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中、小学体育课兴趣调查中发现,学生喜欢体育运动,而不喜欢体育课,其行为表现在课外活动中生龙活虎,体育课上却无精打采,兴趣不高,这种现状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学生不喜欢体育课,实质上是由体育运动到体育课之间有了变化,有了不被学生欢迎的变化,主要体现在:(1)由于体育课的内容及形式的规定,学生变得不自由了,使学生之间交流受到很大的限制。(2)由于教育的某些性质,体育课变得严肃了。(3)体育课考试和体育达标,使体育课变得有压力了。(4)由于游戏的某些特性被不恰当删除,玩儿的因素受到压抑,游戏的趣味性下降。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主要目的在于增强体质,塑造健美的体形.但如果在体育运动中忽视运动外伤的预防,就会适得其反,甚至由于运动意外的损伤而影响学习。因此,为了更好地开展体育运动,必须积极做好运动外伤的防治工作。我们在实践中,对大多数运动外伤调查发现:外伤的性质,以软组织损伤为主,其中以关节和韧带损伤最多,占44%;其次为肌肉损伤占  相似文献   

3.
常态体育课是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和锻炼的第一课堂,高效的常态体育课能够激发学生运动的兴趣和爱好,能够增进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效的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然而在实际的体育课教学中,由于受到教学主体、教学环境和教育内容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很容易在课堂中犯错误,发生“反常现象”,并影响整节体育课进程.因此,分析具体的“反常现象”案例,探究应对“反常现象”的技巧,成为体育课堂顺利高效开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体育课堂以教学为主,实践为辅,对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缺少培养意识,导致学生在体育课堂中难有适宜强度的体育训练,不能满足学生的身体发展。目前,我国对学生的体育素质也十分重视,小学体育教师必须有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的意识,设计大密度、适宜强度的高效体育课,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体魄。本文从高效体育课的开展因素入手,探讨大密度、适宜强度的高效体育课的设计策略,供小学体育教师参考,提高小学体育课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体育课是高中教育中的一门常规学科,对于热爱体育运动的学生来讲,这是一个难得的身心放松机会,然而对于体育运动兴趣淡薄的学生来讲,这并不是一个受欢迎的学科,特别是对于部分女学生来讲,她们“谈体育课而色变”。因此,教师在组织开展高中体育课教学时,应想方设法设计一套适配于女学生的科学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6.
针对学生心理健康下降的状况 ,充分运用体育教学的特点和体育运动的属性 ,建立体育课教学中心理健康培养的模式 ,以达到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参考帕帕欧诺编制的“体育课学习和成绩定向问卷”;尼科尔斯和杜达编制的“体育运动中任务定向与自我定向问卷”,对大学生在体育课中能力知觉与目标定向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自我目标定向得分高的学生更偏爱于考试成绩的好坏,他人评价及同学之间的比较;而任务目标定向得分高的学生更偏好有关学习、努力和改善的信息;能力知觉的高低对于参与体育运动的持久性没有显著作用:任务参与定向的情景有利于学生的体育技能学习。  相似文献   

8.
针对学生心理健康下降的状况,充分运用体育教学的特点和体育运动的属性,建立体育课教学中心理健康培养的模式,以达到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金蕾 《体育风尚》2020,(1):164-164
体育教学,是教师在课堂中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引导学生掌握基本体育技能、帮助学生提高身体免疫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体育课堂也是学生在紧张的学校氛围中放松的有效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做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让学生在运动时放松自己,这样可以让学生完全放松下来,有利于学生在之后的学习中提高自己的学校效率,同时学生在运动过程中还可以增进与同学的友谊。教师以这样的教学方法来让学生进行体育课,既可以锻炼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还能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学习到新的体育技能。本文针对小学体育教学的教学模式做出以下探究。  相似文献   

10.
运动损伤日渐成为当前高校体育教学训练的关注点,近期北京发生的多起学生在体育课和体育运动中猝死的现象,再次为青少年体育锻炼和体育课教学敲起警钟。同时,公安院校警体运动的损伤发生的比例长期居高不下,其根本原因在于公安院校的警察体育课内容比一般院校更多,训练科目复杂。学员长期从事攀越障碍、擒拿格斗、射击训练经常发生运动损伤,损伤方式与一般院校大学生有很大区别,学员掌握正确的防伤对策,对于开展警体教学和训练,培养其今后从事警察职业的安全防范意识均有现实的意义。警体运动的致伤因素是多方面的,从运动主体而言,心理因素是关键。本研究采用调查研究与多因素分析方法结合,初步探索警体运动损伤的致伤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1.
探讨PNF法在乒乓球训练热身阶段中运用对于降低乒乓球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生率、提高乒乓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改善技术动作的作用。通过对河南省的196名体育专业乒乓球专选生进行分组实验研究和组间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乒乓球训练的热身阶段融入PNF法可以有效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率、提高乒乓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改善技术动作,在乒乓球训练热身阶段中融入PNF法是一种更科学合理、系统安全的热身方法。  相似文献   

12.
跆拳道作为一项对抗性的竞技运动,对运动员的体能有着很大的要求,在跆拳道的对抗中,体能的不足会严重影响运动员对技战术的执行能力,尤其是在对跆拳道运动竞技规则的改变以后,对运动员的体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日常训练中,教练员对跆拳道运动员进行训练时会选用核心力量训练,但是关于核心力量对于运动员体能的影响研究的不是很多。文章通过对大连市20名跆拳道优秀运动员进行研究,文章从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五个方面入手,确定测试指标,分别对运动员在进行核心力量训练前后对其进行体能测试,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以此来研究核心力量训练对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康复性体能训练是体能训练领域较新的研究和实践方向,同时发展也较为迅速,它为运动员的损伤预防和伤病恢复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向和方法。运用体能测试和FMS功能测试等方法对江苏女子垒球队的身体功能情况进行系统的阶段性的评估,并制定针对性的康复体能训练计划。经过4个阶段20周的康复性体能训练后,15名主力队员的体能水平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并且有伤运动员伤病得到了很好的恢复,这为江苏女子垒球队在12届全国运动会上取得良好的比赛成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体育运动中,不良的应激反应会使运动中或参加体育锻炼的人过多地消耗身体能量,人际关系紧张,并导致运动损伤,最终导致比赛的失利和运动乐趣的丧失。本文主要从认知的角度阐述了克服体育运动中不良应激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5.
康复性体能训练是体能训练领域较新的研究和实践方向,同时发展也较为迅速,它为运动员的损伤预防和伤病恢复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向和方法。程**,中国柔道队队员,2012年10月,腰部出现不适,大强度训练后出现疼痛,后经诊断为腰肌劳损。基于此,研究运用等速肌力测试、体成份测试和功能检查等方法对程**的身体功能情况进行系统的阶段性的评估,并根据腰部损伤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康复体能训练计划。经过3个阶段25周的康复性体能训练后,程**腰肌劳损的伤病得到了很好的恢复,并且体能水平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这为其在12届全国运动会上取得冠军的比赛成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女子南拳动作技术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有自己的项目特点,我们在备战奥运会的训练中,探索和积累了一些训练经验,林凡等多名南拳运动员近年来取得了优异成绩,并获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子南拳金牌,证明了训练效果是理想的,这些训练方法和手段有利于提高南拳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相似文献   

17.
刘旭辉 《安徽体育科技》2006,27(5):32-33,48
在游泳训练中、技术训练是最基本的环节,技术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运动成绩提高,同时也影响运动员的运动寿命。对于少年儿童游泳运动员来说,技术训练的目的主要是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掌握合理、规范的技术动作,培养运动员良好的技术风格和节奏感,为运动员在今后的训练中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皮划艇激流回旋运动员运动损伤特点及预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国家皮划艇激流回旋队和省代表队激流皮划艇运动员9个多月训练和比赛期间运动创伤诊疗情况进行统计和调查,找出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常见部位及受伤容易发生的情况,并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治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及专选课学生膝、踝关节运动损伤情况进行调查及统计,清楚地知道引起篮球运动中膝、踝关节运动损伤的原因,找出了有效的预防办法,为今后更好的安排篮球教学与训练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的本质、现状和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颂平 《体育科学》2012,32(5):3-11,33
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由Л.П.马特维也夫为代表的前苏联学者们创立于20世纪60年代。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的核心是通过训练大周期的分期形成竞技状态,以便使运动员能在奥运会等重大国际比赛中以最大概率获得优异的运动成绩。阐述了形成竞技状态的客观规律性作为训练分期的自然依据;训练大周期作为形成竞技状态的完整结构单位;"波浪型"负荷动态是形成竞技状态的必要条件;"延缓传导"现象反映了负荷量动态与竞技状态之间的联系;竞技状态在全年训练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次数;分析了近年来对运动训练分期理论出现某些不同的看法;同时分析了全年多周期方案的特点,阐述了现代阶段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的特点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