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年人运动投入、运动效益与幸福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为研究群体,以分层、随机、立意取样方式进行抽样,共取得168个有效样本。主要目的:了解目前老年人的运动投入、运动效益与幸福感的状况,探讨老年人的运动投入、运动效益对幸福感的预测力。研究结果:老年人在运动投入特征方面吸引力为最高层面、其次是生活中心性层面、最后是自我表现层面;老年人在运动效益特征方面,以心理效益层面为最高,其次是社交效益层面;老年人在幸福感的特征方面以良性人际关系层面为最高,其次是自我满意层面;运动效益、自我表现、生活中心性三个变项可解释31.8%的幸福感,说明老年人的运动投入与运动效益可以有效预测幸福感。  相似文献   

2.
对运动技能迁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曹跃兴 《体育科技》2004,25(1):19-21
论述了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过程中容易被人忽视 ,但同时又与教学、训练效益关系重大的运动技能迁移问题。从运动技能迁移生理机制和发生原因视角出发 ,论述了如何防止和减少负迁移的出现 ,并从强调表象练习和训练、巩固原有技术技能和精确定义概念三方面论述了正迁移规律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口数量持续上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问题也随之愈来愈受到全社会的关注,而反映社会及个人生活质量 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幸福感,因此,如何促使老人增进幸福感成为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以老年人参与群体性休闲运动为切入点,探究群体性休 闲运动对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模式,为有效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提供途径及量化依据。研究对象为河南城市中参与群体性休闲运动的老年人,采 取立意抽样、便利取样法对选取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590份(男性298,女性292),以SPSS20.0和LISREL8.80进行数据分析,验证 研究所建构的假设。结论:建构的结构方程式模型各项指标显示适配度较好;休闲运动涉入对休闲运动效益有正向显著作用(β =0.81,t=9.93,P< 0.001);休闲运动效益对幸福感有正向显著作用(β =0.46,t=6.03,P<0.001);休闲运动效益为休闲运动涉入与幸福感的中介变量且路径显著(β =0.37, t=5.61,P<0.001);休闲运动涉入对幸福感有正向显著影响(β =0.55,t=6.52,P<0.001)。经综合论证可知,群体性休闲运动有助于提升老年人的幸福 感,家人和社会要多鼓励、支持老年人参与群体性休闲运动,以实现成功老龄化。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等方法,阐述了气排球运动适应社会休闲环境在我国得以催生的过程;同时认为,气排球运动本身所固有的休闲元素又将进一步推动气排球运动的发展.本文试图将休闲理念作为重要元素有机地融入气排球运动的整体之中,以探索使气排球运动进一步休闲化革新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5.
雄激素具有促进蛋白质合成的作用,能够提高肌力;一些雄激素又被规定为违禁药品即兴奋剂;运动训练又能使雄激素含量升高或降低;一些雄激素又被作为评定运动员机能或运动能力的指标,因此雄激素与运动关系十分复杂.  相似文献   

6.
通过文献资料法总结身体锻炼促进心理效益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发现冰雪运动的锻炼方式、运动强度、持续时间、锻炼频率对认知、情绪、人格、自尊、自我效能感、主观幸福感、应对方式等心理效益的研究尚属缺乏。此项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冰雪运动锻炼促进心理效益提供理论和方法的支持,对在全民健身中积极推广冰雪运动形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雨  安秋 《冰雪运动》2002,(2):44-45
通过查阅资料,结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对运动技能形成的理论机制、阶段性及其特点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总结出运动技能形成过程是一个连续的、整体的过程,但是又存在着明显的阶段性,关于运动技能形成有两种比较有影响的且有争议的理论:一种是连锁反应理论;一种是认知心理学理论.  相似文献   

8.
李恩华 《精武》2013,(19):103-104
瑜伽运动,广大的大学生热爱和喜欢,改善内心和平衡身体健康功能。沈阳高校开设瑜伽课既有现实意义,又有战略意义。因此本文时瑜伽运动在沈阳高校运动教学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调查研究,为瑜伽运动进入沈阳高校运动教学中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运动训练效益评价研究中有些理论缺乏可操作性等,就运动训练效益的涵义、竞技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动训练“投入”与“产出”的滞后性等问题,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以346名(65~81岁)城市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探讨老年人健康促进生活、休闲运动效益对心理幸福满足感的影响效果及幸福满足感的预测力.结果:老年人的健康促进生活、休闲运动效益及心理幸福满足感整体层面均属于中上程度,健康促进生活及休闲运动效益与心理幸福满足感之间呈现相关性,健康促进生活与休闲运动效益各分层面可以共同预测心理幸福满足感整体层面及分层面.  相似文献   

11.
针对师范生普遍存在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水平不高的现象,把运动处方的理论引入体育锻炼中去,在第一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在前部分实施教学大纲的内容,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及运动技能;后部分按运动处方所选定的运动项目个别地、有针对性地锻炼.在第二课堂教学时,我们要求每个学生根据所配给的运动处方进行体育锻练.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的体质和运动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我们认为在体育锻炼中运用运动处方的理论和方法既能保证教学大纲内容的落实,又能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体质及健康情况选择不同的运动量,不但有针对性地增强学生体质,而且锻炼方法简单易行,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2.
借助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逻辑学等多学科知识对人体的链结构、运动链及其弱链进行讨论,认为人体内存在着不同功能作用的链结构,诸如关节链、肌肉链、神经链、能量链等,是运动链依存的物质基础,运动链与运动弱链研究有助于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的科学创新。随着竞技运动训练对人体机能能力挖潜日趋极限化,认识、发现及消除运动弱链应当是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领域重点关注的新课题,有助于提高运动训练的质量与效益、疲劳恢复及运动性损伤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3.
论体育学习中的“学会”与“会学”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问题的提出在体育教学理论中,“学生为什么要学习运动技能”的问题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论题。在近20年的体育教学改革中,有关“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什么”和“为什么要学习运动技能”等问题的讨论,有力地推动了体育教学目标和体育教学内容的理论研究与改革实践的发展。我们在研究过程中逐渐明确了:“学生学习运动技能”的意义无非是体现在“现在”和“将来”这两个时间维度上。运动技能学习的“现在效益”,既体现在它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和体能,又体现在它能满足学生对运动文化的需求;运动技能学习的“将来效益”则体现在学生所掌…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理论上、概念上对运动训练与运动比赛加以区别,并从运动技术、战术、心理、体能等方面论述了运动训练和比赛之间的关系,认为运动训练与运动比赛有着本质的区别,不能运用比赛代替训练。以期提高对比赛和训练的认识水平,处理好比赛与训练相互关系,促进运动训练沿着理性、健康的方向发展提高,取得应有效益。  相似文献   

15.
准确理解和把握掷铁饼项目特征,对深刻认识专项运动形式,树立正确的训练指导思想,科学安排运动负荷,创新训练方法和手段,全面发展铁饼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又好又快地提高训练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构建有效的运动技术创新体系是运动成绩进步的保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提出,运动竞赛中,任何一种运动项目,取得好成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运用最先进的运动技术,或说改革已有的运动技术,这就是技术突破问题.运动技术的突破有两种机制,一是依靠自身的创新;二是依靠学习别人的先进技术.运动技术体系是动态的,开放的,不断创新的,这是运动成绩进步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17.
运动员杰出运动能力的获得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员杰出运动能力的获得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受到许因素的限制.杰出运动能力的获得既需要出色的运动天赋,也需要后天的刻意训练;既要依赖一系列的客观条件,又要依靠主观的内部动力;既需要按照人体生理心理发展规律进行科学训练,也需要借助于现代科技的辅助支持.  相似文献   

18.
我国单项运动协会改革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奥运时期的单项运动协会改革的需求既来自社会,又来自体育内部.单项运动协会最终要把落脚点放在改革的最根本问题,即单项运动协会的管理体制上来考虑,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运动协会管理体制.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和实践,单项运动协会选择了以运动项目管理中心为依托的管理模式.后奥运时期继续巩固、完善"中心+协会"这种管理模式,主要因为它客观地体现了体育事业的管理特点、我国社会的发展现状及单项协会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不同运动情况下补糖对小鼠肌糖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六组(A.安静补糖组B.安静组C.定量运动补糖组D.定量运动组E.力竭运动补糖组F.力竭运动组),经过6周游泳运动,运动后即刻采用蒽酮法测定肌糖原。实验表明,定量运动组、力竭组、力竭补糖组肌糖原水平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力竭组与安静组和安静补糖组都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力竭补糖组与安静组P<0.01与安静补糖组P<0.05),定量运动补糖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定量运动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定量运动补糖可及时补充机体肌糖原的消耗,适当延长运动时间,而力竭运动组和力竭运动补糖组肌糖原消耗严重,糖原储备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20.
竞技性体操运动训练时间效益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时间作为竞技性体操运动训练活动中的一种必然的成本投入,其产出的效益就是贡献层次及其保持的年限。竞技性体操运动训练时间效益的评定可以从层次效益和持续效益2个方面进行,并以世界体坛最优秀的35名男子竞技体操世界冠军和33名女子竞技体操世界冠军以及我国88名技巧世界冠军的时间效益为例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