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ASD理论的分析框架,分析了高等教育评价改革的内在逻辑,并从评价主体、制度和环境三个维度探究高等教育评价改革面临的问题,提出新时代高等教育评价改革的推进路径,即政府放权赋能,调动评价主体积极性;完善政府宏观管理,实现评价主体深度协同;加强政策顶层设计,建立和完善高等教育评价配套机制;聚焦破“五唯”主题,加快构建高质量的高等教育评价体系;坚持“质量至上”的教育评价文化,构建“以文化人”的评价育人机制,以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2.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改进高等教育评价。文章通过对传统高等教育评价与高质量高等教育评价运行逻辑的对比,发现高等教育评价转型面临实践困境,主要表现为高等教育评价价值遮蔽、高等教育评价管理失调及高等教育体系失真等。据此提出新时代高等教育评价转型路径:价值同构,重塑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质量观;主体协同,提升高等教育评价政策执行效能“;道“”术”统合,推进高等教育评价体系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加拿大西部高等教育的崛起是全球高等教育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文章对加拿大西部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与演进逻辑进行了翔实分析,将加拿大西部高等教育发展历程总结为模仿吸收、规模扩张、结构调整、能力建构等四个阶段,并提炼其在教育分权治理、区域政策协同、教育财政创新维度上的演进逻辑。结合加拿大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有效经验,文章进一步反思我国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从战略驱动、政策支持、制度协同、人才建设等四个方面提出指导我国西部高校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加快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和政府在高等教育领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给予了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充沛动力.这些政策从"为国育才"的政治逻辑、"创新驱动"的经济逻辑和"全面发展"的价值逻辑三个维度,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定位、推进方式和价值旨归等战略规划进入改革转型期.为适应这种转型发展,我国需要从教育治理的角度推进高等教育领域系列政策的有效实践:在转变政府职能中推进政策实践的多主体关照;在强化多元互动中构建产学研用共同体;在聚焦治理核心中深化高等教育关键领域改革;在夯实法治保障中寻求推进变革的制度支撑.  相似文献   

5.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新供给经济学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而开出的药方,用此药方诊治地方普通高校发展中结构性矛盾,就要清醒认知两者的关联与不同。结合地方本科高校及其他主体意识层面和行动层面的现状,提出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地方本科价值诉求去完善相关政策理念并构建相关立法。在政策层面或法律制度中规范政府权力清单,明晰政府在地方本科高校转型过程中的宏观调控职能;市场负面清单明确市场主体在高等教育改革方面的社会责任;高校负责人责任清单有利于高校应用型改革方案持续性。同时,地方本科高校内部制度也要完成与政府、市场和社会关系重构同步。  相似文献   

6.
创新创业教育是推动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举措。在实践中,虽然地方高校将协同育人理论用于教学的改革已被证明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地方高校自身的特点,其人才培养模式在学校、企业、科研机构、政府等多元合作育人方面,要实现真正的协同,仍存在诸多问题。以黄河科技学院为例,基于协同创新视角,总结其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改革中的实践,探讨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改革及协同育人的可持续性和有效性,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职教高考”改革是由多元行为主体协同合作的集体性实践行动,不同行为主体在各自组织场域中遵循不同的制度逻辑,形成多重制度逻辑的关联秩序。但是,多重制度逻辑在现实运行中并不顺畅,会衍生出“顶层设计”与“地方执行”之间的分离偏差、“追逐利益”与“教育效益”之间的差时失配、“充分选择”与“有限机会”之间的现实冲突等各类内在矛盾,影响并制约“职教高考”改革的实践效果。为此,需要从完善政策实行机制,保障政策切实落地;推动企业积极参与,构建多元协同格局;丰富院校类型层次,提供充分选择机会等方面寻求调节之道。  相似文献   

8.
当前已有多份旨在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政策文件出台,为了切实推进改革,有必要从组织行为学及政策工具理论的视角对这些政策文件的有效性进行研究。分析高等教育领域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四份政策文件的政策工具,结果显示政策文件中权威及象征和劝诫工具使用过溢,激励、能力、学习工具使用不足,这和高等教育评价改革的真问题不匹配,并有压抑政策执行者积极性、使评价局限于象征性评价及阻碍质量文化建设等消极影响。未来的高等教育评价改革政策制定需重视高校主体地位,避免过度依赖权威及象征和劝诫工具,加大对激励、能力、学习工具的使用,以提高教育评价改革实效。  相似文献   

9.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对高等教育及其评价的系统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转向加强高等教育评价基础理论的研究,是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内在要求,是破解教育评价实践困境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正确选择。文章从历史主义的视角回溯高等教育评价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演变,反思中国高等教育评价背后的内涵和规律,重新建构高等教育评价的教育性、发展性、科学性和生成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技创新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日渐凸显,地方政府逐步将引进高校作为拉动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出现了投资高等教育的热潮.在经济理性逻辑的指引下,地方政府投资高等教育具有以积累人力资本夯实经济发展的理性基础,以繁荣教育事业助推城市联动发展的理性目标,以政校企融合营造产学研共赢的理性模式等特征.地方政府高等教育投资热导致校区过多、城市经济规模与高等教育不匹配等问题.为提升投资高等教育效能,地方政府可从以下路径推进:结合区域发展特点,谋划协同联动布局;协调师资力量分配,巩固教科研团队建设;提升人力资本利用效率,保证毕业生当地就业比例;加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速率,加快校企协同合作步伐.  相似文献   

11.
地方公费师范生政策是对部属师范大学公费师范生政策的借鉴与推广,彰显了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政府逻辑、服务国家战略布局的高校逻辑、履行社会契约义务的市场逻辑。但在政策实施过程中,遭遇了地方公费师范生“留不住”、高校人才培养“无特色”、社会契约履行“低效率”等诸多问题。为此,需进一步加大教育资源投入,推进城乡教育师资均衡;深化供给侧改革,探索本土化培养乡村教师;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提升契约履行效率。  相似文献   

12.
伴随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高等教育形成了"块块分割"的格局,呈现出"双重效应",即既有正向效应又有负向效应。从制度分析的视角来看,"块块分割"格局形成的根本因素是政治集权下的地方分权改革、地方政府为晋升而博弈、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制度建设滞后。在这三重因素的作用下,地方政府之间展开了囚徒困境式的激烈的高等教育竞争,从而催生了"块块分割"。  相似文献   

13.
在国家推进"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从中央到地方的高水平大学建设也正如火如荼地展开,研究生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在高校建设过程中显得尤为突出.为探究深化新时代高等教育评价改革,文章分别从国家、地方、高校等三个层面和打造优秀师资队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快高校建设步伐等三个方面阐释了高水平大学研究生教学质量评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其目的在于强化职业教育人力资本形成的价值尺度和流通功能,减轻教育分流导致的社会教育焦虑;消除不同类型教育中人为设置的观念和制度障碍,构建人力资源统一大市场;以人的发展需求确定教育政策的逻辑起点和价值取向,重塑宏观教育政策的统一概念框架和话语体系。三教统筹的内容主要集中在高等学历教育治理统筹、非学历教育统筹、话语体系统筹、政策方向统筹四个方面。落实三教统筹,应探索不同类型高考制度的融合,推进高等教育分类基础上的融合发展与评价改革,加强教育领域内的跨学科研究。  相似文献   

15.
U-68改革是瑞典高等教育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研究U-68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通过分析U-68改革的背景和改革的动因,介绍U-68改革的具体措施,从精英教育与大众化教育并存、职业教育与通识教育两种教育模式并存、实行公正的高等教育招生政策、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同时也要注重本土化四个方面得出U-68改革的启示,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工科建设的全面深入推进,对高等教育研究提出了更多、更新和更高的要求。高等教育研究应立足服务支撐全面深化新工科建设改革、构建中国特色高等工程教育理论体系的功能定位。在新工科视域下,采取保持高等教育研究学科逻辑、社会需求逻辑的合理张力,推进高等教育研究学科交叉融合力度,加强高等教育研究人才队伍建设,以及深化高等教育研究评价体制机制改革等实践路後,不断提升高等教育研究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7.
普及化时代的高等教育,高校分类已然成为构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的关键一环,基于中国通过政策性机制以达成高校分类管理目标的现实国情,审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十年,发现高校分类管理政策经历了对该纲要的对接、落实、再创新三个阶段,该项政策在纵向、横向的政府机构间传播,实现了空间维度的政策扩散.政策的旨归在于引导高校特色办学,重点则是分类评价高校.在政策演变的过程中,受到政策制定者的行动逻辑、政策领域制度的叠加逻辑、政策外部环境的适应逻辑的多重作用.未来高校分类管理政策的优化路径有三:理清政策参与者的角色定位,发挥有效市场的作用,调动主体的改革积极性;打造整体联动式的"央、地、校"关系网络,提高政策的治理协同度;推进政策绩效评价中统一性与差异性的结合,增强政策的环境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大众化:困境中孕育希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数量标准和历史形成过程,分析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存在的诸如教学质量、学生管理、生源竞争、贫困学生和知识失业等五个方面的问题,并从加大教育投资,深化高教改革,开拓国际教育市场,贫困生资助和构建新的学生管理及评价理念等五个方面探讨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对中国和苏格兰在高等教育政策在教育规模、经费来源、管理模式、政府干预等方面进行案头研究的结果表明,受全球化这一主导因素的影响,中国和苏格兰在教育政策上表现出了相近之处,具体体现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学费改革以及管理模式上。中苏政策在大众化模式、学费改革和政府干预程度上存在差异,这主要来源于中苏各自不同的国情以及历史传统等。为了促进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建议加强经济发展和教育产业间的联系,建立更多样化的助学手段,以及制定完善的学分证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政策经历滥觞与起步、推进与发展、拓展与延伸和调适与深化四个阶段。在这一演变历程中,民办高等教育政策形成的动力机制、政策目标的价值取向和政策执行的过程保障有着自身的演变逻辑。这一政策的未来走向将是回归教育的公益性、政府放权与民办高校赋权、强化外部监督与评估、促进和维护教育公平,从而形成后大众化时期民办高等教育政策的新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