学实验"教学质量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几点想法,改善现有力学基础实验室条件,推进力学基础实验室体制改革,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郑州大学交通系的科研情况,概述了《土力学》在该系新开设的道桥专业的重要性。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以及工程创新和实践能力,借鉴其他学科的成功经验,着重对道桥专业《土力学》的教学模式进行了系统的探讨,结合该学科的特点,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综合运用多媒体教学、开放式教学、引导学生自学、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等多种先进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7.
《测量学》实验课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空间思维、动手操作仪器、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的培养。如何提高学生实验的主动性、积极性,有效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与质量,是《测量学》实验教学面对的问题。本文试图从《测量学》理论课学习、实验预习、课堂操作、实验报告、实验课考核办法等几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8.
运用连续损伤力学的概念把损伤变量引入岩石类介质的非线性本构模型.分别建立了脆性动力损伤模型和弹粘塑性动力损伤模型。模型中将损伤、渗流及孔隙率演化相互耦合的有效应力概念引入Mohr-Coulomb破坏准则,对传统的莫尔-库仑破坏准则进行修改,给出莫尔-库仑损伤破坏准则。分别对上述两种损伤模型编制了相应的有限元程序。应用上述的理论模型对建于岩石基础上的混凝土重力坝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各向同性损伤-破坏的问题分别进行了两种不同动力损伤模型的非线性数值分析。  相似文献   

19.
刘鹏 《科教文汇》2020,(11):65-66
本文对土力学的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采用智慧教学工具和虚拟现实技术辅助教学、突出工程实际、综合性实验教学及调研讨论法教学等多元化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对土力学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改革实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领会课堂教学所学的理论知识,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根据贵州大学地质工程专业的授课难题,引入PBL教学模式,旨在加强以学生为小组的团队合作以及对于各种工程实例的学习,通过成果交流展示及相互评价分析,为岩体力学课程建设案例库提供丰富有效的资料,提高学生利用岩体力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